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粮食跨国公司.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xh****66
  • 文档编号:55844028
  • 上传时间:2018-10-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跨国巨头垄断下的巴西大豆产业链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2-5-14 17:18:28 来源:本网论坛 【大 中 小】近年来,我国东北大豆产业危机不断加剧,与跨国粮商对我国大豆产业链操控的不断加深不无关系跨国粮商巨头在一国农产品产业链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英国著名农业学者拉吉帕特尔在其著作《粮食战争》中为我们讲述了跨国巨头垄断下的巴西大豆产业的故事 在巴西,就和在世界上别的地方一样,种植大豆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很多争论,最后,争论围绕着阻止动物死亡毕竟,种植大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养殖牲畜,以利于更低成本地屠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遵循一种正统的经济发展路径,当时流行由国家的需要导向经济发展在实践层面,这就是进口替代工业化,即资金重点支持国内的产业以替代对海外供应的依赖,在贸易政策上保护当地产业免受国际竞争这在当时是世界后殖民地国家普遍采用的战略,他们迅速建立起与其欧洲和北美的前宗主国类似的工业体系巴西自认是这一战略的用 1956 年至 1961 年担任巴西总统的奥利维拉的话来说,就是国家发展规划的目标是用 5 年走完发达国家 50 年走过的路,努力走出前宗主国设定的与欧洲紧密结合的种植园经济,要发展那些欧洲和美国以前不让巴西参与的产业,让这些产业也成为巴西经济发展的引擎。

      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巴西的大豆产业仍然很小,大豆油被用于国内的食物产业,豆粉主要用来喂养小鸡尽管早在 1822 年,大豆就被引进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豆产业还在艰难地寻找发展空间大豆被看作是下等的物资,豆油也很少被用于烹调;有椰子油、猪油和牛油作为替代品事实上,巴西最早的大豆消费者是因为听从了医学的建议考虑到当时的炼制技术还不能去除刺激性、令人作呕的气味,这是可能理解的外国公司进入巴西推广使用大豆作为饲料,其中最著名的是阿根廷的邦吉·伯恩公司,也就是今天的农业综合企业--邦吉(Bunge) ,不过应用的规模仍然非常小据说巴西的第一笔大豆出口贸易是在 1938 年,一位来自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的企业家船运 3000 蒲式耳的大豆到德国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关闭了这一出口通道,直到同盟国胜利后,向欧洲的大豆出口才逐渐恢复大豆在巴西真正的蓬勃发展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它是一场完美风暴的结果,是多种因素的合力,包括:气候、市场的力量、政治选择和渔业因素等等 最早投资到萌芽中的巴西大豆市场的是日本人日本人投资于基础设施、出口和加工设施日本人的计划和巴西军政府的大豆发展计划一拍即合。

      巴西军政府正因农村地区的反抗而苦恼,在寻求一种解决方法对农民起义的强力镇压是一种方式,但军政府非常清楚他们需要一种更有建设性的方案同时,看起来提高大豆产量能解决其他的一系列问题首先,要满足城市地区对廉价食物的需求,填饱产业工人的肚皮;这意味着对植物油和面包的需求最初,大豆之所以被认为是非常有用的作物,是因为它可以在小麦休耕的时候种植,可以肥沃土壤和提升城市营养增产大豆也能带来大量外汇,以偿还巴西居高不下的国际债务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咖啡出口的替代物,咖啡一直是巴西出口创汇的主要物资,但已经不那么可靠了种植大豆还能给农村地区的人们创造工作机会,可以给那儿的起义反抗降温 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美国一些大学培养出适应能力更强的大豆品种,以及国际市场的强劲需求,大豆的种植向北推进到 1988 年,偿还借款条件使巴西不再补贴国内的大豆产业但在那时,贬值的巴西里亚尔允许跨国公司,主要是 ADM、嘉吉和邦吉收购国家支持产业的股份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以巴西为基地征服世界大豆市场巴西政府支持新的农业强人,推行激进的农业贸易自由化方案这种政策的产物之一就是在《阿松森条约》签署的南方共同市场,本条约使巴西与该地区的国家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达成地区贸易协定。

