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农村代际关系的四个维度.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5721282
  • 上传时间:2022-04-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6.50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农村代际关系的四个维度贺雪峰郭俊霞2012-12-18 16:39:33 來源:《社会科学》(沪)2012年笫7期【作者筒介】贺雪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 师;郭俊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0074)内容提要】代际关系涉及四个维度:代际关系的平衡性、代际交换的程度、 代际之间的紧张性、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从这四个维度切入,可以认识农村代 际关系的区域差异和历史变迁从区域差异来看,不同地区的代际关系差异很大; 从历史变迁来看,代际关系有一个由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变迁过程代际交换 则存在一个由重交换到较少交换的变迁过程变迁过程中广泛存在代际紧张,但 最终会逐渐消除此外,代际关系在多数农村地区的较长时段维持失衡状态,这 是由于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尚存,即父母可以从失衡的代际关系中获取宗教性的 价值意义关键词】代际关系;代际平衡;代际交换;代际紧张;价值基础一、概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代际关系的变动引起较多学者的关注较早提出这一问 题的是费孝通,他指出了代际关系的“反馈模式”以及抚育与赡养么间的平衡问 题①郭于华通过对河北省农村的个案调查,认为反馈型代际关系模式已发生巨 大变化,代际均衡交换关系已经被打破,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交换资源的内涵有 了不同看法②。

      借助国家人口普查资料、历史档案和实地调查,王跃生近年来也在农村家庭和代际关系方面作了人量研究,他对农村家庭变动过程的分析不但延 续到了建国前,还涉及南方农村与北方农村家庭结构变动差异的比较③笔者在 Z前的研究小,也基于个别地方的调研材料,关注了半代农村代际关系的变动, 并提出了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问题2008-2009年,笔者主持的“中国农村弱势群体状况及其区域差异”课题 组,在全国南方、中部和北方地区,分别选取11省区共计15村进行了深入的驻 村调研最终调研成果主体部分编为《中国村治模式实证研究从书》(16种), 其中包含丰富的农村家庭代际关系方而的资料本文试图在本次调查所获的系列 丰富材料基础上,重点讨论农村代际关系的研究维度依据课题纽调研所获资料,我们按照父母对子女抚养责任的强度和子女对父 母赡养义务的强度,列出表1④(强度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标记为経経京,粋粋,地点父母责任子女义务南方农村闽西涧村輪南竹村••拿車■中南路东村皖南龙峰村拿浙曲•古村**湘南水村北方农村像中帝汝南县豫北沮村猱北惠村•”苏北小河村”像东扶沟县•拿•皖北李号村車中部农村那中荆门市祁东英山县•拿•鄂西恩施州•••鄂西北坳村川西平原***吉林枣子河表1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父母抚育责任的强度及其差杲,二是子女赡 养责任的强度及其差开,三是代际之间责任与义务的平衡性及与之相关的代际关 系紧张。

      由此,我们可以讨论关于代际关系三个维度的重要问题:一是代际关系 的平衡性,二是代际交换的强度,三是代际关系的紧张性中国是一•个巨大的转 型国家,时间和空间问题特别突出,表现在代际关系的三个维度上,就是不同时 期和不同区域代际关系有很大的差异以下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三个维度以及代际 关系的价值基础,最后是一个初步的结论二、代际关系的平衡性和代际交换的强度费孝通认为,中国人的代际关系是抚育与赡养之间的平衡,用农民的话來说, 就是养儿防老养儿防老不仅包括父母年老体弱时获得来白子女的经济支持、H 常生活照料,血且还包括子女嘘寒问暖的情感慰藉、子孙满堂的天伦Z乐而四 方社会的代际关系不同于中国的“反馈式”代际关系,是一种“接力模式”,表 现在父母抚育子女,子女较少反哺,而是再抚育后代,一代代向后接力⑤这样 一来,西方的代际关系也是平衡的,只是要放在更为长远的代际之间来看因此,中国代际关系的平衡与西方代际关系的平衡是相半不同的不过,即 便是小国式的代际关系平衡,在父母的抚育Z恩和子女的赡养之情Z间,或父母 的抚育责任和子女的赡养义务之间,在不同吋期和不同地区都可能具有相当的差 异这种差杲既包括对抚育责任和赡养义务的定义不同,也色插抚育与赡养之间 平衡状况的不同。

