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数学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pdf
38页239南京大学数学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一、数学系简介 南京大学数学系源于中央大学数学系和金陵大学数学系 中大数学系的前身是 1920 年成立的南京高师数学系,创办者是熊庆来教授1952 年高等院校调整,成立了南京大学数天系,1958 年天文从数天系分离成立天文学系,1978 年计算机技术从数学系分离成立计算机系,此后数学系的基本格局保持不变南京大学数学系以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治学严谨而著称自建系以来,一批杰出数学家先后在系执教、奠定了本系的学科构架和特色,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其学术影响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地位我系毕业生中涌现出田刚、戴建岗这样的国际一流数学家,以及像春兰集团总经理陶建幸这样的著名企业家,近年培养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也开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崭露头角 数学系设有三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统计学专业数学系现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现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
全系现有教师 64 人,其中教授 25 名(包括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3 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4 名、博士生导师 18名),副教授 28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90%现有在校本科生学生约 560 人,博士、硕士研究生 181 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10 人在各主流学科方向均有博士生导师作为学科带头人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本科教学,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当前的人才需要,在教育和教学改革实践中确立“专业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依托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国家数学人才培养基地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按照高标准,高目标,全面开展本科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国家培养“基础厚、视野宽、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型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人才 三、培养目标 放眼世界数学发展,培养一流数学人才;立足国内经济建设,培养一流应用人才一是以世界数学发展趋势为目标,培养高层次、厚基础、少而精的数学研究人才;二是以主动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多元化需要为目标,培养大批知识面广、能力强的数学应用型人才一方面,为数学及其相关学科提供优秀的研究生生源;另一方面,为社240会和经济建设的诸多领域提供数学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四、培养规格和途径 1、培养规格1、培养规格 南京大学数学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理论素养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开拓进取,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科阶段,学生应该具有系统厚实的数学基础;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某些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一种以上计算机语言,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具有研制应用软件或上机解题的初步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专业书刊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好的综合素质数学系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应有百分之四十继续攻读数学或相关的交叉学科(如计算机、物理、经济、地质、气象、哲学、工程管理等)的硕士学位特别优秀的学生可提前攻读硕士学位学生可去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管理部门从事数学理论研究、教学或应用开发、管理或其它科技工作 2、培养途径2、培养途径 按数学大类招生、强化基础训练、按个性发展分流培养一、二年级不分专业,统一制定数学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学生进校后修读两年公共基础课(包括通修课以及学科群基础课) ,以达到“全面培养,强化基础”的效果;三、四年级按数学模式和数学应用模式实行分流培养,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直到完成毕业论文,学制 4 年。
其中数学模式增加若干门研究生课程作为选修课,数学应用模式增加若干门应用型选修课为了使优秀学生快速成长,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调整安排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我们还将继续实行学分制教学模式,试行学分制的学生实行弹性学制,可以在 3—6 年内毕业 3、专业准入标准 3、专业准入标准 外院系一年级一年级学生若要转入我系继续学习, 除了获得相应的通识通修课程学分外, 其数学类先修课程数学类先修课程有: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1 数学分析(I) 、(II) 10 2 高等代数(I) 、(II) 8 3 解析几何 2 外院系二年级二年级学生若要转入我系继续学习,除了获得相应的通识通修课程学分外,其数学类各专业先修课程分别要求如下: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1 数学分析(I)、(II)、(III) 15 2 高等代数(I)、(II) 8 3 解析几何 2 4 常微分方程 3 5 近世代数 3 2416 复变函数 3 7 概率论基础 4 合计 38 38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1 数学分析(I)、(II)、(III) 15 2 高等代数(I)、(II) 8 3 解析几何 2 4 常微分方程 3 5 复变函数 3 6 数值计算与试验(I) 4 7 概率论基础 4 合计 39 39 (3)统计学专业: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1 数学分析(I)、(II)、(III) 15 2 高等代数(I)、(II) 8 3 解析几何 2 4 常微分方程 3 5 复变函数 3 6 数值计算与试验(I) 4 7 概率论基础 4 合计 39 39 4、专业准出标准 4、专业准出标准 为了适合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 数学系对本科生实行多元培养, 各专业分别有如下的最低准出标准: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最低准出标准: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1 数学分析(I)、(II)、(III) 