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论矛盾论导.ppt
88页《实践论》《矛盾论》导读 中共拉萨市委党校 拉萨市行政学院 刘培勇 2017年6月,汇报提纲: 一、文章合为时而作:“两论”的写作背景 二、时代的思想精华:“两论”的哲学智慧 三、继往圣之绝学:“两论”的学习与实践,一、文章合为时而作:“两论”的写作背景,(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 A.有清一代,尚清谈,玄学、考证及辞章之学,鄙视技 术创新及劳动实践,朝野上下,普遍颟顸无知,知识分 子“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事报君王”,其个人追求 无非三事:子女、玉帛、威福……,思想文化的危机,直接影响清王朝的军队战斗力,数千年来古代 中国的天下迷梦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之下彻底粉碎: 康熙盛世中 “磨剑半生虚售世,著书千载枉惊人”的戴梓; 鸦片战争中杨芬马桶抗英、虎神营,无休止的谎言; 甲午战争中战舰炮口晾内裤; 甲午战争后不及一月,一名日本官员到湖北沙市,无比惊讶地发现,这里 的官员和民众根本就不曾听说过刚刚发生的甲午惨败,依然沉浸在一派莺 歌燕舞的升平之中沙市作为消息灵通的长江中游港口城市尚且如此,其 他偏远的内地就更不消说了民国著名军事家杨杰感慨总结道:“甲午战 争,不是中国的军队战败,而是思想的战败。
悲剧仍然在继续: 英国第二次入侵西藏中的咒语; 卢森堡一个班的士兵侵入北京; 载沣的有兵不怕论; 康有为的天生双膝何用论; 18名日本兵占领热河省会承德市……,B.近代以来中国的无数次惨重灾难和失败证明, 这个古老的国家需要新的思想,新的哲学,新 的制度和新的理论,舍此之外,无以救其国, 无以救其民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早期中国共产党经 历的一系列重大挫折,两次胜利:1927年的北伐战争 1936年的长征胜利 两次失败: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 1934年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血的教训: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给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几乎断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前途由于主观主义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毛泽东在党的革 命初期,多次被边缘化,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上,以李 立三为代表的中共早期工人领袖们也遭到了排斥时 年 27岁的王明和26岁的博古作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留 学生干部,竟然领导了中共中央,而此前他们几乎没 有在中国做过实际的革命工作26 岁的顾作霖当上了 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他从未经历过打仗是怎么回事在巴伐利亚搞工人暴动的奥托.布劳恩则负责指挥红军, 可他连中国话都不会说,直到中央苏区丧失,布劳恩 都是通过看地图认识这块红色根据地的。
毛泽东后来 把中共六大后形成的错误路线概括为“冒险主义”和 “逃跑主义”因为那些人大概只会两件事:形势好 一点就冒险,形势一坏就逃跑在 1931 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形成的中共领导层, 及随后执行的王明博古(秦邦宪)路线,是中国革命 危害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路线,致力于以残酷斗争、 无情打击的方式改造中国共产党,它不仅导致了中共 白区组织的瓦解,也导致了苏区的丧失而张国焘的 肃反,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仅在张国焘主持的鄂豫皖 苏区,就有十分之六以上的红军团以上干部,被当作 反革命而杀掉六届四中全会后,何孟雄、 林育南、李求实等党内骨干强烈反对米夫破坏组织程 序的做法,更反对王明、博古未经选举就进入党中央 领导层,他们在上海三马路的东方饭店召开秘密会议 商议对策当会议召开时,国民党特务冲进来,与会者被一网打尽,中共城市骨干24 人悉数被捕1931年2月,何孟雄、林育南、李求实等24 人 ,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令人悲愤的是:当他们被捕的消息传来,王明却说这是“咎由自取”,而拒绝对他们进行营救当这24人被国民党杀害后,王明指示说,人虽然死了,但还要对他们的问题继续追究 ——韩毓海《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六届四中全会的错误路线影响极为深远: 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后,赶来向毛泽东汇报的红25军军长 徐海东请示说:部队里还有300个AB 团嫌疑分子,是在鄂 豫皖苏区出发前划的,这些人究竟该如何处置,毛泽东愤 怒地回答说: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下来了,还怀疑人家是 反革命?统统改正!立即改正!赔礼道歉!全都搞错了! 当徐海东向那 300 名干部传达毛主席的指示时,300 人一 起抱头痛哭,徐海东也不禁留下了热泪。
对于中国共产党早期遭遇的重大挫折,毛泽东在1936 年总结道: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 ,除了犯过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和李 立三“左”倾机会主义两个错误之外 ,还犯过了下述的两个错 误 :其一 ,是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的“左”倾机会主义, 这个错误使得土地革命战争受到了极端严重的损失,得到了在第 五次反 “围剿”中不能战胜敌人反而丧失了根据地削弱了红军的 结果这个错误是在一九三五年一月扩大的中央 政治局的遵义会 议时糾正过来了其二,是在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的张国焘 右倾机会主义,这个错误发展到破坏了党和红军的纪律,使一部 分红军主 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经验匮乏 理论水平不高 理论脱离实际,,根源:思想路线错误 “一切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不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左、右倾错误原因上升到哲学层面,(三)毛泽东个人九死一生的革命经历,1932年 10 月 ,根据中央指示,在江西宁都召开了中共苏区中央 局全体会议,史 称 “宁都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批判毛泽东会议认为,毛泽东一贯不执行攻打大城市的中央 指示,犯了 “消极怠工”的错误,反对攻打赣州等中 心城市,更发展到擅自更改苏区中央局的作战计划的境地。
毛泽东错误的根源在于他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想 只要毛泽东还在指挥红军,那么,大城市就打不下来, 革命就不能胜利会议决定,必须开展“前所未有的反毛泽东倾向的斗争”会议提出,毛泽东必须完全离开红军,回到后方去做政府的工作,由周恩来负责 领导红军作战 ——韩毓海《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在这次会议上 却被几个苏联回来的留学生娃娃公开、反复羞辱,他们不但无视他的功绩,更加藐视他的出身与学历,甚至他的知识背景,对毛泽东的这种侮辱,不能不说是 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侮辱 就这样,毛泽东第二次被从红军的领导岗位上赶下来这一次,他是在打了大胜仗之后,反而遭到了撤职处分毛泽东再次病倒了他以发了疟疾 长征胜利后,为了批判王明们的“左”倾教条主 义,总结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毛主席自感“我 的工具不够”,于是,阅读了大量的马列哲学著 作,为写《实践论》和《矛盾论》奠定了基础四)“两论”的写作目的 在革命战争如火如荼,斗争形势极为险恶的历史关头, 毛泽东写作两论,显然不只是出于哲学的兴趣,而是为 了解决革命斗争中的重大现实困难而当时尚在幼年的 共产党,不缺乏勇气和热情,最缺乏的,正是对革命道 路,途径和方法的客观正确的认识。
