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解放后老校长苏国光对师生提出“守规矩方可日日进步肯.doc
25页走内涵发展道路 办人民满意教育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党委书记 校长 李建国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长室、党委以及全校师生员工欢迎你们对我校工作的指导,下面我就六个方面的情况向各位作交流第一部分:学校概况栟茶中学创建于1928年,是如东境内最早的一所农村完中学校座落在千年古镇栟茶,位于海安、如东、东台三县市交界处栟茶镇始建于隋唐年间,因古代曾拥有栟树和茶树而得名清朝乾隆年间,这里曾发生震动朝野的“一柱楼”诗案(徐述夔:“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文字狱,满门抄斩)学校80多年的栟中发展史,是一个充满坎坷与辉煌的历史50年代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出席全国群英会; 04年11月成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05年省教育厅正式将我校更名为“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目前学校共66个教学班,在籍学生3811人教职工312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省市劳动模范、特级教师、师德标兵、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50多人栟茶中学在历任校长尤其是姚止平校长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校师生奋力拼搏,世纪之交以来,以高考成绩为主要标志的办学业绩,享誉省内外学校获得了省文明单位、省绿色学校、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省德育先进学校、省高考优秀考点、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主要荣誉、南通市高中学科基地、“江苏省人民最满意的学校”(全省唯一)。
学校成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全国先后有33省市(除台湾省)3000多所学校、3万多人次来校参观交流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南通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数十家媒体先后专题报道我校在莘莘学子的心中,栟茶是他们学业和人生成功的学堂;在成千上万家长的心中,栟茶是他们子女“成龙”的天堂;在接踵而至考察学习的同行心中,栟茶则是一位“身怀绝技”、让他们由衷尊重和仰视的“质量高人”愈来愈多的人将目光投向栟茶,愈来愈多的人将脚步迈向栟茶,愈来愈多的人在传诵栟茶有人说栟茶是一个“现象”,有人说栟茶是一个“奇迹”说她“现象”也好,“神话”‘“奇迹”也罢,人们内心所想表达的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事实——作为一所乡村高中,栟茶中学取得了“上帝般令人敬畏”的成绩,同时还有人们内心渴望解读这个“现象”、“神话”、“奇迹”的隐秘冲动本人今天向各位汇报的就是试图从栟中人自身的角度来诠释这一“现象”、“神话”、“奇迹”第二部分:栟中现象与栟中精神1、关于栟中现象的理解:栟茶在南通算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如东县的“大西北”。
在全县我们拥有一般的办学条件(生源、师资),高一新生是在如东中学录取后招生的,一般比如中生均总分低15分左右,而三年之后,栟中的高考成绩一跃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领先成绩,这种“以二流生源创造一流高考成绩”的现象被新闻媒体称之为“栟中现象”2、关于近几年高考成绩: 栟茶中学01—09年高考成绩汇总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参考人数50856664863890291796711931289生均总分548.4525.6593.5582.6589.2593.7331343600以上536131306272342386本一上线数269291472466716671600716780本一率(%)53.0561.672.9573.279.4773.17626060.5本科上线数4134475965818698728829281007本科率(%)81.4579.2692.1191.296.4595.0991.39191备注: 1998年全省100多名, 1999年全省90多名, 2000年全省60多名 ; 01年本科上线率全省59名; 02年三名学生包揽县前三名,本科上线率全省44名;2003年,600分以上人数31人,居全省14名,本科上线率92.1%,居全省24名;2004年,生均总分全省第一名,本科上线率、本一上线率、600分比率、六门学科全市第一,七门学科全县第一。
600分以上人数达到306人,比率48%,在全省位居第一,12 个班级有5个班级均分超600分(高一进校时全县前100名仅3人,前200名5人,前300名9人,最好名次为全县58名,生均总分比县中低18分,04年高考进入全县前100名、200名、300名的人数分别为22人、72人、103人、最高分666分,为全县16名,生均总分比县中高16分)2005年,生均总分高出省均分22分本一上线人数、本一上线率、本二上线率、化学均分、生物均分和政治均分等6项指标居全省第一,本二上线人数居全省第二,600分以上人数和生均总分居全省第三,语文、数学和地理三门学科均分居全市第一05年高校录取结果也是喜人的:我校今年在名校录取上实现了“历史性的大满贯”,在全国前20所名校中我校新生均榜上有名,其中清华大学3人、北京大学1人、复旦大学1人、上海交大2人、人民大学1人、中国科大9人、浙江大学3人、同济大学4人、南京大学30人、华中科大14人、西安交大5人、东南大学43人06年高考本一上线率在70%以上,本二上线率在90%以上,在全省保持较高的水平07年高考在生源较差、基数大、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下,依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生均总分593.68,600分以上人数385人,本一上线人数达到600人,本二上线人数达975人,均全县第一;李忠林同学获全县高考状元,本一、本二上线率分别超过60%、90%,生均总分、本一本二上线率、七门学科均分进入全省前10名(参考人数800人以上学校统计)。
