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分类与整理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 人教版
3页1、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教学目标:1.学会按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知分类的实际意义。2.经历完整的分类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实践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1.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能根据具体情况自定分类标准,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揭示课题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类,了解了分类的意义,课后同学们有没有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有什么体会?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按一定的标准有序整理就行。【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书包和房间的活动,有效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分类知识的应用价值,既巩固了已有知识经验,又激发了继续探索新知的兴趣。2.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活中的分类知识。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2)二、情境呈现,探索新知课件出示教科书P28例2主题图。1.讨论分类标准。师:星期天,四个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公园做游戏。如果要分组做
2、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人物的年龄、性别、装饰等不同之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分组的标准及选定这个标准的理由,使学生意识到:如果要分成两组做游戏,按大人和孩子分组以及按男、女分组比较合适。【设计意图】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让学生自选分组(分类)标准,经历分类的第一步。2.选定分类标准,统计分类结果。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标准进行分类:按大人和孩子分或按男、女分。(板书)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写一写,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课件出示)师:表中的数据“8”和“4”分别表示什么?“6”又表示什么呢?【学情预设】结合文字记录,学生都能理解“8”表示8个大人,“4”表示4个小孩;“6”分别表示6男和6女。【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表的生成过程,使学生感受用它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师:仔细观察这两个表,你发现了什么?同样是对这些人进行分组,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呢?【学情预设】有的学生会将两个表分开来看,发现大人多,小孩少,男女一样多;也有的学生会同时观察两个表,对比其中的数据,发现分类计数的结果不一样,或对比其中的文字记录,发现分类的标准不同。教师要及时引导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分类与整理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 人教版》由会员烟***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分类与整理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 人教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