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语文-语言文字部分讲义-Chp03文字的起源与演变.ppt

48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89122374
  • 上传时间:2024-09-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02MB
  • / 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1课程安排课程安排(语言文字部分语言文字部分)•第一讲第一讲: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语言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讲第二讲: 音韵的形成与嬗变音韵的形成与嬗变•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第四讲第四讲: 汉字的结构与文化汉字的结构与文化•第五讲第五讲: 古代诗词格律古代诗词格律•第六讲第六讲: 现代诗词格律现代诗词格律•第七讲第七讲: 语言运用赏析语言运用赏析•第八讲第八讲: 语言实际运用语言实际运用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2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1. 文字的起源文字的起源1) 记事符记事符–使用一些线条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作为某种标志使用一些线条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作为某种标志或表示一定的含义,通常刻画在或表示一定的含义,通常刻画在石壁、石块和陶壁石壁、石块和陶壁上,最初出现的符号可能是个别人根据自己的意图上,最初出现的符号可能是个别人根据自己的意图刻画出来的,线条较简单,随意性也大刻画出来的,线条较简单,随意性也大–这种表示文字的方法不但简单,而且因为线条横竖这种表示文字的方法不但简单,而且因为线条横竖的交叉,圈点各异,疏密繁简不一,组合形式多种的交叉,圈点各异,疏密繁简不一,组合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不断出现新的符号。

      多样,可以不断出现新的符号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3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1. 文字的起源文字的起源2) 几何形刻画符号几何形刻画符号(距今约五六千年距今约五六千年)–我国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晚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晚出现了最早的刻画符号出现了最早的刻画符号.–晚期刻符用晚期刻符用直线、横线和交叉线条直线、横线和交叉线条组成几何形状组成几何形状,日前发现的都刻在日前发现的都刻在陶器陶器(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彩陶文化彩陶文化)上–根据资料,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根据资料,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新石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时代晚期遗址内,几乎都发现了这种几何形刻画符内,几乎都发现了这种几何形刻画符号,说明某些符号在不同的地点都已具有同样的记号,说明某些符号在不同的地点都已具有同样的记事功能,而同时为人们接受和使用事功能,而同时为人们接受和使用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4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1. 文字的起源文字的起源3) 图象型刻画符号图象型刻画符号(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时期 )–黄河下游黄河下游山东省营县大汶口文化遗址山东省营县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中,1960年年采集到三件采集到三件陶器大口尊陶器大口尊,尊口沿下刻线划着显然与,尊口沿下刻线划着显然与几何符号不同的图象符号,非常奇特,在国内外引几何符号不同的图象符号,非常奇特,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图象分布很广。

      起了强烈反响,这些图象分布很广–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刻画图象,线条工整,墓葬中,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刻画图象,线条工整,墓葬中,大口尊都放在墓主的脚下部,与死者骨架成一条直大口尊都放在墓主的脚下部,与死者骨架成一条直线,尊上的图象符号应同这种葬俗有密切联系线,尊上的图象符号应同这种葬俗有密切联系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5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1. 文字的起源文字的起源3) 图象型刻画符号图象型刻画符号(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时期 )–大汶口陶器大汶口陶器的刻画符号有两点值得注意,它与文字的刻画符号有两点值得注意,它与文字的起源密切相关的起源密切相关:•一是这些图象符号同后世的甲骨文、金文的形状接近,一是这些图象符号同后世的甲骨文、金文的形状接近,一看就和文字很接近;一看就和文字很接近;•二是这些图象符号象形而二是这些图象符号象形而又有相当程度的抽象化,又有相当程度的抽象化,不是简单的描绘不是简单的描绘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6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1. 文字的起源文字的起源4) 原始文字原始文字(新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距今约4500年左右年左右)–现在公认各民族文字都从现在公认各民族文字都从图画图画发展而来。

      发展而来–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时期的时期的几何符号几何符号,大汶口时期大汶口时期的的图象符号图象符号,在文字发展中起了过渡作用在文字发展中起了过渡作用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7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1. 文字的起源文字的起源5) 甲骨文甲骨文(夏商时期夏商时期) –甲骨文,是迄今所见的相当成熟的最早的汉字考甲骨文,是迄今所见的相当成熟的最早的汉字考古资料表明,甲骨文的确是由刻画符号演变而来古资料表明,甲骨文的确是由刻画符号演变而来–有些实例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有些实例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甲骨文甲骨文“目目”字与字与斐李岗文化期间斐李岗文化期间龟甲上的刻符非常相龟甲上的刻符非常相近近•大周口文化时期大周口文化时期陶器上所刻符号与陶器上所刻符号与甲骨文甲骨文的的“山山”、、“火火”写法一样写法一样•从文字形象表意的角度来看,应该肯定说明了刻画符号从文字形象表意的角度来看,应该肯定说明了刻画符号发展成文字的事实发展成文字的事实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8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2. 甲骨文甲骨文1) 甲骨文图片甲骨文图片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9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2. 甲骨文甲骨文1) 甲骨文图片甲骨文图片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10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2. 甲骨文甲骨文1) 甲骨文图片甲骨文图片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11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2. 甲骨文甲骨文1) 甲骨文图片甲骨文图片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12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2. 甲骨文甲骨文2) 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的发现–最早收集甲骨的学者最早收集甲骨的学者王襄王襄说:甲骨文的发现是在说:甲骨文的发现是在1898年冬末,而它的价值为人所知则在年冬末,而它的价值为人所知则在1899年秋。

