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经验、研讨交流稿

收藏

编号:33944977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40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2-10-24
  
10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小学 道德与法治 学科教学经验 研讨交流
资源描述:
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探索 —道德与法治教学经验交流稿 ###市##区##小学 ### 尊敬的各位老师: 今天有幸和大家做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经验交流,我交流的题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探索》,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当前,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活动教学法”在小学阶段各个学科都探索、研究,道德与法治学科也不例外。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也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活动教学法”。我对“活动教学法”理解是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现实能力水平,按照制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开展一个或多个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动情、明理,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的教学过程。下面结合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谈谈我对“活动教学法”的肤浅研究。 一、“活动教学法”的优势及特征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教育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的主阵地。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更多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往往直接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经历认知由浅入深、去伪存真的过程,也就没有情感认同。因此,学生可能会获得比较好的分数,但是教育效果却并不理想。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活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质疑、讨论、探究、明理,经历认知提高的过程,从而达到情感上的认同。我们说,只有情感上认同的思想教育才是稳固的,对学生实践活动才具有指引作用,而这正是传统教学的明显短板。 “活动教学法”立足道德与法治教材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主动性。“活动教学法”注重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激发;同时“活动教学法”注重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实现情感认同,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参与其中,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二)生成性。“活动教学法”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往往能够生成一些充满新意的看法,而这些看法教师在备课时很难预设。因此,“活动教学法”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管理、驾驭活动能力,要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既不能被学生带骗,脱离活动主题,又要灵活运用课堂生成,把学生认识引向深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作性。“活动教学法”主要开展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性也是这一教学法最典型的特征。从课前材料搜集,到课上讨论、交流、总结都需要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合作达成共识,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念。可以说,合作贯穿“活动教学法”教学的始终。 (四)实践性。实践性强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从教材内容看,每一课都是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三至四个版块,每个版块内容都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并以行动的方式在生活中付诸实践,进而强化认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活动教学法”的教学环节及操作 这两年,笔者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直尝试使用“活动教学法”,并不断反思总结。我将教学过程概括为“三环四步”。三环,即活动准备、活动开展、活动实践,其中活动开展环节(也就是课堂教学环节)是最主要的环节。该环节分为四个步骤,依次是情境导入、活动明理、反思导行和课堂小结。各环节、步骤具体任务、操作如下。 (一)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指课前师生为课堂活动顺利开展而在备课、材料搜集等方面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师方面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备课、活动材料准备和学生现有能力水平摸底;学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相关学习资料搜集和必要的活动材料准备。充分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活动有效开展,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课《这些事我来做》第一课时,教师在准备阶段,首先就要了解做家务情况的现状,然后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同时为了检验学生做家务的能力,教师设计了“家务擂台赛”活动,这又需要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些材料,比如旧衣服(检验学生叠衣服的能力)、抹布(检验学生擦桌子的方法)等。 (二)活动开展,即课堂教学环节。该环节是“活动教学”的主体部分。包括情境导入、活动明理、反思导行、课堂总结四个步骤。 1.情境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由于“活动教学法”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在导入部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主题,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一下子就能进入学习状态。还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这些事我来做》第一课时为例。我在导入部分设计了“我做你猜”的小游戏,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动作猜家务名称,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顺着学生的兴趣点进入活动教学,衔接非常自然。当然,情境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不管哪种导入,都要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从学生兴趣如入手,抓住小学生那颗充满问号的“心”。 2.活动明理。“活动教学法”就是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开展若干个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质疑、感悟、体会,从而解决问题、明白道理,达到情感上认同,品行上提高的教育目的。活动的主要在小组内进行(一般5—6人为一个小组),活动的形式要丰富,比如表演、讨论、辩论、比赛等,这样有利于使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些事我来做》第一课时中,我设计了三个小组活动:第一个是“家务擂台赛”通过让学生们比赛“擦桌子”和“叠衣服”体会要做好家务并不容易,体会父母每天做家务很辛苦。第二个活动围绕“做家务有哪些好处”的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家务不仅对他们成长很重要,而且也是作为家庭成员应尽的一份责任,使学生逐步形成家庭责任意识;第三个活动针对一些同学“怕辛苦”“不会做”、“没时间”、“父母不让”等做家务少的原因,小组同学商量、讨论,发表看法,使同学们感悟到只要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就能成为做家务的小能手,分担家庭责任,从而激发了同学们“我要做家务”的欲望。 3.反思导行。通过“活动明理”,学生对问题有了正确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实际情况,反思存在行为上还有哪些不足,并积极改正。这一环节是对“活动明理”环节的巩固和延伸,有助于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觉纠正不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总结延伸。总结延伸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把学和做统一起来。例如在《这些事我来做》第一课时的结束部分,我先让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然后总结:既然做家务有那么多好处,而且也是作为家庭成员的应尽的一份责任,那么今后以后大家力所能及的家务就要主动去做,下节课老师想听听你们回家做了哪些家务。这样就把课堂学习延伸到了生活实践,学和做就可以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了。 (三)活动实践。实践性强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一个明显特点,也是“活动教学法”的突出特点。在“活动教学法”中,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并不意味着某一课教学过程结束。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后的实践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生活实践记录”检查学生实践情况,也可以通过问卷、电话询问等方式向家长了解学生实践情况。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三、“活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教学法”是非常适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种教学策略。但是,如果不能充分研究学生和教材这两个关键因素,生搬硬套,就会犯脱离实际的错误,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不到教育效果。为此,应用“活动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充分了解学生。为什么要了解学生?因为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面向全国的,而同样的教学内容,各地学生无论认知和能力水平,还是生活习惯都有很大差别。如果照本宣科开展活动,就可能出现学生对活动内容不熟悉的情况,降低学习兴趣,影响活动效果。因此,在准备阶段,教师要把功夫花在了解学生上,之后再根据教材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活动,这样才能使活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活动开展要情境化。所谓教学情境化,就是要使活动场景努力贴近学生生活,不让学生感到陌生。因为各地学校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地区,学校之间差别也不小,教学同样的主题,设计同样的活动就会让学生感到离自己很遥远,降低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这些事我来做》第一课时,教材中编排了“小学生喂羊”的插图。农村教师设计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喂羊时的感受,学生会兴趣高涨。但是,城市教师如果也这样设计,可能活动就没法开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适当改编教材,设计符合城市认知的教学活动,比如让学生交流一下喂养家里宠物的感受,效果就会好很多。 (三)要灵活用好教材。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运用“活动教学法”,教师必须在把握主题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包括对教材内容适当地增减、改编和顺序调整。总的原则是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活动开展的连续性、层次性,主题强化。如果一成不变照搬教材,就会使活动失去新鲜感,降低学生兴趣,影响教育效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活动教学法”只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众多教学策略之一。但我依然希望更多的教师去尝试和研究这种教学方法,使它绽放出更加绚丽、迷人的花朵。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体会与心得,再次恳请各位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经验、研讨交流稿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39449778.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