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10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

收藏

编号:34301692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44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3-01-29
  
10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山海经 10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 教案 初中语文 年级 下册 人教版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以写人记事为主,但文体有所不同。鲁迅先生在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围绕童年的保姆阿长记叙了多件琐事,表达了对这位命运不幸却仁厚善良的女性的感激和怀念。全文先抑后扬,语调幽默。杨绛先生在散文《老王》中回忆与车夫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展现特殊年代中闪光的人性之美,讴歌人与人之间珍贵的友情,也表达了对不幸者的悲悯以及对自身的反省。语言平实质朴,明白如话,却又从细微处见深意。《台阶》是一篇小说,作者通过讲述“父亲”建新屋修台阶的故事,引发读者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语言细腻而富有节奏感,虽是叙事写人的小说,却更像抒情写意的散文。《卖油翁》是古代笔记小说,欧阳修讲述了一个充满大智慧的小故事,主要表现了普通百姓的技艺与感悟(偏重人生经验),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本单元在阅读这些“小人物”故事的过程中,审视人性,理解社会,净化心灵,同时也可充分领略叙事作品的形象美、语言美、意蕴美。 本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本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可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反复阅读经典作品,学会从不同侧重点由易到难地把握名著。 本次课外古诗词诵读意在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写景诗、思乡诗,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生活态度及情感。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加强诵读,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通过品读细节,揣摩人物心理,欣赏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细节,用细节表达情感。可以开展“小人物”故事会,感受一种平实、真切、直抵内心深处的感动;点评身边平凡人物的优秀品质,搜集近期平凡小事,点评故事中平凡人的人格魅力。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阅读 10.阿长与《山海经》 2 1.积累生字词,记诵感情真挚、富有哲理的语言。 2.掌握诵读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诵读训练。在诵读中理解文章情感,揣摩人物心理,体会平凡人物身上的闪光品格。 3.学习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4.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以及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加强对文本细节的揣摩。 5.学习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 6.学习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7.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反复阅读经典作品。 11.老王 2 12.台阶 1 13.卖油翁 1 写作 抓住细节 2 名著 导读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2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10 阿长与《山海经》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3.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2课时 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9课课前预习卡。 第1课时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分析、揣摩重要语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情感的变化。 一、导入新课 师: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 不错,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学习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有提过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位长妈妈虽然只是童年鲁迅家的一个保姆,普通而卑微,可她却对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鲁迅先生在回忆他早年生活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曾经用他少有的温情的文字多次提到她。鲁迅先生终其一生没有写成一篇专门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却在他46岁那年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怀念这个普通的保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回顾已学的课文让学生有熟悉感,能快速进入情境;进而简单介绍阿长对作者的重要影响,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1.解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文章题目,从这个文章题目中,你会获得哪些关于文章内容的信息?会产生哪些疑问? (生思考后,师指名回答) 预设 获得的信息:(1)中心人物是阿长;(2)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是全文的核心内容。 疑问:阿长,从名字看不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山海经》是一本古书,这两者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呢?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信息和疑问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2.积累生字词。 学习课文具体内容之前,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并积累。 建议:(1)易错生字词可让学生写在黑板上,全班学生集中订正;(2)可结合《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完成订正改错,全班集中学习并积累。 3.点评情感态度。 (1)本文饱含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情感,文中含有许多表达“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语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勾画出相应的语句,并对文中阿长的言行进行点评。 (1)浏览全文,勾画出表达“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语句。 (2)用旁批的方式点评阿长的言行。 (旁批提示: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阿长的具体事情,可以点评阿长的形象、性格特征) (全班交流,师指导明确) 预设 (1)表达“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语句: 第1段:“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第13段:“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第17段:“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第18段:“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第26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第31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2)点评示例: 段落 事例概括 (阿长的)形象或性格特征 3 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睡相粗俗(睡觉摆成一个“大”字) 粗俗、饶舌多事、率性 6 懂得许多规矩 迷信却真诚善良 11 正月初一让“我”吃福橘(麻烦的礼节) 12 教给“我”很多道理 真诚、纯朴、善良 13 讲“长毛”的故事 愚昧无知而又纯朴可笑 16 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18 谋害了“我”的隐鼠 24 给“我”买回了“我”渴慕已久的绘图的《山海经》 善良、热心和对“我” 的关心、爱护 30 长妈妈辞了这人世 (2)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点评,你认为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预设 对她不好的习惯,“我”最先是“憎恶”“讨厌”的,用文中第3段中的话说就是“实在不大佩服”;对她一些令人厌烦的规矩(吃福橘等),“我”觉得是磨难,烦琐之至,非常麻烦,即作者觉得“不耐烦”;当听到“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发生过空前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但当阿长谋死“我”的隐鼠后,“我”对她的敬意完全消失了。这些都是抑笔。当阿长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又发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一部分是扬。 可概括为: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3)下面请同学们依据中心事件以及“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变化,尝试梳理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阿长卑微的社会地位。 第二部分(第3—18段):主要从童年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动。 第二部分第一层(第3—5段):以“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为情感基调,描写阿长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 第二部分第二层(第6—12段):描述阿长那些令“我”很不耐烦的礼节规矩。 第二部分第三层(第13—18段):描述某一时期“我”对阿长“空前的敬意”由产生到消失的过程,进一步刻画了满腹轶事讹传、迷信可笑的阿长形象。 第三部分(第19—31段):记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抒发“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注重字词的积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信息,梳理文章内容,注重学生点评的依据,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将其落到实处。 三、总结存储 作者以儿时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起伏变化贯串全文,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既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凸显了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同时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情感。 【设计意图】 用最简单、概括性最强的语言梳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对最重要内容的回顾和总结。它可以深化并加强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为后继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布置作业 1.研读课文中阿长买《山海经》的部分。 2.课外翻阅绘图版《山海经》,试着查找关于“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一脚的牛”等的文字或配图,看看这些“怪物”究竟是什么。同时,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感受其神奇色彩。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研读课文的重点内容,有助于下一节课学习内容的开展。 第2课时 1.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2.体会作者反差笔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一、回顾总结设疑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童年鲁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经历了一个由抑到扬的过程。这种情感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与阿长有关的几件事上,其中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使“我”对阿长的情感达到最高点。那么,为什么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会让“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细节,探讨究竟。 二、细读品析情感 文章第25、26段说,“我”得到阿长买来的《山海经》时感到“震悚”,对阿长“发生新的敬意了”,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那么在这之前,“我”是如何看阿长的呢?我们一起来诵读课文,读出文中的情感态度。 1.诵读指导示例。 诵读指导:注意区分叙述语气和人物说话的语气,读出“我”对阿长的态度。抓住关键句、关键段落,深入体味叙述人以及文中人物的不同心态。 示例:朗读第1、2段,从称呼上体会阿长的身份地位以及“我”对她的态度。 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分析:“阿妈”读来很亲切,“阿长”则读来略带生气。“阿妈”是尊重的称呼,是褒;称“阿长”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厌恶,是贬。 2.小组接龙,分节朗读第3—18段,讨论相关问题。 分节朗读第3—18段,揣摩叙述语气和人物说话的语气,读出“我”对阿长的态度,讨论相关问题。 (1)朗读第3—5段,从原文中找出“我”对阿长的态度,并根据作者对阿长的言行描写,分析“我”的态度缘何而起。 (2)朗读第6—12段,勾画体现两人情绪反差的语句。 讨论:阿长与“我”看待祈福的态度有哪些不同?你是否也认为阿长行为“古怪”? (3)朗读第13—18段,勾画表现“我”对阿长态度发生变化的关键语句。 讨论:“我”对阿长转变态度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① 生朗读,互相评价;②在读中分析“我”对阿长的态度;③讨论相关问题) 预设(1)我对阿长的态度: 第3段中“实在不大佩服她” “最讨厌”。“我”的态度的起因: “常喜欢切切察察”“又不许我走动”“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2)阿长与“我”看待祈福的态度(体现两人情绪反差的语句): 阿长——郑重叮嘱:“‘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热切的期盼:“‘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粗鲁的举动:“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0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3016926.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