      年秋–最早认识甲骨文的人,被学界公认为清末著名金石最早认识甲骨文的人,被学界公认为清末著名金石家家王懿荣王懿荣•王懿荣对金石素有研究,王懿荣对金石素有研究,1899年他正在北京做官一个年他正在北京做官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河南安阳小屯村有一批商代铜器出土,偶然的机会了解到河南安阳小屯村有一批商代铜器出土,忙亲赴安阳,但到达时铜器已为商贾运走,发掘处只剩忙亲赴安阳,但到达时铜器已为商贾运走,发掘处只剩下大批正准备作肥田和药材用的龟甲和牛骨其中有一下大批正准备作肥田和药材用的龟甲和牛骨其中有一部分较大的部分较大的龟甲龟甲上有上有“行列整齐,非篆非籀行列整齐,非篆非籀”的古文字,的古文字,这就是甲骨文后来王懿荣共收集甲骨这就是甲骨文后来王懿荣共收集甲骨1000余片,被认余片,被认为是为是“研究甲骨的第一人研究甲骨的第一人”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13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2. 甲骨文甲骨文3) 甲骨文的文字内容甲骨文的文字内容–我国著名甲骨学专家我国著名甲骨学专家胡厚宣胡厚宣的说法:的说法:“所谓甲骨文,所谓甲骨文,乃商朝后半期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卦时,乃商朝后半期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卦时,刻写的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刻写的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

      –殷人迷信神鬼,不论祭祀、战争、渔猎、出入、风殷人迷信神鬼,不论祭祀、战争、渔猎、出入、风雨、年成、疾病、生育,都要卜问雨、年成、疾病、生育,都要卜问“上帝上帝”占卜方法是:方法是:在甲骨的背面用锋利工具钻两个坑,然后在甲骨的背面用锋利工具钻两个坑,然后用火烧灼,出现纵横的裂纹,就叫卜兆再由卜人用火烧灼,出现纵横的裂纹,就叫卜兆再由卜人根据卜兆判断吉凶,把内容契刻在甲骨上,就成为根据卜兆判断吉凶,把内容契刻在甲骨上,就成为甲骨文–甲骨文里记录了商朝后期的大量史实,具有极重要甲骨文里记录了商朝后期的大量史实,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的史料价值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14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2. 甲骨文甲骨文4) 甲骨四堂甲骨四堂* 罗振玉,号罗振玉,号雪堂雪堂 * 王国维,号王国维,号观堂观堂 * 董作宾,字董作宾,字彦堂彦堂(一作雁堂一作雁堂) * 郭沫若,号郭沫若,号鼎堂鼎堂–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唐唐兰兰)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15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3. 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概要概要–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契。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契《《易经易经》》)–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荀子荀子·解蔽解蔽)–昔者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昔者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许慎许慎·说文序说文序)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16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3. 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概要概要–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多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等几个阶段–这几种字体的通行时间有时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的这几种字体的通行时间有时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的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17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3. 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1) 甲骨文甲骨文–殷商时期刻于龟甲殷商时期刻于龟甲兽骨的文字兽骨的文字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18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3. 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2) 金文金文–金文又称金文又称钟鼎文钟鼎文和和铭文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它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大体上商后期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超过起来大体上商后期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超过50字,西周末年的毛公鼎上铸的文字则长达字,西周末年的毛公鼎上铸的文字则长达497字现在先后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大约有现在先后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大约有1万件以上金万件以上金文据古文字学家容庚所编文据古文字学家容庚所编《《金文编金文编》》统计,大约单统计,大约单字共字共3000多个,其中多个,其中2000字已经认识金文字已经认识金文形体形体结构结构与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种字形与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种字形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19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3. 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2) 金文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20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3. 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2) 金文金文-毛公鼎毛公鼎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21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3. 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3) 大篆、小篆大篆、小篆–篆:把笔画拉长成一篆:把笔画拉长成一种柔婉美化的长线条。

