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历史专题性总复习100页(人教版)

54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117889396
  • 上传时间:2019-12-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1KB
  • / 5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高中历史专题性总复习100页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影响 (1)实质: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争“春秋无义战”,这话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是不确切的,因为春秋时期也有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正义战争,也有各国人民抵抗游牧部落进攻的自卫战争,但用这句话来说明春秋时期统治阶级不断发动的争霸战争的掠夺性和非正义性,却有一定的道理。 (2)影响: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法家思想的认识 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的是法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法治”。法家是先秦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其变法思想和法治主张具有务实和进取精神,推动了当时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为建立大一统的

      2、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法家这套建立在富国强兵基础上的以法律为根本、以愚民为手段、法术势相结合、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治国模式很适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口味和需要,因此很快成为秦国的治国路线和统治工具。秦在韩非子法家思想的指导下,一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巩固统一,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重赋税、严苛法、滥用民力的政策,远远超出了农民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使那些本来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在实际上并未起到应的作用。法家的思想导致了秦朝的早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为什么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尽管社会动荡,但文化空前繁荣,这主要是因为: (1)这一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大变革,即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逐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3)社会的动荡使得思想活跃,百家争鸣,这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社会的大变革使得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列国纷争,社会剧变

      3、,战争动荡,这些不仅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存在,而且使得当时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力量去钳制思想,因而思想也就空前活跃。 (4)社会动荡时期,各国统治者为了在争霸中获胜,纷纷重用有才学之士,一大批文化人被网罗在诸侯、大臣门下,他们为各国的争霸斗争和社会改革出谋划策,这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5)大国争霸,社会的动荡,一方面使得民族融合加快。由于战争,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加强联系,各族之间的地域界线被打破,这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丰富了华夏文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6)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还有两个突出原因,即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创造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中国古代史第二章 如何认识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必要性和进步性? 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一方面,秦建立在灭六国的基础上,秦把一切从中央到地方的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有利于加快对原六国的控制,避免地方权力膨胀威胁中央,这有利于统一,也是巩固统一的需要。另一方面,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

      4、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封建地主经济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来保护他们的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维护封建经济的基础。因此,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对于战国以前分封诸侯制是一个历史的大进步,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也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焚书坑儒的实质是文化专制,它表明秦朝不仅要取缔与当局政策相抵触的不同政见,在政治上不准“以古非今”;而且要在学术上严禁产生不同政见的思想渊源“私学”,即以儒家为主的诸子学说在民间的流行,而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焚书坑儒虽对巩固维护统一的封建集权新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整体上看却适得其反,因为不同学派、学术观点不是单靠行政高压手段所能统一的。焚书坑儒这种野蛮做法造成了当权者与知识阶层的严重对立,加深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封建皇权摧残文化、迫害知识阶层的先例,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用来巩固统一的法家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秦始皇没有认识到守成与进取不同,应变换指导思想,采取不同的统治手段,反而日益迷信法家学说,一味强调法治,结果愈益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秦旋即灭亡。

      5、中国古代史第三章 为什么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必然会逐渐汉化? (1)落后民族在军事上征服先进民族,政治上统治先进民族不等于文化上比先进民族先进。在文化上,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反过来征服,而且是采用被征服的先进民族的那套政治制度来统治国家。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原因,汉族在经济文化发展和人口数量上都居于领先地位,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学习先进文化。 (2)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落后民族在先进经济地区建立政权,进行统治,终归要适应比较发展的经济基础,从而引起本身的改造,为被统治阶级所同化。少数民族的汉化,从根本上说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过程,汉化就其本质来讲就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3)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社会进步,生活幸福,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只有汉化,才能得人心,才能统治下去。两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 (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民歌风格的迥然不同;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在南北的差距,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 (2)体现民族

      6、大融合的特色。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 (3)思想领域异常活跃。道教官方化,佞佛与反佛斗争激烈,玄学一度盛行,儒道释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尤其是佛教,经历了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南北方的政治。经济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无不打上佛教影响的烙印。 (4)科技成果成就突出。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等。中国古代史第四章 结合史实分析隋统一的社会条件 (1)三国时江南初步开发。从西晋末年起,北方大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北魏统一后,黄河流域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南北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南北之间的相互交流,从经济上奠定了南北统一的基础。 (2)北方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重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3)东晋以来,南方士族地主占特殊地位,是南方割据政权的社会基础。南朝时,士族势力逐渐衰落,这也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唐文化繁荣原因 唐文

      7、化繁荣,除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还有一些:如唐代文化政策比较开明,如唐太宗实行三教(儒、释、道)并行政策;唐代科举制的实行;且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唐代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农业民族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和兼收并蓄。中国古代史第五章 江南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江南是指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在我国历史上,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开发最早的地区,这里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是我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但自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在我国便形成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和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东晋至南朝,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方几无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完全超过北方;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三是政治中心的

      8、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促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主要有:北方战祸多,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政权统治者大多比较重视经济发展。都城南迁,政治重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南方自然环境、海外贸易优于北方。如何认识辽宋、夏宋之间的和议? 公元1005年和公元1044年,北宋分别与辽、西夏达成和议,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岁币。这些和议是北宋统治阶级以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的产物,每年的岁币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同时也加剧了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但如果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达成和议也有积极意义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夏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边疆地区长期处于和平稳定状态,有利于边疆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所以说宋辽、宋夏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战争,也有和平,在长时期里各民族人民相互学习、友好交往,共同发展是历史的主流。中国古代史第六章 明朝中后期出现的手工工场与封建制度下的手工作坊有何区别? 前者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后者为封建的生产组织形式。前者规模较大,苏州有些机户开设的机房有几十台织机,内部分工也较细,所谓“工匠各

      9、有专能”即指此种情况;后者规模较小。前者早期工人与资本家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工人出卖劳动力,计日领取工资,对资本家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后者的作坊主一般不脱离劳动,有时也带几个学徒、帮工,学徒、帮工“衣食于主人”,对作坊主有人身依附关系,学徒没有工资,帮工除衣食外,工资徽薄,等等。关于明朝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明清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手工业生产部门出现。到清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这期间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发展十分缓慢。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处在萌芽状态的雇佣关系”,它的发展方向是资本主义。所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和西欧几乎是同时出现的。然而,它们的命运却戳然不同。在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壮大,强有力地推动着自己的国家冲破封建牢笼,步入近代社会的门槛。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终究难以冲破自然经济的藩篱。原因何在?资本主义能在西欧腾飞,得力于重商主义的推行,而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不断遭受摧残,要归罪于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两代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明清两代屡次颁布禁海令,严禁人民私自出海贸易。明神宗派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在工矿业发达地区、广设关卡,处处征税。清朝在全国城镇、交通要道,遍设税局,征税范围几乎包括全部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明政府还建立岁办和采办制度来盘剥商人。由于从事工商业必须承担风险,封建地租、高利贷就有更大吸引力。在明清两代,那些徽商、晋商发财以后,都广置田地,开办当铺,认为田地是最可靠的产业,放高利贷可以安坐获益。这就大大阻碍着社会财富向产业资本转化,

      《高中历史专题性总复习100页(人教版)》由会员小****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性总复习100页(人教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