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年XX大街、道路建设项目

收藏

编号:33934577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4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2-10-14
  
18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市道路建设项目 2022年 50m红线宽度
资源描述:
XX大街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〇二二年三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1.2 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 1.3 项目概况 2 1.4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1.5 问题与建议 6 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8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8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规模 13 3.1 项目选址 13 3.2 场址建设条件 14 3.3 结论 18 第四章 道路交通分析及交通量预测 19 4.1 现状交通调查与分析 19 4.2 交通量增长率的确定 21 4.3 远景交通量预测 22 4.4 机动车车道数确定 25 4.5 道路服务水平分析 26 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27 5.1 建设规模 27 5.2 技术标准 27 第六章 建设方案 33 6.1 建设条件 33 6.2 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33 6.3 道路工程 34 6.4 给水工程 55 6.5 排水工程 63 第七章 节能 80 7.1 节能概述 80 7.2 节能编制依据 80 7.3 项目能耗种类和数量 81 7.4 项目节能措施 82 7.5 项目节能效果分析 84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85 8.1 设计依据 85 8.2 环境评价标准 86 8.3 周边环境现状 86 8.4 环境影响分析目的 86 8.5 环境污染分析 87 8.6 环境保护措施 88 8.7 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90 8.8 景观影响分析 91 第九章 项目建设进度 93 9.1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93 9.2 建设工期及建设进度计划 93 第十章 工程招标 94 10.1 招标工作依据 94 10.2 招标工作原则 94 10.3 招标工作的组织管理 94 10.4 招标范围 95 10.5 招标方式及组织形式 95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7 11.1工程概况 97 11.2 估算编制依据 97 11.3 投资估算构成 98 11.4 项目总投资 99 11.5 资金筹措 100 第十二章 财务评价 104 12.1 编制依据及说明 104 12.2 财务评价 104 12.3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6 12.4 财务评价结论 106 第十三章 社会评价 107 13.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107 13.2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07 13.3 社会风险分析 108 13.4 社会评价结论 108 第十四章 新技术的应用 109 14.1 海绵城市LID技术应用 109 14.2 透水性铺装的应用 110 第十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112 15.1 研究结论 112 15.2 建议 113 附图: 附图1:项目建设位置图 附图2:项目给水工程规划图 附图3:项目雨水工程规划图 附图4:项目污水工程规划图 附件: 附件1:营业执照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 项目名称 XXX 1.1.2 项目承办单位 XXX 1.1.3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2 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2.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XXX公司有限公司编制大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3、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数据、资料; 5、《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6、《XX区总体规划》(2010-2020); 7、《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8、《XX市排水排涝综合规划》(报批稿); 9、《XX市排水专项规划》(送审版); 10、《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 1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10月。 1.2.2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本报告对项目选址范围内建设的道路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分析、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 1.3 项目概况 1.3.1 建设规模及内容 1、建设规模 项目新建XX区大路(XX大街-XX大街),道路全长2300.06m,红线宽度50.00m,总占地面积114178.66㎡。 2、建设内容 项目新建大路道路全长2300.06m,红线宽度50.00m,城市主干路。横断布置:6.00m(人行道)+2.00m(路侧绿化带)+15.00m(车行道)+4.00m (中央绿化带)+15.00m(车行道+2.00m(路侧绿化带))+6.00m(人行道)。总占地面积114178.66㎡,其中:车行道总面积68177.46㎡,人行道总面积27600.72㎡,中央分隔绿化带面积9200.24㎡,路侧绿化带面积9200.24㎡;交通标线面积6523.17㎡。新建信号灯3套,标志牌3套,路灯51盏,箱变2座,行道树920棵。项目新建给水管网2300.06m,污水管网4320.00m,雨水管网2300.06m。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一览表 表1-1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一 道路工程 1 道路长度 m  2300.06 2 红线宽度 m  50.00 3 总占地面积 ㎡ 114178.66 4 机动车道 ㎡ 68177.46 6 中央绿化带 ㎡ 9200.24 7 人行道 ㎡ 27600.72 8 路侧绿化带 ㎡ 9200.24 9 信号灯 套 3 10 标志牌 套 3 11 绿化树 棵 920 12 交通标线 ㎡ 6523.17 13 土基处理 13.1 120cm清表土 m³ 137014.39 13.2 60cm山皮石 m³ 47806.66 13.3 50cm山皮石 m³ 4600.12 二 照明工程 1 箱变 座 2 2 路灯 盏 51 三 管网工程 1 给水管网(DN800) m  2300.06 2 污水管网(d500) m  2160.00 3 污水管网(d600) m  2160.00 4 雨水管网(d500) m  175.00 5 雨水管网(d600) m  175.00 6 雨水管网(d800) m  160.00 7 雨水管网(d1000) m  240.00 8 雨水管网(d1200) m  520.00 9 雨水管网(d1500) m  890.00 1.3.2 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XX区。 1.3.3 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1、符合国家有关政策 项目的建设符合《XX市总体规划》的相关指导内容,顺应XX市开发建设实施进展及发展需要,符合发展中的可持续性原则。 2、具有建设的用地条件 项目地势平坦。目前,地上和地下均无障碍物。 3、公共设施条件较完备 工程位与XX区内,施工期间的水、电供应有充足的保证。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4、交通条件便利 XX区交通便利,陆路连通往XX快速路,通过区域内到路可与沈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相通,东与龙嘉机场毗邻。可以满足施工、运营过程中的运输需求。 5、施工条件 项目范围内交通便利,运输条件较好,施工场地可利用现状空地就近解决。 1.3.4 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为21个月,2022年2月-2023年10月。 1.3.5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情况 项目总投资9357.19万元,全部为建设投资,其中建筑工程费7459.49万元,设备购置费30.00万元,安装工程费141.60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875.44万元,基本预备费850.66万元。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9357.19万元,由XX区财政资金解决。 1.4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2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一 道路工程 1 道路长度 m  2300.06 2 红线宽度 m  50.00 3 总占地面积 ㎡ 114178.66 4 机动车道 ㎡ 68177.46 5 中央绿化带 ㎡ 9200.24 6 人行道 ㎡ 27600.72 7 路侧绿化带 ㎡ 9200.24 8 信号灯 套 3 10 标志牌 套 3 11 绿化树 棵 920 12 交通标线 ㎡ 6523.17 13 土基处理 13.1 120cm清表土 m³ 137014.39 13.2 60cm山皮石 m³ 47806.66 13.3 50cm山皮石 m³ 4600.12 二 照明工程 1 箱变 座 2 2 路灯 盏 51 三 管网工程 1 给水管网(DN800) m  2300.06 2 污水管网(d500) m  2160.00 3 污水管网(d600) m  2160.00 4 雨水管网(d500) m  175.00 5 雨水管网(d600) m  175.00 6 雨水管网(d800) m  160.00 7 雨水管网(d1000) m  240.00 8 雨水管网(d1200) m  520.00 9 雨水管网(d1500) m  890.00 (二) 项目总投资 万元 9357.19 1 建筑工程费 万元 7459.49 2 设备购置费 万元 30.00 3 安装工程费 万元 141.60 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875.44 5 工程预备费 万元 850.66 (三) 年运营成本 万元 125.23 1 道路维护费 万元 95.78 2 管网维护费 万元 10.54 3 绿化维护费 万元 9.20 4 照明维护费 万元 9.71 (四) 财务评价 4.1 单位使用效益投资 元/㎡ 819.52 4.2 单位功能运营投资 元/㎡·a 10.97 1.5 问题与建议 1、在项目安排方面充分考虑近期、远期相结合,合理安排建设顺序,争取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充分考虑总体规划中有关区域经济发展计划,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合理预留各种公用管线位置,建议地上、地下工程如:路灯、电讯、给水、排水、供热、燃气等工程与道路同期建设,避免重复开挖,造成浪费。 3、坚持科学态度,积极稳妥的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4、在比较和选择工程方案时力争做到优先考虑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案,以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5、做好与规划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工作,确保下一步设计工作的开展。 