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口城镇化中的热点问题研究

91页
  • 卖家[上传人]:shaoy****1971
  • 文档编号:115627023
  • 上传时间:2019-11-14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530.63KB
  • / 9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人口城镇化中的 热点问题研究 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 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具体要从创新转型、城镇化、服务业、区域 发展、粮食安全、资源环境等方面付诸努 力。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 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 的平均水平。 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指出:“21 世纪对世界影 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 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只有当我们感觉膝盖疼痛或膝关节动作不灵时 ,才会想到我们的膝盖。同样道理,只要国家还 没有感受到人口过剩或经济不景气的疼痛,就不 会引起人们注意,人口问题长期以来总是被人忽 略,而且现在还被忽略。” 阿尔弗雷 索维 “三农”问题专家陆学艺教授曾经指出:解决 中国农业问题要靠发展工业;解决中国农村问题 要靠发展城市;解决中国农民问题要尽最大的可 能减少农民,使他们蜕变为市民。 主要内容 人口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人口城镇化进程中的热点问题 农民市民化问题 人口城镇化适度规模问题 滞后与过度人口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发展路径与 成都市人口城镇化

      2、道路的选择 一、人口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规 律 (一)人口城镇化的定义 人口城镇化,又称人口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集聚 和增长所形成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更严 格地说,它是指居住在乡村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居住在 城镇地区的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因此,所谓人口城市化实 际上就是城乡人口分布变动的过程,是乡村人口变成城市 人口、农业人口变成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二)农民市民化的定义 农民市民化就是泛指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 程。它不仅是指农由居住在农村转变为居住在城 市,从农村户口转民变为城市户口,由从事农业 生产劳动转变为从事非农业劳动;而且更重要的 是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组织 形态等由农村范式向城市范式转变。最终成为一 个符合城市文明要求的具有现代市民素质的真正 意义上的城市居民。 (三)农民市民化与人口城市化的辩证关系 1.人口城市化不等于农民市民化 人口城市化是上至整个国家、下至一个区域的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农民市民化则偏重于社 会成员个体思维观念的转变、行为方式的变化和 权利意识的发育等。 人口城市化是农民市民化的前提条件,而农 民市民化是对人口城市化内涵的

      3、扩展,没有农民 市民化就没有真正的人口城市化,没有社会的现 代化。 2.农民市民化是人口城市化、人口社会化、人口现 代化的统一。 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不同,农民与市 民分属不同的群体。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一个人 口城市化过程(指让农民进城,拥有市民资格,享 受市民权利),还是一个人口社会化过程(即市民化 农民的社会性融入)和人口现代化过程(指农民的 城市化生活方式的获得)。 人口现代化是指与经济社会现代化要求相适 应的人口发展优化形态。它是伴随现代化过程产 生且与现代化互动或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的,以 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素质类型、人口结构类 型、人口分布类型、生育观念及相关变量从传统 向现代转变为标志的,体现了社会历史性、动态 性、渐进性、相对性特点的人口发展过程。 3.农民市民化是人口城市化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城市化并不简单地等于城市的摊子扩张,也不 简单地等于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还有更 深的内涵,城市化,归根到底是社会结构变迁的 组成部分。 农民市民化并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 化,重要的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 转化,是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生产 与生活方

      4、式的转化,是农村人口从蚕(农民)到 蝶(市民)的蜕变过程。 4.人口城市化是农民市民化的载体 城市化生活方式的获得是农民市民化的终极目 标,这种生活方式的习得可以借助于人口城市化 进程。 当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 50%时,城市文明普及 率将达到 70%;当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 70%时, 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到 100%,即实现了城乡融 合。 (四)人口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 Ray.M.Northam(1975)通过分析世界各国的城市 化过程提出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诺瑟姆城市 化S型曲线。他指出,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大体都表现为“S”型,即由慢到快、由快到慢, 直至停滞不前的曲线发展过程,农民市民化的历 史进程也是如此,也表现为“S”型。 1962 年,美国地理学家布莱恩贝利曾经指出“一 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的城市化程度之间存在 着某种联系”。霍利斯B.钱纳里选择世界银行经济和 社会数据库中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 27 个变量,描述 了积累、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 10 个基本因素,提 出了城市化的“标准结构”:当人均收入超过 500 美 元时,城市人口在

      5、总人口中的比例占主导地位;当超 过 700 美元时,作为一种典型情况,工业中雇佣的劳 动力将超过初级生产部门。然而,只有当收入水平超 过 2000 美元时,这个过程才告结束。从世界迄今的 经验看,城市人口达到总人口的 75时趋于稳定下 来。” 钱氏“发展型式”的人口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人均 GNP 100 0 城市 人口 占总 人口 比重 12.822.043.949.052.760.163.465.8 (五)国外人口城镇化的经验、趋势和借鉴 1.国外人口城镇化的主要经验 (1)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公共干预政策,引导城镇化发展 英国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采取公共干预政策引导 城市化发展。法国政府在城市建设投融资和城市基础 设施项目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各级政府在项目的投资 中有明确的责任与分工。日本政府为了缓解大都市圈 的过度集聚所带来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自上世纪60 年代起,先后五次制定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和一系列法规, 并编制四大都市圈发展规划。 (2)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不少国家虽然城市数量很多,但以中小城市(镇) 为主,而且城市的聚集程度较高。大量小城市(镇) 围绕大中城市周围布局,在