      在新的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巴西与“农业出口国”--凯恩斯集团结盟,努力使它们的产品向被保护的市场--欧洲和美国进军我们看到很重要的一点是,巴西对自由贸易的强烈兴趣是在大量的公共投资进入本产业及本产业受到保护后现在该产业的方向是由在巴西金融危机期间购买了公共投资股票的跨国公司所控制这些公司现在能够像主权国家一样维护自己的利益 全球农业经济的公司结构在巴西的大豆公路上就有体现,在不同的公司之间斗争很少发生有的只是大量的货物运输马托·格罗索的公路穿越大豆平原,柏油路上都是车辙,超载的大卡车发出轰隆隆的声音令公路窒息,但它们似乎也是巴西现代化的声音和味道在大一点儿的大豆城市,如龙多诺波利斯,尽管它被农田所包围,想找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却很困难,更别说那些在大豆运输线上的小城市了在大豆公路两旁,能看到的就是火热的大豆种植园,偶尔才有饭店或旅馆,他们生意清淡,只能期待卡车司机光顾住上一个晚上,也许它还能为家庭不睦的人提供一个避难所吧铁路基础设施非常破旧,在等待着中国的投资因此,暂时大豆还是通过公路运输,运货的卡车都被卫星所监控,卡车司机们丝毫不敢在路旁小店呆太长时间,这就是被大豆产业刺激发展的乡村地区。

      大豆公路的尽头也好不到哪里去 巴西最重要的大豆中转港口之一是巴拉那瓜这是一个集多种矛盾于一体的城市在这个半岛的一端是巴拉那瓜海湾,一个美丽而慵懒的海湾,被群山所环抱,渔民们居住其中而半岛的另一端是一个巨大的农业产业出口重镇,配置着各种各样先进的搬移设施,娱乐和色情场所散布其中,等待海员和卡车司机光顾色情交易、对妇女和商人的暴力犯罪、疾病传播等与这个自然资源产业相伴随,也难怪如此,因为这个产业要求大量的男性在贫穷的地区旅行和工作大豆产业的魔杖将多少安静的小镇变成了类似于历史上北非的野蛮海岸巴拉那瓜就是如此在离美国农业出口巨头嘉吉、邦吉和 ADM 的办公室四个街区的地方就有******酒吧这些公司是这场大豆狂飙无可争议的胜利者嘉吉甚至比它的竞争对手走得更远,它非法地在雨林中建立了一个码头,以便用船将大豆运出当然,它的竞争对手们也?鸲一般来说,到达巴拉那瓜港口的船需要等待 48 天才能装上货但在 2005 年年中的时候,港口空空如也这是因为在几个月前,巴拉那州通过一项禁止种植运输基因改良大豆的法律出口商们为了报复州政府而将他们的船队和生意转移到圣保罗的桑托斯港,那儿没有这项要求那些平时明争暗斗的农业出口巨头们此时有意识地联合起来了,向巴拉那州施压以迫使该项法令取消。

      这有点不寻常因为过去巴西农业产业联盟都是跨分工环节在纵向上形成联合,比如:大豆贸易公司嘉吉会同大豆饲料公司孟山都合作,以控制从生产到出口的整个产业链;康尼格拉和诺华则会同 ADM 合作这一次作为竞争对手的出口商们联合起来了,可见他们对基因改良大豆禁令的威胁有多么担心与工人们相比,看起来大公司们的罢工比较容易,它们不用担心受到处罚如果是工人罢工,他们就会被控危害发展、危害社会、危害国家和未来当 ADM、嘉吉和邦吉抵制巴拉那的时候,它们不过是发出了一个市场信号 这种联合在技术上并不违法但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向政府显示了他们的能量既然他们对政府都有此种能量,那么他们以对付农场主为目的而改变经济气候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需要的话,他们可以向农场主们施加压力以操控价格看看巴西大豆工业的结构,很容易就能看出压力的指向在产业链中,大豆产业与农场主的联系出于政治目的被故意隐藏了在这些农场主为了生存苦苦挣扎的时候,这些跨国公司们扮演了什么角色?没有多少人看到这一点 (尔晴)粮食危机凸显农业投入不足 2010 年 04 月 03 日 08:04 农博网--《粮安天下》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面对这次世界粮食危机,一些国家对应对和调控缺乏相应的粮食储备能力,甚至面对饥饿束手无策。