6、尽快开展拟建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征地与拆迁工作,及早办理征地手续,确保工程如期顺利开工。 7、该路段属于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路段,建议环卫部门在冬季清雪过程中采用机械或人工清雪。应避免使用融雪剂等化学制剂,对两侧绿化带内植物及土壤造成不良影响。 8、建议后期维护部门,沉砂渗透井及沉泥槽需定期安排人员清掏,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 9、建议园林部门在开发本项目所建设道路两侧规划绿地阶段,结合道路两侧雨水花园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实施。 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项目背景 根据《XX市总体规划(2011-2020)》,XX市将采用“组团布局、轴向发展”的思路,构建“双心、两翼、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在XX市建立起完善的路网体系,建立以快速路、快速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快线为骨干、功能多样化和结构合理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XX是一座美丽、繁荣、开放的国际化大都会,市区内居住着约3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友人。 XX地区的中心城市,中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中国建成区面积和建成区人口第九大城市,中国特大城市,中国十五座副省级城市之一。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XX电影制片厂座落于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工业和电影工业的发源地。北方窗口城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贸易和交通中心。 XX素有“国际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雕塑城”、“文化城”、“科教文化城”、“国际轨道交通之都”等诸多美誉。XX地处东北腹地核心,是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东北亚几何中心,东北亚十字经济走廊核心之一。  近些年XX市经济的迅速发展,XX区位于XX市北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城市交通及过境交通量也迅速增长,为了缓解交通增长压力,经XX区管理者与建设者的努力,近几年XX区新建多条干路,城区交通路网趋于完善,交通整体趋于流畅,然而,部分规划道路局部路段还未建设,交通任务繁重,已满足不了交通增长的需要,使局部路段出现拥堵及交通混乱;个别道路交通量较大,通过对XX区经济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现有区域道路网、建设区域现状及交通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和全面调查工作。在调查的基础上,城市发展规划、交通特点及其发展前景,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和实施可能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并广泛征求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对工程方案进行了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比较,编制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区管委会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以完善镇区道路网络,从而疏导、分散车流,改善交通条件,提高运输综合能力,保证经济效益平稳增长,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XXX公司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编制大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项目的建设是XX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项目位于XX市北部,是XX市民旅游、休闲、放松的就近选择,XX市两横三纵及地铁工程建成后,市民出行极为快捷,所以该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极为紧迫,这也是该区发展的契机。 项目建设是城市发展及改变XX区面貌的宏观要求。目前XX区工农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关键阶段,为充分发挥XX区资源优势和区位的优势,拉动XX区整体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应以最快的速度建设XX区基础设施。城镇的建设首先应该从道路的建设开始,只有道路系统完善了,其它相关的配套设施才能快速建立,XX区才能发挥其优势。为了完善XX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为招商引资打下良好的基础。 2.2.2 项目建设是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需要 近几年XX区的交通路网建设突飞猛进,但区内道路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居民住宅小区开发速度快,以及招商引资进入的企业相继落户并开始土建工程,XX区路网建设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及时跟进,使周边新建小区,以及入住的企业出行难、生产生活环境差。往往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因此,为提升XX区的形象,从根本上改变XX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状,决定实施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所盼,民心所向的一件好事、实事,也是实现XX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近些年XX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城市交通及过境交通量也迅速增长,为了缓解交通增长压力,经XX区管理者与建设者的努力,近几年XX区新建多条干路,城区交通路网趋于完善,交通整体趋于流畅,然而,部分规划道路局部路段还未建设,交通任务繁重,已满足不了交通增长的需要,使局部路段出现拥堵及交通混乱,个别道路交通量较大的状况。 截至目前,XX区内主要路网已陆续开工建设,但是一些区内的道路还没有建设。很多区域内路网不完善,经常出现断头路、丁字路,给来往车辆及行人出行带来很多不便,尤其是随着XX区招商引资工作进程的加快,新区内企业不断增加,规划的大路周边地块相继出让,企业已开始破土开工建设。但目前,上述路现状为已收储的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未建设。所以,该区域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实是燃眉之急。 2.2.3 项目建设与XX区融为一体 项目的建设与城市融为一体,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满足XX区的经济发展需求,项目的建设解决人民出行难、吃水难等问题。使项目建设尽快投入使用有着的决定性的作用。 项目位于XX市北部,是XX市民旅游、休闲、放松的就近选择,XX市两横三纵及地铁工程建成后,市民出行极为快捷,所以该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极为紧迫,这也是该区发展的契机。 道路是城镇交通的大动脉,因此,新建城镇道路,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城镇交通网络,使城镇内外交通更加便利、快捷,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根据XX区规划,结合该区域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区实际,XX区2021年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将改善居民出行难、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改变区域环境。 总之,项目建设是XX区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的需要,也是建设XX省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是为XX区招商引资提高良好环境以及提高XX区人民生活水平方便出行的需要。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完善XX区道路网布局,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完善基础设施,而且也将为加快XX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规模 3.1 项目选址 3.1.1 选址原则 1、安全性原则 项目选址应满足防地质灾害、防震、防洪的要求。 2、遵循总体规划原则 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必须满足城市总体发展的要求,并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适应。 3、设施齐备原则 基础设施主要指给水、排水、供电、通讯、热力、天然气等与生活基本条件有关的设施。 4、交通便利原则 场区要求交通便利,能节约交通时间,生活方便。 5、节约和效益原则 项目建设应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尽力做到降低投资、减少成本、保证实施进度。 3.1.2 项目场址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XX区,项目场区地势平坦,无不良地质情况,周边配套设施齐全,周边环境较好,利于项目建设。 3.1.3 土地权属及用地规模 项目用地为国有城市建设用地,用地性质为城市道路用地。 3.2 场址建设条件 3.2.1 地理位置 3.2.2 自然资源 3.2.3 气象水文条件 3.2.4 行政区划 3.2.5 配套设施条件 XX区北快一路分为南北区,XX区远达大街、快一街、XX大街贯穿南北;快一路、甲一路贯穿东西;区内多条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纵横交错组成区内平面交通路网。但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新区内主要路网已陆续开工建设,但是一些区内次干路及支路还没有建设。很多区域内路网不完善,经常出现断头路、丁字路,给来往车辆及行人出行带来很多不便,尤其是随着XX区招商引资工作进程的加快,新区内企业不断增加,规划的周边地块相继出让,企业已开始破土开工建设。但目前,上述八条路现状为土路;缺少道路硬化、无给排水管网、无绿化、无亮化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目前XX大街西侧道路基本建成,XX大街东侧路网均未建设,本项目不涉及和拆排迁,项目建设区域无明沟及河道。 随着XX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依据XX区总体规划,城镇远期发展布局,因此急需对已形成的XX区现有的道路及管网进行道路的延伸、完善、扩展、调整,形成较完整道路网络,增加区块间交通联系,适应未来XX区发展需要。 3.3 结论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场址为建设规划用地,用地规模合理,场址周边有可利用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良好,与交通道路系统形成较好的衔接,出入方便,各方面均满足项目的建设需求。 