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西文化比较.ppt

76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608606370
  • 上传时间:2025-05-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4MB
  • / 7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西文化的差异、交融及其启示,,一、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特质比较,,二、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三、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选择,,及启示,,,一、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特质比较,,,,1,、西方文化的源流及其现代品质,,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东方文化,,(,1,)历史过程,,西方文化起源于“,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前,200,年),其具体历程是:,,,,,古希腊,(重理智),.,——,古罗马,.,(重理智与信仰),——,中世纪,(重神学),——,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科技革命,(科学文化),——,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现代文明,(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2,)文化源流,西方文化有三大精神源流或胚胎:,,,古希腊的哲学精神:,理性精神,,,古罗马的法律精神:,法治思想,,,希伯莱的宗教精神:,信仰意识,,,犹太教,——,基督教,东正教,新教,天主教,,,古希腊的哲学精神、古罗马的法律精神、希伯莱的宗教精神,这,三种精神在基督教文化得以合流,而形成西方文化的主流。

      3,)现代品质,世俗化倾向:,表现为对世俗生活、对物质欲望的追求和满足个体化倾向:,强调个体本位,张扬个性,理性化倾向:,注意探索规律,发扬理性精神2,、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其基本精神,,,中国有五千文明史,传统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尽管各类思想此消彼长,但“,伦理,-,政治,”的基本型范未变,1,)历史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轴心时代”定型的,即,春秋战国时代,其具体历程是:,,,,春秋战国,(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秦,(重法家)——,两汉,(初重黄老之学,武帝后“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儒、释、道并存)——,宋明,(理学一统)——,明末,清,初,(西学传入、,实,学,思潮,),,主导思想的变化:,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2,)基本精神及其展开,,“,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总纲基本精神的展开,:,群体本位的整体精神:,要求考虑问题从整体出发,局部服从整体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要求不断提高生存能力,修德进业,刚健有为和而不同的共生思想:,强调“和为贵”,在多样性的统一中达到平衡,3,),主要特征,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执两用中,,,以和为贵,,德能统观,,,以德为重,,诸家兼容,,,以儒为主,,多神并敬,,,无神为常,,3,、中西文化的特质比较,从学理层面看,,从日常生活看,,从国外研究看,,(,1,),从学理层面看,比较项,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在总体上,向外探求,,客观世界,,真,——,善、美,,爱智,,理性、科学型,向内探求,,心性问题,,善,——,真、美,,崇善,,情感、伦理型,,在思维方式上,,分析,---,实证型,,重求异,,,整体思维,,重求同,,,,比较项,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在认知上,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重科学发现,重感悟、重直觉,,重经验,,重伦理精神,,在价值观上,,重自然、重个人,,重利益,,重社会、重集体,,重道德,,,比较项,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在民族性格上,,,个体本位,,性格外向,,偏重功利,,好走极端,群体本位,,性格内向,,偏重道义,,贵中庸和谐,其他方面:,,在民族关系上,,,在建筑上,,力取天下,,,高大、雄伟、,,外展,,协和万邦,,,小巧、玲珑、,,精致,,(,2,)从日常生活看,,生活方式,,西方:,注重自我价值实现,人格独立。

      中国:,群居意识强,注重集体力量人际交往,西方:个性张扬 中国:谦虚含蓄,,,处理问题,西方:,“不撞南墙不回头”中国:,“不可直中取,只可曲中求”人际关系,西方:,“交相利”中国:,“多个朋友多条路”领 导,西方:,“能者、贤者”,,中国:,“父母官”,,,意 见,西方:直言、快行中国:,谨言、慎行排 队,西方:讲究、有序中国:不讲究、较无序,时间观念,西方:时间观念强 中国:相对较弱,,,三 餐,西方:喜欢吃冷餐 中国:喜欢吃热餐,,,旅 游,西方:看 中国:纪录,,,想象中的对方,清朝装束,喝茶水,吃米饭卓别林,”,,喝啤酒,吃火腿3,)从国外研究看,,,马克斯,·,韦伯的比较,儒 教,,入世,,原善,,和谐,,日神,,巫术,,政治,,道德,,审美,,旧识,清 教,,超世,,原罪,,紧张,,酒神,,上帝,,商务,,职业,,工具,,新知,,1,、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是文化世代之间的传授或地域之间的移动,包括纵向传播和横向传播二、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交流,是指由文化传播所引起的文化接触、文化冲突、文化采借、文化移植、文化整合的过程。

