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给中国文化的心脏下一个哲学诊断.doc
27页给中国文化的心脏下一个哲学诊断“ ──中国宗教的系统阐释 摘 要: 中国是一个被宗法式教权统治的国家儒教是宗法式宗教的哲学道教是宗法式教权的主体进行个体化追求的目标佛教是宗法式政教合一的统治模式下芸芸众生的沉默的日常生活世界儒、释、道仅仅是宗法式宗教的包装宗法式宗教的神奇性、神秘性、神圣性的观念核心──“天”类似于原始宗教的精神组织剂“曼纳” (Mennan),所不同的只是曼纳是个概念,天则永远以事件的形式出现于是,中国历史陷入了永恒的不能自拔的振荡过程中国社会在政治上、文化上、语言上的早熟掩盖了中国原始宗教的本性这是中国停滞落后的最直接、最根本、最切中要害的原因 关键词:宗法式宗教,儒 释 道,天──曼纳,中国社会的早熟 The Philosophical Diagnosis of the Heart of the Chinese Culture─The Systematic Explanation of the Chinese Religion Abstract: China is a country under the domination of the patriarchal religion power.The Confucious religion is the philosophy of the patriarchal religion.The Tao religion is the goal at which the subject of the patriarchal religion has pursued individuationally. The Buddhism is the silent world of the everyday life of the numerous living beings that are ruled under the unification of the state and religion.The Confucius,the Buddhism and the Tao are only the package of the patriarchal religion.The mysterious,magical and sacred ideological core──Tian is similar to the spiritual organizatonal medicine of the primitive religion Menan.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s that,Mennan is a concopt while the Tian is an event. So the Chinese history has fallen into the oscillating process out of which China can’t get by itself.The prematureness of the China society in the sphere of politics,culture and language has concealed the nature of the Chinese primitive religien.That is the most direct, most fundamental cause of the stagnation and backwardness of China. Key words:patriarchal religion, Confucius Buddhism Tao, Tian-Mennan, prematureness of China society (一) 无论是对人类群体还是人类个体,宗教都是一种我们无法打发掉的幽灵,甚至是我们恭恭敬敬地请来须臾不能分开的伴侣。
20世纪70年代末期,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在他的《人类的本性》一书中把宗教和自私性、有条件利他主义、攻击性等通通归于人类本性的集合之中其实这并非本体论上的创见,只是方法论上的新奇,即从人的生物性来理解人的社会性在19世纪初,费尔巴哈就已经把它表述得相当清楚:“宗教,对于人的关系,很像是光对于眼、空气对于肺、食品对于胃那样密切宗教乃是对于我之所以为我的思量和承认无论如何,我总不是一个离开光、离开空气、离开水、离开土地、离开食料而存在的,总是一个依靠自然的东西这种依赖性在动物和动物阶段的野蛮人中,是个不自觉、不自省的依赖性;将它提升到意识中,表象它、思量它、承认它,就是进入宗教”(1,2)到了19世纪末叶,经过了弗雷泽、斯宾塞、吉兰、泰勒、列维-布留尔、施瓦范、缪勒等人类学家旷日持久的研究,涂尔干则最终对此进行了最精辟的总结:“人类学学派的……宗旨就是要超越民族和历史的差异,进入到宗教生活之普遍的、真正具有人性特征的基础中去人类学家认为,人类本身就具有宗教本性,它来自人的构造,独立于一切社会条件之外,而人类学家所要探讨的正是这种本性就此类研究而言,所有民族都可谓是一律平等的”(2,119)的的确确,这是个最具有普遍性、最能揭示民族性、最含真理性的问题。
然而,对于中国社会研究而言,这是个最薄弱的环节中国人的社会存在本体论(用于卢卡奇的意义)、中国人的哲学本体论(用于海德格尔的意义)、中国政权的合法性危机(用于哈贝马斯的意义)其实都系于我们的宗教20世纪前夕,英国汉学家雷蒙道森写了一部书《中国变色龙》,认为中国及其文化就像一条变色龙一样,让人捉摸不透深究其原因,仍然是不 理解中国的宗教 对于中国宗教的研究有几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一是儒学是不是宗教;其二是儒、释、道三者的关系如何;其三是中国有没有统一的宗教;其四是,如果中国的确有统一的宗教,它在各个历史时期以至今天如何发挥作用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就能像海德格尔在其晚年写的一篇短文《田间小路》中所说的那样,让灵魂说话,让世界说话,让神说话,让我们真正理解中国社会的政治承诺、经济承诺、文化承诺,以及我们自己存在的本体承诺 回答以上问题首先就要明确雷德斐尔德(Robert Redfield )关于“大传统”和“小传统”这两个概念,“大传统是社会精英及其所掌握的文字所记载的文化传统,小传统是乡村社区俗民或乡民生活代表的文化传统”(3,12-13)迄今为止,文化学和宗教学皆把中国宗教史中的一次最重大的事件──关于绝地天通的传说看成是中国巫术与宗教各施其职与大小传统分道扬镳的起点。
