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系列2集装箱 堆场管理及建设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

17页
  • 卖家[上传人]:木92****502
  • 文档编号:107256230
  • 上传时间:2019-10-1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57.58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ICS 55.180.10 A85 JT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交 通 运 输 行 业 标 准 JT/T XXXXXXXX 系列 2 集装箱 堆场管理及建设技术要求 Series 2 freight containers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stacking yard (征求意见稿) 2019.09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发 布 JT/T XXXXXXXX I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1 5 堆场要求 2 6 堆垛作业要求 3 7 防风要求 5 JT/T XXXXXXXX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大连中车铁龙集装化技术装备研发有限公司、中铁 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婧、李

      2、涛、刘建平、刘海鹏。 JT/T XXXXXXXX 1 系列 2 集装箱 堆场管理及建设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系列2集装箱堆场管理及建设的基本要求、堆场要求、堆垛作业要求及防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系列2集装箱堆场的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系列2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601 集装箱进出港站检查交接要求 GB/T 13145 冷藏集装箱堆场技术管理要求 GB/T 35551 港口集装箱箱区安全作业规程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JTS 1682017 港口道路与堆场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314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系列 2 集装箱平面标准箱位 series 2 freight containers planner slot standard container 1个2CC型集装箱在堆场上所占的平面面积,即2550mm 605

      3、8mm。 4 基本要求 4.1 集装箱堆场应设置系列 2 集装箱堆放区域。 4.2 台风、潮汛和暴雨泽涝等灾害的防范应符合 GB/T 35551 的规定。 4.3 应按 GB 50140 的规范配置灭火器材,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安全使用。 4.4 应设置能满足获取集装箱堆场作业需要的视频监控系统。 4.5 应按 JTS 1682017 规范要求,设置进出堆场车辆的通道和标志。 4.6 集装箱出入堆场交接应符合 GB/T 11601 的规定。 4.7 集装箱的修理、冲洗、熏蒸和有关衡量等工作应设有有关区域。 JT/T XXXXXXXX 2 4.8 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应掌握集装箱作业安全和技术的相关知识。 5 堆场要求 5.1 堆场面层 堆场面层应符合JTS 1682017的规定。 5.2 堆场布局 5.2.1 堆场应划出箱位线并标明箱位编码, 箱位线应明显划在每个平面标准箱位外, 箱位线的宽度为100 mm,划法见图1。 单位为毫米 a)角形 b)方框形 说明: e100; l500。 图1 箱位线示意 5.2.2 系列2集装箱平面标准箱位间应留有间距。其纵向间距宜为500mm,横

      4、向间距宜为100mm,间距示 意见图2。冷藏集装箱箱位间距应满足GB/T 13145的要求。 JT/T XXXXXXXX 3 单位为毫米 a500; b100。 图2 箱位示意 5.2.3 装卸、运输机械通道处的纵向和横向箱位间距,应不小于机械正常作业所需的最小宽度。 5.3 堆场的照明及供电 5.3.1 堆场一般采用高杆照明,照明器应选用高效节能型,并应符合防水防尘的要求。 5.3.2 堆场应具备足够的照度,水平平均照度应不小于 20lx,垂直平均照度应不小于 10lx,照明均匀 度为 0.40.6。 5.3.3 堆场应配备电源和配送电设施,配电容量应满足堆场设计使用要求。 5.3.4 堆场供电应采用地下电缆,敷设电缆时应考虑维修及以后发展集中监测增设电缆的需要。 5.3.5 未采用多路供电的堆场应配备供电故障时的应急电源设施。 5.3.6 冷藏箱电源设施应满足相关标准规定。 6 堆垛作业要求 6.1 系列 1 集装箱与系列 2 集装箱不应混堆。 6.2 空箱、重箱和结构类型不同的系列 2 集装箱应分别堆码。 6.3 应按划定的箱位线堆码,离线或压线应不大于 100 mm;集装箱堆码

      5、时,仅应由集装箱的 4 个底 角件支承。 上下层集装箱的角件应充分接触且对齐, 上面各层与最底层角件间的最大偏离量纵向应不大 于 38.0 mm,横向应不大于 25.4 mm。 6.4 集装箱堆码的垛型应与机械能力、集装箱类型、箱内货物的特性以及货场设计要求相适应,具体 可按下列要求: JT/T XXXXXXXX 4 a) 一般货物通用集装箱堆存区的每箱位排数、 箱高数按起重机的堆垛设计能力确定, 箱门同向堆 放(见图3) ; 图3 集装箱堆垛 b) 冷藏集装箱堆存区电源插座处的两箱位间距应按GB/T 13145的要求, 堆码高度按登高作业桥架 所设置的高度,一般为2个4个箱高; c) 非全框架罐式集装箱不应相互叠放(见图4) ; 图4 非全框架罐式集装箱叠放 d) 空箱堆码宜在箱区的独立区域集中堆码, 箱高数按起重机的堆垛设计能力确定; 所堆集装箱端 面朝向尽可能与本地区主要风向(强风)一致;在台风季节宜按7.2.1阶梯状堆码。 6.5 集装箱堆放,上、下集装箱的规格应一致,如不一致,应按以下要求: a) 两个20ft集装箱上可堆放一个40ft或45ft集装箱,下层两箱高度应该一致;