      从父母的抚育责任來看,传统时代,子女受教育年限短,参加农业劳动比较 早,可以较早回报父母当前农村,父母抚育子女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子女长吋 间接受教育成为父母的沉重负担,子女婚嫁也成为父母沉重的责任从子女赡养 父母方面讲,传统吋代,不孝是极大的罪行当代中国农村,成年子女对父母孝 顺的标准已远低于传统吋代如果我们认为传统社会农村代际关系是相对平衡的,则当前的农村,随着老 年人地位的衰落,年轻人地位的丄升,代际关系就会变得不平衡若代际关系长 期不平衡,这样的代际关系就无法长期维持下去问题是传统吋代的代际关系是 平衡的吗?如果说传统时代代际关系有利于父母一辈,这种不平衡也很好理解 因为不出意外,每个人最终都要做父母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因为有机会“熬成婆”,媳妇在相对不利的代际关系中就可以忍耐,等到子女成长起来,他 们就从与下一代的关系中赢回年轻吋期的付出,从而找回代际间的平衡在传统 时期,这类对父母有利的代际“不平衡”现象比较普遍,而在H前中国农村已经 十分罕见如果代际关系仅有利于子女,这种不平衡可能就比较脆弱因为父母养育子 女“不划算”(如何评估划算与否是一个关键点)年轻吋倾尽所有投入到子女身 上,到晚年却得不到回报,父母就可能减少对子女的投入。

      与代际关系是否平衡紧密相关的是代际交换强度所谓代际交换强度,是指 代际之间,父母对子女抚育责任和子女对父母赡养义务的深度和厚重性代际交 换关系及其强度,可能存在四种类型:第一种是父母责任大,子女义务重;第二 种是父母责任小,子女义务重;第三种是父母责任大,子女义务轻;第四种是父 母责任小,子女义务轻其中,第一种和第四种类型,都是平衡的代际关系,第 二种和第三利啖型是不平衡的代际关系假定第二种代际关系类型是稳定的,因 为子女成长成为父母后,可以从子代赡养中获得回馈,所以仍然可以算作平衡的 代际关系第三种类型若成为稳定模式,则与费孝通描述的西方“接力模式”颇 为和似,这样的代际关系也可以看做是平衡的(参见表2)«2 代际交换理想类型表父母责任大子女义务重厚重且平衡的代际关系(第一种)不平樹的代际关系(轻不平術的代际关系(第三种•普遍)低度但平衡的代际寸表2具有相对性,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前中国农村代际关系正处在快速调整与 变迁中,代际之间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互动模式因为总体來讲,当前中国农村身 处不平衡代际关系中的亲代和子代,都在调整策略因此在表2分类中,我们将 第二、三种类型定位为不稳定的代际关系,血不稳定的一个重要方而,是父母开 始调整对子女的预期,父母更加注重个人的现卅生活。

      此外,不平衡的代际关系 类型中,相对来讲,父母责任少而子女义务重的不平衡类型已经相半罕见课题 组调研中,仅仅是客家地区的闽西涧村还略微保留有此种类型的痕迹大量不平 衡代际关系是父母责任大而子女义务轻的类型进一步说,即使是厚重且平衡的 代际关系,H前也存在不稳定性,因为无论是亲代还是子代,都有可能调整代际 关系的策略无论哪一方调整代际互动预期和互动模式,代际间的平衡都会被打 破中国不仅是一个正处于快速转型吋期的国家,而且中国是一个巨型国家,不 同农村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很大从本次课题组调查情况看,我们可以明显区分 出以上四种代际关系类型,分列讨论如下:1・厚重且平衡的代际关系模式半前中国农村代际交换较为深刻且平衡的地区,从课题组调研村来看,代表 性的是宗族性地区,如闽西涧村、豫南罗山县徐寨村、赣南竹村以及湘南水村 在湘南水村,父母一生的三大重要任务是“养崽、起屋、讨媳妇”,每一项任务 都围绕儿子展开养崽”即抚养儿子成才,这是人生的第一要务,“这一环节 没搞好,一世人生就等于白搭”;“起屋”是为儿子建房,为“讨媳妇”打基础, “谁养崽,谁起屋”——做父母的必须为儿子的婚事创造最好的条件;“讨媳妇” 则是为了给儿子讨个“夫娘”生孙子,“儿子也要有儿子”。

