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专题—石狮市华侨中学传染病讲座.ppt
47页学校学校(xuéxiào)(xuéxiào)传染病防控传染病防控 石狮市华侨(huáqiáo)中学 2016年4月1日第一页,共四十七页学校传染病防治学校传染病防治(fángzhì)相关法律法相关法律法规规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2013.5.12013.5.1))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2010.8.6)(2010.8.6)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2006.4.62006.4.6))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5.12.272005.12.27))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20052005年)年)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6.1)(2005.6.1)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2004.12.1)(2004.12.1)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6.4)(1990.6.4)第二页,共四十七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第三页,共四十七页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3、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4、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第四页,共四十七页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的定义(dìngyì)•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liúxíng)的感染性疾病•传染过程:引起这类疾病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通过多种途径,从一个传染源(例如病人、病畜)传到另一个人身上,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使其他人也感染同样疾病。
第五页,共四十七页传染病的流行传染病的流行(liúxíng)过程过程第六页,共四十七页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传传染源:染源:染源: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和受者和受感染的感染的动物、昆虫物、昆虫 传传播途径:播途径:播途径:播途径:呼吸道、消化呼吸道、消化道、昆虫或道、昆虫或动物媒介、血物媒介、血液液/体液、母体液、母婴、直接接、直接接触、触、间接接触接接触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对某种某种传染病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就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就是是这种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染病的易感人群 第七页,共四十七页传染病控制的基本传染病控制的基本(jīběn)原则原则•管理和控制传染源管理和控制传染源————传染源是引发传染病的根源之所在(suǒzài),因此控制和消除传染源是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根本措施a、对病人隔离、治疗、管理;b、对家属和接触者监控、检疫;c、灭鼠、管狗第八页,共四十七页•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传染病传播的通道(tōngdào),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与消灭疾病的关键措施a、灭蚊、改水、规范采血输血;b、通风换气、环境卫生、医院管理;c、戴口罩、不去公共场所;d、卫生与行为习惯:洗手第九页,共四十七页。
•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是重要措施,一种(yī zhǒnɡ)传染病是否能在某人群中发生、流行(包括流行的强度),均与这些人群是否具有对该病的易感性有关a、主动免疫:疫苗接种;b、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抗狂犬血清、乙肝免疫球蛋白等;c、注意休息、体育锻炼第十页,共四十七页为何学校为何学校(xuéxiào)易发生传染病暴发易发生传染病暴发•学校是人群集中的特殊场所学校是人群集中的特殊场所(chǎnɡ suǒ)(chǎnɡ suǒ): :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人群聚集,接触面广,一旦有人感染上某种传染病,很容易造成相互传播,特别是容易引发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的流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个体的免疫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传染第十一页,共四十七页学校如何学校如何(rúhé)应对传染病疫情应对传染病疫情•防止传染病蔓延最重要的措施是早发现、早防止传染病蔓延最重要的措施是早发现、早报告•学校传染病疫情的应对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学校传染病疫情的应对包括三个主要环节(huánjié)(huánjié)(huánjié)(huánjié)::•学生个人如何及早发现自己或他人患病并及时报告;•教师如何及早发现学生患病及报告;•学校领导如何应对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各自的责任及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第十二页,共四十七页•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病例,校领导在报告当地疾病(jíbìng)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时,应积极配合疾病(jíbìng)预防控制机构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其蔓延,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第十三页,共四十七页1、各级各类学校应建立应对传染病疫情的组织机构2、实行每天晨检制度3、彻底隔离传染源4、执行疫情日报告5、加强室内通风与消毒6、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集体活动,尽量避免全校或较多人员集会7、加强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8、做好个人防护9、必要时进行应急接种第十四页,共四十七页首例首例发病发病首例首例就诊就诊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确认确认开始开始应急应急报告报告控制机会控制机会传染病事件传染病事件流行流行(liúxíng)(liúxíng)过程过程检测检测采样采样第十五页,共四十七页潜在的病例预防潜在的病例预防首例首例发病发病首例首例就诊就诊开始开始应对应对流行病学流行病学预警预警/确认确认早期早期(zǎoqī)(zǎoqī)发现在传染病事件发现在传染病事件应对中的作用应对中的作用检测检测结果结果采样采样第十六页,共四十七页。
第十七页,共四十七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zhuīchá)与登记制度第十八页,共四十七页疫情疫情(yìqíng)监测方法-晨检监测方法-晨检•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pái chá),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第十九页,共四十七页学校和托幼学校和托幼(tuō yòu)(tuō yòu)机构手足口病晨检工作要点机构手足口病晨检工作要点托幼机构晨检内容:•一摸,幼儿有无发热现象,可疑者测量体温;•二看,一般情况下,观察幼儿精神状态、面色等,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咽部、皮肤有无皮疹等;•三问,个别幼儿饮食、睡眠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ānquán)的物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第二十页,共四十七页疫情监测方法疫情监测方法(fāngfǎ)-因病缺勤登记-因病缺勤登记•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huáiyí),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七页学校(xuéxiào)传染病病例发现与报告流程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七页疫情报告内容与时限疫情报告内容与时限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gōngzuò)管理规范管理规范•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并并并有相似(xiānɡ sì)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七页疫情报告内容疫情报告内容(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bàogào)管理工作规范管理工作规范 •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风疹–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流行性腮腺炎–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10 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3例及以上流脑(liú nǎo)病例,或者有 2例及以上死亡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七页疫情报告内容疫情报告内容(2)国家国家(guóji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xuéxiào)、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 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 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七页疫情报告内容疫情报告内容(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hìjiàn)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lì ji)、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 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 1 例及以上。