第四章 道路交通分析及交通量预测 4.1 现状交通调查与分析 4.1.1交通量分析 交通量分析预测是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是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基础和决定道路建设项目技术等级、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项目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交通量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道路需求的反映,经济发展促进道路建设,创造良好的运输条件又能诱发沿线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的变化,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交通量预测中要考虑现有交通量、吸引交通量和发展交通量三部分。 吸引交通量是指道路改善或新道路出现时,从相关道路吸引过来的交通量。 发展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与项目影响区的人口、产业布局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依据《XX区城镇总体规划》,《总规》中交通规划部分确定大路为城市主干路,依据XX区同等道路实际交通量来作新建道路交通量的预测与分析。 项目交通量预测年限自2021年起,主干路预测年限按20年考虑,次干路和支路预测年限按15年考虑。预测特征年定位2023年、2028年、2033年、2038年、2043年。 4.1.2区域周边的交通调查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路网布设和实际情况,考虑项目周边交通特点即全年的日交通量变化不大情况下,本可研选择周边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主次干路道路现有交通量进行12小时路段断面观测。 由于本次调查路段断面是按单向流量大的方向进行观测的,考虑到往返交通量在道路上分布的不均匀性,需进行方向系数修正,修正原则:单向观测路段的断面,取单向流量大值的两倍作为12小时双向交通量。根据昼间流量比,将其换算为平均日交通量。经整理数据如下表: 工程为新建工程,本次交通量预测是在既有道路交通量及根据道路所承担的交通功能和交通流特性,为承担区域中心与区域内其它节点联系的射线道路,承担对外交通出入口道路,分流外部通过性交通的过境道路等基础上完成的。 考虑XX市交通特点,即在全年的日交通量变化不大情况下,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日:2021年3月1日和2021年3月2日,进行12小时的分方向、分车种的交通量观测,以明确交通量分布规律。本次交通量调查的具体工作由业主委托进行。年平均日交通量调查结果见下表。参见大路相近道路单向路段年平均日交通量。 观测结果汇总表(自然台) 表4-1 观测 方向 单位 小客车 大客车 小货 (<3t) 中货 (3t-9t) 大货(9t-15t) 拖挂 小计 合计 南––北 (辆/日) 3690 249 345 291 206 21 4802 9589 北––南 (辆/日) 3653 256 343 306 210 19 4787 4.1.3 交通量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修订,车辆换算系数见下表。 车辆换算系数表 表4-2 车辆类型 小客车 大型客车 大型货车 铰接车 换算系数 1.0 2.0 2.5 3.0 根据上表的换算系数,换算成标准小汽车交通量见下表: 大路单向路段交通量观测结果汇总表(标准台) 表4-3 观测 方向 单 位 小客车 大客车 小货(<3t) 中货 (3t-9t) 大货(9t-15t) 拖挂 小计 合计 南–北 (辆/日) 4352 485 591 493 513 57 6491 14972 北–南 (辆/日) 4398 501 603 514 525 51 6592 4.2 交通量增长率的确定 常用的交通预测方法有回归分析法、弹性系数法和增长率法等。根据项目有关资料和数据的实际情况,采用弹性系数法对交通增长率进行预测,交通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Ea=i×Ej 式中:i—交通量经济弹性系数; Ea—交通增长率; Ej—经济量(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根据调查路段历年交通量和区域经济指标相关关系,结合国民经济预测结果,确定出未来特征年交通量对经济指标的弹性系数。并根据XX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和车辆增长趋势,同时参照同等规模城镇的交通量增长情况,确定该路段交通量增长率为: 2023—2027年为8%; 2028—2032年为6%; 2033—2037年为6%; 2038—2042年为4%。 4.3 远景交通量预测 4.3.1道路基本年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 按《城镇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对年平均日交通量换算为设计设计小时交通量。 式中: —设计小时交通量; —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设计小时交通量与平均日交通量比值,取12%; —主要方向交通量与断面交通量的比值0.6。 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 Nh=14972×12%×0.6=1078辆/小时 4.3.2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 各条道路建成后将成为XX市路网,因此取吸引交通量50%,再在此基础上诱增交通量取15%,因此,道路建成后的单向交通量按下式计算: Nh=1078×50%×(1+15%)=620辆/小时 4.3.3道路交通量的预测 根据交通量增长率法,即假定交通量是以一定增长率等比增长,公式: 式中:Nn——设计年限第n年的高峰小时交通量(辆/小时); N——起算年份的高峰小时交通量(辆/小时); r——交通量增长率; n——交通量达到饱和时的设计年限,交通量预测年限主干路取20年。 预测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如下表所示。 大路正常增长交通量表 表4-4 序号 年份 单位 交通量 序号 年份 单位 交通量 1 2023 辆/小时 620 11 2033 辆/小时 1197 2 2024 辆/小时 670 12 2034 辆/小时 1268 3 2025 辆/小时 723 13 2035 辆/小时 1344 4 2026 辆/小时 781 14 2036 辆/小时 1425 5 2027 辆/小时 844 15 2037 辆/小时 1511 6 2028 辆/小时 894 16 2038 辆/小时 1571 7 2029 辆/小时 948 17 2039 辆/小时 1634 8 2030 辆/小时 1005 18 2040 辆/小时 1699 9 2031 辆/小时 1065 19 2041 辆/小时 1767 10 2032 辆/小时 1129 20 2042 辆/小时 1838 预测2042年主干路的远景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638辆/小时。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修订版),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如下表: 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平均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标准小汽车),辆/小时; Nm—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标准小汽车),辆/小时; αc—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 αj—交叉口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系数; αp—多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n —车道数。 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 表4-5 计算行车速度(公里/小时) 60 50 40 30 20 基本通行能力(辆/小时) 1800 1700 1650 1600 1400 机动车道道路分类系数如下: 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 表4-6 道路分类系数 0.8 交叉口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与路口间距有关,距离越大,影响越小。交叉口影响系数如下: 交叉口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系数 表4-7 车速(公里/小时) 200 300 400 500 50 0.30 0.39 0.46 0.52 40 0.38 0.48 0.55 0.64 30 0.49 0.59 0.66 0.74 20 0.62 0.71 0.76 0.80 多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表4-8 从道路中心线起车道顺序号 1 2 3 1.0 0.85 0.75 经计算, 主干路行车速度为50公里/小时,双向8车道时一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为520辆/小时。 4.4 机动车车道数确定 根据前面预测的远景交通量,各条道路单向需要的车道数分别为: 主干路:1838/520=3.53 所以大路单向为4车道,双向为8车道。 4.5 道路服务水平分析 道路饱和度是反映道路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即为人们常说的V/C,其中,V为最大交通量,C为最大通行能力。饱和度值越高,代表道路服务水平越低。由于道路服务水平、拥挤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实际中因难以考虑多方面因素,常以饱和度数值作为评价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 因为大路V/C=1838/(520×4)=0.88,所以该段道路能提供三级服务水平。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第4.3.3条规定,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分级的规定,确定道路负荷度及服务水平如下表: 道路负荷度及服务水平 表4-9 序号 2042年高峰小时 交通量(pcu/h) 通行能力 (单向) 负荷度 服务水平 1 1838 2080 0.88 三级 当大路按单向4车道、双向8车道的横断面形式时,道路负荷度V/C值0.88介于在0.8~0.9之间,大路道路负荷度V/C满足规范要求,此时,道路服务水平为三级。故远期规划大路采用单向4车道、双向8车道的横断面形式即可满足远景年交通量需求。 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5.1 建设规模 1、建设规模 项目新建XX区大路(XX大街-XX大街),道路全长2300.06m,红线宽度50.00m,总占地面积114178.66㎡。 2、建设内容 项目新建大路道路全长2300.06m,红线宽度50.00m。总占地面积114178.66㎡,其中:车行道总面积68177.46㎡,人行道总面积27600.72㎡,中央分隔绿化带面积9200.24㎡,路侧绿化带面积27600.72㎡;交通标线面积6523.17㎡。新建信号灯3套,标志牌3套,路灯51盏,箱变2座,行道树920棵。项目新建给水管网2300.06m,污水管网4320.00m,雨水管网3510.00m。 5.2 技术标准 5.2.1 道路工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5、《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13; 8、《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9、《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1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1997); 11、《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16MR204); 12、《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DB22/JT 168-2017); 13、《XX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016); 14、《XX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标准图集》吉J2017-060 15、《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2018)。 