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VIP专享】阿Q正传观后感

5页
  • 卖家[上传人]:w****7
  • 文档编号:149265732
  • 上传时间:2020-10-2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2.9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阿 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 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 象。阿 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 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 之中。阿 Q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 反抗斗争。阿 Q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深恶造反、“男女之大防 ”。是一 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阿Q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 阿 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 因此,阿 Q是一个 “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 思想成就之二:提出了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悲惨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缺乏民主主 义觉悟的矛盾。阿Q过着被剥削、受压迫的生活,但是他缺乏觉悟。作者把阿 Q放在辛亥革命中考察。他有革命的要求,但是他的革命观中狭隘报复、取赵 太爷而代之等糊涂思想,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精神胜利法。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 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 性。 一、 阿 Q形象分析

      2、 1、 阿 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不觉悟的流浪雇农的典型形象。 2、 性格特征: 基本特征:既沾有油手之徒的狡猾,又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 突出特征:阿 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 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 神胜利之中。 二、 作品的艺术成就: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如阿 Q 、假洋鬼子、赵太爷等。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如阿Q瞪着眼睛说: “我们先前 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精神胜利 法的性格特征。作品基本风格是客观叙事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写实中又加入了 讽刺,如对赵太爷的讽刺是尖锐无情的、对阿Q的弱点的讽刺比较温和,是一 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阿Q的悲剧性遭遇和喜剧性格,形成小说悲喜 剧交融的特色。 _ 阿 Q正传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上的一个杰出成就,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 去的中国现代小说。这篇小说创作于1921 年 12 月至 1922 年 2 月,当小说以笔 名“巴人”在晨报副镌上连载的时候,著名评论家沈雁冰就在小说月报 通信栏里指出:“阿Q正传虽只登到第四章,但以我看来,实是一部杰

      3、作。 ” 人物形象经过长期孕育的独特创作过程。 阿 Q是辛亥革命时期具有严重病态心理的流浪农民的艺术典型,他对自己的失 败命运、奴隶地位采取辩护、粉饰和盲目自尊的态度;惯于以“忘却”或向更 弱者(如小尼姑)泄愤来转嫁屈辱,求得自我满足。他自轻自贱,自甘落后与 被奴役的地位;或者自欺欺人,在自我幻觉中变现实的失败为精神上虚幻的胜 利。 这种阿 Q式的“精神胜利法 ”,是一定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产物,也体现着 苟活状态下人类的某种普遍弱点。“本住”世界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封建 纲常名教占绝对支配地位;农村经济的破产和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这些都为阿 Q性格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晚清统治阶级中,“精神胜利法 ”非常流行,这种 病态心理会像瘟疫一样传染给下层人民。而小农本身的严重弱点,也是产生阿 Q性格的温床。 阿 Q正传的高度思想性,并非仅仅在于批评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而是 从更新国民 “魂灵”出发,总结中国农民革命的历史教训,呼唤具有“坚信的 主义”的真正革命者,提出了如何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的问题。 阿 Q正传的基调是悲喜剧相结合与出色的讽刺艺术。其喜剧因素由夸张、 幽默、滑稽、讥嘲、反语等

      4、多种表现手法构成。讽刺艺术主要分两类:对赵太 爷等重在揭露其贪婪阴毒的丑恶灵魂;对阿Q则是含泪的鞭挞,重在显示其虚 妄、健忘和耻辱。 现实主义的严峻性与表现主义带来的“间离效果 ”在小说中同时并存。 1. 鲁迅论阿 Q正传 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我的眼里所 经过的中国的人生 3 2.阿 Q正传的接受史 A.20 世纪 20、30年代至 40年代-鲁迅、茅盾为代表 当阿 Q正传开始在晨报副刊上连载时,沈雁冰(茅盾)即在小说月 报上发表文章说: “我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总觉得阿Q这人很是面熟,是呵, 他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呀。”后来,沈雁冰又在读呐喊发展了自己的 观点: “我又觉得 阿 Q相未必全然是中间民族所特具,似乎这也是人类的 普通弱点的一种。 ”以后,鲁迅自己也写了好几篇文章,谈阿Q正传的成 因;据说,他心目中的阿Q “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 的狡猾,在上海,从洋车夫和小车夫里面,恐怕可以找出他的影子来的”,而 他之所以要写阿Q正传,是因为要 “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 “作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俄文译本阿Q正传

