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修改.doc
5页《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修改)基本信息学 科历史年 级高一教学形式多媒体教 师赵芬芬单 位英德市第一中学课题名称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5课 辛亥革命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参与积极性高但大多数学生“史从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培养,运用材料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较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比较欠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革命纲领及指导思想,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辛亥革命爆发的深刻原因、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政府性质、辛亥 革命的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者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一生精力的光荣事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革命先驱们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提问:“共和政治,总统山河”这副对联体现在近代中国哪一次重大事件上?提示:辛亥革命(广义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B、新课讲授: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1、 政治:19C中期以来,列强侵略中国,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但各阶级救亡图存均告失败2、 经济:19C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二、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1、、组织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① 1894,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② 1905,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地点:日本东京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2、、思想条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905年三民主义表述内涵地位简要评价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民族压迫,暴力推翻清政府前提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分配问题补充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是空想 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论战6、军事条件: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三、辛亥革命的过程(一)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主力:湖北新军2、结果:武汉三镇光复,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随后,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二)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中华民国的成立① 时间:1912年1月1日② 总统:孙中山③ 国旗:五色旗(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象征“五族共和”)④ 国都:南 京⑤ 纪元:中华民国纪年⑥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① 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政体② 内容: 依据材料归纳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自由平等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三权分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 副署之 责任内阁 第五十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 性质和意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三)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提问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国家形势又是如何发展的?由此引出革命的结局 清帝退位(1912.2.12)—— 孙中山辞职 ——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四、辛亥革命的评价 探究: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就上述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由讨论)(一)成功: 以下五则材料分别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反帝反封 ——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材料三:“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材料四: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 帽…… 革除旧风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从近代化的角度)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革除封建陋习,移风易俗(二)失败:(局限性) 从鲁迅作品看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 革命的不彻底 阿Q心里想到:以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 ——《阿Q正传》 缺乏群众基础辛亥革命的局限性:① 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② 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就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板书设计 第15课 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2、 政治:19C中期以来,列强侵略中国,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但各阶级救亡图存均告失败3、 经济:19C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二、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1、、组织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2、、思想条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905年 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论战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三、辛亥革命的过程:(一)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二)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中华民国的成立的概况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政体内容: 性质和意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三)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四、辛亥革命的评价1、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从近代化的角度)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革除封建陋习,移风易俗2、辛亥革命的局限性:① 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② 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就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作业或预习 根据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思考怎么评价孙中山?自我评价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了大量史料,在培养“史从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对高考有一定的帮助,但本节课内容过多,一课时时间较紧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