道路设计推荐采用技术标准值 表5-1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路 计算行车速度(km/h) 50 道路结构设计年限(年) 15 圆曲线最小半径(m) 设超高推荐/极限 200/100 不设超高 400 不设缓和曲线 700 平曲线/圆曲线最小长度(m) 130/4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45 最大纵坡 5.5% 纵坡坡段最小长度(m) 130 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极限(m) 凸 1350/900 凹 1050/700 竖曲线最小长度一般/极限(m) 100/40 路面设计轴载 BZZ-100 停车视距(m) 60 5.2.2 给水工程 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2016);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 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4、《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5、《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5.2.3 排水工程 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 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 4、《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68-2008); 5、《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6、《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7、《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设部2001.6.1)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9、排水设计技术标准及采用指标: (1)排水体制:按雨水、污水分流体制 (2)雨水设计流量计算采用XX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 q=[1600(1+0.8lgP)/(t+5)0.76] 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 p—设计重现期(a),项目采用p=3年; t—降雨历时(min),t=t1+t2; t1—地面集水时间(min)项目采用t1=5-15min; t2—管道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3)雨水设计流量 Q=qФf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Ф—径流系数,项目采用0.50 f—汇水面积(ha) 雨水管道按照满流计算,摩阻系数n取0.014 (4)污水工程水力计算 Qs=A×q0 式中:A——设计管段服务面积(104 ㎡) qo——比流量(L/(S·104 ㎡)) 考虑该区域建设后未来是居住区,污水管线工程按50年使用标准建设,故项目面积比流量参照国内城市常用指标0.8-1.0L/(S·104㎡)确定。此系数相当于城市排水规划中的7000-9000 m³/d·k㎡,能满足未来发展的要求。 Qmax=Qs×k 式中:Qmax—污水干管设计流量 (L/s) Qs——污水平均日流量 (L/s) K ——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5.2.4绿化工程 5.2.4.1 绿化原则 1、道路绿化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城市性质、道路功能、自然条件、城市环境等,合理进行设计。 2、道路绿化设计应结合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城市美化等要求,选择种植位置、树种形式、种植规模,采用适当树种、草皮、花卉。 3、合理选择树种,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在满足规划要求的情况下,主要以本地树为主。 4、与城市景观规划结合,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相映成趣,形成城市绿化特色。 5、处理好绿化与照明、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的关系。 6、城市绿化结合环境保护,合理布置防护绿化,大力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5.2.4.2 绿化标准和绿化种植要求 1、道路绿化设计应综合考虑沿街建筑性质、环境、日照、通风等因素,分段种植。在同一路段内的树种、形态、高矮与色彩不宜变化过多,并做到整齐规则和谐一致。绿化布置应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绿、树木与花卉草皮相结合,色彩和谐,层次鲜明,四季景色不同。 2、在符合树种生态学特性的前提下,选择乔灌草相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搭配,同时考虑树种间的季相变化。 3、在物种搭配上遵循园林美学原理,符合统一性、调和性、协调性和韵律性的原则,做到变化中的统一,统一中的变化。 4、绿化宽度宜为红线宽度的15~30%。 5、植树的分隔带最小宽度1.5m,较宽的分隔带可考虑树木、草皮、花卉等综合布置。当人流、车流较多或两侧有大型建筑物时,应采用既隔离又通透的开敞式种植。 6、绿化不应遮挡路灯照明,当树木枝叶遮挡路灯照明时,应合理修剪。 7、在距交通信号灯及交通标志牌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停车视距范围内,不应有树木枝叶遮挡。 第六章 建设方案 6.1 建设条件 由于工程位置在XX区内,因此施工期间的水、电供应有充足的保证。施工场地可利用现状空地就近解决。 该项目主体工程的建设需要使用大量的沥青、山皮石等建材,能够满足建材产品质量及产量需要情况如下: 筑路用山皮石—采购产品是45#、30#碎石。 粉煤灰—采购产品是电厂粉煤灰。 钢材—采购产品Φ8-Φ10钢筋。 木材—当地提供。 沥青—90#。 排水管材—采购产品钢筋混凝土管、管径为d300~1800。 以上建材供应商是XX市建筑市场主要供应厂家,质量数量均有可靠保障。 6.2 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1、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计划,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2、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既要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要安全可靠; 3、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结合既有道路断面形式,少占地、少拆迁; 4、合理利用地形条件,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 5、尽量满足绿化的要求,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 6、贯彻城市道路为人民服务,为发展生产服务,为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服务,为各行各业服务的方针,确定合理的道路方案。 7、按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增加渗、滞、净、用、排相关设计内容。 6.3 道路工程 6.3.1平面、横断面设计 XX区内道路平面位置按照已确定的规划道路网,结合区域路网方向,结合当地地形、地质、水文及其功能需要,并符合道路的技术指标进行平面线形设计,力求做到既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又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在项目中道路竖向控制最为关键。主要参照城镇道路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以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除此之外,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进行综合考虑,最后确定,竖向布置它不仅涉及道路、排水专业,关系到总土方量的大小和工程造价,更重要的是道路竖向高程直接影响着区域未来的地形、地貌、建筑风格、土地利用率等许多重要因素,即与城市整体形象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本项目道路起点位于XX大街(已建成),终点为XX大道(未建设)。道路涉及周边无沟渠。大路建于2012年,横断结构如下: 横断布置图 本项目建设大路(XX大街-XX大街)与大路XX大街西侧部分规划横断条件一致。 本项目横断面形式如下:6.00m(人行道)+2.00m(路侧绿化带)+15.00m(车行道)+4.00m (中央绿化带)+15.00m(车行道+2.00m(路侧绿化带))+6.00m(人行道)=50.00m。 项目建成后与XX大街(已建成)、XX街、XX街、XX街、XX大道相交。 项目工程范围内道路最小设计纵坡为0.3%,道路最大纵坡控制为5.5%。 横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交通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行人交通的安全通畅。考虑远、近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各种管线的平面及竖向位置。道路横坡为2%。项目道路分为机动车道、绿化带及人行步道。 6.3.2纵断面设计 1、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结合现状地形、地貌、地物等其它控制条件,做好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 3、考虑北方冰冻地区冬天路面结冰,容易滑车的特点,不采用极限坡度。 4、满足开发现状用地对交通、景观和市政管网的需求。 5、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关于地坪高程的要求,并与两侧现状、规划开发建设区域及各交叉道路的竖向规划协调一致。 纵断设计除考虑道路排水要求和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外,还要兼顾既有相交道路的标高以及公用管线的覆土厚度、以及最小防冻要求。为保证道路排水,最小设计纵坡0.3%,道路最大纵坡控制5.5%。 6.3.3路基工程 1、路基设计 项目建设区域内用地地势起伏不大,道路填挖量不大。工程区域内地下水位不高,大部分路基处于干燥状态。土基必须保证密实、均匀,槽底面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30MPa,施工时要分层填平,充分压实,不得任意混填。压实厚度为20~25cm。 路基均采用自然放坡,填方路段路基边坡采用1:1.5,挖方路段路基边坡采用1:1。 道路路槽下0.8m内土基必须保证密实、均匀,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应符合规定。回填土用符合要求含水量适当的土质。路压实度符合下表: 路基压实度标准(重型击实标准) 表6-1 项目分类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 压实度(%) 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填方路基 0~0.8 ≥92 非机动车道土基压实度≥90%,93%≥人行道土基压实度≥90% 0.8~1.5 ≥91 >1.5 ≥90 零填及挖方路基 0~0.3 ≥92 0.3~0.8 —— 2、土基处理 (1)挖方段:如土基处于潮湿及过湿状态,针对工程范围内的地质情况,提出三种土基处理方案: 1)换填法。对于地下水位较深路段,用最佳含水量的亚粘土或粘土换填,效果好,对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段,可以换填山皮石或砂砾。 2)掺入石灰加固。适用于亚粘土或粉质粘土地段。 3)使用专用土工格栅与换土或掺石灰综合处理。 4)潮湿状态采用50cm山皮石处理土基;过湿状态采用60cm山皮石处理土基。 道路不同位置的软土基处理方法,应根据进一步的地质详勘报告合理处置。 (2)填方段:红线范围内清表土及原状土处理后,填方采用素土回填掺4%白灰,分层碾压至结构底。保证路基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 道路不同位置的软土基处理方法,应根据进一步的地质详勘报告合理处置。机动车道结构下采用石灰土(5%石灰)回填至机动车道结构底,路侧绿化带、人行道回填素土至绿化带换填土层底、人行道结构底。 项目清表土120cm厚,工程量为222154.67m³,人行道采用50cm山皮石处理土基,处理量为9200.24m³;机动车道采用60cm山皮石处理土基,处理量为40906.48m³。 