      5、序), 在谈到阿 Q的“革命”时,他又说: “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 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我的阿Q命运,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 个。”阿 Q正传的成因)鲁迅对于阿Q的形象塑造还发表了这样的意 见:“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 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阿 Q正传的成因) 这说明,在阿 Q正传出世以后的二三十年代,人们都注目于“阿 Q ”这一 形象所具有的 “普遍”意义;尽管也有人注意到阿Q身上的 “人类的弱点 ”, 但占主导地位的意见,却是将阿Q作为一个 “国民性弱点 ”的典型,这也是大 体符合鲁迅启蒙主义的原初创作意图的。 到了 40 年代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热潮中,这一接受倾向,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 强。在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章里,就是再三强调阿Q “是中国精神文明的化身 ” ,“这是一个失败民族的好笑的自解,一个衰落的古国的可哀的自满”,在对 阿 Q形象意义的阐释里,人们很容易地就听出了要求“民族自省自救 ”的时代 呼声(立波:论阿Q )。而作家张天翼同是写于40 年代里的论阿Q正 传里,更

      6、是急切地呼吁,“我们民族中的这每一个分子,都把自身检验一 下,看你还带有阿Q灵魂原子没有 ”,“一定要勇于正视我们自身上的缺点和 毛病,一定要洗涤我们的灵魂”,如果听任每一个人身上的“阿 Q气”任意发 展,就 “多多少少总会使我们民族在进展中受到拖累,甚至或是受阻碍的”。 无论是 20 年代的启蒙主义思潮,还是三四十年代的民族救亡思潮都提出了“民 族自我批判 ”的时代课题,阿 Q也就自然成为 “反省国民性弱点 ”的一面镜子。 B.20 世纪 50-70 年代-陈涌、毛泽东为代表 当新中国成立以后,胜利了的中国革命要求在文学上也得到充分的反映与肯定, 并且按照这一要求对以往的文学进行重新阐释与评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出现对鲁迅著作的全新接受视野与阐释体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陈涌写于 50 年代中期的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即这样应运而生。在这篇文 章里,陈涌断定鲁迅的呐喊、彷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革命,反映 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动力”,“和毛泽东同志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在这样的总的认识下,陈涌对阿Q正传的阐释发生了两个重大倾斜:第一 是强调 “鲁迅是现代中国在文学上第一个深刻地提出农

      7、民和其他被压迫群众的 状况和他们的出路问题的作家,农民问题成了鲁迅注意的中心”,阿 Q “是一 个被压迫被剥削,到了后来甚至连生活也难以为继的雇农”,鲁迅不仅写出了 他的不幸与落后,更表现了他必然走向革命。因此,陈涌认为阿Q土谷洞里的 梦“是鲁迅对于刚刚觉醒的农民的心理的典型的表现”,“它虽然混杂着农民 的原始的报复性,但他终究认识了革命是暴力”,“毫不犹豫地要把他主阶级 的私有财产变为农民的私有财产”,并且 “破坏了统治了农民几千年的地主阶 级的秩序和 尊严”,这都是表现了 “本质上是农民革命的思想 ”。 第二陈涌同时又强调了阿Q正传“从被压迫的农民的观点”对于资产阶级 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所作的批判,“鲁迅清楚地表明了,地主阶级或地主阶级 里的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如何伪装革命,如何向革命投机,如何排斥真正的 革命力量 ”。陈涌的上述观点几乎支配了五六十年代对于鲁迅及阿Q正传 的接受;后来,毛泽东在多次讲话中也反复强调阿Q是一个 “不觉悟的落后农 民”的典型,要人们吸取辛亥革命假洋鬼子“不许革命 ”的教训,影响更为深 远。现行中学语文教材 “预习提示 ”及注释里强调 “小说塑造了一个在

