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书法的原因.doc
5页一.学习书法的原因~★学习书法能够规范汉字,提高书写水平;★学习书法能够修身养性,提高审美能力;★学习书法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学习书法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大自然、审美、艺术精神书写水平的提高,艺术等欣赏能力的提高自我审美、艺术精神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领悟社会人生的道理和智慧民族意识的养成·厚德载物、有容乃大入门须正、取法须高、利益需远 书法以志厚为本唐人楷书入门,以法度为重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练习骨法,隶属影响较大 不当易板滞虞世南 儒雅 《孔庙碑》 不当 易靡弱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受行书影响较大 不当浮薄 颜真卿《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学书当学颜 不当易臃肿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不当露骨赵孟頫《胆巴碑》《大学书法》《书法》邱振中二、汉字书体种类简介 篆书 ★大篆--甲骨文 金文 石鼓文★小篆--秦篆甲骨 文金文 石鼓文小篆 秦 李斯<峄山刻石>隶书 ★秦隶★汉简★汉碑秦隶<云梦睡虎地秦简>汉帛 汉简 汉隶汉<张迁碑>楷书~~★魏碑★唐楷★小楷魏碑 北魏<张猛龙碑>魏碑北魏<郑文公碑>魏碑北魏<张玄墓志>唐楷 唐 欧阳询<九成宫碑>唐楷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唐楷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小楷三国 钟繇<宣示表>小楷晋 王羲之<黄庭经>小楷晋 王献之<玉版三十行>草书 ★章草★今草★狂草章草汉 史游<急就章> 今草晋 王羲之<十七帖>狂草唐 张旭<古诗四帖>行书 ★行草 唐 颜真卿<祭侄文稿 ★行楷 晋 王羲之<兰亭序>三、学习楷书的作用与意义锻炼笔力,中锋行笔 执笔的方式、基础性作用、骨力。
以方笔为主、圆笔为辅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沉着、冷静的头脑平静人的心灵、培养伟大的人格精神培养一个人知常达变的能力可以培养一个人沉着、精到、细腻完善的点画功夫培养诗的沉稳、词的细腻楷书书法具有实用功能四.要在字外下功夫 书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习书法,除需要循序渐进地勤学苦练外,还要加强多方面的修养,也就是说,学书法还要在字外下功夫宋代大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有句名言:“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说明读书对书法学习的重要性书法表现的是汉字,书法创作又与文学紧密结合,因此,学习书法,要读一些文学书、文字书,如古典诗词、名篇散文、文学著作等,提高文学、美学和艺术修养;读一些书法理论著作,了解书法的原理,掌握书法艺术内在的规律,更直接有助于书法水平的提高学习书法,要加强多方面的文化艺术修养书法艺术讲究笔墨情趣、节奏韵味、整体布局等它与绘画、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都有相同或相通之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的狂草艺术,据说是因为看到公孙大娘舞剑,得到启示而成功的书法与绘画更有内在的联系有人说:“书画同源,各艺同辙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书法作品必定具有线条美、墨韵美、空间美、意境美高明的书法家还善于捕捉和提炼社会生活或自然界中美的现象,把它溶入书法艺术的创造之中。
