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参考(第四单元)

37页
  • 卖家[上传人]:lili****2007
  • 文档编号:91725151
  • 上传时间:2019-07-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5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教案参考(第四单元)15 古诗三首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浓浓深情。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又叫赠别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名作,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安西是唐代朝廷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置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附近)。这位姓元的朋友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是秦朝的都城咸阳,汉朝时改为渭城,在今天的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元二:姓元,排行第二,是作者的朋友。使:出使。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这首七言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盂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之广陵”,之:去,到。就是到广陵(今扬州)去。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十六岁时写的,是一首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的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应加“赋得”二字。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设

      2、计理念: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应用注释等方法,落实自能读懂诗意的能力培养;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想象,让学生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更加懂得珍惜友情。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选一首诗默写下来。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3、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浥”,会写“孟”“陵”“鹤”。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培养学生自能读懂诗意的能力。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钢琴曲神秘花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活动应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文,感受积累古诗文的成就与快乐,让教室弥漫浓浓的古诗文味,为学生课内学习古诗创设一个诗文语言情感场。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人间有了亲情,让我们体验到亲人的关爱;人间有了友情,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们要学习的15课是三首描写送别朋友的古诗。一首诗,就像一杯盛

      3、满友情的美酒;一首诗,就是一幅嵌满友情的画卷。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王维、李白、白居易三位诗人写的三首古诗,走进他们送别的场面,分享他们浓浓的朋友惜别之情。【言简意赅的谈话导入,把学生的思绪引到了本课要学的古诗上。既明确了所要学的古诗的相关内容,又感受到了世间友情的珍贵,也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两首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1、学生各自自由轻声读,读准字音。2、指名读,结合正音。(1)送元二使安西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朝(zho)、舍(sh)(2)赋得古原草送别要注意的字音有:枯(k)3、应用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轻声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等),达到读顺,读熟。【正确、流利朗读古诗,是学生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让诗句先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更有利于后面学习活动的开展。】三、自学诗句,借助注释明诗意1、让学生边读诗句边看注释,试着讲讲两首诗的诗意,不懂之处做上记号。教师巡视指导。2、同桌或小组交流,试着讲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纠正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本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借助注释等了解诗意

      4、,是本学段学生所必须培养的一种能力。】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悟诗情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1、对作者王维你了解多少?用一句话介绍他(师自己要有所准备)。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1)指名说题目的意思,师简介:从诗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友人赴边之作。当时被送的这位朋友元二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2)一二两行诗句。a、指名说诗句意思。【诗句的意思大意对即可,不必苛刻要求。告诉学生说诗意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适当调整诗句中的词序。】b、师:你从这两行诗句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作者是在什么情境中送别朋友的?在这情境中送别朋友心情如何?(送别的地点渭城,时间、天气朝雨,环境客舍青、柳色新。朝雨湿尘,不湿路,友人扬鞭,不扬尘,舍青柳新景致虽好,但朋友征途万里送别思绪乃万千。)c、指导学生朗读一二两行诗句。(2)三四两行诗句。a、指名说诗句意思。b、这两行诗句中,作者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当时那“劝”的场面是怎样的呢,请想一想,说一说。c、师反复引读这两行诗句:诗句中告诉我们,之所以“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因为友人(生)“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呀,想到老朋友要经历万里征途跋涉的艰辛与寂寞,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只能

      5、举杯相劝生读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依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举杯再劝生读老朋友今日出使安西,不知何日才能相逢,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举杯又劝生读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朋友间依依惜别,友情深厚等。)【三、四两行诗句的教学,在让学生明诗意的基础上,扣住诗眼“劝”想画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实了诗的内容,从中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扣住“劝”设计引读,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进一步感受到朋友之间的浓浓惜别之情。】4、配乐反复朗读整首诗(可用不同形式)。【在配乐诵读中,感受诗句的美,感受诗的意境的美,感受诗中情谊的美。】我们品完了诗人王维诗中送给世人的这缕浓浓的友情之后,让我们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再去寻找朋友之间分别时的依依之情。第二首:赋得古原草送别1、对作者白居易你了解多少?用一句话介绍他(师自己要有所准备)。师简介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诗人白居易十六岁时写的,是一首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的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应加“赋得”二字。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