6.3.4路面工程 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节约资金的原则选择路面结构。 1、路面类型的选择 目前我国道路工程中高级路面结构通常采用两种形式,即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这两种形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应依据当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和新建、改建道路的具体情况选择路面结构。 (1)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点 1)沥青属于弹性材料对超载不敏感; 2)路面铺筑完面层后,即可开放交通; 3)路面容易维修和养护。 4)路面行车舒适,噪音小。 (2)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缺点 1)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没有水泥混凝土路面长; 2)水稳性和温度稳定性不如水泥混凝土路面好。 (3)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 1)路面刚度大,强度高,板体性好,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扩散荷载自力; 2)水稳性和温度稳定性好,耐疲劳性强使用寿命长; 3)对油及大多化学物质不敏感,有较强的抗腐蚀性; 4)在正常设计、施工、养护条件下,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工作量和养护费用均比沥青路面小。 (4)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缺点 1)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是一薄弱环节,一方面增加了施工难度,另一方面施工养护不当,易导致唧泥,错台和断裂,同时接缝处容易引起跳车,行驶条件不如沥青路面; 2)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完后,不能立即开放交通,需14-21天的养生期,路面破损后修补不如沥青混凝土路面方便; 3)行车不如沥青路面舒适,噪音大,路面对车辆磨损也大。 通过路面结构方案比选,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2、路面结构设计 根据当地筑路材料和近年工程建设经验,路面基层选用二灰碎石,这种半刚性基层温度收缩、干缩系数小,刚度比较适当,抗拉强度高,水稳性与抗冻性好,而且可以就地取材,施工方便。 路面结构厚度设计以双圆均布垂直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三层弹性体系理论为基础,采用路表容许回弹弯沉值、容许剪应力及抗冻验算三项设计指标,进行结构厚度计算。 根据路基干湿类型状态,结合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本地区的地质特点及宏观交通量调查分析其影响区的人口、经济,项目新建大路拟采用以下路面结构: 机动车道结构: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Pc-3乳化沥青粘层油0.5L/㎡; 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Pc-3乳化沥青粘层油0.5L/㎡; 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 钉子石0.3m³/100㎡; 乳化沥青透层油1.0L/㎡; 40cm二灰碎石(6:14:80); 20cm石灰土(10:90); 总厚78cm。 透水人行道结构: 8cmCc40缝隙透水性混凝土彩色方砖 5cm 中粗砂 20cm级配碎石(基层顶面压实度≥95%) 7cm 天然砂砾垫层 土基碾压(93%≥压实度≥90%) 总厚40cm 道路工程量一览表 表6-2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道路长度 m  2300.06 2 红线宽度 m  50.00 3 总占地面积 ㎡ 114178.66 4 机动车道 ㎡ 68177.46 5 中央绿化带 ㎡ 9200.24 6 人行道 ㎡ 27600.72 7 路侧绿化带 ㎡ 9200.24 8 填方 M³ 17057.55 9 挖方 M³ 56858.51 6.3.5道路交叉设计 项目新建道路与既有道路交叉为平面交叉路口,与既有道路的平面交叉须做好顺接处理,满足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道路排水要求。交通信号灯已随现有道路建设完成,本项目不需考虑。 平面交叉口设计根据交通流通过交叉口的特性,综合考虑利用交叉口的时间和空间资源,结合交通管理方式,以交通流安全、通畅通过交叉口为目标,做好交通流的组织和交通标志、标线以及信号配时等方面的设计工作。 交叉口设计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行人过街的方便程度和安全,同时考虑残疾人的通行要求,为方便残疾人使用和通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进出口道设计:由于交通流驶入交叉口进口道,其车速较路段明显降低;同时,为防止车辆在进口道内因车道宽度多余而发生抢道现象,车道宽度应减窄,具体采用的尺寸还取决于车型的比例。因此,进口道车道宽度应靠近上限取值。同时,还考虑到治理交叉口的实际情况,进口道宽度在适当减少。 为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应合理设置道路标志、标线及信号灯。在道路转弯和交叉路口等处要合理设置交通标志牌,标志牌分为指路标志、禁令标志、警告标志和引路标志等。在道路沿线和交叉口处画出标线。标线包括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交叉口斑马线、导向箭头线等。各类标志和标线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执行。 工程各道路交叉口均采用平交路口。根据相交道路的性质确定相交的路口采用信号灯控制交通。项目拟在主要交通路口大路与长德XX大街、长德乙五街、山水大道交汇处节点位置布置信号灯3套。 6.3.6道路无障碍设计 在道路范围内均设置无障碍设施,具体范围包括:人行道。 各种路口必须设置缘石坡道,根据路口型式正确选用坡道形式。缘石坡道分为单面坡和三面坡,坡道宽度、盲道的位置及走向,以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为目的。设计一般采用单面坡缘石坡道,型式根据设置地点选择方形、长方形或扇形,坡道下口宽度一般大于2m,坡度≤1:20,高出车行道路面不大于1cm。 图6-2 缘石坡道 盲道的位置和走向以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为目的。盲道按作用分行进盲道、提示盲道,盲道的位置一般在人行道绿带边0.6m处,设置宽度为0.5m。提示盲道设在行进盲道的起、终点、人行横道入口和转弯处。控制好盲道的净高和净宽,高为2.2米,宽2米的的范围内不得有一些对盲人构成危险的障碍物。 图6-3 盲道砖平面图 6.3.7 附属工程 项目附属工程主要包括交通工程、绿化工程及照明工程。 (一)交通工程 为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应合理设置道路标志、标线,道路相交路口设置信号灯。在道路转弯和交叉路口等处要合理设置交通标志牌,标志牌分为指路标志、禁令标志、警告标志和引路标志等。在道路沿线和交叉口处还需画出标线。标线包括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交叉口斑马线、导向箭头线等。各类标志和标线按《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执行。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目标是为了充分发挥道路的交通功能,确保行车安全,提供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实现车辆安全、有序、高效行驶,充分发挥道路整体效益。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按照“保障安全、提供服务、利于管理”的原则进行设计。 交通标志结合道路线形、交通状况及沿线条件设置等情况,根据交通需求设置不同交通标志,以及时准确提供信息,使车辆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发生错向行驶。 交通标志的设置应按警告、禁令、指示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排列。各种交通标志的设置位置到所指示地点的距离(即视认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交通标志的结构、版面设计以安全、美学为指导。各类标志结构,设计成庄重、大方、美观的外形。 图6-4 交通标志示意图 交通标志包括完整提供道路前进方向上各种道路信息的警告、禁令和指示标志、严格按国标《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要求设计。警告标志板面颜色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图案压杠;指示标志板面颜色为蓝底、白图案。 交通标线主要包括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人行横道线和导向箭头等,交通标线严格按国标《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和道路等级要求设计。交通标线颜色采用黄色或白色实线或虚线,标线材料应具备与路面粘结力强,干燥迅速、以及良好的耐磨性、持久性和抗滑性等特性,画出的标线应具有良好的视认性,宽度一致,间隔相等,边缘等齐,线形规则流畅。路缘线采用连续单白线,线宽为15cm。在新建道路布置道路标志牌3套,道路标线总面积6523.17m²,信号灯3套。 工程量一览表 表6-3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标志牌 套 3 2 交通标线 ㎡ 6523.17 3 信号灯 套 3 (二)绿化工程 本次设计属于道路新建工程,绿化设施新建。道路绿化以吸尘减噪、保护环境、改善城市面貌为目的,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带和行道树的设置,对保护环境将起到很好的作用。绿化布置应乔木与灌本、落叶与常绿、树木与花卉草皮相结合,色彩和谐,层次鲜明。根据XX市的土壤、气象条件及各种树、草、花卉的特点,支路行道树选择耐寒性好、适应性强、树冠开阔、具有遮荫效果的垂柳、白杨等乔木。 1、行道树 根据XX市总体规划中的绿化规划进行设计。本工程两侧人行步道上采用种植行道树及灌木的方式进行绿化,两侧绿化带依据规划进行设计。根据XX市的土壤、气象条件及各种树、草、花卉的特点,行道树选择耐寒性好、适应性强、树冠开阔、具有遮荫效果的垂柳、白杨等乔木,乔木株距5.00m。 2、分隔带及绿化带 路侧绿带的设计采用自然式设计手法,运用乔灌木搭配形成复层次人工植物群落的结构,植物配置的密度要有变化,形成疏密对比的景观效果,体现道路绿地的生态效益和防护功能。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观赏性和抗性强的树种为主塑造绿色植物的大背景,配置不同季节的观花、观叶、观干的乔木、花灌木品种,形成即融合自然气息,又体现植物层次开合变化、疏朗有秩的空间效果。 中央分隔带在设计方法上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手法,乔灌木合理配置,形成有层次的植物景观,适当采用灌木修剪的模纹图案,以加强景观效果,并且与道路景观能够协调,起到很好的过渡和衔接作用。从观赏和生态两个角度选择树种,种类上要丰富,设计时在植物配置上可以着重考虑观赏效果更强的树种。树种选择主要有:柽柳刺槐、稠李、黄檗、樟子松、紫杉、榆树、千斤榆等。 3、海绵城市设计 绿化环境不应遮挡路灯照明,在距交通信号灯及交通标志牌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停车视距范围内,不应有树木叶遮挡。 结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绿地除了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外,还是一种天然的渗透设施。它具有透水性好、投资少、便于雨水引入,就地消纳等优点;同时对雨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截留和净化作用,将绿地建的低一些,就是为了更好的发挥这些作用。本次工程将路侧绿化带及主辅绿化带设计成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化带是一种生态的市政道路排水技术,主要通过强化雨水渗蓄作用优化市政道路排水。