      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规律是,:,文化冲突,——,文化适应,——,文化转型,——,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一种文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元素,并使之与主体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方式和结果,方式,:,,野蛮式,,,文明式,,,无为式,结果,:,,取代型,,,复合型,,,自主型,,,,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线索,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17,世纪“好奇”,——18,世纪“赞美”,——19,世纪“不屑”,,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17,世纪“礼遇”,——18,世纪“淡漠”,——19,世纪“震惊”,,,,2,、西学东渐,,近代西方社会的人文、科技、政法、宗教、哲学、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统称西学,1,)历程,启蒙时期:,科技文化,——,政治文化,——,精神文化,,探索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苏联文化影响,,曲折时期:,封闭与半封闭,——,几乎中断与悬搁,,开放时期:,复苏与传播,——,冲突与重构,,,——,借鉴与创新,,,(,2,)内容,马克思主义,影响最大,,,科学文化被,普遍接受,,,人文文化,有选择接纳,,(,3,)特点,从学科上看,,,从国别上看,,,从成份上看,,,从效果上看,,,3,、中学西传,文明西传:,如道德文化、科举文化、文学艺术等。

      思想西进:,如儒家思想、道教哲学、中国禅宗等方法论西渐:,如整体思维、古代兵法、阴阳思想等三、全球化背景下的 文化选择及启示,,文化选择,是指文化交流中采借不同文化因子的过程1,、当代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新趋势,,(,1,)文化传播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所决定,,全球性问题的提出,,互联网提供手段,,“,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罗素,,(,2,)文化与经济一体化趋势,经济发展借助文化力的推动,,文化向产业发展和渗透,,,“,文化必将成为经济进步的新形象,文化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首先表现为文化对产业的渗透,产品的文化内容的价值比重迅速增大——,日下公人,,(,3,)文化取向多元化趋势,“,西方文化中心论”,,“文明冲突论”,,“多元文化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江泽民,,,2,、文化选择的原则和模式,,,主要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几种模式:,“全盘西化论”,,“复兴儒学论”,,“中西互补论”,,“以我为主论”,,,3,、推进文化交流,发展中华文化,,,(,1,)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文化对未来社会的贡献,得道多助,,兼爱互利,,崇尚自然,,和而不同,,(汤一介),崇尚自然,,体验人生,,德性实践,,(田缅尼卡),,中国文化对未来社会的贡献,整体思维,,,德治思想,,,和谐观念,,,中华文化的和谐性,,,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2,)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民主法治意识,,个性自由思想,,人情重于理性,,人治大于法治,,权力高于科学,,印象重于现实,,习惯重于改革,,经验代替规范,,,,西方文化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局限:,,,(,3,)融合中西文化,促进文化发展,科学与人文融会,,个体与群体统一,,法治与德治结合,,人类与自然协调,,,提高文化自觉,,调整文化心态,,加强文化调适,,推进文化整合,,,要求:,举措:,,,4,、几点启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是国家软实力,,文化必须交流整合,,,(,1,)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2,)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文化如水,,以柔克刚,社会愈发展,文化地位愈重要、作用愈突出文化软实力,包括文化生产力、文化凝聚力、文化影响力、文化辐射力、文化创新力等,文化作为软实力,它,构成,综合国力,,显示,综合国力,,推动,综合国力的增强3,)文化必须交流整合,民族文化,只有在同异质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中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历史上有,三代文化传播模式,,当今是处于信息时代的电磁波文化传播,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必须,正确处理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关系,当今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摩擦,,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博弈,,,文化整合:,,文化母体,+,文化异体,+,文化主体,,,,谢谢大家!,,历史上文化传播的三代模式,第一代是语音文化传播:属于农业文化的“,井圈型,”,,第二代是文字文化传播:属于工业文化的“,河流型,”,,第三代是电磁波文化传播:属于信息文化的“,海洋型,”,,,,,,,,,此图片版权可能受保护百度与图片出处无关,不对图片内容负责。

