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源头文化与文化定义

9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94625154
  • 上传时间:2024-01-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为什么要提出源头文化一直以来,人类对文化的定义始终莫衷一是,全球范围内没有一条关于文化的准确定义。包括“广义文化论”和“狭义文化论”以及人们认为最具权威的英国学者泰勒爱德华的文化定义、美国学者克莱德克拉克洪的定义等。这是因为人们始终认为是“人类创造了文化”而漠视了文化的根本性质,将人类对文化的认识和解读局限在有了人类以后。这样,就排除了事物发展的客观基础,把文化当成了完全是人类主观意识的产物,使文化定义失之偏颇。这类定义的直接后果就是“没人能把什么是文化说清楚,也没人听得懂什么是文化”。其更多的不利后果是,导致人类在以文化为基点推进社会进步时由于文化定义瓶颈的制约而陷入迷茫。以中国2011年提出文化强国“方针为例,在建立文化强国的方针下,举国上下刮了一阵”文化产业“强国的风之后就再也无以为计了。显然,人们知道靠文化产业是强不了国的。但是,怎样以”文化“强国?由于连”文化是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文化强国“?文化源头论的提出,为的是从源头开始,弄懂什么是文化,给出文化的准确定义,解开文化定义的郁结,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什么是源头文化只有找到文化的源头在哪里,才能给文化做出准确的定

      2、义。迄今为止,所有的文化定义都把文化的源头定位在有了人类以后,最早也只是认定于史前文明,包括神话、传说中有关文化的起源。英国把文化起源与有了农耕以后联系起来,中国把文化定位于5000年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如仓颉造字。不知从何时开始,人类就认定了”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沿着这一成见,任何学者都无法摆脱人的主观想象的桎梏,其探索空间自然就缩小了很多,也就无法找到文化的真的源头。只要稍微留心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化“的解释,并将传统文化中的有关”本体论“的著述与之相观照,就不难找到文化的源头。先看看我们的祖先对汉字的“文”和“化”是如何解释的:文的本意,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词下: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叉。均指出“文”的本意是交错的纹理。化的本义是变化,造化,改变,置换的意思。如淮南子原道训:化干戈为玉帛;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列子周穆王:千变万化;清陈撰玉几山房画外录卷下载恽向题自作画册:食古不化;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等。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战国末年在易经的解释中易贲卦象传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3、;“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天有日月阴阳,刚柔交错,这是天文,即自然;观察天象的变化,就知道人世的变化;文明以止,观察人类社会的现象,规范人在社会中的行止而生成文明,这就是人文。易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这和西方早期把农耕当成文化起源的观点类似)。观察大自然,观察人类文明的变化,模仿,再模仿,形成天下(社会)。以上两段话里的“文”即指纹理、符号,错乱的物象事理。日月刚柔相济,往来交错,文饰于天。“文化”是从“纹”“化”而来。以“化”的作用,将杂乱、错综的“纹”厘清,将人类的行止规范,使之达到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依照自然规律定义社会关系。天文和人文各自交错变化又相互交错变化而成天下。从中国文化对“太极”的基本阐释可知,一切均起源于宇宙天体从无到有的变化,易纬乾凿度认为“有形生于无形”,世界形成于气形质混然一体的浑沌状态。通过宇宙运动,方“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八卦”,才有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了有文化的人类社会。再看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

      4、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说:有一种存在(源头文化),在天地还没有的时候就出现了。在寂寥的宇宙中,按自己的规律运行显现,周而复始没有止息。她是天地自然万事万物的母亲。我不知她的名称,就把她叫做“道”,一定要给他一个名称,就叫她做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大道”吧。这样的一个大道大得我们看不到她的边,无边无际中,她愈来愈远,冥冥之中她又回到我们的眼前。所以,道是无边际的永恒,天是无边际的永恒,地是无限大的永恒,人也是无限的永生。这种存在中有四个永恒的存在,人是其中之一。人是效仿大地的,地是效仿天的,天是效仿道的,道是效仿永恒运行着的按自然规律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人、道都是模仿自然而存在的。这里的“自然”应该就是指的“源头文化”而不是“天地”之自然(“道”以下的自然应为“大自然”概念)。连“道”都是蕴含在源头文化里的。法在这里是动词,内里也是名词,法,是一种规矩,次序,是平衡。“法自然”就是按自然规律的效仿;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理解和顺应,

      5、是符合法理的。任何事物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趋势,顺应了自然,法也就在其中了。也就是说,无论天地自然,无论人类社会,无论是“道”,都要也只能顺应源头文化的运行规律才不会出乱子,才能达到和谐。源头文化在“天”上,只有凿开(化)天门,文化才能来到地上人间。老子第十章说:“天门开阖,能为雌乎?”第六章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门,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在老子看来,只有宇宙间的浑沌元气“一”不断分化而开辟出“天门”(玄牝门),宇宙万物才得以从中产生出来。“天门”的“开阖”与万物的产生纯属自然,与人无关。也就是说文化不是人力而为。根据中国古人对“文”和“化”的解读,在人类生存境地归纳出天文,地理,人伦以及现代的新兴学科。世上万事万物原本错综复杂,只有通过“化”,才五色成文而不乱礼记.乐记。如自周朝以来的君臣父子关系:君为天,臣为地;父为天,子为地;又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就是根据天上日月辰的运行关系而模仿而定下的人间的关系。乾凿度卷上说:易者,所以经天地、理人伦而明王道。是故八卦以建,五气以立,五常以之行,象法乾坤,顺阴阳,以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周

