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

12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81362305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29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明确提出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战略1. 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和人民群众新期盼, 中国共产党提出美丽中国建设战略, 这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成为什么国家, 进行了形象生动描述. 实际上, 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 准确把握好生态文明内涵, 实施科学生态文明建设, 能够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一、 建设美丽中国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一) 美丽中国内涵. 美丽的哲学概念, 一般指某一事物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一种属性. 那么 “美丽中国” 内涵就是中国具有使人们愉悦情感的一种属性. 这种属性应该包括外在美与内在美两方面. 美丽中国外在表现为中国山清水秀、 环境优美的环境美; 美丽中国内在表现为在国内人与人之间、 地区与地区之间、 人与社会之间形成和谐美. 这两种美丽,使国人生活在中国感到自豪, 感到心情愉悦; 在国际舞台上, 因为幸福和谐、 和平崛起中国出现,使其他国家感到愉悦, 展现美丽中国形象.

      2、 (二) 我们党的历史任务嬗变. 建设什么样社会、 建设什么国家, 一直是我们党思考的历史任务. 党的十一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 其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内涵进行完善.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 “建设小康社会” 的历史新任务. 进入 21 世纪后, 中共十六大以后,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党的报告中战略目标演变历程来看, 可知我们党的历史任务从突出物质文明向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结合转变, 从追求国内内在和谐向内外美丽转变

      3、, 不仅实现国内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幸福, 也实现中国内外形象的美丽. (三) 美丽中国战略引领中国转型发展. 2011 年 国内生产 总值达 到 472 881.6 万亿 ,人均 35 181 元, 城市化率首次超过 50%. 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 社会生产力、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显著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 居民收入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综合国力、 国际竞争力、 国际影响力有目共睹, 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立足于已有基础和成绩, 如何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经济发展目的是继续以经济增长为中心, 追求物质财富, 还是以追求幸福为根本. 实际上, 经济学家也一直对经济增长目的进行思考. 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思 (GalbraithJohn Kenneth) 在 其 经 济 学 和 公 共 目 标 (1973) 中对经济增长数字的关心超过了对人本身的关心, 对 “物” 的注意超过了对 “人” 的注意,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现象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后果.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 (Amartya Sen) 在 以自由看待发展(1999) 中同样强调:

      4、 发展可以看作是扩展人们享有自由的一个过程, 经济发展应当落脚于人的福祉, 落脚于人的自由. 苏格兰哲学家、 经济学家大卫休谟 (David Hume) 有一句名言: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 在其层次需求原理中指出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 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 如此逐级上升, 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其实, 我们党高屋建瓴适时指出发展方向, 先后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宏伟目标. 为了目标实现, 先后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美丽中国”战略不仅从更宏观视野概括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目标, 建设和谐美丽生活, 而且展现中国外在美丽,把党建设历史任务以更加形象生动言语表述出来,更好引领中国转型发展. 二、 把握生态文明内涵,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一) 生态文明内涵. 什么是生态文明? 纵观目前理论界对此研究,可以归纳为不同层次: 保护生态环境. 这是狭义的生态文明, 用文明和理智的态度

      5、对待自然,反对粗放利用资源, 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 文 明 是 人 类 的 一 个 发 展 阶 段 . 俞 可 平2(2005), 李红卫3(2006), 王治河4(2007), 陈瑞清5(2007) 等认为, 经历了原始文明、 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 人类在对自身发展和反思的基础上, 即将迈入生态文明新阶段. 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 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 潘岳6(2009), 李良 美7(2007) 认 为生态文明与 “野蛮” 相对, 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 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 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 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 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 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 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 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8.生态文明是一种思维方法. 生态文明观认为,在 45 亿岁的自然界面前, 只有 400 万年历史的人类犹如少年, 要从大自然中学习智慧, 自然界丰富智慧是地球经

      6、过几十亿年优胜劣汰、 协调演变、和谐共荣而积累起来的9. 人们需要借用生态学基本原理、 生态系统基本规律来认识和诠释人与自然, 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等关系, 并用生态学基本原理、 生态系统基本规律来解决彼此不和谐问题,形成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休戚相关10. 生态文明思 维 方 式不但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当作有机联系的整体, 而且把协调、 和谐、 持续发展和全面繁荣也当作有机联系的整体. 从广义上来看,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遵循人、 自然与社会三者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 生态文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两大内容.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在十八大报告中给予阐释,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这为我们指出美丽中国建设两大路径: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融入. 生态文明理念树立主要是抛弃传统经济增长发展观,从战略高度认识生态环境的价值, 追求中国外在环境美丽; 生态文明融入就是借用生态系统智慧,破解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7、、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难点,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追求中国内在社会环境美丽. 三、 生态文明理念树立建设, 促进生态环境美丽. (一)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 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 对自然环境破坏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 其理性再深邃, 精神境界再高尚, 能动性再巨大, 都不能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被制约性. 早在 19 世纪 70 年代恩格斯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 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 出乎预料的影响, 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我们必须时刻记住: 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 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 正如恩格斯所说: “我们连同我们的血、 肉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 存在于自然界.”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应该像爱护自己身体一样爱护自然

      8、, 同自然共生共长. 这就从本体论上将人与自然统一起来, 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方向, 也就是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损害自然就是损害人类自己13.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资源枯竭, 不仅仅影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而且从根本上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就没有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 更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 美丽中国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二 ) 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经济建设 、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协同. 生态环境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各方面, 错综复杂, 表面上看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副产品,实际上却是人与人、 人与自然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自然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技术问题、 社会问题、 政治问题和文化观念问题, 这些因素相互交叉、 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复合体14.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不能以停止经济发展来保护环境, 但也不允许为了发展经济而继续过度的破坏生态环境. 如果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不发展经济, 造成当地居民贫困. 居民

      9、一时贫困可以忍受, 如果长时间贫困也会导致对自然环境进行毁灭性破环, 在某种意义上贫穷才是生态环境最大的杀手. 目前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建设不协调, 对于前期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仍然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来补偿解决.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根本途径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前提是把对环境成本纳入 GDP 核算体系中, 转变经济考核方式. 经济考核方式转变, 意味着经济增长目的转变, 这需要政治建设支持.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 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反作用力. 不同文化就产生不同消费文化, 西方主流经济学中 “凯恩斯有效需求” 原理促进了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复苏和快速发展, 也带来了人们消费观念的重大变化, 即认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的是生产和消费更多的消费品, 扩大消费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当今诱惑性消费正铺天盖地, 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导致强迫性消费、 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 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必然导致资源消费强度的增加. 然而我国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又因技术水平对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不合理消费文化必然影响对生态资源过度利用. 生态环境建设不仅需要政府主导与引导, 更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 生态环境建设主体是全体人们, 需要人们重新认识生态环境、绿色消费、 低碳生活. 通过社会建设, 培育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 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建立同我国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结构, 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为生态环境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通过社会建设, 对社会财富进行第三次分配, 减少因贫困造成对环境破环. 四、 生态文明智慧融入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美丽. 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社会,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到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会, 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当前我国社会不和谐现象主要表

      《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由会员桔****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