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侵犯个人信息罪分析研究法学专业

收藏

编号:34358921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8.08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2-08
  
15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侵犯个人信息罪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 侵犯 个人信息 分析研究
资源描述:
摘 要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精神世界带来了新的挑战。“人肉搜索”是信息社会的独特产物。由于其匿名性和及时性,个人真实姓名、电话号码、单位、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一度被公开,造成了人格权的巨大风险。个人信息在网络世界中流动和传播。因此,现代人已经成为“透明的人”。个人信息是网络时代个人的一个重要属性。个人信息处理不当加剧了人们内心的恐慌和焦虑。严重的情况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和声誉。它们也阻碍了信息的有序流动,对社会的正常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对人类对公共隐私的威胁,许多学者已经表示隐私已经消失,人类搜索的强大力量对公共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对他们的保留和废除仍有争议。法律是否明确禁止搜身,其存在是否合理合法,将成为立法的重大考验。本文从人肉搜索隐私权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对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的现状。对保护和法律规定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立法的建议,希望能为解决一些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肉搜索; 个人信息; 保护; 冲突 Abstract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age presents a new challenge to the spiritual world. “Human fleshsearch” is a unique produc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Because of its anonymity and promptness, the searched person’s real name, telephone number, work unit, family Personal information such as address, etc. is presented to the public at one time, causing the personality right to face enormous risks. Personal information flows and spreads in the online world. Therefore, modern people have become “transparent people”.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attribute of individuals in the Internet era. The inappropriate handling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has exacerbated the panic and anxiety in people’s hearts. Severe situations will constitute violations of privacy and reputation of the parties. They will also hinder the orderly flow of information and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influence on the normal order of society. Faced with the threat of the human flesh search for the privacy of thepublic, many scholars have said that privacy has disappeared and the powerful power of human flesh search has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public’s life. People continue to have controversy over their retention and disuse, whether the law should issue an explicit ban on human-flesh search, and whether its existence is reasonable and legitimate will be a major test for legisl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rights in current laws, conducts research on privacy protection and legal regulation of human-flesh search, and proposes measures to improve legislation, hoping to provide certain solutions to certain problems.  Keywords: Human flesh search;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conflict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对于人肉搜索的研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不断进行的过程。 1.1.1人肉搜索的背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7 年5月22日发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止2016年12 月,我 国 网 民 规 模 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3.2% 。互联网既为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其普及使“人肉搜索”愈演愈烈。[1] 我们不可否认人肉搜索的存在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这并不能忽略其存在的危害性。 1.1.2研究人肉搜索的意义 人肉搜索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面对人类寻求公共隐私的威胁,许多学者都说隐私已经消失,人肉搜索的强大力量对公共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对他们的保留和废除仍有争议。