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小学科学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收藏

编号:34044429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2.50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2-11-02
  
10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科学课堂 问题意识培养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课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因素,是培养问题意识的良好沃土。培养问题意识要让孩子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记得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建构主义的课程观中也强调,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让事实性知识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因此,我觉得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它既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又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敢问,多问,才能善于发问。 一、激发学生敢于提问的意识。 教育可以成为创新的摇篮,也可以成为创新的坟墓。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行为,敢于质疑,敢于释疑,就要让学生冲破思想牢笼,做到不唯书是从,不唯师长是从。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 1、老师和学生需要平等和民主。 比如有一节课,课前的导入很成功,孩子们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过渡也很顺理成章。老师提出问题以后,同学们争着抢着的进行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有一个同学答非所问。于是老师就问他:“你的回答和我们的提问,有什么关系吗?”这个学生怔了一下,很识趣地坐在那不吭声了。直到下课结束了,他也没有举过一次手,没有回答一个问题。 在这个孩子眼里,老师是怎样一个威严啊!我们作为老师,孩子们回答的不对,应该给他们重新回答的机会。思考不充分的地方,应该让他们在想。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意见不一致,也要允许争论。如果老师自己有错的地方,也应该允许孩子们向老师提出意见。对那些内向的不敢当众提问的孩子,我们就要走到他的身边去沟通交流,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尊重,这也是对他的一种鼓励。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即使再幼稚,我们也要尽量的给他肯定,让他感受到鼓励,而不是从语言上伤害孩子们的自尊,使他们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时间一长。那些平时不敢提问的学生,也会变得积极主动的提问了。 2、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要和谐。 敢于提问,不单纯是只向老师提问。学生们之间互相提问也很重要。研究表明,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能够促进他们更有效的学习。只有在这种和谐友好的关系里,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就都会有勇气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了。学生们的实验小组和学习小组,我们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应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互补,学习环境才会更良好。分工也要合理,有组长,有负责记录的,还要有负责实验的,还要有管理材料的。让每一个孩子在小组中都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让他们知道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感受别人的重要性。在这样友好的气氛中,孩子们就会畅所欲言,无话不说,无疑不问。 二、多问多想,增长智慧。 孩子们敢于提出问题了,并不算培养出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一些积累才能培养出来的。人们都知道,有智慧的人都是善于思考的。一定是在自己的心里多了几个为什么。但是孩子们的多问意识不是天生就存在的,是需要后天培养的。这就需要老师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开启它们知识的大门。 1、结合教科书,激发兴趣。 孩子们提问时,一般是从单一角度去想的。假如我们的提问能够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动力也就产生了。比如教学《沉与浮》一课时,我为了创设情境,准备了一个玻璃水槽,放入水,准备了木块、铁块、塑料块、泡沫、橡皮泥、小铁船等物品。叫学生先猜测一下,哪些可能会浮?哪些可能会沉?学生在自己猜测的基础上再去实验,当碰到和自己想法不一样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有了问题。“为什么铁块沉了?”、“为什么木块浮了?”、“沉和浮会跟什么原因有关呢?” 可以看出。课堂上的提问要有启发性,语言要有生动性,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们思考回答。 2、拥抱自然开阔眼界。 单纯的依靠教科书,孩子们掌握知识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小学科学这一学科不能回避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无论和教材有没有关系,我们都要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只要孩子们有了兴趣,头脑里的问号自然就多了。 三、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单一地鼓励孩子们提问,对于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把他们的科学素养提上去。这包含了好多方面。比如对什么问题有兴趣?脑子里有问号儿的时候,心里状态是怎样的?有没有合理性,以及分析问题能力。当前的科学课一般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只能被动的去思考。作为老师,提问时已经预想了答案,往往学生们的回答与老师的答案相差很远。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思维火花就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很有必要让他们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尽量满足条件,让孩子们自己解决。我们只做适当引导就行了。这也正符合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1、以身边熟悉的东西,激发学习欲望。 例如学习《用手来测量》这一课,我在前言导入环节设计了一个谜语。立刻激发出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内容去思考。提出问题。这个提一个那个提一个。一下就引出了各式各样的提问。“手上的手指为什么有的长,有的短?为什么手上会有指纹?手上一条一条纹路是怎么回事?我们的手是什么样子的?”等等。他们把自己的疑惑都释放了出来。就算有些问题一点意义也没有,那也说明孩子们进行了思考。对于那些没有意义的问题,先不要立马否定,让孩子们感觉老师是尊重他们的。这些所有的问题进行一次筛选,哪些需要研究,哪些不需要研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习目标自然就出来了。 2、合作研究,产生新疑。 当学生提出某个问题的假设答案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由此产生新的问题——怎么做和怎么验证的问题。例如:一次在调查校园里杨树死亡的原因时,学生提出可能是虫害?可能是水土原因?也有可能是杨树年龄的原因等。我就紧接着让学生设计出如何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这一要求,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需要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怎么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成立?如果假设推翻怎么办?这么多问题促使学生去向不同的方向考虑,从而设计出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我们适时的和鼓励性的评价会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起到巩固的作用。在这种研讨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满足学生的表达愿望,对学生的一些突发奇想要表示认可,并给予鼓励,因为这些奇思妙想中隐藏着学生创新的种子,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课堂尾声再提新问。 每节课的时间都是固定的,课堂上所解决的问题必定有限。我们可以安排在每节课的结尾,拿出一点时间,让孩子们提出新的问题,这样拓展延伸到课外去自己研究解决。例如,教学《植物的一生》,课上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蚕豆的一生是怎么样的,我鼓励他们亲身去体验一番。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每人都种几颗蚕豆,并做好记录,有了新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后来课上交流的时候,会怎么说出了自己栽蚕豆的得失与成败。并带来了一些很有讨论意义的问题。有的孩子提到了“我种的蚕豆苗开花了,可是没有结果,这是什么原因?”有的同学提出了“我每天照看自己的蚕豆苗,浇水、施肥、除虫,可还是死掉了,不知道怎么回事。”…… 培养问题意识,不要停留在旧有的知识面儿上,而是应该在不断的体验中去发现、去探究。并且鼓励他们课堂完不成的问题,课后自己去安排时间完成,继续探索。只有这样,孩子们头脑中才会有问不完的问号。 5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学科学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0444292.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