      种柔婉美化的长线条–大篆:大篆: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经济文化发社会变革,经济文化发展,文字应用广泛文展,文字应用广泛文字趋向简化,各诸侯国字趋向简化,各诸侯国因不相统一而形成因不相统一而形成“言语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大体上秦国用大篆,六大体上秦国用大篆,六国用国用“六国古文六国古文”六国古文也是一种古文也是一种“篆篆”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22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3. 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3) 大篆、小篆大篆、小篆–小篆:小篆:公元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秦始皇命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秦始皇命令李斯等整理文字,改定字体,由李斯书写出标准字体令李斯等整理文字,改定字体,由李斯书写出标准字体《《仓仓颌篇颌篇》》,赵高作,赵高作《《爰历篇爰历篇》》,胡毋敬作,胡毋敬作《《博学篇博学篇》》,让全国,让全国统一用他们简化后的字体书写,这就是统一用他们简化后的字体书写,这就是小篆小篆–小篆特点:小篆特点:1.结构定型,固定了偏旁部首的位置和写法。

      .结构定型,固定了偏旁部首的位置和写法2.符号化.符号化(表意抽象化,笔画线条化,书写规整化表意抽象化,笔画线条化,书写规整化)3.构形系统性加强.构形系统性加强(基本构件、组合模式、组合层次三要基本构件、组合模式、组合层次三要素素)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23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3. 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小篆小篆泰山石刻泰山石刻 峄山石刻峄山石刻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24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3. 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4) 隶书隶书–据说隶书最初是由下层低贱的人们使用的,当时据说隶书最初是由下层低贱的人们使用的,当时“隶隶”指指“徒隶徒隶”,本来隶书这种简便的字是写给他,本来隶书这种简便的字是写给他们看的–后来在民间用得多了,盛行起来,连统治阶级也不后来在民间用得多了,盛行起来,连统治阶级也不得不用这种字书写了,到得不用这种字书写了,到汉朝汉朝时就成为全国范围的时就成为全国范围的正式书写体现在流传下来的汉碑,就是由这种隶正式书写体现在流传下来的汉碑,就是由这种隶书写成的书写成的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25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3. 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4) 隶书隶书–隶书有隶书有秦隶秦隶、、汉隶汉隶。

      一般指汉隶汉隶由秦隶发展,一般指汉隶汉隶由秦隶发展,秦隶是秦系文字的发展汉隶又叫秦隶是秦系文字的发展汉隶又叫“八分八分”–隶书的特点:隶书的特点:1.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变篆书圆转的笔道.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变篆书圆转的笔道2.用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用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3.书法上有挑法、波势、和波磔.书法上有挑法、波势、和波磔–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26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3. 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4) 隶书隶书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27第三讲第三讲: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起源与演变3. 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5) 草书、楷书、行书草书、楷书、行书–隶书后来又演变成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草书,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东汉–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楷书,它又名,它又名“正书正书”或或“真书真书”,成熟于,成熟于东汉时期东汉时期,盛行在,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最后出现于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的一种字体是行书行书,基本上是,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

