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桥导游词范文.docx
30页广济桥导游词广济桥导游词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潮州滨江长廊最新 滨江长廊 各位团友: 现在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是潮州市区颇负盛名的“滨江长廊” “滨江”是指这一风光带地处在潮州的母亲河、广东第二大河—韩江的西岸,“长廊”则形象地点出此处景色优美、风光秀丽,犹如一座镶嵌在韩江边的五彩画廊它由修复好的宋明古城墙及其若干座门楼、防洪大堤绿化风光带以及广济桥所组成,全长2.3公里,兴建于2022年,总投资2.2亿元,历时三年建成 【城墙】 好,下面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承载着潮州历史印记的宋明古城墙潮州是一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古城于宋代已成规模,到了明洪武三年,增筑石墙,全面修建府城墙修建后的府城墙高二丈五尺,基阔二丈二尺,周围 1763丈环城开上水、竹木、广济、下水、南、西、北七门(其中上水门城门外构筑月城作为屏障),并在城上造敌楼44座,雉堞2932个,十分雄伟壮观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府城的南、西、北三面城墙均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而被拆除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仅存东面临韩江的古城墙,它因承担着堤防的重要作用而得以保留这面城墙北起金山,南至南门,全长2132米,随着岁月的流逝,部分古城墙以残破不堪, 2022年潮州市政府根据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斥巨资在原残存的宋明古城墙的基础上进行修复。
如今这面古城墙上,还保留有四座城门,即下水门、广济门、竹木门和上水门,每座城门上各建有城楼四座城楼中以正对广济桥的广济门最为雄伟壮观,广济门城楼也是潮州内八景“东楼观潮”的所在地 【广济门城楼】 各位团友,这就是广济门城楼了,它因建于潮州城区的东门上,民间俗称“东门楼”,是原潮州古城七门中最巍峨壮观的一座它既是潮州名城的主要标志,又是潮州北堤的重要关闸,潮州城里联结城东郊区的重要枢纽 广济楼是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潮州指挥俞良辅主持建造的,距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了,历代均有不同的程度的维修由于广济门城楼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门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四檐歇山顶阁楼外城门楼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东为万春”,这四个字是由当代著名的汉学家饶宗颐先生所书楼内有一副对联:“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 广济门城楼不仅壮观,同时它也是潮州的重要防洪设施在每年的春末夏初,韩江水暴涨,洪水冲涌城堤,在这个时候,沿江的广济门城楼以及下水、竹木、上水四个城门都要关闭以防止洪水进入潮州城区自古以来,每当这个时候,潮州人都要登临广济门城楼,观看那令人心澎湃的滔滔韩江水,因此“东楼观潮”就成为潮州的内八景之一。
广济楼对面就是我们的湘子桥,等一下大家可以上桥去参观,我对滨江长廊的讲解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二:淡浮院导游词1 淡浮院导游词 沿途游览线路: [概述]—[世纪大宝鼎] —[知鱼桥] —[太极图]—[石牌坊]—[古牲牛]—[中国历代书法碑林]—[正殿]—[桃花水母井]—[交泰殿] —[砚峰书院] [概述:淡浮院的由来及其历史] 各位朋友: 欢迎来到中国潮州淡浮院世界上的淡浮院总共有两座,一座位于泰国的博他耶,一座位于中国潮州这两座淡浮院,都是由泰国的国师、著名潮人领袖郭丰源先生创建的郭丰源先生的祖籍是广东潮阳,1922年出生于泰国穷苦的华人家庭郭丰源先生在海外奋斗70多年,业绩卓著,但他却把“弃欲守静,助人为乐”奉为人生准则,热心公益,深得泰国皇室和人民的敬重1988年泰皇决定赐给他一块皇室土地用于建造别墅,郭老与泰皇商量,希望把这块地建成一个华人大团结的华夏博物馆,倡导“世界和平,四海华人一家”的思想,这得到泰皇的赞赏并赐名为“淡浮院” 2022年,用于收藏和展示中华民族珍贵文物,旨在弘扬中华文物,促进中泰友好的淡浮院在泰国建成。