      6、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 成密集的城市群(带)大都市区,从而形成了大 中小城市(镇)相互配套和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3)中小城市(镇)在城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发展大城市具有比较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 ,创造更多的就业和更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等优 势,因而城市化不等于中小城镇化,但大城市的发 展是不能脱离中小城镇的,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实际 上是有比较合理的分工的。 (4)主导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 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对经济发展和 产业演变起着导向性和带动性的产业或产业群。 由于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 和发展方向,因此,世界各国城市都提出了特色鲜明 的主导产业,成为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2.世界城镇化的趋势 (1)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一步加快 (2)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世界人口向大城市集中 3.国外人口城镇化对我国人口城镇化的启示 与借鉴 (1)处理好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 (2)处理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关系 (3)处理好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热点问 题 (一)农民市民化问题

      7、1.农民进城所带来的问题 (1)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冲击 随着流动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道路、交 通、供水、供电、通讯、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一 直处于超负荷运转。之所以造成这些问题,是因 为大规模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特别是城市建成 区所致。 (2)对城市治安管理的挑战 从近年来全市查破的涉黑涉恶案件来看,多数 涉及流动人口,他们往往以同乡为纽带,结帮成 伙、寻衅滋事、敲诈勒索、强买强卖,甚至收取 保护费。 (3)加大了计划生育管理难度 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 要表现为:一是人口流动频繁,经常变换工作和住所 ,客观上给流出地和流入地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增大了 难度;二是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规模庞大,有相当部 分处于生育旺盛期,存在着巨大的生育潜力,明显增 加了计划生育工作量;三是对逃避计划生育而流动的 人口管理常常是无能为力。对于流动到城市中躲生、 超生、抢生的“超生游击队”,由于处于管理真空, 计划生育管理处于被动之中;四是流动人口中多孩生 育、未婚非法同居生育现象比较突出,势必给城市居 民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带来负面影响。 (4)对城市教育资源的冲击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

      8、 岁至 14 岁 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儿童的 43.8% ,15 岁至 18 岁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儿童的 28.8%。随着进城农民的增多,受教育的人口水涨 船高,自然对城镇原有的教育资源产生一定的冲 击。 (5)对城市住房的冲击 农民进城居住以购买商品房和租赁住房为主 ,其中失地农民以置换为主,流动人口以租赁为 主。无论购买还是租赁都会给城市相对短缺的住 房市场带来振荡。 对于问题的严峻性,恩格斯曾 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今天所说的 住宅缺乏现象,是指本来就很恶劣 的工人的居住条件因为人口突然涌 进大城市而特别尖锐化;房租大幅 度提高,每一所房屋里的住户愈加 拥挤,有些人简直无法找到住所。 这种住宅缺乏现象之所以引起人们 的纷纷议论,只是因为它不只局限 于工人阶级,而且也伤害到小资产 阶级。” 2.农民市民化中的问题 (1)经济方面的不平等 经济方面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就业 领域、就业工种以及就业后的工资待遇等方面的 不平等。 (2)社会方面的不平等 进城农民在城市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按照国家 制度的有关规定,应当享有公民应有的权益,并 应切实得到维护和保障。这些权益包括

      9、签订劳动 合同权、确保人身安全权、参与民主政治权等等 ,这是市民化农民的合理、合法要求。目前的问 题是,进城农民合理和合法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侵犯进城农民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3)文化方面的不平等 文化方面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教育方面的不平 等。教育方面的不平等主要体现为农民进城子女 受教育权利上的不平等。 (二)人口城镇化适度规模研究 “人口急速成长每每给人口过密的城市带来不健康 的、没有生气的生活习惯,并且人口急速成长还 每每超过人们的物质资源,对土地要求过度,引起发 生严重性报酬递减规律作用,这些是重大的危险。” 马歇尔 1.人口城镇化适度规模的相关理论 (1)城市适度规模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完善最美丽的国家,即 是能够维持人口数目使之不超出一定限度的国家 ”。“凡是作为好的政府、评价高的城市都有人 口的限度”,“城邦国家人口之最适当的限度, 既是包括最大数目而能自给的人口,并亦不因此 而难以管理”。他进一步推论道:“凡以政治修 明著称于世的城邦,无不对人口(增长)有所限 制。” 圣托马斯莫尔于 1516 年出版了关于最完 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简称乌托邦。在书中,他指出,一个城市 的人口,应当努力避免过稀或者过密。因为城市 人口过稀或过密都不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 农村社会学家奈尔逊与拉姆锡等人在合著的 地区社会的构成和变动一书中指出,一般说 来在地区社会中,人口方面有着一定适当的大小 和密度,人口密度过于稀疏时生活水平下降,人 的资源不足;相反,过密时,引起低生活水平和 社会管理不足的问题。 (2)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2003 年 11 月 3 日,在由联合国人居署、建 设部和山东省威海市政府在威海共同主办的可持 续发展城市化战略国际

      《人口城镇化中的热点问题研究》由会员shaoy****197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城镇化中的热点问题研究》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