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2第5章5-揭开传感器的“面纱”.ppt
30页第1节 揭开传感器的“面纱”第2节 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知道什么是传感器,了解传感器的分类,理解其工作原理.2.知道温度传感器的原理,了解温度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3.知道光传感器的原理,了解光电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电信号,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敏感元件,电信号,电阻大小,减小,三、探究温度传感器的原理,电学量,热敏电阻,热电偶,增加,负温度系数,一、对传感器的正确理解1.传感器的原理传感器感受的通常是非电学量,如压力、温度、位移、浓度、速度、酸碱度等,而它输出的大多是电学量,如电压、电流、电荷量等,这些输出信号是非常微弱的,一般要经过放大等处理后,再通过控制系统产生各种控制动作.2.传感器的分类常用传感器是利用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效应进行工作的.根据测量的不同,可将传感器分为物理型、化学型和生物型三类.,物理型传感器是利用被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电阻、电压、电容、磁场等)发生明显变化的特性制成的,如光电传感器、力学传感器等.化学型传感器是利用能把化学物质的成分、浓度等化学量转换成为电学量的敏感元件制成的.生物型传感器是利用各种生物或生物物质的特性做成的,用以检测与识别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的传感器,生物或生物物质主要是指各种酶、微生物、抗体等,分别对应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等.,二、光敏电阻的基本特性1.半导体的导电原理如图5-1、2-2是硅原子排列示意图,每个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由于热运动或其他原因,其中极少数电子可能获得较大的能量,挣脱原子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这样,在原来的地方就留下一个空位,称为“空穴”.空穴相当于一个正电荷.当这个空穴由附近原子中的电子来填补时,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空穴,这种变化相当于空穴在移动.,如果有了外电场,自由电子和空穴会向相反的方向做定向移动,于是在半导体中形成了电流.自由电子和空穴都叫做载流子.当半导体材料受到光照或者温度升高时,会有更多的电子获得能量成为自由电子,同时也形成更多的空穴,半导体中会有更多的载流子,于是导电性能明显地增强.2.光敏电阻的特性(1)阻值特点: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2)导电机理:光敏电阻一般由半导体材料做成,当半导体材料受到光照而温度升高时,会有更多的电子获得能量成为自由电子,同时也形成更多的空穴,导电性能变好,电阻变小.(3)作用:光敏电阻能够把光照强弱这个光学量转换为电阻大小这个电学量.,三、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1.热敏电阻(1)特点:热敏电阻的阻值大小与温度的高低有关.温度变化,阻值有明显变化.(2)作用:热敏电阻可以将温度的高低这个热学量转化为电阻这个电学量.(3)分类:热敏电阻一般用人工合成的新型陶瓷材料制成.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对温度的变化很敏感,热敏电阻所用材料根据其温度特性可分为三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临界温度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的热敏材料(PTC),它的电阻随温度上升而增加.,负温度系数的热敏材料(NTC),它的电阻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临界温度系数的热敏材料(CTC),它的电阻在很小的温度范围(临界)内急剧下降.(4)热敏电阻的用途热敏电阻器的用途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①利用电阻—温度特性来测量温度,控制温度和元件、器件、电路的温度补偿;②利用非线性特性完成稳压、限幅、开关、过流保护的作用;③利用不同媒质热耗散特性的差异测量流量、流速、液面、热导、真空度等;④利用热惯性作为时间延迟器.,2.金属热电阻有些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样的电阻也可以做成传感器,称为热电阻.金属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金属热电阻也是将温度的高低这个热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典例1】 如图5-1、2-3所示,R1、R2为定值电阻,L为小灯泡,R3为光敏电阻,当照射光强度增大时( ). A.电压表的示数增大B.R2中电流减小C.小灯泡的功率增大D.电路的路端电压增大思路点拨 当照射光强度增大时,光敏电阻阻值发生变化,然后根据直流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判断.,解析 光的强度是被测量,光敏电阻R3为光敏感元件,同时也是转换器件.当光强度增大时,R3阻值减小,外电路电阻随R3的减小而减小,R1两端电压因干路电流增大而增大,同时内电压增大,故电路路端电压减小,而电压表的示数增大,A项正确,D项错误.