      6、: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1)请学生说诗句意思。(2)让学生再读全诗:请从诗中圈画出表现古原草生命力强的特点的词语?a、生圈画,师巡视;圈画后交流。b、让生反复自由读诗,在读中想象古原草茂盛的样子,读后请生说说看到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古原草的勃勃生机,进一步体验古原草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3)请从诗中画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作者在送别朋友时,他眼中繁茂的草儿是如何满怀离别之情的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借春草表达的情意,让情和景相融在一起。】(4)应用师生接读的形式(师读一句,生接读下一句),反复接读全诗。激活画面,体会诗情。【应用接读,意在让教师有感情的读,带动学生有感情的读;在反复接读的过程中,达到有感情的朗读。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一步体验了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4、配乐朗读整首诗,读本课学得两首诗。

      7、五、课后练习1、背诵本课学习的两首古诗。2、写一段话。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送元二使安西中那“劝君”的场面写下来。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维、白居易写的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古诗,分享了他们与友人送别的场面,体验到了朋友之间浓浓的惜别之情。这节课我们学习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品一品“诗仙”用人间友情酿造的这杯美酒。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1、学生各自自由轻声读,读准字音。2、指名读,结合正音。3、应用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轻声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等),达到读顺,读熟。三、自学诗句,借助注释明诗意1、让学生边读诗句边看注释,试着讲讲这首诗的诗意,不懂之处做上记号。教师巡视指导。2、同桌或小组交流,试着讲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纠正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悟诗情1、请学生各用一句话介绍他所了解的李白(师自己要有所准备)。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1)指名说题目的意思。师问:题目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师的设问培养了学生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2)一二两行诗句。a、指名说诗句意思。b、师:你从

      8、这两行诗句中你看到了什么?在烟花三月的季节里,你可以看到什么?此时你想做什么?孟浩然与李白会做什么呢?【抓住“烟花三月”设问,一是唤醒学生脑海里美丽的春景画面。二是体验诗人的离别愁情。在这明媚的春光中,孟浩然与李白本可一边饮酒,一边赏尽春天美景,一边吟诗作对,但朋友却要“下扬州”,不免愁情满怀。为体会三、四两行诗句所蕴涵的诗情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c、交流,适时引导读诗句。(2)三四两行诗句。a、指名说诗句意思。b、此时的李白在干什么?诗句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想一想,说一说。【想象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通过想象,激活了诗句所呈现的画面,给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注入了生机。】c、师创设情景,反复引读诗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用学生的答案引读诗句:老朋友乘坐的船已扬帆远去,李白为什么还站在江边呢?【设问具有开放性。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表达能力,而且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李白对朋友的深情。通过引读,又盘活了诗句;诗句盘活,又加深对诗情的体验。】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朋友间依依惜别,友情深厚等。)4、配乐读整首诗,读三首古诗。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诵读诗句(名言),感

      9、受友情之珍贵(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3)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5)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6)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8)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东晋)陶渊明(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王昌龄(10)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11)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亚里士多德【适当的拓展,丰实了学习的内容。诵读诗句(名言),进一步感受人间友情之珍贵。】六、课后练习1、从三首古诗中,自选一首默写下来。2、展开合理想象,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写下来。补充建议:1、这三首的意思不难懂,学生在参照注释的基础上,经过老师的点拨就能粗之大义。因此老师不必在疏通语言上下太大功夫。2、对诗的意境的感悟,主要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多读悟出来。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懂大意,诗入诗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一要做到理解到位;二要想象画面;三要体会感情。熟读成诵,才能背下来。16 穷 人教材简析:穷人

      《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参考(第四单元)》由会员lili****2007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参考(第四单元)》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