由于九黎乱德,造成了宗教制度的紊乱,人人皆可以成为巫师,家家都能与天神交通,从而侵犯了神的权威,破坏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人民生活也因此痛苦不堪于是圣王颛顼命令一个叫南正重的大臣司天,管理宗教事务;命令一个叫史重黎的大臣司地,管理人间事务,这项措施剥夺了凡人与神直接交通的权利,由国家任命的专职祭司主持宗教活动,在男曰巫见,在女曰巫,使人神‘无相侵渎’,这就叫‘绝地天通’”(4,84-85)看来绝地天通给中国宗教史划了一个泾渭分明的界线陈来对此持有完全相同的看法:“按照观射父所说,中国上古的原始宗教经历过三个阶段:民神不杂、民神异业──民神杂糅、家为巫史──绝地天通,无相侵渎”(3,26)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引述宗教学家和文化学家的描述与论证,目的是在还原论的基点上追溯中国政治文化的特征笛卡尔的方法论中有一条真理:在科学真理的链条中,最初的环节始终居于支配的地位绝地天通的重大举措是由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下的一道命令也许这是人类有史记载以来首次由王权实施的意识形态决策从此之后,中国的意识形态便被最高统治者牢牢抓住不放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和中期,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宗教宗教官办就成了中国的传统一切宗教必须是由官方认可的思想体系,官方越认可、越赞同、越支持、越标榜的思想体系便越是宗教。
这似乎是中国宗教的首要标准君道至尊,皇权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这种政治文化传统下,一切宗教组织都必须依附于皇权,为皇权服务,绝不允许出现教权高于皇权的局面……中国历史上没有教皇,只有教臣”(4,1215)在中国,在宗教信仰这一点上,无论是大传统还是小传统都只能是官方主要是皇帝恩准的理念 《中国宗教通史》对中国信仰体系的分析堪称中肯:“在(中国)三大信仰中,以儒为主,以佛、道为辅,以其他信仰为补充……在每一教(教化之教)之中都有一教(宗教之教)一学(哲学之学)儒为一方,其教为尊天法祖的宗法性传统宗教,其学为儒家哲学;宗法性传统宗教有教而无学,儒家哲学有学而无教佛为一方,其内部分为佛教和佛学,……道为一方,包括道教与道家,……”(4,1211-1212) 中国的宗法性宗教是《中国宗教通史》两位作” 者的独到见解对于解释中国的宗教现象意义极大中国古代宗法性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之后,私有制和阶级、国家建立的初期,在夏、商、周三代是国家宗教,并且是社会唯一的意识形态中国古代宗教以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以社稷、日月、山川等自然崇拜为羽翼,以其他鬼神崇拜为补充,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郊社、宗庙及其他祭祀制度,成为维系古代社会秩序和宗法家族体制的根本力量。
中国古代社会与政治等级制度和经济私有制度结合起来,形成了宗法等级社会与此相适应,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被直接保留了下来,并被赋予了宗法等级性,由统治者培养的少数职业巫师把持,为巩固宗法等级制度服务”(4-78)宗法性社会的典型特征就是将自然的宗法等级进行社会化的投影,就像蜂群制造蜂王一样必须制造出具有绝对必然性的社会性人物,他在宗法性宗教中占居着级别最高的教职,秦家懿将其称为“身兼太卜、太祝、太巫的君王”(5,28)这种宗法性宗教的最大特点则是形成了政教合一的“明堂”制度:“中国古代宗教在西周达到鼎盛阶段的重要标志,就是形成了宗教、宗法、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意识形态一体化的明堂制度……清人阮元的《明堂论》对此解释得很有道理他说:‘明堂者,天子所居之初名也是故祀上帝则于是;祭祖先则于是;朝诸候则于是;养老尊贤教国子则于是;飨射献俘馘则于是;治天文告朔则于是;抑且天子寝食恒于是是古之明堂也’也就是说,以明堂为核心,形成了一套宗教、宗法、政治、教育合一的社会调节体制,反映了古代社会政教合一的特点”(4,151-153)这种宗法性社会模式一直沿袭下来这种社会的最高主宰者把体现神圣性和神秘性的一切事物都垄断在自己的手中。
在宗教上则虚构一个超越社会、超越国家的极权人物,即各种类型的天子天子以国家为其宗法威权的实施范围,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宗法式教权这应该说是中国文化的最大特色 (二) 关于儒家是不是宗教的问题历来众说纷芸自二十年前任教继愈先生重提儒教这一说法以来,同意儒家为教的学者渐趋增多李申著《中国儒教史》,洋洋百余言将这一观点发挥殆尽任先生为其作序说:“儒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宗教,凡是生活在中国的传统宗教,凡是生活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为国教,孔子为教主……儒教利用政教结合的优势得以成为国教,儒教的神权与皇权融为一体,不可分割”(21,序5-6)笔者持与此相同的看法不过李申先生主要从历史延革的角度论述儒教,我则侧重从儒家思想的内在结构形成宗教的必然性上进行论述 孔子创立儒学其实质目的则是为宗法性国家提供理论依据,在政教合一的情况下当然也是为宗法性宗教提供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