由路端电压减小,而R1两端电压增大,可知R2两端电压必减小,则R2中电流减小,故B项正确;结合干路电流增大知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必增大,则小灯泡的功率增大,C项正确.答案 ABC借题发挥 在光照时,光敏电阻阻值发生变化,阻值随光强的增加而减小,在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就把光学量转变成了电学量.,【变式1】 如图5-1、2-4所示,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再将电表的两支表笔分别与光敏电阻Rt的两端相连,这时表针恰好指在刻度盘的中央.若用不透光的黑纸将Rt包裹起来,表针将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转动;若用手电筒光照射Rt,表针将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转动.,解析 光敏电阻受光照越强,电阻越小,所以将Rt用不透光的黑纸包起来,电阻增大,指针左偏;若用手电筒光照射Rt,电阻减小,指针右偏.答案 左 右,【典例2】 如图5-1、2-5所示为电阻R随温度T变化的图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线1是热敏电阻的图线,它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B.图线2是热敏电阻的图线,它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C.图线1的材料化学稳定性好、测温范围大、灵敏度高D.图线2的材料化学稳定性差、测温范围小、灵敏度高思路点拨 (1)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2)热敏电阻随温度变化明显.,解析 热敏电阻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灵敏度高,金属热电阻随温度升高电阻增大,灵敏度不高,但测温范围大,化学性质稳定,故B、D正确.答案 BD借题发挥 牢记热敏电阻特性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不一定减小,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PTC)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变式2】 如图5-1、2-6所示,由电源、小灯泡、电阻丝、开关组成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正常发光,若用酒精灯加热电阻丝时,发现小灯泡亮度变化是________,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小灯泡的电阻发生了变化B.小灯泡灯丝的电阻率随温度发生了变化C.电阻丝的电阻率随温度发生了变化D.电源的电压随温度发生了变化解析 电阻丝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阻也增大,电路中电流减小,根据P=I2R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减小,所以变暗.答案 变暗 C,解析 光电计数器工作原理:当有物体挡住射到光敏电阻R1的光照时,R1电阻增大,电路中电流减小,R2两端电压降低,信号处理系统得到低电压,计数器每由高电压转到低电压,就计一个数,从而达到自动计数的目的.答案 AC,2.把蜂鸣器、光敏电阻、干簧管继电器开关、电源按如图5-1、2-8甲所示电路连接,制成光电报警装置.当报警器有光照射时,蜂鸣器发声,当没有光照或者光照很弱时,蜂鸣器不发声.①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受光照后,阻值会变小.②干簧管继电器开关:由干簧管和绕在干簧管外的线圈组成,如图5-1、2-8乙所示,当线圈中有一定的电流时,线圈产生的磁场使密封在干簧管内的两个铁质簧片磁化,两个簧片在磁力作用下由原来的分离状态变成闭合状态.当线圈中没有电流或者电流很微弱时,磁场消失,簧片在弹力的作用下回复到分离状态.试说明光电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答案 当报警器有光照射时,光敏电阻阻值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线圈产生的磁场使密封在干簧管内的两个铁质簧片磁化,两个簧片由原来的分离状态变成闭合状态,蜂鸣器电路接通,蜂鸣器发声.反之,当没有光照射或光照很微弱时,光敏电阻阻值很大,电路中的电流很小,干簧管内的两个铁质簧片处于分离状态,连接蜂鸣器的电路断开,蜂鸣器不发声.,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3.如图5-1、2-9所示,R1为定值电阻,R2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L为小灯泡,当温度降低时( ).A.R1两端的电压增大B.电流表的示数增大C.小灯泡的亮度变强D.小灯泡的亮度变弱解析 R2与灯L并联后与R1串联,与电源构成闭合电路,当温度降低时,热敏电阻R2的阻值增大,外电路电阻增大,电流表读数变小,R1两端电压减小,灯L两端电压增大,灯泡亮度变强,故C正确,其余各项均错.答案 C,4.如图5-1、2-10所示是观察电阻值随温度变化情况的示意图.现在把杯中的水由冷水变为热水,关于欧姆表的读数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如果R为金属热电阻,读数变大,且变化非常明显B.如果R为金属热电阻,读数变小,且变化不明显C.如果R为热敏电阻(用半导体材料制作),读数变化非常明显D.如果R为热敏电阻(用半导体材料制作),读数变化不明显,解析 若为金属热电阻、温度升高后,电阻变大,读数变化不明显,A、B错误.若为热敏电阻,读数将明显变化,C对,D错.答案 C,单击此处进入 活页规范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