      环环相扣的三环少了任何一•环,都是父母“一•世的功夫白做了” O父母一生的劳累,换来的是“崽是牙齿根,到老都在身边”这句话的意思 是说,人老后牙齿会掉光,许多东西会散尽,但儿子就如同不落的牙齿根,永远 都紧跟老人身边,嘘寒问暖地伺候此类代际关系中的父母与子女之问,是唇齿 不离、紧紧相依的亲密关系再如闽西涧村,父母的付出和子女的回报都较为厚重父母认为自己的第一 大功绩是生育了子女,子女认为自己做人的一大基本要求是让父母颐养天年因 此,在涧村,父母年轻时为子女奔波,甚至为子女“做生做死”劳碌一生,年老 后也会得到善待,吃住基本丄与子女无甚差别儿女能成家立业,他们的晚年生 活也就能体面而有尊严与涧村类似的是赣南竹村、豫南徐寨村这些村圧的共同的特点是,村庄仍 然有着较强的舆论和价值生产能力,民风相对淳朴应该说,在当前中国南方农 村,尤其是华南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维系了这种对 老年人较为有利的代际关系闽西涧村的父母如今仍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子女说, “你人都是我生的,还有什么可说的”,以此安然居于相对优势的代际位置,虽 然为地父母抚养子女所需的投入可能不及汝南的父母(两地父母的投入其实都很 厚重,都是为子女“做生做死”)。

      河南徐寨村人至今还坚信,“再狠的儿子也 不敢与老子斗” O湘南水村一向寡言和“顺儿子意”的老人一旦开口、“发火”, 儿子就不能“再做声”,因为“崽年纪再大也还是崽,大不过老子”2.高度不平衡的代际关系模式高度失衡的代际关系以河南汝南农村为典型在当地有一•个说法,叫做“生 两个儿子哭一场”,意思是,父母生下儿子就必须将儿子养大,为儿子建房、娶 媳妇,让儿子成家(这个过程叫做“操心”),这意味着高额的经济负担和沉重的 心理压力为两个儿子“操心”,父母将难负重荷,以至于唯有“大哭一场”后 接着再干在汝南农村,给儿子盖房、娶媳妇是父母应尽的义务半地结婚费用较高, 见面礼、彩礼以及办酒席等费用少则三四万元在高额的婚姻费用之外,父母还 需要花费七八万元,为儿子建一栋新房,“如果没有新房,女孩子就不肯岀嫁” 如此,为一个儿子“操心”下来,最少需要十多万元若生有两个儿子,父母就 必须在儿子婚前攒下20万元要求年收入仅儿千元的农民攒下20万元,实在太 难父母的付出远不止于儿子的婚事(正是由于父母付出,才使儿子能够在婚姻 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以避免沦落为光棍的命运)儿子成家之后,尤其是 孙子出生后,父母还要帮忙照看孙子、操持家务,乃至代种耕地(田地所得归儿 子)等。

      反过来,在汝南农村,子女对父母的冋报只是在父母丧失劳动能力,且将责 任田交给子女后,按照五保户标准,每年供给父母600斤粮食,每月20元零用 钱依据这个标准,父母生活只能“温饱有余”,只是获得了最低限度的物质保 障此外,父母难以从子女那里得到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再则,父母丧失劳动 力Z前,子女不需为父母负担任何生活费用;一旦父母丧失了劳动能力,剩下的 日子大多不会太长,因此子女真正为父母承担的义务远不及父母为子女“操心” 时的责任可以说,在汝南农村,代际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代际间“恩往下流”(鄂 东英山人语)、“往下孝”(浙西古村人语)的不对等交换是普遍现彖其实在福建、江西之外的多数农村地区,父母为抚养子女付出极多,而子女 给父母的回报却相对较少,尤其表现在父母年老后在多数农村地区,子女们都 可以保证老人“温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