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教学设计

收藏

编号:34292958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66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3-01-18
  
15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 产生 教学 设计
资源描述:
绪 论 【教学目的】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明确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以及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教学难点】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教学学时】4学时 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在2013年12月3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思考: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特别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多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各时代、各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它的理论构成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看看两个有趣的说法,想想为什么? 马克思在其逝世前一年即1882年说“我本人无论如何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晚年的恩格斯对这句话一直念念不忘。 邓小平说“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那些自称是“搞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观点大致有三点:(1)摘引马、恩的“语录”,说自己是在按照他们的话行事;(2)反对合法斗争,说党不应当参加议会选举等一切合法活动;(3)大讲“革命”,说他们是在同党内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 恩格斯特别强调反对把这些原理当作剪裁现实的公式和不变的教条。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认为只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的原理解释成绝对的原理。” 应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三个方面把握:基本立场(立论之本);基本观点(立论之魂);基本方法(理论之策)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1.时间及标志: 19世纪40年代中期 《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形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5年春马《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1846马、恩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1847.07《哲学的贫困》、1848.02马、恩《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3.条件: ⑴客观条件 社会根源 阶级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 ⑵主观方面及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黑格尔哲学思想体系:唯心主义辩证法:发展和内在联系的思想、对立统一的思想、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 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体系:以人和自然为哲学唯一对象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的思想 。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主义的 。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威廉.佩第---《赋税论》 亚当.斯密---《国富论》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魁奈---《经济表》 空想社会主义 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圣西门---实业制度 傅立叶---和谐制度 欧文---公社制度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新的内容、新的范畴和新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走过的一个半世纪的历程证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科学精神。 1.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的发展 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形成了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在20世纪初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最初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不带任何偏见;深刻性;实践检验 革命性:彻底的批判精神;鲜明的政治立场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其次,这种理论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最后,这种理论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1.学习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理论体系;精神实质。 要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要努力分清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 要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 要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李长春:《在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04.27 2.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反对教条主义; 反对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 3.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坚持----发展 4.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坚定理想信念 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 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 【教学重点】 1.物质观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意识的本质及能动作用;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 1.物质概念 2.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3.抽象和具体相统一 【教学学时】 10学时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马克思: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毛泽东:辩证法唯物论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 西谚:在亚历山大胜利的根源里,人们总能找到亚里士多德。 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通,一通百通。 人类是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上的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一些哲学家曾经谈到过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黑格尔:“(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 费尔巴哈:“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感性、一般或抽象对实在、类对个体的关系如何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2929589.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