毛泽东: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于是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也是可怜得很,从外国故纸堆中零星地捡来的 几十年来,很多留学生都犯过这种毛病他们从欧美日 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 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 这种毛病,也传染给了共产党《毛泽东选集· 实践论》题注: 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 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 教条而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 思主义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外一部分 经验主义的同志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 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 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
毛泽东创作“两论”的根本原因:,这两类同志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曾 经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 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 迷惑了广大同志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为着用马克思 主义的认识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 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 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 这种主观主 义,故题为《实践论》《毛泽东选集· 矛盾论》题注: 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 同一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 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曾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 学作过讲演五)“两论”与现代中国的道路 “两论”问世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从此,中国革命摆脱 了两次受挫的阴影,走上了一条充满阳光的胜利大道在“两论”的影响 下,以及经过延安整风运动的洗礼,全党高举马克思主义哲学大旗,坚持 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两论”精 神,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这就为抗日战 争乃至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两论” 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原则,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一系列重要结论,诸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做好矛盾转化工作”等等,不仅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胜利的思想法宝,也是新时期我们进行改革开放、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遵循的理论原则。
在《漫长的革命》中,斯诺写到,他曾经问毛 泽东说:“在 1937 年之前,你是否有时间读 过黑格尔的著作?”毛泽东说,他读过黑格尔 的著作,在这以前还读过恩格斯的著作,但是, 如果没有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他是完全不可 能写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种著作 的,毛泽东后来说过,我的书哪里是我写的, 那是从革命者的流血牺牲中得来的,那是血写 的毛泽东的著作,是从流血牺牲的经验和教 训中得来的,那是鲜血铸成的经典和丰碑六)作者与他者眼中的“两论”,“一九二一年建党后,经过了十四年,牺牲了多少党员、干部,吃了很多苦头,才懂得了如何处理党内关系、党外关系,学会走群众路线不经过那场斗争,我的那些文章也是写不出来的 ——《毛泽东选集》,法国著名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认为,毛泽东最伟大的著作便是《矛盾论》,他甚至认为,《矛盾论》推翻和颠覆了整个西方思想史和哲学史二、时代的思想精华:“两论”的哲学智慧,第一部分(1-5段):实践对认识的基础作用 第二部分(6-19段):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第三部分(20-25段):认识运动是无限发展的过程 结语(26段):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一)《实践论》的主要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 发展,来观察和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 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 系。
1.1 实践的本质特点和形式:,“实践贯穿我们认识的全过程 ——《哲学批注集》,实践是能动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客观物质性活动,1.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产生之源和传播之流,“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 吃你要知道革命的 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 命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目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1.3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以信求知,“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防止权威定势,不要把自己的脑袋长在别人的脖子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 实践标准的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