法律是否明确禁止搜身,其存在是否合理合法,将成为立法的重大考验。本文对人肉搜索的隐私保护和法律规制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解决一些问题提供参考。 及时的明确人肉搜索与侵犯个人信息全的界限,明确的利用人肉搜索的有利点,杜绝可能出现的危害的地方。 1.2 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 对于现在网络社会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泄露体现在不同的渠道。 1.2.1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 个人信息的泄露主要存在四大方面。一,随着电商时代的到来,营销与使用用户成为新兴的名词,这也催生着各大平台的发展,各大平台最直观的就是各种APP和公众号,当你注册使用时个人信息就有泄露的风险。二,快递单和火车票之类的票据不重视,在快递单上有我们个人更为详细的信息,但是大多数对于快递单子的处理并不到位,更有甚者直接丢弃。同样的道理,火车票更是如此。三,网络调查和抽奖活动,经常上网的人应该能看到不同种类的抽奖活动,轻而易举的就能获奖,然后需要你填写个人信息,家庭住址、个人姓名和手机号等。四,最后一种方法是以少换多。通常遇到的就是诈骗短信和骚扰电话,对方已经获得了你的一定的信息量,通过一定的手段获得你的信息。 1.2.2个人信息泄露的影响 信息的泄露最常见的有两种危害。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铺天盖地的短信轰炸。我相信每个人应该都收到过不同种类的短信垃圾,烦不胜烦。例如:屈臣氏会员迎新每月购物优惠已备好!即日起至5/31凭尾号1661会员卡于门店消费可享单笔满一百五共减十优惠一次。退订TD。这一类就是最常见的垃圾短信。第二种,骚扰电话。打骚扰电话有两种,第一类是响一声,也就是响一声就挂了。这种是骚扰公司打的,目的是为确认这个手机号是否还再使用,如果还在使用就会卖给各大推销平台。另一种就是诈骗类电话。 第2章 人肉搜索与侵犯个人信息罪的含义 2.1 人肉搜索 2.1.1人肉搜索含义与特点 其实国内学者对“人肉搜索”的看法和理解是不相同的,基本分为两派,狭义派和广义派。狭义一派认为“人肉搜索”只包括网友通过网络虚拟平台收集、归纳、总结某个特定人物也就是要人肉对象的个人隐私信息,然后发布到网上,最后被人肉对象被找出来的过程。广义一派则认为“人肉搜索”包括所有想要找到某个人的个人信息发布征集信息,然后有人帮助他收集别人的信息,并且将收集到的信息回馈给他人的过程,都叫人肉搜索。[2] 狭义的人肉搜索和广义的人肉搜索的区别在于,征集他人信息的发布者是否算作人肉搜索的过程。 人肉搜索有三个特点:第一,主体的广泛性。人肉搜索的主体包括发起人、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黑客、普通网民等。赞助商是人肉搜索的发起者。网站服务提供商提供信息发布和交换的平台。网络黑客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上进行非法活动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人。大多数人类搜索参与者都是普通网民。参与人类搜索的条件是相当宽松的。只要你有电脑或手机在你身边,互联网是开放的,我们可以随时参与或退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任何互联网用户都可以使用在线搜索引擎来收集、整合、发布信息和评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第二,互动性。互动包括网民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与信息的互动。主办单位公布相关信息在网上搜索并提出问题。互联网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以文本、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发布的信息,并与其他互联网用户实时通信。信息的快速流动吸引了更多的用户。网民加入他们的行列,共同努力提高信息的准确性,揭示真相。第三,即时性。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后,互联网上的信息已经发布。网民将迅速做出反应。他们自发地搜索信息,提供线索,发表评论,整合信息,优化想法,并在指尖创造“滚雪球”效应。[3] 2.1.2人肉搜索的发展  人肉搜索的第一案例出现在2007年,当年家住北京的年轻白领女性姜岩在家跳楼自杀,姜岩在家跳楼自杀的同时将丈夫的具体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生活信息和工作信息暴露在个人名为“北飞的候鸟”博客中,在博客中还有一张丈夫与其他女子的亲密合照,就照片推测丈夫与该女子有不正当关系,姜岩觉得自己的婚姻不幸福。基于姜岩本人透露的信息,一种网友断定姜岩的死与丈夫的出轨有重大联系,也就是丈夫的出轨是导致姜岩自杀的重要原因。富有同情心的网友为了给姜岩讨回公道开始大规模有组织的搜索丈夫的相关信息。很快丈夫更为具体的个人信息被曝光,工作单位的具体地址,家庭成员信息,丈夫与父母共同居住的家庭住址也被曝光。到此,丈夫在网上被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谩骂,更有好事网友费劲艰辛到丈夫的家,在门口刷标语,贴标语。对丈夫一家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尤其是对老人的生活造成了不便。2008年丈夫将大旗网、天涯网、北飞的候鸟三家网站诉至法院,北飞的候鸟是姜岩生前所用的博客同名注册的网站,他的使用权在于姜岩的大学同学,在这一场热闹的人肉搜索大战中该大学同学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丈夫将这三家网站诉至法院的行为,第一次将人肉搜索一词推向了司法领域,同时也催生了中国的第一个人肉搜索案例。[4] 人肉搜索的出现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出现的,也就是网络快速发展的衍生物,自然也会随着网络发展而为人肉搜索提供了更快捷的途径。网络的发展为大家提供了更为便利的生活。网购是现在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自己在网上看中某一种货物,一本书,一件衣服,然后填写个人信息包括自己的手机号,家庭住址这些真实有效的信息。在快递的过程中卖家、中转站、快递公司、送货小哥都会知道你的信息。换句话说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将自己的信息暴露在了网上。[5] 现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网上系统的发展方便了大家的生活。就像法院现在的智能审讯系统,方便快速的查找信息。但是也更容易从不同的渠道泄露信息。不仅如此,现代人法律意识并不高,但是又知道自己享有话语权,所以更为肆意的泄露他人的信息。 2.2侵犯个人信息的定义 2.2.1个人信息的定义 个人信息分为两个方面:生活信息和工作信息。 生活信息包括:个人或家庭组成和会员信息,个人或家庭财产信息,个人或家庭成长信息等。工作信息,包括:目标管理、职业规划、工作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侵犯个人信息罪分析研究法学专业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3589211.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