08年我校新高考再获特大丰收:本一线比率60.1%,本二线比率91.6%,本一实际匹配率54.2%,本二实际匹配率77.8%,语、数、英每科均分,6门选修每科A、B比率均居南通市第一,全省前列! 09年我校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参考人数1200多人),本一上线率达60.5℅,本二上线率达91℅,生均总分、本一本二人数、本一本二比率、选修学科AB比率等各项数据名列全南通大市前茅3、关于栟中精神的解说:概括来讲:“栟中现象”的产生源于栟中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于栟中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光大从解放后老校长苏国光对师生提出“守规矩方可日日进步,肯吃苦才能代代成才”的明确要求,到后来季钧校长在任期间形成的“工作苦点甜点不计较、担子重点轻点不计较、待遇高点低点不计较、荣誉多点少点不计较”的光荣传统,到今天我们突出了敢创新、善钻研,后被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肯钻研,特别讲奉献、特别善协作”的四个特别精神具体来讲:(1)教师的爱岗敬业(苦干+实干+巧干)教师的爱岗敬业首先表现在苦干上不仅要吃苦,而且苦要吃到一定程度才能到一定的境界,就象练功只有练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达到一定的层次在我校,班主任每天基本上是早晨6点左右到班,直到晚上10点左右回家(学生基本都入睡后),教师早晚自修到班值班管理,周六周日学生自学管理,早晚管理也要正常进行。
苦干表现在劳动强度大,如组织一次考试,考试成绩一般在考后第二天出来 ,教师阅卷至深夜十二点等苦干还表现在忘我精神、奉献精神,不计较人个得失,在栟中其表现为: 教师不搞家教 , 专心致志、 甘于寂寞 、淡泊名利 苦干还表现在工作压力大社会期望值高,家长的要求高,考得不好从自身找原因教师的爱岗敬业其次表现在实干上要干就要干到位,讲求实效例如:我们要求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要深入课堂互相听课,及时反馈有关问题教师的爱岗敬业还表现在巧干上社会上对栟中曾有一种误解,认为考得好是死揪蛮干得来的,事实上栟中人非常注重研究,突出重点、讲究方法(思路决定方法,方法决定出路),加强研究教法、学法、考法;把每个学生、每次考试、每道试题、每个环节作为研究课题,重视医瘸补差,查漏补缺,分层教学等2)学生的勤奋好学(目标+责任+热情)目标:都能考取大学,考取本科,分层要求,这是提高学生的内在动力责任:教育学生把目前的学习状态与未来的个人前途、家庭幸福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改变命运热情:有信心,精神饱满如早晨学生到教室是跑步前进,就餐后立即到教室做作业然后到宿舍(这一点不提倡),这是提高成绩的外在表现形式。
3)氛围的和谐创设学校内部(地位+校风+竞争+合作)地位:高考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高考升学率是学校生命线,高考成绩是衡量教师工作的最重要的标准,全校上下整体一条心校风:“栟茶中学校风好,质量高;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我们放心,有奔头这是许多学生家长发自内心的同一个声音竞争: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学科之间比成绩、比进步、比贡献,所以老师和学生的压力都很大合作:即合谐竞争,我们通过新老结对、集体备课、捆绑式考核、不合作者不用等途径和方法增强合作意识栟中没有球星,但有一支团结合作的球队,求取整体效益每年新教师第一年上高三均一炮打响,靠的是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虚心学,相互促进;各备课组能服从学校和年级的安排,时间上不占不让,做法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各班级之间既有竞争,更有相互之间的能力协作、相互提醒,如导护实行年级整体联动,分工负责,及时补位,确保每个时段都有老师管理学校外部(民风+党政+家长+生源)民风:这里的老百姓朴实,尊师重教, 子女上大学是改变落后面貌和跳出农门的主要途径,望子成龙心切 党政:把教育、高考作为品牌、形象工程来打造 家长:对学校工作非常信任和支持,经常与班主任联系,由于家长配合,学生中基本没有和小灵通,没有乱花零花钱的现象。
生源:小学、初中抓的很紧,基础扎实,为高中提供优质生源4)理念的科学实用重视基础,凸显能力:我校拥有二流的生源,完全可以在夯实基础上大做文章,与一流名校相抗衡,正如田忌赛马,要避开强项(能力题),同时,基础知识也是提高能力的前提,更为重要的是,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基础题约占80%左右,因而得基础者得天下夯实基础,首先要解决观点问题,其次是要解决如何操作的问题:降低教学起点,重点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不仅课堂提要求,更要通过练习加以体现和落实,高三各轮次复习都要贯彻这一思想针对高考的新特点,注重能力的培养,要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从理论联系实际上、从思维的发散性上等方面培养能力,从课堂提问、从课型设计、从命题要求多角度锻炼能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即实施平民教育,在栟中没有差生的概念,甚至我们对特困生、学习困难生、退步明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这关系到我们本科率的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降低教学起点、分层教学等方法使不同学生均能获得成功关注差生,使他们的成绩有明显提高,对优等生也是一个促进,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差生,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快乐,不拖年级的后腿,不去影响其他同学,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的班集体。
因材施教,就是说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指导,针对选科分班后的实际,强调不同模式的教学要有不同的教学起点、教学策略和教学要求由其是文科班数学起点一定要降下来,以区别于理科班的教学力求均衡,循序渐进:力求均衡,就是要确保学科之间、班级之间成绩的均衡发展,各科之间和班级之间要有一个合理分差(一般同轨理科在5分以内,文科在3分以内,班级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