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邹城一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5页24.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 《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 )A.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 B.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C.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 D.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25、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 ’这表明作者认为( )A、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C、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D、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6. 明仁宗时,科举考试出现分南北卷现象仁宗说:“科举取士,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取士,北方仅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 由此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分地录取利于政权安稳 B.品德修养显得更为重要C.科举取士应该公道第一 D.明朝都城已经迁往北方27. 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 (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 。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杜绝地方割据 D.防止吏治腐败28、西塞罗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下列与这一原理相符的是( ) A、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B、法律必须注重保护自然事物C、法律必须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相适应D、 “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29.从 1821 年到 1848 年,普鲁士发布一系列法律文告,使得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人身自由,且能自由择居或择业;而容克贵族则获得巨额赎金,用以购置机器、改良土壤、投资重工业等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 )A.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B.私人工厂需要更多劳动力C.工业化需要调整生产关系 D.仍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30.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民族主义直到 18 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在 19 世纪中期以后,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民族主义推动了西欧民主化进程 B.民族主义因工业革命而得到进一步促进C.民族主义在不同时期的性质有变化 D.民族主义推动了中国辛亥革命的发生31.《茶叶大盗》一书揭示:1840 年代,英国“植物猎人”罗伯特·福均深入休宁、武夷山,盗取珍贵的茶叶资源,转往印度种植,从而将茶叶贸易在中英贸易结构中大大降低,使东印度公司大发横财据此可知当时( )A.英国利用茶叶走私扭转贸易逆差 B.中国对英贸易由出超转为入超C.中国闭关锁国体制逐渐趋于瓦解 D.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物种流动32.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这表明了( )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对两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33. 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忙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
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 “民主” “共和” “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4.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 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此歌词反映了( )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35.对几乎所有人来说,苏联的突然崩溃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比喻意外的,并具有极端影响的事件)——在崩溃发生之前,这个制度的崩溃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当它发生的时候,却不显得令人惊奇若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观察,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违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要求 B.戈尔巴乔夫改革节奏混乱措施不力C.十月革命使俄国的历史偏离正确的轨道 D.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没有能长期坚持第Ⅱ卷(综合题 共 160 分)本卷分必考题与选考题两部分。
第 36~41 题为必考题,考生必须作答;第 42~4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0、 (25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世俗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财,仅同贸易 材料二 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 ——《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 材料三 (1976 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平凡的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6 分)(2)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8 分) (3)材料三中孙少安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孙少安式的重压”?(11 分)41.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列宁曾经以一个公式来概括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总和=社会主义。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 34 卷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关税壁垒实准确 )请考生在第 45、46、47、48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选修 1—中外历史的重大改革〗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 年)(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 (7分)46~48 (略)邹城一中高三 4 月文综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24,D C C A B 29, C C B B D 34, B C24.【解析】此题考察热点中央与地方关系,答案 D必须从这个材料整体阅读,选项 A/C 都是正确的,但都是部分材料的反映本材料主题是批判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过分集权造成地方无权,主张加强地方权力以利民生选项 B 是作者观点,依然落脚到作者意图选项 D25.【解析】此题综合考察历史综合素养,答案 C唐朝节度使管理藩镇,选项 A 错误;篆体字盛行秦汉以前,选项 B 错误鄂国忠武公是尉迟恭(敬德)爵号,此碑安葬的是其夫人苏斌,选项 D 错误尉迟是前秦时期鲜卑族崛起的一支部落,该部随孝文帝进入中原,以族名姓氏26.【解析】此题考察明清封建经济的繁荣答案 C阅读材料,只是体现湖广熟,没涉及苏湖熟, 排除选项 A;材料确实体现需要湖广输入,但是没有涉及输入的原因是江浙农业经济结构改变,排除选项B虽然湖广粮食生产有优势,但绝对不能夸大为经济水平 就超过吴越,排除 D 项。
就事论事,材料只谈了湖广粮食产量,没有谈与其他地区比较27.【解析】此题考察中国鸦片战争的影响,答案 A此题排除法最好做,材料反映的是条约签订后 中英两国对文本的不同态度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打破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首先排除选项 B/C英国刊印的只是条约文本,不是英国思想, 排除选项 D国家之间条约的签订具有法律效应,晚清政府不以为然,确确实实上了节国际法治课28.【解析】此题考察抗日战争,答案 C时间 1938 年,1937 年 9 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首先排除 A 项;D 项是错误的,国共两党的抗日政策不可能完全一致主要在 BC 项迷惑性大,两党领袖的个人主观认识不能定性中 国的抗战是持久抗战,而应以战争的客观实际为依据所以只有 B 项,两位领导人在抗战第二年都有对战争的判断认识是持久战29.【解析】此题考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国民经济八字方针调整答案 C紧扣时间 1961 年,A 项是抗日战争,B 项是五十年代,排除 AB 项;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造成工业业比例失调,通过“调整”来实现左”倾错误的工业化应该退回到实际,与农业生产水平相适应30.【解析】此题考察时政热点“人民币入世”,涉及“经济全球化”,答案 C。
中国早在 60、 70 年代以后就逐渐成为世界一级,排除选项 A材料只谈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之一,至于多种货币的关系没涉及,排除选项 B选项 D 表述正确的,但与材料主旨 不合人民币由国际体系之外进入国际体系之内,故选 C31.【解析】此题考察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契合一带一路的时代主题,答案 B该材料涉及中国丝绸运销到罗马,当时谈不上欧洲各国,排除选项 A;材料的中国不一定仅仅是两汉时期,也没有提发达不发达,排除选项 C;虽然部分材料能够读出选项 D,但是选项 B 更全面反映32.【解析】此题考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答案 B33.【解析】此题考察资本主义发展对史学的影响,答案 D表格时间跨度“15 世纪末到 19 世纪 上半期”,所以不仅仅是工业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上半期)的反映,排除选项 A;法西斯出现在20 世纪以来,时间不符排除选项 B;德国朗克的 《世界历史》只是拉丁日耳曼民族,体现不了“从孤立分散走向联系整体”,排除选项 C;所有这些著作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的结果,包括鸦片战争后的《四 洲志》、《海国图志》编写同样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影响34.【解析】此题考察罗斯福新政社会民生,答案 B。
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关注的是“老者”、“病人”、“壮者”、“年青人”、“每个家庭”等整个社会群体,不是临时的,不是某个特殊群体,不是某个特殊领域,选项 A 不具有普遍性,故排除C 和 D 不合。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