      分析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是一些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资金和资源主要投向经济效益高的产业,而忽视了农业在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中的作用,农业投入减少,制约了农业发展,同时没有建立起有力的粮食生产体系和储备体系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长期投入不足在这次粮食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当属发展中国家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一些非洲国家,本来生态环境恶劣,生产条件差,生活极为贫困,粮食安全程度很低,大部分家庭的 70%~80%收入用于食品消费这些国家农业发展落后,粮食主要依靠进口,缺乏粮食自我保障能力,因而在这次粮食危机中他们受到的危害和冲击最大世界粮食危机造成的国际市场粮食短缺、粮食价格飞涨,使得非洲一些国家发生粮食短缺和饥荒一些国家由于农业投入不足或减少,直接造成粮食等农产品产量下降,进而加剧粮食供求偏紧和粮食价格上涨2006 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飙涨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粮食供给短缺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财政困难,农业投入长期不足,粮食自给能力低,为了保证国内粮食供给,需要进口粮食在粮价上涨的情况下,为保证国内贫困人口的粮食消费,又不得不从拮据的国家财政中拨款,对无力购买粮食的贫困人口进行补贴,从而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严重影响本国农业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但从发展中国家自身来说,关键是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财政实力不强,对农业投入长期不足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增速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所占份额明显提高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1990~2000 年发展中国家货物出口量和进口额均增长 85%,高于世界 65%的水平2003 年,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 17%,比同期的发达国家要高很多但与之不对称的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所占份额却不断减少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量仅占世界贸易量的很小一部分,其中小麦贸易量占世界贸易量的 16%,大米占 7%,乳制品占8%粮食出口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国家发展中国家出口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制成品贸易量比重持续大幅上升,而农产品贸易量比重相对下降,制成品出口量增速明显高于农产品出口量增速这一方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和制造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农业竞争力下降从近些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情况看,为了尽快提高综合国力,不少发展中国家普遍把工业发展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在财政政策上向工业倾斜,忽视了农业基础和农业发展,对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和工业部门转移,造成耕地大量流失同时,发展中国家人口却保持着高速增长,粮食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使得粮食产量的增长跟不上粮食消费需求的增长,粮食自给能力下降原先的一些粮食出口国甚至转变为粮食进口国,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有研究显示,尽管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一些亚洲国家加大了农业投入,开展了农业“绿色革命” ,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粮食产量,有效地缓解了当时的粮食供求矛盾,但到 90年代,由于一些国家投资政策重点放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上,农业投入增长率下降,农业实际投入大幅减少目前,不少发展中国家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偏低;农业科技进步缓慢,良种培育等农业科技研发落后;农业生产资料供给能力不足,农业投入要素水平偏低;一些农业跨国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给其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带来冲击和影响这些因素都使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危机面前表现得异常脆弱世界粮食储备明显下降粮食储备下降既是粮食危机暴发的特征,也是粮食危机深化的原因在短期内粮食生产与供应不能相应增长的条件下,粮食需求与消费的不断增加,必然导致对粮食库存的大量消耗。

      在粮食危机发生初期,由于库存相对需求尚算充裕,一些国家还可通过抛售库存缓解供给短缺,平抑市场粮价但是,由于这次粮食危机持续时间长,最终没有足够的粮食库存持续抛售来平抑粮价,所以世界粮食供给短缺日趋严重,粮食危机迅速扩散和蔓延直到 2008 年上半年,国际市场粮价仍居高不下据欧盟统计,以美元计算,2006 年 9 月~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