      8、辛亥革 命前后尚未觉悟的贫苦农民形象阿Q ,描写了封建势力在革命前残酷剥削、压 迫农民,在革命到来后又温进革命党 ,镇压革命 ”,“从而深刻揭露封建 势力的残狡猾的反动本质,批判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世” ,基本上是沿袭以毛泽东与陈涌为代表的阿Q正传观。 C、20 世纪 80年代 王富仁为代表 新时期的 “思想解放运动 ”自然引发了对于传统鲁迅观、阿Q观的重新审视。 王富仁的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年初版, 1992年再版)一书 “引论”里在肯定了前述 研究体系 “帮助我们从中国社会政治革命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了呐喊彷徨 的政治意义 ”的同时,即尖锐指出, “它所描摹出来的呐喊和彷徨的 思想结构图式与我们在原作中实际看到的在构架上发生了变形,在比重上有了 变化。例如,在阿Q正传的艺术描写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关于阿Q要求参加 革命的描写,在我们的研究文章中被大大强化了,成了阿Q正传之所以成 为伟大现实主义作品的主要标志,而在原作中用大量篇幅和主要笔墨加以表现 的阿 Q精神弱点的艺术描写,则无形中被降到了一个较次要的位置上来。并且 常

      9、常被认为是鲁迅较多地看到人民的弱点的例证,作为鲁迅当时思想局限性之 所在。与此同时,在对阿Q革命的分析中,其积极意义得到了片面的夸大,其 消极意义只剩下了轻描淡写的几笔附赘之词。”王富仁自己,则从他的 “中国 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的呐喊彷徨观出发,对阿Q正传作 出了新的阐释。他认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无视农民的革命要求,不注意发 动群众,向封建势力妥协,而阿Q也始终处于愚昧落后状态 ”,这两者互为因 果,“造成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而阿 Q正传的深刻之处恰恰在于,它是 把阿 Q视作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的最关键的因素的。由于阿Q的不觉悟, 假 洋鬼子 才得以以一点外形的新攫取了未庄革命的领导权,赵太爷才得以 保持着自己的固有的社会地位”,“即使阿 Q成了革命政权的领导者,辛 亥革命依然毫无胜利的希望,他将以自己为核心重新组织起一个新的未庄封建 等级制度 ”。 王富仁认为,阿 Q的根本精神弱点在于 “缺乏自我意识和个性的自觉,在外部 表现上便是对传统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现状的消极适应性”,并表现为两种不 同的形式: “精神胜利法 ”是一种被动适应方式,即 “在无法改变自身实际社 会地位的时候,以被动忍耐的方式适应被压迫、被蹂躏的悲惨处境”;阿 Q的 “革命”则是另一种 “主动适应方式 ”,“即在现实的封建等级制度的阶梯上, 爬到更高的等级阶梯上,由被压迫者转化为压迫者”。在王富仁的阐释中,显 然要强调阿 Q的“革命”与其“精神胜利法 ”在本质上的相通,而辛亥革命的 最大教训正是在于其 “政治革命行动脱离思想革命运动”,忽略了农民(国民) 的精神改造 而这正是曲折地传达了新时期的时代呼声:在全面推进经济、 政治的现代化时,不要忽略了“人的现代化 ”。这一呼声里内含着的 “新启蒙 主义”特质,自然是与鲁迅时代的“五四启蒙主义 ”相联系的。 D、其它观点 正因为如此,新时期对阿Q正传的观照,又不约而同地回到鲁迅创作原初 意图与二三十年代的阐释那里,集中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 ”,把它看作是一 种“国民性的弱点 ”,以后又逐渐转向对 “阿 Q性格(精神) ”的人类学内涵 的探讨上。一篇很有影响的文章认为“阿 Q性格充满着矛盾,各种性格元素分 别组成一组一组对立统一的联系,它们又构成复杂的性格系列。这个性格系列

      《【VIP专享】阿Q正传观后感》由会员w****7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IP专享】阿Q正传观后感》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TA的资源
    点击查看更多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