15 2 高等代数(I)、(II) 8 3 解析几何 2 4 常微分方程 3 5 近世代数 3 6 复变函数 3 7 概率论基础 4 8 实变函数 4 9 泛函分析 4 10 偏微分方程 4 11 拓扑学 3 12 微分几何 3 合计 38+18=56 38+18=56 242(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最低准出标准: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1 数学分析(I)、(II)、(III) 15 2 高等代数(I)、(II) 8 3 解析几何 2 4 常微分方程 3 5 复变函数 3 6 数值计算与试验(I) 4 7 概率论基础 4 8 实变函数 4 9 泛函分析 4 10 偏微分方程 4 11 数值计算与试验 II 4 12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4 或或 信息论基础 3 合计 39+20(19)=59(58) 39+20(19)=59(58) (3)统计学专业课程最低准出标准: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1 数学分析(I)、(II)、(III) 15 2 高等代数(I)、(II) 8 3 解析几何 2 4 常微分方程 3 5 复变函数 3 6 数值计算与试验(I) 4 7 概率论基础 4 8 实变函数 4 9 泛函分析 4 10 偏微分方程 4 11 数理统计 3 12 应用随机过程 4 合计 39+19=58 39+19=58 5、多元培养计划 5、多元培养计划 (1)专业学术类人才培养 依托国家数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信息与计算科学) ,加大该类人才的培养力度,所有的研究生课程为他们开放,部分学生(如免试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学分数要求大于基本的专业选修课学分数;通过双向选择,为学生安排导师,导师定期与学生联系,为他们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学术思想、科研动态等,由此可以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提前参与科研活动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43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标准的学分外,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12 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8 个学分的课程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标准的学分外,还必须选修《近世代数》 、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12 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8 个学分的课程 3)统计学专业 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标准的学分外,还必须选修《近世代数》 、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12 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8 个学分的课程 (2)交叉复合类人才培养 一方面,为数学系交叉复合类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适当放宽专业选修课的学分要求请有关院系的老师为本专业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 另一方面, 为其他院系交叉复合类人才的培养尽量提供足够的支持, 尽量满足有关学生对数学系相关选修课的要求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标准的学分外, 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6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4 个学分的课程。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标准的学分外, 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6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4 个学分的课程 3)统计学专业 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标准的学分外, 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6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4 个学分的课程 (3)就业创业类人才培养 针对就业创业类人才的培养, 我们建立了数学应用模式, 对这部分学生适当放宽数学专业课的要求,增加了若干门应用型选修课例如:微观经济学、精算数学、计算机图形学、数据通信与网络、软件工程概论、数字图象处理等建立相对稳定有效的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问题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标准的学分外, 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3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4 个学分的课程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标准的学分外, 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3244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4 个学分的课程 3)统计学专业 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标准的学分外, 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3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4 个学分的课程。
4)数学应用模式 除了获得本模式通识通修课程、学科平台课程、模式核心课程的学分外,还必须在本模式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9 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大等于 3 个学分的课程若要获得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文凭和学位,还必须选修近世代数;若要获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文凭和学位,还必须选修数值计算与试验 I、I I;若要获得统计学专业毕业文凭和学位,还必须选修数值计算与试验 I 注注: 开放选修课程中, 本专业和跨专业课程比例不作强制规定, 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决定 五、课程模块设置与学分分配 1、 课程体系课程体系 课程模块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学分范围 开设学期 人文类通识课 社科类通识课 自然科学类通识课 通识教育课 程 (14 学分) 必修 思维方法类通识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1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1 1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3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 思想政治类 (11+5 学分) 必修 形势与政策 2 1-2 军事理论 2 2 军事技能 (3 学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