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从全国收集珍贵文物328件赠送泰国淡浮陆院永久陈列之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也分别赠送中国著名书画家作品18幅和23幅台湾友人也赠送了一大批文物 爱国爱乡赤诚之心驱使郭老在家乡兴建又一座淡浮院,并计划将 部分文物运回祖国,让中华文化在家乡发出璀璨的光芒2022年8月10日郭老亲临潮汕选址郭老在走遍潮汕千山万水之后,来到砚峰山,发现这里的风水非常好,决定在这里建造另一座淡浮院在郭老的倡议下,众多海内外潮人热烈响应捐资,迄今为止,共筹款一亿三千万用于潮州淡浮院的建设2022年,淡浮院第一期工程完成后,即对外开放,同时进行第二期工程的建设,并于2022年完工之后还有第三、四期工程继续开展 淡浮院的“淡”,是淡泊人生的意思;“浮”是指人生,取自古诗:“偷得浮生半日闲”淡浮院蕴含着道家,儒家,佛家的精神,是一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物馆,也是展现中泰文化交流的一个场所 今天我们有缘来淡浮院就是有缘来上堂淡浮人生的文化哲理课 [世纪大宝鼎] 我们先来看这个世纪宝鼎,铜铸的,重20多吨,国家的国,繁体的国字是围墙,有“一,口,戈”“一”代表土地,“口”代表人民“戈”代表武器,代表独立的主权,现在去掉围墙,表示开放了,由“王”代替了人民。
鼎在我国古代是用来煮食物的,同时也象征王权,国力雄厚 [知鱼桥] 知鱼桥的由来:战国时,庄子与惠子一同在桥上看水里的鱼,庄子说:“看这些鱼游来游去,多快乐啊!”惠子说:“你并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他以为这样一问,庄子肯定会被难住,不料庄子却回答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这就成了中国哲学史上有名的论辩故事 [太极图] 两个脚印的中间(即这个太极图的红土与黑土的界线)是郭丰 (来自:www.zaidian.cOm 在 点 网) 源先生定出淡浮院整体建筑的中轴线,等到交泰殿建殿期间,发现地下的土地居然呈现两种颜色,左为红土,右为黑土,呈阴阳交泰之象,就如同于八卦中的太极图 [石牌坊]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淡浮院的正门,淡浮院的正门是一座石牌坊牌坊高16米,宽30米,四柱三间,整个建筑为中西合璧牌坊的下部是四根粗大的圆柱和一对石狮子,这很容易使人想起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风格上部是地道的中国式牌坊,三重檐歇山式一体两面,结构有主有辅,高低错落,美丽而庄严 牌坊正中是香港潮籍学者、现代著名国学泰斗饶宗颐先生所题的“东粤菁华”。
“东粤”言其地域之广,已经超出了“粤东”的区域概念菁华”也不完全等同于“精华”,前者指自然界中精粹部分,后者除了指“物”外,还可以指“事”两个旁门分别题写“金声”“玉振”这是古代孔庙或国学专用题字,说明这里是文化场所金声玉振”代表古代圣人的声音,像金玉声音之美妙看到这个牌坊,就知道这里是弘扬文化的地方 透过牌坊往远看,中轴线贯穿上下,两边对称,整个建筑构成一个中国的“中”字形,这是儒家正统观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上的体现在中华文化道德里,主张对外讲“中和”,对内讲“中平”,做事 尊“中庸”,做人要“中正”主体建筑队随着山势,沿台阶叠而上,须仰视才能见到大殿,使人顿生高山仰止的庄严,一步步向上,似有朝圣之感这个“圣”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 [古鉎牛]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这只鉎牛,原先是在湘子桥那边的潮州有一首民谣说的就是这只鉎牛: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舟; 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鉎牛一只溜 牛五行属土,土克水,所以鉎牛就是镇水的吉祥物了你知道吗?这只鉎牛在“文化大革命”的险些被熔成铁水,幸亏被老同志彭启安发现,及时把它藏到砚峰山上,才得以保存至今。