      请点击图片访问出处:, (,欧洲地图,),,,,,,(接),,文化圈:文化的共时态,在一定区域、在特定的某一地带和环境下居民所创造的共同生活样式,其心理、行为具有一定空间特征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儒,---,基督,---,东正,---,伊斯兰,---,新教,,秦晋,---,齐鲁,---,吴越,---,楚湘,---,巴蜀,,,,文艺复兴艺术,—《,最后的晚餐,》,达,·,芬奇,(1495-1498,),484,×880cm,,米兰圣玛利亚,·,格拉契修道院藏,,,,,,文艺复兴的原因与意义,君士坦丁堡的 希腊逃亡者带来的意外礼物,意大利人艺术天才和个人主义的必然结果,意大利文艺复兴,,(,Renaissance),,文艺复兴试图克服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以古代的权威来取代中世纪的权威,导致了感性意义上的人性解放文艺复兴的伟大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一批杰出的人文主义者,(,Humanist),,开创了一个绚丽夺目的文化时代文学大师--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拉伯雷、塞万提斯、伊拉斯谟、莎士比亚,艺术巨匠--乔托、波提切利、提香,,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前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文艺复兴后三杰,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返回),十字军东征,,(,1095,-,1291,年),进一步加深了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仇恨,十字军东征是西欧基督教,,世界的一场祸水东引运动,,,它是西欧基督徒的狂热信仰,,与贪婪欲望的奇妙结合。

      利玛窦(,1552—1610,),罗马耶稣会传教士1582,年来华传教第一次在华编成,《,山海舆地全图,》,译著有二十多本,主要有,《,几何原本,》,、,《,同文算指,》,、,《,乾坤定义,》,、,《,经天说,》,等卒后葬于中国中国传统文化,,科技方面的巨大成就,古代思想,近代思想,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历法、医学、农学等世界领先,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到隋唐,宋明,明末清初,百家争鸣,独尊儒术,佛道儒,理学一统,新思想,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启蒙思想,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者,中央之国也,古人一直以为九州即世界之中心且在,18,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又有儒家“华夷之防”思想的影响,故而造成中国人骄傲的性格外表在“礼”约束下的谦虚并不能真正掩盖骄傲的内心封建家长制扩大到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古代到辛亥革命之前,,中华大帝国一直是宗主国,,周边小国尽皆岁岁来朝,称臣纳贡因此,“,天朝先进,蛮帮落后,”在士大夫乃至平民中间都渗透到骨髓,直至鸦片战争中西方的利炮震撼了皇帝的权威为止克服“天朝”文化心态,,,《,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以儒家人生理念批评西方近代世俗工具理性的非价值性,,力倡儒家文化的复兴,。

      他认为,文化的不同是生活样法的不同,,生活样法的不同,是生活路向和人生态度的不同所致,生活的样法基本有下列三种:,,,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奋力取得所要求的东西,,即遇到问题,努力想法克服,改造局面,使之有利于我们的要求2,)遇到问题不去要求解决和改造,局面,而是在原有境地上求自己的满足3,)遇到问题尽力回避问题,,采取取消的态度三种生活样法代表三种类型文化:欧洲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三种不同的生活(文化)路向:,,,欧洲文化:,代表着,“,意欲向前,”,的第一种路向其特征为主功利而略于人事,人生哲学不发达中国文化:,代表着,“,调和持中,”,的第二种路向,其特征是顺和自然,不计利害,求平衡、中庸,人生哲学最发达印度文化:,代表着,“,反身向后,”,的第三种路向,其特征是超凡脱俗,出世的宗教哲学很发达中、西、印三种文化走的不是一条路,而是三条路,,所以中国文化如按原来的方向发展下去,怎么也走不到西方的路上去梁漱溟指出,印度文化是人类文化早熟的结果,不切实际;,中国人既不像印度人那样消极,也不象西方人那么偏于一执所谓第二路向固是不向前不向后,然并非没有自己积极的精神。

      他指出:,“,人类的最近的未来,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其解决中西文化问题的具体方案是:,,“,第一,要排斥印度的态度,,丝毫不能容留” 第二,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是对其态度要改一改所谓改一改,即要求在全盘接受的同时保持批判的态度第三,“批评的将中国态度重新拿出来围绕着两梁“复兴儒学”的主张,东西文化论争达到了一个高潮中国画,,,,,,中国画又叫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及颜料,在宣纸或绢上画出的画中国画与中医、京剧,一起,被誉为中国的,“,三大国粹,”,剪纸,就是用剪子、刻刀在大红纸或有色纸上剪刻出各种装饰性的花样和图案中国的剪纸艺术大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十分常见的工艺品,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现存于中国各地的古典园林,风景优美,建筑奇特,是游人向往的游览胜地苏州留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