下凹式绿化带所占面积比例、绿化带的下凹深度、绿地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和设计暴雨重现期是下凹式绿化带的重要设计参数,对下凹式绿化带的应用效能有很大影响。下凹式绿化带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暴雨洪峰流量、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频率,对于解决城市初期雨水污染、增加城市地下水资源、节约道路绿化灌溉用水等方面也都具有重要作用。 路侧绿化带设计为下沉式绿带,在其内绿化植物应选用耐污、耐涝植物,种植土要求透水性好并满足《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 为保障绿地渗透能力,将绿化带内土方进行更换。绿化带回填采用填50cm种植土,40cm种植土(掺50%中粗砂),40cm碎石。 为保护道路结构层及路基及防止水侵害,下凹绿化带与道路相邻一侧设置防渗膜,沿线布置,深度2米。为降低施工损害对防渗膜的影响,采用抗拉强度和抗穿刺能力较好的两布一膜防渗膜。其有效防渗年限与城市道路路面设计基准期一致。技术指标:糙面HDPE土工膜,厚度1.0mm。断裂度≥10KN/m,屈服强度15N/mm。 种植土低于地面,雨水口低于路面,防止因雨水冲刷导致泥水溢出影响美观,绿化种植应贴近路缘石。 建设单位应协调园林部门配合,选配适合XX当地海绵城市应用的植物。从全系统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实施。 4、绿化设计 大路绿化设计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中央分隔带内的绿化:大路中央分隔带宽4m,种植方式采用模纹加小灌木的形式,下植草皮,以形成上下复合混交群落,不但构成了一定的空间绿化层次,而且也能增大减尘率,大路中央分隔带绿化面积为9200.24㎡; 二是两侧人行步道上行道树的种植,道路人行步道行道树采用落叶乔木种植形式,乔木株距5m。落叶乔木可采用柳树、杨树、京桃、梓树等。大路需要种植行道树920棵,路侧绿化面积9200.24㎡。 绿化工程量一览表 表6-5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路侧绿化带 ㎡ 9200.24 2 中央分隔带 ㎡ 9200.24 (三) 照明工程 1、设计原则 随着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备和生活内容的需求,现代城市将向着24小时连续运转的方向发展,夜间景观和照明质量受到普遍重视。 首先,照明工程设计必须满足夜间识别道路及机动行驶照明的基本需求。 其次,照明设施是影响环境特征的要素之一,它的功能并不限于夜间照明,灯具的选型与配置还必须注意其白天的景观效果。灯具的造型要与附近建筑造型协调,与临近建筑、树木、花草等环境的关系和尺度相适宜。同一类型的路灯高度,造型,尺度,布置要连续,整齐和力求统一。 2、设计内容 本项目道路建设位于XX大街以东,该区域道路均未建设,项目新建道路范围内的道路照明设计及供配电设计。 3、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18); (4)《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验及收规程》(CJJ89-2012)。 4、设计标准及参数 按城市主干路标准设计。具体参数标准如下(均为维持值): 平均照度:Eav=30lx 交会区照度:Eav=50lx 平均亮度:Lav=2.0cd/m2 总均匀度:Uo(Lmin/Lav)≥0.4 纵向亮度均匀度:UL≥0.7 眩光控制阀值增量:TI=10 照明回路末端电压降△u≤10% 人行道照明为相邻机动车道照度的一半。 5、供电电源 (1)高压10KV供电电源,由附近的10KV线路引来。具体引线位置由建设单位与供电部门协商后确定。 (2)工程用电负荷等级定为三级。 (3)工程共设置2座道路照明专用箱式变电站。道路照明供电电压为380/220V,供电半径平均1300m。以上箱变容量均考虑装饰、景观、广告用电量。 6、照明方式 (1)工程的道路照明采用常规照明方式。 (2)光源的选择:设计路灯采用高效、节能、长寿命的LED光源。 (3)灯具的选择:工程灯具有规划部门选择性能好、结构新颖独特、造型美观大方,cosφ=0.9IP=65的截光型灯具。信号灯采用一体式信号灯。 (3)灯具布置 ①选用15.00m高(400W+400W)双臂路灯单侧布置中央分隔绿化带(距路缘石1.50m),灯距平均45m。 图6-5 路灯布置示意图 7、电缆敷设方式 道路照明线路采用YJV-0.6/1kV电缆。穿Φ63PE塑料管直接埋地敷设。电缆过路口处套φ100镀锌钢管保护,灯杆内配线穿BVV-(3*2.5)护套线。 路灯配线应严格按L1.L2.L3.L3.L2.L1......相序配线,以做到三相负荷平衡。 8、照明控制及节能措施 工程路灯照明系统采用智能稳压节能控制箱控制路灯,通过天文钟控对路灯开、关及节能时间控制,并备有三遥接口功能。智能稳压节能控制箱节能状态节电可达30%以上。 9、接地及保护 (1)灯具接地系统 供电系统采用TT系统,所有灯杆外壳均单独做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本工程在配电内各路灯回路干线开关选用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断路器,RCD动作电流为I△n=300mA,分断时间为0.2s。 每个灯杆内选用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断路器,RCD动作电流为I△n=30mA,分断时间为0.1s。作为灯具单独的短路及接地故障保护。 (2)箱式变电站接地系统 箱式变电站接地装置采用角钢接地极L50X5L=2.5m,上端部埋深0.80m,水平间距5.00m,接地极连接扁钢-40X4,实测接地电阻小于4欧。 10、照明主要工程量表 主要工程量一览表 表6-6 道路名称 规格及型号 单位 数量 大路 15米双臂路灯400W+400W 盏 51 YJV-0.6/1kV电缆 m 2300.06 箱式变电站50kVA 座 2 11、信号灯工程方案 项目在交汇口设置信号灯3套,电源引自附近信号灯专用变电站。 机动车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车道信号灯、闪光警告信号灯悬臂长度最长不应超过最内侧车道中心,最短不小于最外侧车道中心。指导机动车通行信号灯的安装方位,应使信号灯基准轴与地面平行,基准轴的垂面通过所控机动车道停车线后60m处中心点。信号灯杆件采用钢质灯杆、法兰盘、地脚螺栓、螺母、垫片、加强筋等金属构件及悬臂、支撑臂、拉杆、抱箍座、夹板等附件的防腐性能应符合规范的规定。机动车信号灯灯杆采用钢质灯杆时,宜采用圆形或多棱形经热镀锌处理的钢管。杆体距地面0.3m至1.0m处应留有穿线孔,并配备防水檐、盖板及固定螺钉。安装灯具处应留有出线孔,并配备橡胶护套、电缆线回水弯挂钩。灯杆顶部应安装塑料或经防腐处理的金属防水管帽,灯杆底部应焊接固定法兰盘,法兰盘与杆体之间应均匀焊接加强筋。信号杆灯杆的颜色应为灰色或银灰色。 信号灯灯杆的安装基础宜采用地锚混凝土式基础。地脚螺栓上端为螺纹,下端为夹角小于60°的折弯或其它类似防拔结构,地脚螺栓应焊接在下法兰盘上。预埋穿线管内径应大于Φ50mm,弯曲角度大于120°。电缆线敷设:每组信号灯宜单独使用一根电缆线连接到信号机。电缆线应使用芯线标称面积不小于0.75mm²的铜芯、塑料绝缘、塑料护套或特殊橡胶材料绝缘、护套电缆线。每根电缆线可留有1股至4股备用芯线。同一根电缆线两端应有相同标识。宜采用绝缘层颜色易于与灯色相对应的芯线以便于安装和维护。若芯线绝缘层同色时,每股芯线的两端应有相同的标识,宜采用数字编号标识。地下电缆线穿线管宜使用公称直径50—100mm的内套耐腐衬管的热镀锌钢管或硬质塑料管,一般钢管用于车行道,硬质塑料管用于人行道。 6.4 给水工程 6.4.1 给水工程标准、规范 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2016);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 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4、《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5、《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141-90); 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6.4.2 给水方案 根据XX区给水管网规划,建成后可以实现统一供水。项目相交道路XX大街(已建成)给水管管径为DN800,山水大道规划给水管管径为DN600。 6.4.3 管材的选择 1、技术比较 结合目前国内管材生产和实际使用情况,可用于给水管线建设工程中的主要管材有钢管、球墨铸铁管、小口径UPVC塑料管;高密度聚乙烯管(PE)等。以下就上述常用管材的性能及造价进行比较。 (1)钢管 钢管有着管材强度、工作压力高,运行安全可靠;敷设方便,适应性强,可埋设穿越各种障碍;重量轻,经内外防腐后,寿命长,可不停水焊补漏缝等优点。 (2)球墨铸铁管 球墨铸铁管是由经过球化和孕育处理的优质铁水用离心铸造工艺生产,其强度比较高。是常用的给水管材,在抗拉、抗弯、耐冲击、耐震动等方面有优势,适应性强;出厂已做好内外防腐,耐腐蚀性好。接口采用橡胶圈接口,柔性较好,有标准配件。这种管材相对于别的管材在价格上的特点是小口径和大口径管道价格较高,中间口径的管道价格较低,所以在输水管道和城市输水管线中大量采用DN300mm-DN1000mm球墨铸铁管。 (3)UPVC管 硬聚氯乙烯管重量轻,耐腐蚀,水流阻力小,采用胶圈接口,施工方便。小口径(DN400以下)管道价格较其他管材低,在给水管线工程中应用逐步普及。重量轻、施工运输方便。管材强度较金属低,柔润性较高密度聚乙烯管差。 (4)PE管 高密度聚乙烯给水管管道内表面平滑,耐腐蚀,不结水垢、不滋生微生物,无毒洁净、对水质无污染;具有良好的抗震、抗地基不均匀沉降性能;自重小,运输及安装方便;标准长度6m-12m,接口采用热熔接口,减少渗漏机率;管壁光滑耐磨,输水压力损失小。重量轻、施工运输方便。管材价格比UPVC管高。 55 XX(XX)区大路(XX大街-XX大街)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各种管材特性比较 表6-7 管材 名称 最大管径(mm) 工作压力(Mpa) 接口形式 生产与应用 优点 缺点 钢管 设计确定 设计确定 焊接、法兰接口 1.可现场制作。 2.国内采用普遍,引滦入津、大连引碧工程等。 3.深圳东深三期配套工程采用焊接钢管最大口径达2800mm。 1.管材强度、工作压力高,运行安全可靠。 2.敷设方便,适应性强,可埋设穿越各种障碍。 3.重量轻,经内外防腐后,寿命长。 4.可不停水焊补漏缝。 1.需要进行防腐处理。 2.造价较高。 3.不适宜承受较大的外荷载。 球墨铸铁管 2000 2600 1.0 承插、法兰接口 1.工厂内生产,国内生产最大口径DN2600mm。 2.已有工程使用了DN2200管道。 1.使用年限长。 2.防腐能力较钢管强,但仍需防腐处理。 3.有标准配件,适用于配件及支管较多的管段。 4.可承受较高压力。 5.节省钢材。 1.重量较钢管大。 2.在有推力产生的地方要使用止推支墩。 3.造价高。 UPVC塑料管 DN500 0.6-1.0 承插接口 热熔 法兰等 1.DN50-DN500,小口径居多。 2.大口径国内应用不多。 1.重量轻,运输、施工方便,维修费用低。 2.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可达50年。 3.管壁光滑,水力条件好。 4.管材造价较低。 1.抗冲击能力差,容易破坏。 2.耐热性能差。 3.柔韧性比PE管差。 PE管 DN500 0.6-2.0 热熔连接 1.国内生产厂家有大连、 山东。 2.大口径国内应用不多。 1.重量轻,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2.施工方便,维修费用低。 3.长期输水内壁不结垢,能保持好的输水能力。 1.国内应用尚少。 2.管道安装对回填土要求高。 3.价格较高。 四种管材技术性能比较表 表6-8 比较项目 钢管 球墨铸铁管 UPVC管 PE管 比较 抗腐蚀能力 较强(防腐) 较强 强 强 相仿 抗高压条件 最好 好 一般 较好 钢管最好 抗水锤能力 最强 较强 一般 较强 钢管好 粗糙度 n=0.012 n=0.012 n=0.01 n=0.01 UPVC/PE管好 使用寿命 较长 长 较长 较长 球铸管好 适应地形能力 强 较强 强 强 钢管好 施工安装 内外防腐 麻烦 运输麻烦 回填要 求高 回填要 求高 球管好 对基础要求 较低 较低 高 高 钢管、球管优 2、经济比较 管材的经济造价对比表 表6-9 管径 钢管(元/m) 球墨铸铁管(元/m) PE管(元/m) 玻璃钢管(元/m) DN200 704.54 424.71 400.91 469.51 DN250 792.22 519.38 545.28 530.37 DN300 874.81 622.94 784.56 592.41 DN350 942.85 739.72 954.26 632.96 DN400 1025.54 856.01 1168.65 738.8 DN500 1391.65 1122.43 1730.52 832.25 DN600 1622.77 1539.52 2626.91 1088.24 DN700 1951.05 1919.06 —— 1296.05 DN800 2159.11 2329.07 3021.13 1580.77 DN900 2539.18 2786.45 —— 1910.26 DN1000 2819.75 3505.97 —— 2270.15 综合以上各项因素,大口径管材宜选用球墨铸铁管,小口径则易选用PE管。