等到淡浮院建成的时候,才把它移下来我建议大家,去摸一下鉎牛,俗话说得好:摸摸头,一生都不愁摸摸尾,做事不后悔 [中国历代书法碑林] 中国历代书法碑林是淡浮的一宝,题额“中国历代书法碑林”是由我国现代书法泰斗启功先生所题,序言由原省政协主席吴南生撰文,饶宗颐先生书写这里汇聚了上起商周,下迄当代的各具特色和风格的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书法有甲骨文、石鼓文、金文、小篆、简读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史上各家书派,各显风采可让你在一时之间,欣赏到我国五千年的书法精品,碑林共有书法名家 的作品320多幅,按时间顺序排列中国书法的载体,最早刻在龟壳和兽骨上的叫“甲骨文”商周以后铸在金属上的叫“钟鼎文”,刻在竹片上的叫竹简,以后普遍的是写在帛书上的,宋元以后才大量用纸张重点地介绍一下:待写 参观完碑林,就如同上了一堂精彩的中国书法文化课,使人感受到中华书法文化的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并且获得美的享受 [正殿] 在淡浮院大殿上方有“淡浮院”三个字,这三个字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之弟弟溥杰所题, 在大殿正中的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释迦牟尼前面的供 案上,有一件值得细看的文物,那就是长信宫灯。
此灯于20世纪初在河北满城中山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出土,原物是西汉文帝时的东西,长信宫灯为黄铜制品,造型奇妙,这宫灯设计最妙的是,灯火燃烧时产生的烟和有味气体,通过右臂袖筒的烟道,隐蔽进入宫女的身体里,慢慢降解,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具有环保的意识了 大殿的左厅匾额“紫气东来”,这四字乃当代书法界泰斗启功先生所题在大厅正面一幅画《老子出关图》,在画中有一位和善的老头,骑着青牛,悠闲地旅游上题“紫气东来骑牛西去”这位老者就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老子是中国早期道家学说的创始人,《道德经》是他写的东汉人张道陵等人就是根据他的学说创立了道 篇三:广东导游基础之潮州市 广济桥导游词 篇一:潮州滨江长廊最新导游词 滨江长廊 各位团友: 现在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是潮州市区颇负盛名的“滨江长廊” “滨江”是指这一风光带地处在潮州的母亲河、广东第二大河—韩江的西岸,“长廊”则形象地点出此处景色优美、风光秀丽,犹如一座镶嵌在韩江边的五彩画廊它由修复好的宋明古城墙及其若干座门楼、防洪大堤绿化风光带以及广济桥所组成,全长2.3公里,兴建于2022年,总投资2.2亿元,历时三年建成。
【城墙】 好,下面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承载着潮州历史印记的宋明古城墙潮州是一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古城于宋代已成规模,到了明洪武三年,增筑石墙,全面修建府城墙修建后的府城墙高二丈五尺,基阔二丈二尺,周围 1763丈环城开上水、竹木、广济、下水、南、西、北七门(其中上水门城门外构筑月城作为屏障),并在城上造敌楼44座,雉堞2932个,十分雄伟壮观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府城的南、西、北三面城墙均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而被拆除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仅存东面临韩江的古城墙,它因承担着堤防的重要作用而得以保留这面城墙北起金山,南至南门,全长2132米,随着岁月的流逝,部分古城墙以残破不堪, 2022年潮州市政府根据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斥巨资在原残存的宋明古城墙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如今这面古城墙上,还保留有四座城门,即下水门、广济门、竹木门和上水门,每座城门上各建有城楼四座城楼中以正对广济桥的广济门最为雄伟壮观,广济门城楼也是潮州内八景“东楼观潮”的所在地 【广济门城楼】 各位团友,这就是广济门城楼了,它因建于潮州城区的东门上,民间俗称“东门楼”,是原潮州古城七门中最巍峨壮观的一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