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 2 例及以上死亡•甲肝/戊肝–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七页疫情报告内容疫情报告内容(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hìjiàn)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炭疽–发生 1 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 1 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伤寒(副伤寒)–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5 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 2 例及以上死亡 •流行性出血热–1 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 5 例(高发(ɡāo fā)地区 10 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 1 例及以上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七页疫情报告疫情报告(bàogào)-报告-报告(bàogào)方式方式•当出现符合“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等)向属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科)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突发(tū fā)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间为2小时内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七页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七页第三十页,共四十七页学校学校(xuéxiào)常见传染病常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结核病猩红热流脑等;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诺如病毒菌痢伤寒/副伤寒甲肝霍乱等;接触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等;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七页学校学校(xuéxiào)传染病流行特征传染病流行特征80%是呼吸道传染病,其次是消化道传染病前五位的病种分别为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手足口病学校传染病流行发生的高峰时间一般是4 4 4 4月和月和月和月和11111111月月月月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七页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 6、、7 7日至肿胀后日至肿胀后9 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易感人群为易感人群为1 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
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潜伏期为12~2512~25日,通常为日,通常为1818日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七页•主要临床表现:前驱(qiánqū)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至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防控措施:做好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隔离治疗,隔离病人自发病至腮腺肿大消失止痊愈后方可入托入学提倡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并尽量做到外出戴口罩,加强食具等用品消毒加强晨检,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七页结核病结核病•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病灶在肺部(肺结核)多见,淋巴结、肾、骨、关节等部位也有发病•传染源是结核病患者和带菌者结核杆菌由空气传播肺结核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会将细菌散播到空气中,或痰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埃漂浮于空气中,抵抗力稍差的人吸入后便会染病•全年均(nián jūn)可发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低热、盗汗、疲倦、体重下降、长期咳嗽和谈中带血。
部分患都无明显病征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七页•防控措施防控措施•1.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强化开展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防治结核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及时消除其恐慌心理•2.加强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每日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工作高等院校要建立健全宿舍、班、院(系)、学生处和校医院等学生健康状况信息收集报送渠道•3.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现场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以及确诊病例的治疗管理等工作•4.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公共场所通风等措施,并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关(xiāngguān)场所的消毒工作•5.落实医疗卫生部门要求的其他防控措施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七页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红眼症,是由细菌、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性疾病•传染源是结膜炎患者传染源是结膜炎患者通过接触结膜炎患者的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其他物品,包括与患者共用毛巾,均可能感染病原体•人群普遍易感细菌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1~3日,病毒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1~12日•主要临床表现:单眼或双眼出现白色或黄色(huángsè)的分泌物,并有畏光、易流泪、疼痛,眼皮红肿症状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七页•防控措施:对患者(huànzhě)可隔离,患者(huànzhě)的用具彻底消毒。
本病发生流行时,应严格禁止病人到游泳池游泳,为保护易感人群,其他学生也应暂停到游泳池游泳对病人的治疗要彻底,以防其成为慢性结膜炎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七页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gǎnmào)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性极高传染源是流感患者流感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冬春季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七页•防控措施:防控措施:•病人就地隔离,隔离至退热后2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天•切断传播途径,对被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要用漂白粉、来苏水等消毒,减少(jiǎnshǎo)流行期间的集体活动,如暂停大型集会等•建议接触者戴口罩,加强教室内的通风换气•对一些密切接触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施用某些非特异性药以阻断流感的蔓延第四十页,共四十七页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个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个人(gèrén)防护措施防护措施•呼吸道传染病防控重点呼吸道传染病防控重点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xǐ shǒu),使用肥皂或洗手(xǐ shǒu)液并用流动水洗手(xǐ shǒu),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xǐ shǒu)•(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第四十一页,共四十七页•(4)饮食不宜辛辣、油腻,多饮水,多选择瘦肉、禽蛋、蜂蜜、红枣、新鲜果蔬等;切莫(qiē mò)讳疾忌医•(5)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进行散步、慢跑、做操等,舒展筋骨,增强体质,锻炼时,注意气候变化,合理安排运动量;生活规律6)保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抵抗力相当重要第四十二页,共四十七页•(7)合理安排好作息,生活有规律;衣、食细节要注意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8)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rényuán)集中的场所每天应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9)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第四十三页,共四十七页•(10)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前鼓励学生接种相应疫苗(如麻风、麻腮疫苗、麻风腮疫苗、水痘疫苗等)也可减少(jiǎnshǎo)感染的机会或减轻发病症状。
同时,要切实落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催种制度催种制度•(11)防控呼吸道传染病,关键要做到 “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预防家里发现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可在室内用食醋熏蒸第四十四页,共四十七页肠道传染病的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具体做法上,除了做好监测外,要认真开展以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yǐnshí)、灭蝇)为中心内容的卫生运动管水主要是水源的保护和教育学生不要喝生水;管粪主要是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管饮食是要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的管理第四十五页,共四十七页第四十六页,共四十七页内容(nèiróng)总结学校传染病防控防止传染病蔓延最重要的措施是早发现、早报告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yuányīn)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学校传染病流行发生的高峰时间一般是4月和11月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防控措施:对患者可隔离,患者的用具彻底消毒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管饮食是要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的管理。
谢谢第四十七页,共四十七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