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教师的隐喻及其身份转换.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27589215
  • 上传时间:2023-01-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5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师的隐喻及其身份转换内容摘要:政治与文化传统赋予了教师多重隐喻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开展及民众思想观念的变迁,教师传统的“知识权威〞与“身份权威〞角色正在逐渐消解,转向共生的多方面角色开展:由社会的代表转向自我实现者;由知识的权威转向知识生成者;由道德的楷模转向道德解释者;由燃烧的蜡烛转向终身学习者;由辛勤的园丁转向职业挚爱者;由灵魂工程师转向心理咨询者关键词:教师 隐喻 身份一.教师是谁“教师〞这一概念是随教育和教师职业的开展而确立的在原始社会,老者将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这是最早的教师随着学校的出现与开展,出现了专职教师西周时期,教师通常由政府官员担任,即所谓的“官师合一〞;战国时期的法家主张“以吏为师〞;汉朝以后,官学体系中有“博士〞、“博士祭酒〞、“直讲〞等专职教师1)除了官学以外,兴起于春秋时期的私学也对教师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西方出现的最早教师为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以收费授徒的形式传播知识和文化到了中世纪,随着教会学校和僧院学校的出现和开展,教师群体逐步扩大到牧师、神父和僧侣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这一概念进行了准确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与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从广义上看,教师与教育者是相同涵义;从狭义上看,教师那么指学校的专任教师随着教育在社会开展过程中价值的不断凸显,教师的作用也随着教育的开展而不断扩大为了赞颂教师职业的崇高,衍生出了许多隐喻,彰显着教师的作用及社会对于教师的认可二.我国传统教师身份及其确认途径(一)我国传统教师的身份1.社会的代表教师的角色是在社会开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师作为社会的化身向学生传授与社会取向相一致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作为社会的代表,向学生传授先进文化然而教师完完全全是社会的代表吗?答案不能一概而论假设教师向学生传授的文化不符合社会价值取向或不利于学生开展时,那么非社会的代表2.知识的权威在古代,由于知识的稀缺使得教师对于知识占据绝对的垄断,因此教师的社会地位非常崇高,对知识具有绝对的权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媒体技术的开展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传授的知识也不再具有垄断性,教师逐渐成为了知识的搬运工,而不再是知识的权威3.道德的楷模社会需要一定的道德标准才能有序开展,而教师因职业的特性,那么更加强调道德的标准性遵守道德标准是教师从教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教育活动的方向,尽到“舵手〞的职责,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开展的时代新人。

      而全面开展,德育为先,没有道德的教师又如何教授学生道德呢?于是教师被推向道德的最顶峰便不难理解了4.燃烧的蜡烛将教师喻为蜡烛来形容教师“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奉献精神一方面是表达对教师职业特性的认识,将自身所学无私地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是赞扬教师在教育生活中所表达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关心但这一比喻仅取其奉献之义,却无视了教师自身价值的成就与实现教师的工作固然照亮了学生的前行之路,但却绝对没有牺牲自己恰恰相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实和提高了自己5.辛勤的园丁这一比喻意在教师对于学生的关心和培养就如园丁一般,用心呵护、培育每一株幼苗,对于播种浇水、施肥除虫都精心做到教师对于学生也是这样,积极引导,对于所犯的错误及时指正,细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开展但这一比喻只强调了教师的单方面付出,却无视了教师与学生双向作用、相互成就的关键6.灵魂工程师教師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苏联领导人之一加里宁提出的这一比喻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像是工业化生产模式,将学生当作可批量生产、任人塑造的工业产品,无视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教师是人类创造美好生活所需要的能力的指引者,但教师又有什么能力设计、改变人类的灵魂呢?(二)教师身份确实认途径1.政治力量政治力量是促进教师身份形成与强化的重要因素。