      6、堆放时,上层集装箱 四个底角件应与下层两箱外端的顶角件对齐;并应采取上下箱堆锥或转锁连接,或采用连接 件对下层两箱组合连接等措施(见图5); JT/T XXXXXXXX 5 说明: 1-转锁连接; 2-连接件连接。 图5 两个20ft集装箱上堆放一个40ft或45ft集装箱 b) 40 ft集装箱上堆放45ft集装箱(或45ft集装箱上堆放40ft集装箱),适用于顶部和底部各有8个 角件的45ft集装箱,堆放时40ft集装箱角件与45 ft集装箱内侧的4个角件应对齐。 7 防风要求 7.1 集装箱堆码应尽量减小风对箱垛的影响;栓固的箱垛宜阶梯状堆码,满箱位堆码时,应加强箱垛 两侧上部位集装箱的栓固;并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7.2 堆码防风栓固可按下列方式进行: 重箱区应降低码垛高度且应放平;空箱宜集中堆放,迎风面呈阶梯状码垛(见图6),也可采用矩 形堆码方式;堆码集装箱端面朝向尽可能与本地区主要风向(强风)一致。 图6 空箱堆码 7.3 防风拴固可按下列方式进行: a) 系索防风拴固方式:系索由附紧固器的锦纶带、上角件钩、下角件钩组成,角件钩分别连接在 锦纶带两端;使用时,

      7、上角件钩勾挂与顶层集装箱底角件(或顶角件)端孔,下角件钩勾挂 JT/T XXXXXXXX 6 于底层集装箱角件端孔,用紧固器收紧系索,斜拉跨度宜为2个到3个箱宽;且箱垛顶面应采 用桥式连接件对相邻集装箱顶角件栓固,或采用拉锁对角系紧(见图7) ; 说明: 1系索 2桥式连接件 图7 系索防风栓固 b) 紧固器防风拴固方式:箱垛左右两端的首列,集装箱上下垂直连接,使用堆锥、转锁等;左右 对角连接常用锁型紧固器、短链条钢丝绳等形式(见图8) 。 图8 紧固器防风栓固 _ 交交 通通 运运 输输 行行 业业 标标 准准 系列系列 2 2 集装箱集装箱 堆场管理堆场管理及建设及建设技术要技术要 求求 (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稿) 编制说明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标准起草组 2012019 9 年年 9 9 月月 2 26 6 日日 目目 录录 一、工作简况 . 1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 4 三、预期的经济效果 . 5 四、国外标准情况对比 . 6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 6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 6 七、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 6 1

      8、系列系列 2 2 集装箱集装箱 堆场管理及建设技术要求堆场管理及建设技术要求编制说明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一、工作简况 (一)(一)任务来源任务来源 为了进一步推动和规范系列 2 集装箱堆场的管理及建设,交通运输部于 2017 年在交科技函2017412 号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中将内陆集装箱堆场管 理标准列入制定项目。本项目原计划名称为“内陆集装箱 堆场管理及建设技术 要求” (计划编号 JT 201723) 。 标准性质:推荐性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归口单位: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大连中车铁龙集装化技术装备研 发有限公司、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时间:2018 年 12 月。 (二)(二)协作单位协作单位 在本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多次组织行业专家进行了研讨并开展了广泛的调 研工作和大量的实验验证工作,得到了相关单位的支持、协助与配合,取得了 大量的建设性意见、建议和实验数据,保证标准的编制质量。协作单位名称如 下: 中国船级社;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铁龙集

      9、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中车铁龙集装化技术装备研发有限公司; 2 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三)(三)主要工作过程主要工作过程 起草单位接到标准制修订计划任务后,立即着手进行标准制定工作,主要 工作过程如下: 2017 年 7 月,正式成立标准起草组,按照集装箱标委会的要求制定了标准 编制计划。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启动,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牵头,相关 单位作为起草组成员加入起草组。 2017 年 810 月标准起草组先后赴北京、郑州、太原、武汉等地对当地的 系列 2 集装箱运输进行了充分调研,对系列 2 集装箱的内陆运输条件进行了充 分的统计和梳理,为标准的起草奠定了基础。 2017 年 1112 月对标准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外文转化及分析,收集 了国外内陆集装箱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并进行了系统的 分析研究,结合系列 1 集装箱标准和 2017 年颁布的系列 2 集装箱标准,完成了 系列 2 集装箱 堆场管理及建设要求标准草案。 2018 年 18 月,起草组跟行业内相关权威部门进行了咨询和征求意见, 结合行业内专家的建议,完成了征求意见稿初稿。 2018 年 912 月,起草组对征求意见稿征求行业专家的意见,并向全国集 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申请公开征求行业意见。 2019 年 13 月,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组织了 2 次标准专家 咨询会,对标准文本进行了技术论证。 2019 年 7 月,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了标准论证会,对标准进 行了技术论证。 2019 年 9 月,标准起草组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申请在交通运输部网站进 行公开征求意见。 (四)(四)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3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王婧、李涛、刘建平、刘海鹏。上述人员承担的主 要工作如表 1.1 所示。 表表 1.11.1 主要起草人所承担的工作主要起草人所承担的工作 序号 姓名 单位 承担工作 1 王 婧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组织、协调,标准的 编写工作。 2

      《《系列2集装箱 堆场管理及建设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由会员木92****502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列2集装箱 堆场管理及建设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