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问题探析 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工商管理专业

收藏

编号:34358883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9.87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2-08
  
20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问题探析 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 工商管理专业 上市 公司内部 控制 报告 问题 探析 小板 上市公司 工商管理 专业
资源描述:
题 目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问题探析——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 目录 一、 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概论 3 1、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相关概念 3 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披露的相关规定 3 二、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 4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披露情况 4 三、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披露探究 7 1、中小板上市公司内控自评报告披露数量 7 2、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情况 9 3、中小板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 9 (1)企业特点 9 (2)公司治理 10 (3)外部监督 10 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11 1、上市公司内控自评报告缺乏可读性 11 2、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的规范性有待提升 11 (1)报告披露不准确、不完整 11 (2)报告披露不及时 11 3、内部控制缺陷没有标准的划分 11 4、内部控制评价质量不高 12 五、关于解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问题的对应措施 13 1、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文件 13 2、统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标准,对公司内部控制标准的认定作出强制要求 13 3、加大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力度,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优化 13 参考文献 14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问题探析 ——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 中文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控制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2008年,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随后的三个相关的配套指引,这意味着我国从自愿披露阶段步入了强制披露的全新阶段。由于上市公司没有给出对内控信息的披露的明确标准,在内控缺陷披露情况上,效果不尽人意。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披露由于其重要性现今收到学界的很大重视。对内部控制信息的充分披露,特别是披露出内控缺陷,不仅让企业清楚自身的经营管理缺陷,加强内控制度的完善,更可以便于监管部门的监督。对于投资者来说,内控缺陷的披露能减少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投资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因此,上市公司内控缺陷的披露对保护投资者利益,护航企业发展都十分重要。本文以近年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为样本,与市场进行对比,对于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披露的问题讨论了对策。依据信号传递理论,建议我国加大间断力度,上市公司应积极遵循国家政策法规,增加内控自评的规范性。在加强公司治理时,也加强对内控缺陷信息披露的质量规范,从而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自评报告 Abstract:Internal contro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control risks. In 2008, the five ministries released the basic norms of internal control of enterprises and the following three relevant supporting guidelines, which marked the new stage of compulsory disclosure from the voluntary disclosure stage. Due to the lack of explicit disclosure standards for the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by listed companies, the effect is not satisfactory in the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defects.The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defects of listed compani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importance. The full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especially the internal control defects, not only makes the enterprise clear its own management defects, strengthens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but also facilitates the supervision of the supervision department. For investors, the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defects can reduce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us reducing the possibility of making wrong investment decisions. Therefore, the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defects of listed companie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and escort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Based on the shenzhen small and medium-sized board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13 to 2016 as samples, the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defects to analyze the market, to shenzhen small and medium-sized board listed company disclosur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defects analyzed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ignal transmis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China should increase the intermittent strength, and the listed companies should actively follow the nation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increas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elf-evaluation. While improv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defects, 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users. Keywords: listed company internal control self-reports 一、 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概论 1、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相关概念 内部控制是内制自我评价报告完成的基本条件。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给内部控制赋意为“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为提高运营效率、财务报告的有效性、相关规定的遵行指数等目的的达成提供有效合理保证的过程”。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广义上指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整体评价,而得出结论,完成自我评价报告的过程。自我评价方法与审计大同小异,包括了制度调查、符合性检测和健全性检测等方法。结构有差别的公司确定的目标不同,评价方式会稍有差别。伴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企业生产环境也随之变的嘈杂,以满足企业管理和发展需求为目的的内控评价逐渐增多。有效的内控评价系统应该包括企业的各方面,企业自身希望对业务流程,生产链各个环节等实施全面的衡量和评价来发现缺陷从而进行不断的改进,达到对经营管理风险水平管控的最终目的。 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是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解析评测后供外部信息使用者使用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报告。也是我国企业对外界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管理当局(董事会)为自评报告的主体,内容一般包括:管理当局的责任声明、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固有缺陷的结果、表明企业已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设计并实施内控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附属评价结论和管理层签名。 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披露的相关规定 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必须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程序以及对结论的披露。其中第404条款规定,管理层每年必须对公司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书面意见(根据有效控制测试结果得出的书面意见)。 2008年6月,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做出要求:上市公司对自身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流程,并披露自我评价报告结果,有必要的情况下聘用外部鉴证机构对评价报告的结论做真实性评估。文案中第十三条要求企业需要在董事会下层设立审计委员会来负责审察企业内控,监督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和内控自评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实施与相关事宜。 2010 年 4月 ,五部委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含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南》、《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来指导企业怎样应用、评价内部控制, 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来指导如何审计内控报告。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要着重于以下几方面:内控自评报告、内控审计报告、内控缺陷披露情况及内控缺陷等。2014年起,我国强制要求主板上市公司需全体披露内控审计报告;而对于中小板,只要求每两年发布一次审计报告或者外部内控鉴证报告就可以了。创业板从2015年起,取消每两年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要求。 在内控自评报告方面,从2009年起,泸深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三大板块对外披露相应报告。其中,2012年中小板上市企业内控自评报告披露的公司数量达到669家,2013年,披露企业数量上涨到719家。2014年、2015年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企业分别达到771家、794家。总数据表明,披露相应报告的企业数量占比都高于90%。 二、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 由于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内控监管的逐渐细化和严格化,众上市公司管理层越发重视内控自评和内控审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也开始加倍重视披露内控信息的环节。为了更直观的展示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情况,我对2013-2016年全体上市公司内控审计报告及自评报告的数据做了统计对比和分析对比。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披露情况 表1 内控自评报告披露情况 年份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样本数 2627 2735 2823 3117 披露内控自评报告 2331 88.70% 2582 94.40% 2670 94.58% 2864 91.88% 未披露内控自评报告 296 11.30% 153 5.60% 153 5.42% 253 8.22% 资料来源:国泰安数据库 自2009年初次要求上市公司对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对公众披露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这项规定。通过近4年来的数据也可以看出(见表1),自评报告的披露数量与比例都呈上升趋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问题探析 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工商管理专业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3588834.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