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轼——《石钟山记》学案w

5页
  • 卖家[上传人]:wm****3
  • 文档编号:42527415
  • 上传时间:2018-06-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1石钟山记石钟山记学案学案主备人:王璐主备人:王璐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课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中心的写法。、了解课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中心的写法。 3、学习苏轼质疑和探究精神,理解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学习苏轼质疑和探究精神,理解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1、文字疏通、词类活用现象。、文字疏通、词类活用现象。 2、学习苏轼质疑和探究精神,理解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学习苏轼质疑和探究精神,理解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一、走近作家一、走近作家 苏轼(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少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少时 博通经史,博通经史,20 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等,政治上反复升沉,饱经忧患,曾

      2、因反对新法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等,政治上反复升沉,饱经忧患,曾因反对新法 而遭贬谪,后又因反对旧党尽废新法而贬至琼州。而遭贬谪,后又因反对旧党尽废新法而贬至琼州。 苏轼是全才作家,散文和诗词都苏轼是全才作家,散文和诗词都“雄视百代雄视百代” ;书法和绘画的造诣也很高。他的散文平顺晓畅,;书法和绘画的造诣也很高。他的散文平顺晓畅,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等人并称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等人并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唐宋散文八大家” ;他的诗歌;他的诗歌 自由豪放,明快自然;在词的创作方面,词作气势磅礴,波澜壮阔,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自由豪放,明快自然;在词的创作方面,词作气势磅礴,波澜壮阔,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与南宋 辛弃疾并称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辛” 。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三苏” ,与黄庭坚并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黄” ; 著有著有东坡全集东坡全集 东坡乐府东坡乐府 易传易传 书传书传 论语说论语说等等 二、写作背景二、写作背景 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

      3、此时是其政治上失意之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此时是其政治上失意之 时,此前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由湖州刺史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此前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由湖州刺史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三、基础知识三、基础知识(给加点的字注音)(给加点的字注音)彭蠡之口(彭蠡之口( ) 钟磬(钟磬( ) 桴(桴( )止响腾)止响腾 硿硿焉(硿硿焉( ) 栖鹘(栖鹘( ) 磔磔(磔磔( ) 云霄(云霄( ) 鹳鹤(鹳鹤( ) 罅隙(罅隙( ) 噌吰(噌吰( ) ( ) 窾坎(窾坎( ) 镗鞳(镗鞳( ) ( )之声)之声汝识(汝识( )之乎)之乎 无射钟(无射钟( ) 臆断(臆断( )四、四、结合文中注释疏通文意。结合文中注释疏通文意。课内问题探究课内问题探究一、课前预习效果展示一、课前预习效果展示 二、问题探讨二、问题探讨 (一)课文文本探讨(一)课文文本探讨:请同学们解释标注出来的(加点)的重点词语的意思,指明划线句子的:请同学们解释标注出来的(加点)的重点词语的意思,指明划线句子的句式。如果有不会的知识点,请标示出来,写在空格处,并与同学们讨论这个知识点。句

      4、式。如果有不会的知识点,请标示出来,写在空格处,并与同学们讨论这个知识点。水经水经云: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2是说也,人常疑之。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得双石于潭上石于潭上,扣而聆之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第一段:叙述关于石钟山得名的两种说法,然后分别质疑,为下文亲临其境进行探究作了铺垫。第一段:叙述关于石钟山得名的两种说法,然后分别质疑,为下文亲临其境进行探究作了铺垫。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

      5、湖口,因得观 所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汝识之乎?噌吰者,

      6、周景王之无射也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窾 坎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第二段:记叙实地考察石钟山的经过,指出石钟山得名的缘由。第二段:记叙实地考察石钟山的经过,指出石钟山得名的缘由。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而陋者乃以斧斤考3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第三段:发表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感想,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三段:发表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感想,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请同学们写出你不明白的知识点,并与同学积极探讨这个知识点:请同学们写出你不明白的知识点,并与同学积极探讨这个知识点:(二)(二) 、文意探究:(反复诵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文

      7、意探究:(反复诵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 1、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各有什么看法?作者是怎样质疑的?、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各有什么看法?作者是怎样质疑的?2、 第第 2 段描写月夜石钟山绝壁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有怎样的看法?段描写月夜石钟山绝壁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有怎样的看法?3、作者通过实地考察石钟山得名由来后悟出什么道理?他认为人们不能准确了解石钟山得名的原、作者通过实地考察石钟山得名由来后悟出什么道理?他认为人们不能准确了解石钟山得名的原 因有哪些?因有哪些?三、当堂巩固三、当堂巩固 (一)填空(一)填空 1、被称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的宋代文学家有的宋代文学家有 、 、 、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辙,王安石、曾巩。 2、 石钟山记石钟山记选自选自 ,作者,作者 ,字子瞻,号,字子瞻,号 , (时期)文学家。(时期)文学家。 3、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 4、余是以记之,余是以记之, , 。 5、事不目见耳闻,事不目

      8、见耳闻, ,可乎?,可乎?(二)(二)重点语句翻译重点语句翻译 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4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3、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本文不同于重在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一般游记,而是一篇带有考察性质本文不同于重在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一般游记,而是一篇带有考察性质的游记,记叙夜游石钟山的情景,通过实地考察、探究石钟山得名之由,说明认为事物贵在的游记,记叙夜游石钟山的情景,通过实地考察、探究石钟山得名之由,说明认为事物贵在“目见目见耳闻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文章先列举前人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说法,并提出自己的质疑,再记,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文章先列举前人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说法,并提出自己的质疑,再记叙实地探究的经过,得出考察结果,最后通过议论发出感想,点明写作目的。全文以石钟山山名的叙实地探究的经过,得出考察结果,最后通过议论发出感想,点明写作目的。全文以石钟山山

      9、名的由来为线索,先由来为线索,先“疑疑”,后,后“探探”,最后,最后“叹叹”,结构严谨,脉络清楚,首尾呼应,中心突出。,结构严谨,脉络清楚,首尾呼应,中心突出。课后练习课后练习一、文言基础知识梳理:一、文言基础知识梳理:通假字:通假字: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南声函胡,北音清越2、至莫夜月明、至莫夜月明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郦元以为下临深潭2、微风鼓浪、微风鼓浪 3、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6、大石侧立千尺、大石侧立千尺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2、自以为得其实、自以为得其实特殊句式:特殊句式: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虽大风浪不能鸣也2、石之铿然有声者、石之铿然有声者 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4、得双石于潭上、得双石于潭上 5、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6、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二、完成基础知识梳理二、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P4042 跟踪练习。跟踪练习。 三、背诵课文第三段。三、背诵课文第三段。译文:译文:水经注水经

      《苏轼——《石钟山记》学案w》由会员wm****3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石钟山记》学案w》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