本方案推荐: a、DN300(含DN300)以上,采用球墨铸铁管。 b、DN300以下采用PE管。 同时选用的管材应符《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GB/T17219-1998)。 本工程给水管径全部为DN800,管材为球墨铸铁管。 6.4.4 工艺设计 1、居民需水量预测 根据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结合当地地区用水水平,根据远期规划至2030年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标准确定为200L/人•d。 管网漏失量指标:依据《XX省城市二次供水改造工程技术导则》的相关规定本工程管网漏失率和未预见水量取20%。 经过测算,通过大路需水量预测7000户,人口为21000人。 需水量预测表 表6-10 序号 项目 指标 1 服务户数 7000 2 服务人口 21000 3 最高日居民综合生活指标(L/人•d) 200 4 最高日居民综合需水量(m3/d) 4200 5 工业用水量(m3/d) 1300 6 管网漏失率和未预见水量(20%) 1100 7 最高日需水量 6600 8 时变化系数 1.3 9 最高日平均时(m³/h) 260 10 最高日最高时需水量(m³/h) 273 (1)最高日居民综合用水量Q1=0.20×21000=4200m³/d;工业用水量预计1000m³/d。 (2)管网漏失率等未预见水量:Q2=0.20×5500=1100m³/d;(Q2以20%Q1计算,包括绿化、浇洒道路等) (3)最高日用水4200+1300+1100=6600m³/d ; (4)输水管管径计算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计算。供水时间24小时;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Q4:Q4=6600÷24=275m³/h; (5)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Q5 = Kh×Q4=1.3×275=357.5m³/h;(Kh时变化系数取1.3) 2、给水管网设计 给水管网设计 表6-11 管径 管长 管材 DN800 2160 球墨铸铁管 6.4.5 配水管网设计 为安全供水,满足要求,管网采用环状和枝状管网的相结合形式,本次设计按照最高日最高时管网平差结果,及最高时加消防复核结果,确定管道供水压力。为方便使用和管理,根据地形条件和管网布置,在管网适当部位设置阀门、消防设施、排气井,排泥井和测流测压井等。管道基础可根据沿线土质、地下水情况酌情采用不同类型的基础型式。 根据城市地形条件,水源位置高程,确定供水管道压力。本工程最不利点供水压力按0.28Mpa。 根据总体规划,给水管线敷设在绿化带下。 结合既有管道情况,根据总体规划及水源位置,确定给水管道管径为DN800。 6.4.6 附属构筑物 1、消火栓井的设置 市政消火栓宜采用地下室外消火栓。当采用地下室外消火栓。且地下室外消火栓的取水口在冰冻线以上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1)设置原则 ①市政消火栓应布置在消防车易于接近的人行道和绿地等地点,且不应妨碍交通; ②市政消火栓距离路边不宜小于0.50m,并不应大于2.00m; ③市政消火栓距建筑外墙或外墙边缘不宜小于5.00m; ④市政消火栓应避免设置在机械易撞击的地点,当确有困难时应采取防撞措施。 (2)设置要求 ①市政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且间距不应大于120m; ②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 综上所述:本项目消火栓井数量为22座。 2、排气阀、排泥阀的设置 配水管道上隆起点一般应设排气阀,以便及时排除管内空气,不使发生气阻,防止管内产生负压;配水管道的低凹处应设置泄水管及泄水阀,泄水管应接至河沟或低洼处,当不能自流排出时,可设集水井,用提水机具将水排走。泄水管直径一般为配水管直径的1/3。 6.4.7 管沟开挖及回填 给水管线平均埋深2.10m,管沟均采用机械开挖,按一二类土,槽顶作业,沟槽放坡系数给定1:0.75。各类管材管沟回填均采用砂回填至管上皮0.5m,以上采用土回填至道路基层下,根据地下管网综合情况,采用单槽或同槽开挖方式。减少土方开挖,避免造成浪费。 6.5 排水工程 6.5.1 设计依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4、《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 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138-2017); 6、设计委托书; 7、现有管线调查资料。 6.5.2 编制原则 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以保护城市水源、改善城区环境为目的,根据规划所确定的工程建设规模,充分考虑城市近远期规划的要求。 2、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和工程实施条件,本着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按远期进行设计,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和建设年限,从而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排水设施,以减少建设投资,避免重复建设。 4、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合理划分排水区域,设计排水系统,理顺原有排水管网。实行排水统一规划,严格保护城市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和环境。 5、推广和采用新材料、新设备、发展和推广节能技术。 6、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6.5.3 排水现状 项目新建道路范围内无排水管线。 6.5.4 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根据综合用水量(平均日)乘以污水排放系数确定。污水排放系数取0.80。本区域2022年最高日用水量为42万立方米/日,远景最高日用水量为56万立方米/日,供水日变化系数按1.3考虑。则2022年本区域平均日污水量为43.7万立方米/日,远景本区域平均日污水量为58万立方米/日。 随着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和中水回用,排水量占供水量的百分比将逐年下降。 1、污水处理厂规划 在本区域北部规划建设一座占地40公顷的长德污水处理厂,规划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20万立方米/日,远景处理能力为30万立方米/日。 在北部规划用地外围规划一座污水处理厂,规划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10万立方米/日,远景处理能力为25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20公顷,预留用地为25公顷。 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 标准。污水经处理后再生利用或最终排入干雾海河或雾开河。根据《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再生水主要用于本区域内的杂用水、工业用水和环境用水。 污水处理厂与城镇工业区、规划居住、公共设施建筑之间须保持一定卫生防护距离,具体距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确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保持300米以上的距离。 2、污水提升泵站规划 远景在伊通河东侧、长德乙十街以西规划一座污水提升泵站,用于提升长德甲四路以南、长德乙八街以西的部分污水。 3、管网规划 实施分流制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既可以保证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量、水质保持稳定,又可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本区域规划污水截流干线主要沿干雾海河及支流两侧、雾开河西侧敷设。 本区域区污水主要分两部分排放:雾开河以西规划污水经雾开河西侧规划污水截流管排入北部规划区域外围的规划污水处理厂;干雾海河及其支流两侧污水经干雾海河及其支流两侧两侧规划污水截流管向北排入长德污水处理厂。远景用地规划污水部分排入高新北区污水处理厂,能够满足新区污水处理需求。 6.5.5 排水工程设计方案 1、排水体制论证 排水体制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 合流制是将污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统一收集并排放。在合流制排水系统设计中除考虑污水的收集外,雨季要考虑一定雨水截流倍数,使排水管道及截流干线截面增大。在污水处理上,雨季雨污水混入,致使污水处理厂水质变化较大,不利于污水处理,同时部分污水仍排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合流制污水管线一般常用于旧镇内的原有管线。 分流制是将污水和雨水分别收集在独立的管渠中排放。分流制可克服合流制的一些缺点。分流制具有以下优点: (1)管内水量较稳定,水力条件好; (2)截流干线规格较小,投资较省; (3)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流量和水质比较稳定,易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及管理; (4)雨、污分流不会出现污水溢流对江河造成污染的现象。 分流制也存在以下缺点: 如果雨、污双管同时建设,工程总投资高; 所以项目排水体制采用雨水和污水分流的排水体制,即分流制。 2、排水系统布局论证 根据排水系统规划原则,排水管网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是排水管网系统的定线,而排水管网定线通常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城市的地形和竖向规划;规划排水体制和线路数目;初步拟定的污水处理站方位和出水口的位置;城市水文地质;道路宽度;工业企业和产生大量污水构筑物的分布情况,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等。 项目区地势西北略高东南略低,首选排水方向为由西向东及由北向南排放。 3、排水管材比较 (1)钢筋混凝土管 耐腐蚀性能好,无需内外防腐,接口可采用承插式橡胶圈接口。但自重大,运输、安装及故障时抢修困难;管道竖向起伏较多时,管道接口处易形成薄弱环节;无标准配套及转换管件,需特殊加工。 (2)玻璃钢管(GRP) 玻璃钢管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管材,分为离心铸成型法荷玻璃纤维缠绕法。 耐腐蚀好,不宜结垢;水力条件好,节省电能;重量轻,运输方便;造价较高,有一定的敷设要求。 (3)UPVC管 目前,我国生产的UPVC管的工厂较多,产品质量逐步提高,这类管道的优点是加工安装方便,不结垢、无毒、质轻及表面光洁。但大部分管材质脆,不耐外压及冲击,膨胀系数大,多适用于室内给排水管道及埋入受外压较小的管道工程,不宜直埋城市道路车行道下。其对于DN300以下的UPVC管件产品规格齐全配套施工简单,造价较低维护量少,管理方便。 (4)HDPE管 HDPE这种管材具有柔韧性好、寿命长、重量轻、防腐、耐磨、抗低温冲击性能好等优点,是市政排水、排污和工业排水、排污的优质管材。由于高密度聚乙烯(HDPE)优异的融焊接性能,不但保证了产品成型工艺和产品质量,而且也为施工连接提供了多种可靠的方式,如:承插弹性密封连接等。 (5)管材的技术性能比较 管材的技术性能比较表 表6-12 比较项目 钢筋混凝土管 玻璃钢管 UPVC管 HDPE管道 抗腐蚀能力 较强 强 强 强 抗高压条件 较好 好 弱 好 抗水锤能力 较强 强 弱 强 粗糙度 0.013 0.011 0.009-0.011 0.009-0.011 适应地形能力 较强 弱 较好 强 施工安装 运输、吊装、 困难 运输、吊装、 困难 运输、吊装、 简便 运输、吊装、 简便 对基础要求 较低 高 低 较低 管材造价 低 较低 较低 较高 (6)管材的经济造价比较 管材的经济造价对比表 单位:(万元/km) 表6-13 管径 玻璃钢管 HDPE管 钢筋混凝土 UPVC DN100 30.75 22.64 17.66 DN150 35.2 30.16 23.37 DN200 39.76 39.09 29.37 DN250 45.61 55.25 37.94 DN300 51.59 58.84 45.24 51.92 DN350 55.42 73.07 59.86 DN400 65.78 78.4 52.04 69.6 DN500 74.67 88.64 65.3 96.41 DN600 99.82 104.19 78.46 140.2 DN700 120.16 127.7 DN800 148.18 143.69 101.44 DN900 180.68 167.51 DN1000 216.22 197.83 121.48 DN1200 239.28 254.91 148.66 DN1400 313.25 350.61 181.99 DN1600 417 461.9 190.98 DN1800 506.72 536.65 250.25 经管材、基础、运费等方面比较,综合造价同等管径情况下价格,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考虑节省资金,本可研排水管管材统一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管线基础依据地址勘察报告确定。