      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楷书、行书和草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一直流传至今一直流传至今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28思考和练习思考和练习1.汉字是怎样起源的?汉字是怎样起源的?2.汉字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汉字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29第四讲第四讲: 汉字的结构与文化汉字的结构与文化1. 汉字的构造原理汉字的构造原理•六书:象形六书:象形 指事指事 会意会意 形声形声 转注转注 假借假借•象形:象形:描摹客观事物形象表示字义描摹客观事物形象表示字义 山山 水水 瓜瓜 竹竹 虎虎•指事: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符号表示字义用抽象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符号表示字义 一一 二二 上上 下下 刃刃 本本 末末 朱朱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304.1 汉字的构造原理汉字的构造原理六书:六书:•会意: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组合成字会意: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组合成字 休休 涉涉 益益 初初 秉秉 兼兼 火:炎火:炎 焱焱 燚燚 人:从人:从 比比 北北 化化 –导致部分汉字复杂化导致部分汉字复杂化 寒寒 爨爨•形声:用形旁和声旁组合成字形声:用形旁和声旁组合成字 娶娶 裹裹 衷衷 哀哀 褒褒 袤袤–形声占一角的形声占一角的 荆荆 颖颖 疆疆 旗旗 •转注:考转注:考 老老•假借:西假借:西 栖栖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314.1 汉字的构造原理汉字的构造原理六书:六书:•六书中造字之法,只有前四种六书中造字之法,只有前四种•四种造字法,分为两类:四种造字法,分为两类:–表意字:象形、指事、会意表意字:象形、指事、会意–意音字:形声意音字:形声•形声字出现后,造字方法完全成熟,成为最强形声字出现后,造字方法完全成熟,成为最强势的造字法:势的造字法:–益益——溢溢 采采——採採 止止——趾趾•《《说文说文》》收字收字9353个,形声字个,形声字82%,新增的新,新增的新造字绝大多数是形声字造字绝大多数是形声字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324.2 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文化1. 汉字的贡献(1) 超时间性超时间性————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汉民族厚重的文化根基积淀了汉民族厚重的文化根基–一阴一阳谓之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周易·系辞上·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33章)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334.2 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文化1. 汉字的贡献(2) 超空间性超空间性—维护了汉语言及汉民族的统一;维护了汉语言及汉民族的统一;促进各民族交流与融合促进各民族交流与融合–同一汉字不因方言读音不同而意不同同一汉字不因方言读音不同而意不同–全球华人因汉字而认同中华民族及自己的文化根基全球华人因汉字而认同中华民族及自己的文化根基–各民族通过汉字了解学习汉文化,与汉民族沟通交各民族通过汉字了解学习汉文化,与汉民族沟通交流流–有的民族在学习汉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放弃了本民有的民族在学习汉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放弃了本民族的文字、语言、文化,与汉民族融合族的文字、语言、文化,与汉民族融合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344.2 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文化1. 汉字的贡献(3) 超音响性超音响性——以形体意象为主体,形成人类以形体意象为主体,形成人类独特的独特的“汉字文化汉字文化”A. 字形反映古代事物特征;生活习俗;认知特点;字形反映古代事物特征;生活习俗;认知特点;审美情趣审美情趣.B. 汉字是二维文字,形体主要构成心理认知的表象,汉字是二维文字,形体主要构成心理认知的表象,从而构成据形认知的特点从而构成据形认知的特点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354.2 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文化1. 汉字的贡献(3) 超音响性超音响性•相传八国联军“汉学家”与中国官员对句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靠边•“文革”期间有人改作: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心肠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364.2 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文化1. 汉字的贡献(3) 超音响性超音响性C. 独特的平面视觉艺术:书法独特的平面视觉艺术:书法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374.2 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文化•颜体颜体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384.2 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文化•柳体柳体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394.2 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文化•启功体启功体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404.2 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文化•启功体启功体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414.2 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文化•毛体毛体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424.2 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文化•毛体毛体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434.2 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文化1. 汉字的贡献汉字的贡献(3) 超音响性超音响性D. 以字形为内涵的韵律艺术:对仗以字形为内涵的韵律艺术:对仗 •拆字对:拆字对:一大天空,良月更朗。

      山石岩前,此木为柴一大天空,良月更朗山石岩前,此木为柴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444.2 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文化1. 汉字的贡献汉字的贡献(3) 超音响性超音响性•E. E. 字谜游戏:字谜游戏:待月西厢一寺空,张生普救去求兵;待月西厢一寺空,张生普救去求兵; 崔莺失却佳期回,误怪红娘不用工崔莺失却佳期回,误怪红娘不用工 (打一字打一字) )谜底谜底: :徽徽 言对青山不是青,二人土上说分明,言对青山不是青,二人土上说分明,三人骑牛牛无角,草木之中有一人三人骑牛牛无角,草木之中有一人 (打四字打四字) )谜底谜底: :请坐奉茶请坐奉茶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454.2 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文化2. 汉字对汉语的影响汉字对汉语的影响•锤炼语言,构成书面语锤炼语言,构成书面语A 语汇丰富语汇丰富 看看 瞧瞧 望望 瞄瞄 瞅瞅 瞥瞥 扫扫 瞟瞟 盯盯 视视 塞翁失马塞翁失马 刻舟求剑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掩耳盗铃B 文体典雅文体典雅 律诗律诗 词词 散曲散曲C 词语凝练词语凝练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绿江南岸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棲老凤凰枝。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棲老凤凰枝D 区分同音区分同音 反应反应—反映反映 必须必须—必需必需 书法书法—抒发抒发 期中期中—期期终终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464.2 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文化•词不连写词不连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童遥指杏花村–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度玉门关–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带来词的界限不清:带来词的界限不清:–我家门前的水沟很难过我家门前的水沟很难过–请于请于9 9月月1 1日前来报到日前来报到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474.2 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文化3. 汉字对外民族的影响汉字对外民族的影响•历史上历史上–影响乃至同化少数民族影响乃至同化少数民族 蒙古蒙古 满族满族–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形成了汉字文化圈 日本日本 韩半岛韩半岛 越南越南 等等•当今当今–各民族学习汉文化及交流的工具各民族学习汉文化及交流的工具–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工具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工具–联合国会议工作文字之一联合国会议工作文字之一 2024/9/10中国语文中国语文48思考和练习思考和练习1.举例说明汉字的构造方法举例说明汉字的构造方法.2.举例说明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举例说明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