
裂隙加固施工方案.doc
3页裂隙加固施工方案裂隙必须进行灌浆充填,否则一旦裂缝中入渗雨水会导致土体软化,促使遗址本体裂隙进一步发育或使锚杆失去锚固作用;另外,裂隙中不断填充土,或裂隙两侧长期风化,逐渐对遗址本体局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于遗址本体表面发育的密集微型裂隙,表面形成的次生裂隙,局部本体已经位移或歪闪形成的贯通性裂缝都必须封闭加固,否则在长期风雨和其它自然外力作用下,将成为遗址本体破坏突破口,逐渐的使遗址本体发生剥离和剥落,形成新的发育裂隙,甚至局部坍塌等因此,遗址本体发育裂隙的灌浆充填,是遗址本体病害治理主要措施,具体为:就本段长城而言,裂隙分成了3种类型轻微裂隙、小裂隙和贯通裂隙对这3种裂隙,我部分别提出了以下施工方案1)轻微裂隙加固工艺1)PS溶液的表面渗透.采用模数3.8,浓度5%PS溶液喷洒渗透,先加固裂隙两侧,一般喷洒1~2遍2)修补的泥的拌制采用可溶盐含量低于0.5%的粉土加模数为3.7、浓度为3%的PS溶液拌制,水灰比0.33)裂隙填补采用5mm~10mm修复刀,将已经拌制好的泥,填充裂隙,注意砌补过程中修复刀力量的大小,保证砌补粉土泥有足够的强度,并保证砌补过程中遗址本体的安全.(2)小裂隙加固工艺1)灌浆浆液的拌制.采用模数为3。
8、浓度为5%的PS溶液加可溶盐含量低于05%的粉土拌制,水灰比06,搅拌过程中不能间断,同时一定要保证搅拌转动速率,搅拌时间一般不小于60min,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灌浆时一次灌浆量不能太大,所以一次性搅拌量不能太大,同时不能采用超过24小时的浆液2)用水灰比为0.3的3%PS溶液加可溶盐含量低于05%的粉土拌制的浆液封闭裂隙,同时埋设注浆管按照不小于300mm的间距顺着裂隙的走势埋设注浆管.注浆管采用埋设直径45mm的塑胶注浆管注浆管埋深对穿透墙体的裂隙要求两侧在不同高度同时埋设,两侧相邻两注浆管的距离不大于200mm,且两注浆管的末端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3)先注入5%PS溶液,渗透加固裂隙中的沙土、碎石和裂缝两壁,然后再进行裂缝注浆;4)采用注射器将PS—C浆液按自下而上的次序通过注浆管进行;注浆时,当相邻的上方注浆管中出现浆液溢出时应停止注浆,并堵塞该注浆孔,再向上方的注浆管中注浆;若裂缝较窄小,可适当增大水灰比以减小浆液粘度,增大可灌性同时要掌握一次性注浆量不宜太大,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注浆,一般采用不同裂隙间隔注浆法,防止注浆过量带来的其他麻烦5)封闭注浆孔拔除注浆管,采用模数3.7、浓度3%的PS与粉土、按水灰比0.3~0。
4拌制的浆液封闭注浆孔3)贯通裂隙加固工艺1)对已经外闪或倾斜的局部不稳定的遗址本体进行纠偏处理,或采取一定的支顶措施保证遗址本体的稳定2)对于已经有贯通张开度较大缝隙的,需采取锚杆锚固、土坯砌补等技术措施进一步加固,使局部遗址本体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提高整体稳定性,待稳定以后对贯通裂隙再进行充填加固3)PS溶液的表面渗透.采用模数3.8,浓度5%PS溶液渗透,先加固裂隙两侧,一般渗透1~2遍4)封闭裂隙:对裂隙缝隙较大处,可采用和遗址墙体类似的土坯或土块配合用封闭裂隙.对缝隙较小的采用5mm~10mm修复刀,将已经拌制好的水灰比为0.3的3%PS溶液加可溶盐含量低于0.5%的粉土拌制的浆液,砌补填充裂隙,注意砌补过程中修复刀力量的大小,保证砌补粉土泥有足够的强度,并保证砌补过程中遗址本体的安全5)埋设注浆管.砌补过程中按照不小于300mm的间距顺着裂隙的走势埋设注浆管注浆管采用埋设直径10mm的塑胶注浆管注浆管埋深对贯通裂隙要求两侧在不同高度同时埋设,两侧相邻两注浆管的距离不大于200mm,且两注浆管的末端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6)灌浆浆液的拌制.采用粉土加模数为38、浓度为5%的PS浆液拌制,即PS-C浆液,水灰比0。
6,搅拌过程中不能间断,同时一定要保证搅拌转动速率,搅拌时间一般不小于60min,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灌浆时一次灌浆量不能太大,所以一次性搅拌量不能太大,同时不能采用超过24小时泥浆.7)灌浆.先注入5%PS浆液,渗透加固裂隙中的沙土、碎石和裂缝两壁,然后再进行裂缝注浆;裂缝注浆采用PS-C浆液、按自下而上的次序通过注浆管进行;注浆时,当相邻的上方注浆管中出现浆液溢出时应停止注浆,并堵塞该注浆孔,再向上方的注浆管中注浆;若裂缝较窄小,可适当增大水灰比以减小浆液粘度,增大可灌性同时要掌握一次性注浆量不宜太大,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注浆,一般采用不同裂隙间隔注浆法,防止注浆过量带来的其他问题8)封闭注浆孔拔除注浆管,采用模数3.8、浓度3%的PS与粉土、按水灰比0.3~04拌制浆液,对注完浆的注浆孔进行封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