XX区最大冰冻线深度为1.69m,管道最小埋深为2.20m。 雨水管采用平口式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基础采用:120°条形基础和180°条形基础。承插管接口采用橡胶圈接口,平口管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雨水检查井依据管径大小分别采用d1000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 污水管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基础采用:120°条形基础和180°条形基础。污水管道接口采用橡胶圈接口。污水检查井依据管径大小分别采用混凝土d500-d1200圆形污水检查井。 排水系统检查井应安装防坠落装置。 雨水口应设置污物截流设施。 4、污水管网计算 污水计算公式及参数 (1)平均流量:Qs=A×q0 式中:A——设计管段服务面积(104㎡); q0——比流量(L/(s·104㎡))。 (2)设计流量:Qmax=Qs×k 式中:Qmax——污水干管设计流量(L/s) Qs——污水平均日流量(L/s) k——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3)设计流量与管道设计流速的计算公式 目前在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中仍采用均匀流公式,常用的均匀流基本公式有: ①设计流量公式:Qmax=W×V 式中:Q——流量(m³/s); W——管渠过水断面面积(㎡); V——流速(m/s)。 ②设计流速公式:V=C×(R×I)1/2 式中:V——流速(m/s); R——水力半径(过水断面面积与湿周的比值)(m); I——水力坡度(即水面坡度,等于管底坡度); C——流速系数或称谢才系数; C值一般按曼宁公式计算即:C=R1/6/n; n——管壁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的n=0.013。 综合上述公式得: 设计流速公式:V=R2/3I1/2/n 设计流量公式:Qmax=W×R2/3I1/2/n 主要设计参数 (1)管道设计流速V——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的最小流速为Vmin=0.6m/s; 非金属污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Vmax=5m/s 本规划区地势比较平坦,考虑到污水管道按中期规模铺设,为保证近期污水流量较少时管内不发生淤积和沉淀,污水主干管的管径计算按近期平均流量时的设计流速进行校核,使其最小流速不低于0.6m/s。 (2)排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参见下表。 最大设计充满度 表6-14 管径 最大设计充满度 200-300 0.55 350-450 0.65 500-900 0.7 ≥1000 0.75 (3)排水量总变化系数K详见下表。 变化系数K取值 表6-15 污水平均日流量(L/s) 5 15 40 70 100 200 500 ≥1000 污水量总变化系数K 2.3 2.0 1.8 1.7 1.6 1.5 1.4 1.3 5、污水管网走向 污水管线平面布置在平行于道路两侧的人行步道内,全部布置于道路两侧人行步道上。XX大街与项目相交段管径为DN500,山水大道管径为DN1000,项目建设区域无明沟,河道。 工程建设区域地势东西走向东高西低,南北向地势较平,总体走向东南高西北低。各道路污水管线根据各自地形布置管网,管网总体走向如下: 在各建设道路铺设d500及d600污水管线,根据地形就近排入区域内污水干管,并由区域污水干管排入现有快一街的d1800市政污水干管和拟建长德大街d2400市政污水干管,并最终经过城市污水干管排入到城市污水处理厂。 污水的收集、排放可根据区域现有地形条件依靠重利流自然收集、排放。 6、污水管线设计 大路新建污水管线位于道路南侧,距中心线20m。污水系统设计一条支线,起点山水大道,终点接入XX大街处污水预留井。 污水管线设计 表6-16 管径 管长 坡度 服务面积 设计流量 流速 d500 2160 0.0025 40ha 78.41L/s 0.799m/s d600 2160 0.0020 40ha 127.56L/s 0.902m/s 工程全部采用开槽施工方法。 7、雨水管网计算 雨水设计参数选择 (1)降雨量 XX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25.10mm,最大年降雨量为917.00mm。 (2)雨量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设计流量计算采用XX市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为: q=[1600(1+0.8lgP)/(t+5)0.76] 其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 p—设计降雨重现期,本工程雨水设计重现期为3年 t—设计降雨历时(min) (3)雨水管道流量计算公式 Q=ψ·F·q 其中:Q——雨水管道设计流量(L/s) ψ——设计径流系数 q——设计降雨强度(L/s·ha) F——设计雨水管道所服务的汇水面积(ha) (4)重现期确定 设计降雨的重现期应根据汇水面积的用地性质(广场、道路、居住区),地形特点等因素来确定。在同一排水系统中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项目建设区域属于XX市非中心城市,重现期一般选用2-3年,本项目重现期取3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管渠设计重现期 表6-17 城区类型 城镇类型 中心城市 非中心城市 中心城区的 重要地区 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 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3-5 2-3 5-10 30-50 大城市 2-5 2-3 5-10 20-30 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2-3 2-3 5-10 10-20 (5)集水时间 根据雨水管道的极限强度理论,设计降雨历时按设计汇流时间计算,即集水时间,其包括地面集水时间t1和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两部分。地面集水时间t1主要取决于水流距离的长短和地面坡度,t2随着管道长度和管内流行速度的不同而不同。集水时间如果定的过长,将造成上游地区的地面积水,定的过短则增加不必要的投资。 集水时间公式:t=t1+t2式中地面集水时间t1取12分钟。 (6)径流系数 径流量与雨水量的比称为径流系数。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流域的地面性质。地面的种植情况对径流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地面种类径流系数 表6-18 地面种类 径流系数Ф 各种屋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 0.85-0.95 大块石铺砌路面或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 0.55-0.65 级配碎石路面 0.40-0.50 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 0.35-0.40 非铺砌土路面 0.25-0.35 公园或绿地 0.10-0.20 综合径流系数 表6-19 区域情况 径流系数 城镇建筑密集区 0.60-0.70 城镇建筑较密集区 0.45-0.60 城镇建筑稀疏区 0.20-0.45 地面上如种有植物或覆有草皮,就能截流很多水。土壤的渗水能力也是影响径流系数的一个因素。目前在雨水管道的设计中,径流系数根据城镇规划建设密度合理确定本项目综合径流系数取0.50。 所有雨水干线均与中心线平行,管道的埋设深度相对当地冻土深度300-400mm以下,周边以黄沙围填。 根据区域现有地形条件依靠重利流自然收集排入河流体系,可以满足本项目雨水排放要求。 8、雨水管网走向 根据规划雨水系统如下: 雨水管线布置在中央分隔带下,沿道路中心线布置。 工程建设区域地势东西走向东高西低,南北向地势较平,总体走向东南高西北低。各道路污水管线根据各自地形布置管网,管网总体走向如下: 在各建设道路铺设d500及d1800雨水管线,根据地形就近排入四家河、干雾海河、雾开河内。 雨水的收集、排放可根据区域现有地形条件依靠重利流自然收集、排放。 9、雨水管线设计 大路雨水管网系统设计起点为XX大街,终点接入山水大道处雨水预留井,最终排入雾开河内。 雨水管线设计 表6-20 项目 管长(m) 水流强度(m/s) 降雨历时(min) 重现期(年) 暴雨强度[L/(S·ha)] 径流系数(Φ) 汇水面积(ha) 流量 (m³/s) d500 175 3 5 2 345.01 0.5 3.2 0.485 d600 175 3 5 2 345.01 0.5 4.0 0.570 d800 160 3 5 2 345.01 0.5 4.35 0.723 d1000 240 3 5 2 345.01 0.5 6.15 0.965 d1200 520 3 5 2 345.01 0.5 8.52 1.40 d1500 890 3 5 2 345.01 0.5 16.00 1.600 合计 2160.00 5 2 17.04 10、排水工程量一览表 排水工程量一览表 表6-21 道路名称 污水管线长度(m) 雨水管线长度(m) 大路(XX大街-XX大街) d500 d600 d500 d600 d800 d1000 d1200 d1500 2160 2160 175 175 160 240 520 890 11、排水管网附属构筑物 (1)检查井 检查井位置 1)管道方向转折处 2)管道坡度改变处 3)管道断面(尺寸、形状、材质)及基础接口变更处 4)管道交汇处 5)直线管道上每隔一定距离处 检查井井身高 检查井位于路面或步道上时,应完全与路面或步道相平。 直线管道上检查井间距。 检查井最大间距 表6-22 序号 管 径(mm) 最 大 间 距(m) 污水管道 雨水(合流)管道 1 200—400 40 50 2 500—700 60 70 3 800—1000 80 90 4 1100—1500 100 120 5 1600—2000 120 120 检查井的结构设计 检查井结构为预制装配式,做法参照图集06MS201-5。 (2)沉泥井 1)直线管道上每隔150~200米处设置沉泥井。 2)沉淀槽高度为0.6m。 (3)雨水口 雨水口的设置应根据道路(广场)情况、街坊及建筑情况、地形情况、降雨强度,以及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等因素决定。雨水口宜于设置在道路上的汇水点、街坊中的低洼处等。雨水口间距一般为25~50m。 (4)检查井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①为防止渗漏、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建设进度,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成品井,检查井完工后进行闭水试验,防止污水外渗; ②采用井盖基座和井体分离的检查井,用重型铸铁井盖及井座; ③检查井内采用高流槽,可使急速下泄的水流在流槽内顺利通过,避免使用普通低流槽产生的水流溢出产生冲刷井壁的现象。 管网基础 根据当地地质条件,本项目管网基础采用素混凝土条形基础。 管网施工 ①井盖 检查井超重型铸铁井盖及井座。 ②管网开槽 管沟的开挖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或工程监理指导的开挖路线及开挖深度进行施工,而且在没有征得相关部门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进行改动。 在永久性冻土或季节性冻土地层,管顶埋深应在冰冻线以下。 在结实、稳固的沟底,管沟的宽度由施工所需要的操作空间决定,空间大小必须允许能够正常进行管沟底部的正确准备及管沟填埋材料的填埋及夯实等工作,而且还要考虑到管沟开挖费用以及购买填埋材料等费用的经济性。管沟的宽度值一般要考虑到管网的规格及所用的夯实工具。下表给出了相应的最小宽度值: 最小宽度值 表6-23 序号 管网D(mm) 槽底宽度(mm) 1 150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年XX大街、道路建设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39345772.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