      西周时期逐渐形成的“政教一体,官师合一〞的教育体制使得教师与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既是政府官员又是教育者,但首要身份是政府官员这主要表达在:一是教师的教育目的是为国家培养统治人才教师通过传道推行主流政治文化,培养人才以参与政治选拔;同时,政治选拔又规定着教师培养人才的规格正是这样一种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教育机制,使得教师的政治地位得到保证,而教师的学术地位又随着政治地位得到确立二是教师具有较高的权威教师作为权威的代表、道德的化身,承担着阐释天道、教化民众的神圣职责中国传统社会的教师主要通过依附于政治权力而获得相应的权威,其权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官阶的上下,与学术造诣关联不大3)三是教师的选拔与选官制度有关教师的考核、聘用、升迁等也是纳入官员选拔体制3)2.传统力量由儒家秉持的“伦理纲常〞和“礼乐教化〞所确立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思想,在千百年的制度演进过程中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延续下来,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潜在意识4)这一思想使得“尊师重教〞逐渐渗入社会各阶层,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知识与信念由此,教师的身份在制度和文化层面都得到了保障在制度与文化这双层力量的推动下,中华民族所固有的“尊师重教〞的传统与情怀,伴随着社会的某种理想化期望,教师被有意无意地推向了“圣坛〞。

      三.当代教师的新身份1.由社会的代表转向自我实现者传统教育观表现出将社会利益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片面化社会中心取向教师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和概括,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一定阶级和社会的要求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技术的开展、知识的激增与人性关心的需要,教师假设仍通过单纯的说教来代表社会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就有可能造成冲突、对抗的师生关系,不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开展因此,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育中作为社会代表的不合理方面,在师生之间构建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从传统教育中作为社会的代表向当今社会的自我实现者转变,在促进学生开展的同时,获得职业的成就感与幸福感2.由知识的权威转向知识生成者在传统教育看来,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体,教师通过对教育环境的把控和对知识的主观再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5)这种传统的知识观无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无视了教师对知识的加工再创造,使得教育生活中的教师与学生成了毫无感情的教学机器唯有转变这种传统的知识观,寻求教学的真正意义,才可能解决现代社会中知识僵化、师生相互别离的危机当今时代正处于绝对知识观向相对知识观的转变时期,(5)这对于重新认识教师与知识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传授者,更是知识的批判者、继承者、开展者甚至是生成者。

      3.由道德的楷模转向道德解释者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道德的完备始终是世人所追求的至高目标从古至今,教师作为传道者便毫无疑问地被当作品德高尚的道德家,被推向道德的最顶峰在世人看来,教师应該是且必须是道德与品行都至高无上的人首先,教师必须是有道德的,这是根本的职业标准;其次,教师也可以是道德的楷模,但不能简单地将成为楷模作为对所有教师的要求作为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开展是社会赋予的职责和义务这其中,德育为先,教师是以道德解释者的身份将社会的根本道德标准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行为4.由燃烧的蜡烛转向终身学习者蜡烛的燃烧是消耗性的,而教师绝对不是消耗自身,恰恰相反,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意味着教师比其他职业容易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教师必须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自身知识的储藏,才能更好地效劳于学生的长远开展,不被时代所淘汰这便要求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也是促进教师职业与教师个体长远开展的必然要求5.由辛勤的园丁转向职业挚爱者将教师比喻作园丁,本意是赞美教师像园丁一样辛勤地工作但是将学生当作花草由教师像园丁一样栽培、修剪,却不免无视了学生是一个开展中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

      照此隐喻,学生完全是按照教师的旨趣开展,丧失了学习的主体性身份因此,教师不是园丁,而是一个职业挚爱者因为挚爱,所以辛勤、认真地尽到为人师的职责,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6.由灵魂工程师转向心理咨询者这一隐喻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灵魂的刻意控制和塑造,具有很强的规训性,不仅无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还泯灭了教师与学生自身成长的精神空间因此,在现代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正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向心理咨询师转变,不再将某种灵魂品质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理解、移情、共情等更加人性的对话方式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对生活与学习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四.结语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身份作出了与传统教育完全不同的答复:教师不再被看做社会的代表、知识的权威、道德的楷模、燃烧的蜡烛、辛勤的园丁、灵魂工程师……也不仅仅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在教育活动中,而是自我实现者、知识生成者、道德解释者、终身学习者、职业挚爱者、心理咨询者……是教育生活的实践者与开展中的人参考文献(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根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3)杨超,徐凤.我国大学教师职业身份的传统消解与当代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09):81-85.(4)孙玲.教师身份的历史变迁——变革中的深层反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根底教育版),2023,11(01):14-18.(5)熊和平.教师是谁——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身份的重构(J).上海教育科研,2023(03):13-15.(作者介绍:张君豪,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