据说王羲之为了研究执笔和运笔,曾仔细地观察鹅在池中浮游的神态,从中悟出写字的道理唐代书法家怀素,夏日观看天上奇峰般的云彩,夜间静听嘉陵江的涛声,从中激发起书法创作的灵感今天,我们学习书法,在加强多方面文化艺术修养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生活,善于把生活中的美巧妙地引用到书法艺术中来学习书法,还要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常言说:“书为心画”,“书如其人”书法作为一门以文字为基础的造型艺术,必然要渗入书法家一定的情思、气质、个性、审美情趣和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有句名言:“心正则笔正说明加强道德情操修养对学习书法的重要性 五、永字八法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3)竖为弩(用力也); (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8)捺为磔(磔音窄,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二、八法精解 (一)八法的渊源 永字八法是以永字点画写法为例,说明楷书用笔和组字的方法其来源有以下几说: 1、崔子玉、钟繇、王羲之说 唐张怀瑾《玉堂禁经》:“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元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历代以下,书者工于笔法之妙其名世者,如魏晋之钟繇、王羲之,唐之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颜(真卿)之辈,亦各家有书,所传之,惜乎沦没日久,真迹不存,惟羲之'永’字八法,共《三昧歌》,流传在世 《法书苑》:“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聚字成篇,积画成字,故画有八法唐韩方明谓八法起于隶字之始,传于崔子玉,历钟、王以至永禅师者,古今学书之概括也隶字即今之真书又云:“以'永’字八画而备八艺,故用为式 2、智永说 宋陈思《书菀菁华》:“隋僧智永,发其指趣,援于虞秘监世南,自兹传授遂广彰焉。
3、张旭说 宋朱长文《墨池篇》、《张旭传永字八法》,同《柳八法颂》及《颜鲁八法颂》 清冯武《书法正传》中《书法三昧》云:“凡学必有要,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永’字者,众字之纲领也,识乎此,则千万字在矣 (二)永字八法精解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侧是倾斜不正之意,点应取倾斜之势,如巨石侧立,险劲而雄踞如点成平卧或正立,则呆痴失势永字点以露锋作收,是为与下边横画相照应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横取上斜之势,如骑手紧勒马缰,力量内向直贯于弩(竖)如卧笔横拖或下斜则疲沓无力逆锋落笔,缓去急回,保持“逆入平出,有往必收”之势,不宜顺锋滑过,以免轻飘板滞 3、竖为弩(同努) 努是有力的意思,竖画取内直外曲之势,如弓弩直立,虽形曲而质含无穷之力所以竖画不宜过直,须配合字体之全局,于曲中见直,方有挺进之势过直如枯木立地,虽挺直而无力 4、钩为趯(跃的样子,同跃) 谓作钩时,先蹲锋蓄势,再快速提笔,然后绞锋环扭,顺势出锋,力聚尖端。
如人要跳跃,需先蹲蓄力,然后猛然一跃而起锋不平出,为的是与策(挑)画起笔相呼应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策本义是马鞭,这里其引伸义策应之意挑画多用在字的左边,其势向右上斜出,与右边的点画相策应,形成相背拱揖的形势永字的策画略微平出,主要是与右边的啄(横撇)相策应两个笔道虽错落不相地称,而其心气相通相应势略上仰,用力在发笔,得力在收锋 6、撇为掠(掠是拂掠之意) 如篦之掠发,状似燕掠檐下谓写掠画应如以手拂物之表,虽然行笔渐渐加速,出锋轻捷爽利,取其潇洒利落之姿,但力要送到末端,否则就会飘浮无力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谓写横撇应如鸟之啄食行笔快速,笔锋峻利落笔左出,锐而斜下,以轻捷健劲为胜 8、捺为磔(磔音窄,裂牺为磔,笔锋开张之意) 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指磔画在字体结构中的作用而言,磔本义是指肢解祭祀用的牺牲,含解体张裂之意楷书中的捺画承隶书的波磔而来,而隶书的波磔正是为了解散小篆屈曲裹束的形式,使字体向外开放所以隶书又叫分书,楷书中的捺也起到这个作用。
楷书捺笔,力虽内聚形却外张,使字体开展舒畅、开放其二是说这一笔直要写得刚劲、利刹、有气势磔本义是肢解,肢解必以刀劈,磔画即取刀劈之意写时要逆锋轻落,右出后缓行渐重,至末处微带仰势收锋,要沉着有力,一波三折,势态自然 八法结语,卢肇说:“永字八法,乃点画尔但八法并非孤立存在,我们在考虑每个点画如何安排,实际已涉及字的结体法则因此,八法作者意图,在想通过永字的剖析,来说明基本点画的写法和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