      6、礼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部影响百代的立国典制。在当时就有着对诸子百家学说极强的统御力。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持己见而不让分毫。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旨,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周礼中透露的“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中心思想就是“人法天地”,将宇宙源头文化“搬”到了人间。周礼以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6篇为间架。天、地、春、夏、秋、冬即天地四方六合,就是古人所说的宇宙。周礼根据六合设六官即六卿,每卿统领60官职。所以,六卿的职官总数为360,正是效仿周天的度数。各朝各代的礼、法都都沿袭周礼,一直到清朝统制都是“人法天地”的文化表现。正是这种效法天地自然,尊崇宇宙源头文化运行法则,才有了中国一朝接一朝,一代传一代的延续。看似这一切都是人先有了“文化”才制定出周礼,而辩证法的明确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所以,是先有了宇宙间的文化存在,才会有人对源头文化的模仿而成周礼,才有了周礼这一人类的“文化”。无论是“人类创造了文化”中的“人”,还是人类社会的形成,都是天地宇宙运行的结果,都是“文化”的产物。这种先天地人类而存在的“文化”,就是本轮所指的源头文化“。关于”源头文化“可

      7、以给出这样的定义:宇宙物质能量有规律的释放过程称之为源头文化。可见,从源头而论,文化是一种行为,不是概念,是动词不是名词。源头文化不可能被人类创造,于是可以得出:”不是人类创造了文化,而是文化创造了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的结论。文字是人类模仿源头文化产生的当今人们坚持”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最强有力的佐证就是”人类创造了字”。初一听很有道理,细一想,毫无来由。“文化是人类创造的”说法,是人类错误地把对自然的模仿看做是“创造”。譬如:冬天,人们在大棚里模仿太阳的光热,生产出春天和夏天的蔬菜,就不能说是人在大棚里创造了一个太阳。太阳早在大棚搭起来之前就有了。人只是在大棚里模仿了源头的太阳。人们普遍并坚定地认可“字”是最显著的文化代表物。那么汉字又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中国的汉字起源于对大自然的模仿,象形字是其它五种造字法的模本。山、水、日、月、人、虫、鸟、兽、云、雨、电无一不是模仿大自然万事万物而成。然后才根据象形字造出了: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字。汉字组成了汉文化的重要方面,汉字是模仿自然产生的,汉字产生的元素在自然中不在人的脑子里,汉字文化没有被人类所创造,只是被发现、模

      8、仿、应用。再看看被汉字记录的“夏历”这一中国古老而又沿用至今的大文化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夏朝的人观察模仿天体的运行规律,制定出了中国的农耕文化:夏历。经过好几个朝代的补充,完善了以农耕为主的基础文化二十四个节气,它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度,因此分为二十四个节气。这是人力无法改变,更不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二十四个节气告诉人们,人和天地如何和谐相处,如何休养生息。是源头文化运行下自然和社会统一(天人合一)的显现。而且,只有遵从源头文化的规律,按时播种,按时收割,定时休养生息,人类才能顺利地生存和发展。依据汉字的形成以及二十四个节气农耕文化的过程反推,显然不是人类控制着宇宙的运动变化,更没有能力让宇宙“有物混成”,后又渐入有序的“周行不殆”的独立运动之中,最终“化”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和日益发展的人类社会并且由人类创造了文化。人类只能是通过实践,认知,发现和了解天地自然的“乱象”中的规律,再依据、模仿大自然的规律来“文化”人类社会。人们习

      9、惯说“人类创造和发展了文化”,是不知文化亦有源头。但不能因此就可以颠倒了文化源流的“母子关系”,大自然中包含着完整的源头文化元素和能量,通过对大自然的模仿,可以帮助人们探视和回忆源头文化的密码,学习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法则,跟进社会发展。然而,模仿绝不是创造,更不可能用模仿控制和改变文化的运行规律。或许有人问:拼音文字怎么模仿大自然了?问得很有必要。据一些文字考古资料证明,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基本是象形文字中断后,重新创建文字的国家。有的虽然没有中断,却重新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创建了拼音文字。从象形文字到拼音文字到可以说得上是一种创造。但也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改造出来的。如一些国家的拼音文字是从腓尼基的楔形文字逐渐变化而来,而楔形文字又是从图形文字(象形)转化而来。有研究者指出楔形文字的22个字根,和中国的天干、地支的写法十分相像。或许就是从中国的文字符号衍化过去的。象形文字是所有文字之母。中国文字起源于对大自然的模仿,随后以“六书”法衍化出更多的文字。拼音文字当是“七书”、“八书”所致。源头文化论可构建文化定义模型给文化完整、准确定义用“定义法则”来认识“广义文化”定义,可以看出它的不科学性。定义法则告诉我们,对事物的定义一定要把该事物从它的属、种中区别开来,即“属概念种差概念”。广义文化认为“文化是人类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就是说“人类无所不文化”,内涵无限,外延无边。如果这种定义能够存在,那么“人是所有动物的总和”就是最好的定义了。再看“狭义文化论”:“文化通常是指认知文化和反映观念文化的各种艺术文化”。这里又犯了关于“定义”的一个大忌即:不能以该事物来为该事物定义。姑且还是以“人”假设一个定义:“人,通常指有文化的人和没文化的人中的各种人”,岂不可笑!从国外来说,文化概念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他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美国文化人类学

      《源头文化与文化定义》由会员鲁**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源头文化与文化定义》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