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木兰诗的艺术特点.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29926326
  • 上传时间:2023-12-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7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木兰诗的艺术特点木兰诗的艺术特点1刻画“神奇”人物,塑造不朽艺术形象《木兰诗》是一首英雄的赞歌,它成功地塑造了花木兰这一女英雄形象作 品着力歌颂了花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不慕功名的高贵品质,热爱家乡的平 民愿望从木兰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木兰原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平 民女子,为了保存父老,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两千年前男尊女卑的封建 社会里,她这一行为是何等大胆,她抛弃儿女情长,越过重重关山,勇敢地来到 前线,这与中国古代女子“绣花楼上,足不出户”形成鲜明对比,她身经百战, 历时十年,打败敌人凯旋归来,直到这时同伴才发现她是女郎,经过战争的磨练, 从一个普通姑娘成为一个坚强无畏的将军但她功成不求赏赐,只愿回家与亲人 团聚,恢复她当年“当户织”的劳动生活文章通过木兰织布时“唯闻女叹息” 的异乎寻常的情态描写;通过“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 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旅途思亲的刻画;通过还乡后“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一系列行 动,细腻而真实地揭示了木兰丰富的内心世界总之,文章塑造了一个聪明果敢、 坚毅质朴、不贪功名、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这是《木兰诗》有别于北朝时期其他乐府民歌的一大艺术特色《木兰诗》 的前部分 木兰决计从军,匆忙备械,万里行军,十年征战,是从不同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谴责战争的罪恶:“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叹息”中流露出人们的痛苦和无奈;“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年迈之人都不能幸免,写出兵役负担沉重的苦难现实;“旦辞爷娘 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表达了人民厌 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 归”,写出战争的长期性、严酷性木兰从军这部分,作者运用的是现实主义创 作方法《木兰诗》的后部分 还朝拒赏和回乡团聚,写出木兰的愿望和理想 热烈地渴求和平安宁的生活这部分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读完《木兰诗》我们冷静理智地想一想,木兰,不是什么将门之后,未习武,未读 书,而是在家织布的寻常女子,在长期酷烈频繁的战乱中能活着回来,已是命大 福大造化大,是奇迹;而她不仅活着回来,还建功立业,官封尚书,阖家团聚, 在那“野死不葬鸟可食”、“尸丧狭谷口,白骨无人收”的惨痛现实里,这无疑是 浪漫的梦,是作者有意涂上的理想主义色彩。

      《木兰诗》在塑造木兰形象时,没 有沉溺于血与泪的现实不能自拔,而是摆脱了沉重现实的束缚,在地狱般黑暗的 现实中燃烧起理想的火炬,使在黑暗中的人们看到希望它不仅写出现实生活是 怎么样的,而且给人一股清新的力量《木兰诗》写出的理想,是那样的明快、 热烈、温馨黑格尔说:“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木兰诗》敢于对现实生活的材料,根据理念的感性来改造,不仅以个别显 现一般、以偶然展现必然、以现象揭示本质,还在描写中融注优美的爱憎鲜明的 感情,体现崇高的道德和审美的品质,从高尚的情怀里迸发出诗的光辉,作者以 自己理想的光辉照亮乃至在一定程度上改造描写对象,使本文脱颖而出《木兰 诗》前部分写现实,后部分写理想,它不仅写出了苦难,而且还写出了希望,将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结合起来,表达了遭长期战乱蹂躏的人民 的理想,喊出了人民的心声,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这是其在北朝民歌中独占鳌 头的重要原因之一《木兰诗》之所以被誉为“乐府双壁”之一,也是因为《木 兰诗》不仅写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而且还写出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不 仅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而且还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3繁简适宜、详略得当,放出奇光异彩《木兰诗》可称得上繁简相宜的典型之作,有时用繁,用墨如泼;有时用简, 惜墨如金。

      凡是使用繁笔的地方,都是作者精心描绘之处木兰织布时心事重重, 叹息声声,几经询问,说出缘由:原来木兰无心织布是因为可汗大规模征兵,征 到了父亲头上,无法逃脱,父亲年老体衰,木兰没有兄长,思虑再三,毅然决定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此处描写,极为详尽,交代了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准备 行装时,木兰连赴集市,匆忙而有序地购置战马鞍具奔赴战场时,辞别父母, 途经黄河,到达目的地黑山头,仅用了两天时间,夸张地表现了木兰出征的路线, 行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反复运用“不闻……,但闻……”的句式,用荒凉 的夜间环境烘托出木兰离家思念亲人,离乡越远思念愈切的心情十年后,木兰 辞官回家,亲人团聚,恢复女儿装,欣喜兴奋的感情这些内容,作者不厌其繁, 精心描绘,细致入微,可谓是泼墨入水4反复运用对照,暗示其含蓄意义对照是《木兰诗》反复运用的艺术手法,它含蓄但又不同于晦涩,更不是为 了晦涩,作者总是要运用象征、暗示、隐喻、反衬、寄托、提示、对照等,将作 品深藏的意义揭示出来《木兰诗》分为两部分,前部分写现实:木兰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谴责战争;后部分写理想:木兰征战凯旋归来,回到家乡,追求和平 安宁的生活前后两部分相对照,用其“谴责战争,热爱和平”这方面来理解文 章的主旨。

      木兰“出征前的叹息,与还乡时的欢欣”相对照,木兰的爱憎思想就 体现出来了木兰“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 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两相对照,木兰反对什么,渴求什么,在其情感中就显露出来木兰不用尚 书郎”和“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相对照,劳动人民“渴求和平安宁的生活” 与封建知识分子“万里觅封侯”的理想,真是泾渭分明呀5互文手法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的两部分,看似无关,实则 相互交错,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手法整篇文章 中作者大量使用互文,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深刻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年归”,说的是,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不幸战死,有的胜利回来了,而不 是“将军经历多次战争战死沙场,壮士征战十年回来了”此类互文的句子在诗 中还有许多,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理云鬓”和“帖花黄”的动作 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再如,“东市买骏马……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 床”等另外,全诗用口语写成,生活气息极浓,如,“唧唧”、“溅溅”、“啾啾”、 “霍霍”这些拟声词的运用,朴素自然;“阿爷”、“阿姊”、“可汗”这些新词, 都是俗文学的特色,不事雕刻而自然流畅等。

      全诗生动活泼,清新刚健,不失民 歌特色,不愧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