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任务的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研究.docx
6页基于任务的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摘要: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展开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知识水平,同时也要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目标,基于任务所展开的探究式学习教学法在数学中的应用,将推动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知识水平关键词:小学数学;任务探究;教学设计前言:传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被动接受知识,是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更别提数学思维的形成基于此,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探究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探究教学的实施,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探究式教学法想要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实施,需要明确的任务作为保障展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以任务教学作为基础,引领学生展开多样的探究活动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基于任务所展开的探究式学习原则与策略展开探讨[1]。
1. 基于任务的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教学原则基于任务的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教学实施,要基于情景化、生活化、可完成性、自主性四个原则,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所谓情景化原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情景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情景来推动学生的探究意识形成生活化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入生活知识,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并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借助生活场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可完成性是指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要给予学生的认知以及知识储备情况,以辅助学生探究数学知识为根本,设定学生可独立完成的任务,以此来增加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而自主性原则则是依据现代化教育理念中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支撑所展开的,它要求教师在任务的设计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获取与运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2. 基于任务的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一)巧设疑问展开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万事都抱有着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呈现新事物时,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将会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在组织探究式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巧设疑问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探索欲望的驱动下进行学习[2]。
比如在“速度,时间和路程”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会经常遇到这一类型的应用题,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巧设疑问的方式展开教学在课堂前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三个动物赛跑的视频,在学生完成观看之后,结合视频向学生介绍速度,时间和路程的相关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提出任务“如何对三个小动物谁跑得快进行比较?”之后,学生将带着这个任务对视频资源进行深入探究的观察,自主分析速度与时间和路程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而由浅入深的积累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师在设置疑问中,首要分析教学内容,对其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提取,之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任务设计的同时,将任务以疑问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欲,从而以任务为基础展开分析、探索,最终完成知识学习[3]二)引入生活展开教学在新课标中,也提出了生活教学的要求,倡导一线教师在展开数学教学时,可以将教材内容作为根本,与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应用在数学课堂之中,从而实现丰富课堂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经验的辅助下展开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基于这样的前提,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可以有效的将生活实际应用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
比如在有关于人民币的相关学习,在完成了新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生活化的场景,之后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进行钱币的认知在学生进行场景演绎前,教师可以将价格不同的教学纸币分配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购买两件以上的物品,最终的任务目标是谁购买的物品最多,且有剩余[4]在发布任务后,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与计算,最终完成任务,这实现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三)借助实践展开教学任务探究教学的实施是学生以任务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深化,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在生活中因此在展开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践展开教学,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了解数学现象,并探究数学形成过程,最终获取数学知识以“轴对称图形教学”为例,其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完全重合”,是一个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来获得完全重合的教学结论,但是由于其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体验,导致学生对完全重合的概念理解不深刻因此,教师就可以采取实践教学的策略,应用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放给学生印有一半蝴蝶的纸,之后学生自主进行另外一半的制作。
学生在有还原图案的过程中,会自主的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回忆,之后继续完全重合,展开相关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前后两个图案对完全重合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完成教学后,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个开放性的操作任务,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之后,进行轴对称图形的自主绘制,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实现互动交流总结:总地来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想要将探究教学法应用在课程中,就需要坚持任务探究教学设计的原则,基于情景化、生活化、可完成性、自主性等原则的指导,并基于教材内容,为学生设置极具探究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切实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并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参考文献:[1]王东生.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探究[C]// 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019,23(12):45-46.[2]朴洋洋. 基于认知过程模式的小学数学探究教学设计[J]. 中华少年, 2019,23(3):45-46.[3]梁颂笑. 基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数学教学设计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0,1000(003):P.47-48.[4]郭海贞.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9,23(23):45-46.本文系:重庆市南岸区教育 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教-学-评一致性导向下小学数学任务式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2020-B-03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