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学经典诵读(完整资料)

83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03654535
  • 上传时间:2022-10-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21.54KB
  • / 8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国学经典诵读(完整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活动目标: 、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活动重点:、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三、活动课时:三课时四、活动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五、活动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二)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

      2、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高思辨能力。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养创作爱好。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改创诗文。学生把对经典诗文的喜爱倾注在各种活动之中,表达于他们精心设计的手抄报以及精心撰写的读后感

      3、上。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校园内到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诵读声六、活动总结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引导师生养成了爱经典诵诗文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增加了小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开启学生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还要把这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并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诫子书一、教材分析: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熟读成诵。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三、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二)初读,读熟课文: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示例: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4、学生自由朗读。、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6、学生齐声朗读。(三)精读,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师参与讨论.3、总结交流:)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孔子家

      5、语一、教材分析:孔子家语孔子当年教学的时候弟子各有所记,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对话的记录.二、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熟读成诵。2、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三、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论语大家都熟悉了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也是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对话的记录,叫孔子家语。(二)初读,读熟课文:1、解题:孔子家语。孔子当年教学的时候弟子各有所记,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对话的记录。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困穷而改节.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又曰: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三)精读,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

      6、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师参与讨论。3、总结交流:1)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2)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四)研读,赏析文章:芝和兰这两种香草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中,但它们不会因为没有人来欣赏它们变得没有香气;人格高尚的人修行道义以身立德,他们也不会因为艰难窘迫物质贪乏而改变气节。所以说,与人格高尚的人住在一起,就好象住在了放有芝兰的屋子里,时间长了闻不到它的香气,是因为你已经为之同化,满身是香了;而与品德低劣的人住在一起,就好象住进了卖咸鱼的店铺一样,时间长了闻不出它的腥臭,是因为你已与之同化满身臭气了.放有红色朱砂的地方会实其染红,而放有漆墨的地方会被其染黑,因此,想要做君子的人或者说是君子,都会慎重选择他们所居所处的环境.事实上,君子就象芝兰和松梅一样,不会因为没有人来而不芳香四溢,也不会因为清苦卑微而变得庸俗丑陋;他们的志气如香兰一样天长地久不会改变,他们的信念如芝兰一样坚定不移始终如一。(五)朗读,积累词句: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从军行教学目标:1

      7、、边塞诗歌的特点。、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3、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教学重难点:、理解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2、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背诵学过的古诗,漫谈学习古诗的方法。、揭示课题,板书:从军行3、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4、介绍从军行一共诗七首,本课学习的是其四和其五。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2、自读,扫清障碍: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同桌互读,互相正音。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理解词语。结合注释、查字典或其他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其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四、布置作业:熟读古诗第二课时一、复习1、指名读古诗,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分别说说两首古诗所描写的内容。二、细读古诗,感悟意境(一)学习从军行(一)1

      8、、出示课文挂图,教师感情朗读。2、出示问题,引导读、悟:()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4、指导背诵。(二)学习从军行(二)、指名读,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平明)2、感悟诗情(1)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在这种悬想之下,再读后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结合诗句说说你从诗的后两句感受到了什么?3、诵读古诗,体会边塞军队的威武形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目标: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2、学会本课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3、全班齐读古诗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疏通诗义后追问: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听音效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板书:泪)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4、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379个日日夜夜呀!-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背诵陆游示儿,南宋王师盼到没

      《国学经典诵读(完整资料)》由会员m****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诵读(完整资料)》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