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说课稿.doc
6页《一共有多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共有多少》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意图一、 说教材1、教材简析: “一共有多少”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一课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过相关经验它是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数的运算的起始,也是今后学习加法基本运算的基础本课时通过多个不同的具体情境,将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加法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情境,逐步抽象出数学算式,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进而形成数学模型同时,还将初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有条理地表达观点以及理解他人思路的能力2、教学目标:我通过对教材的研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交流的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3)在教师引导下,学习从具体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4)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3、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初步探索5以内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将教学难点定位在:帮助学生在具体应用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算式,理解得数是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建模思想二、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特点,我以发现法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帮助他们发现和理解加法的意义并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串的思考,结合直观演示、操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探索和交流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将不同教法优化组合,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以观察感知、实践操作、抽象概括、思维创新为主线,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能从情境中逐步抽象出加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建模的思想,为此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三)动手操作,深化应用;(四)及时反思,小结收获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本节课我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依照教材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将铅笔合在一起”的情境来引入新课本节课开始,多媒体课件出示笑笑拿铅笔的连环画我先请学生观察其中的第一幅图,思考:笑笑在做什么?并请学生模仿笑笑的样子也做一做。
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会发现:笑笑一只手中有3支铅笔,另一只手中有2支铅笔此时我借助手势提出问题:你知道笑笑手中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吗?在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我将板书课题这一环节情境的创设,奠定了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生活基础,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出铺垫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因此我安排了三个小环节进行突破:(一)根据情境,初步感知加法;(二)丰富情境,深入理解加法意义;(三)逐步抽象,认识加法算式1、根据情境,初步感知加法把铅笔合在一起,看似简单,但在“合起来”的过程中却包含了加法,体现出加法合起来的意义所以首先,我提示同学观察第二幅图中笑笑是怎么知道一共有几支铅笔的学生会发现笑笑将两只手中的铅笔合在一起了我继续请同学们数出笑笑手里一共有几支铅笔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于整个情境的理解,初步体会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这部分要使学生在班内充分交流,如有些同学是按1,2,3,4,5的顺序来数的,有些学生会在3后面接着数4,5,还有的学生会直接把2和3合起来教师要及时捕捉不同方法并给与肯定接下来我与同学们一起用手势和语言描述笑笑把铅笔合在一起的过程,帮助学生在讲故事,做手势的过程中,完整体验“合并”的含义。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尝试根据情境讲出相应的数学故事,感受加法的意义,并初步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在该环节中要及时鼓励学生大声表达,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2)丰富情境,深入理解加法意义首先,我提示学生通过观察以及老师的提示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还有2只熊猫在玩球然后我将请学生将观察到的数学信息转化为数学问题学生在思考后可能会讲出相应的数学故事所以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指导学生将故事转化为含有问句的问题,并能表达完整接下来学生会在解决加法问题的过程中初次尝试借助学具和使用图形表示实物这是学生认识数的运算的图像表征过程,也是逐步抽象的开始我先请学生用手中的圆片代替熊猫摆一摆,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学生将通过摆一摆的过程感知怎样用学具表示“合起来”的过程随后课件介绍淘气的数数方法: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圆圈表示正在做不同事情的熊猫,也可以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熊猫使用不同的颜色能帮助学生在尝试用圆圈代替熊猫的过程中,更清楚地理解图像表征的过程,进一步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尝试用图形表示实物,是认识数的运算的图像表征过程,是逐步抽象的开始,也是学习计算方法的开始。
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借助与熊猫有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画一画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法“合起来”的意义,继续探索计算方法3)逐步抽象,认识加法算式知识的形成是由感知到归纳的过程,学生在前两项活动中已经经历了从现实情境逐步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获得了充分的感知,初步理解了加法的意义所以此时,是帮助学生认识加法算式和符号的好时机首先我提示学生发现这两个数学故事都可以用同样的算式3+2=5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将算式的各部分与之前的情境对应起来,帮助学生了解算式中的每个数以及加号各表示什么意思然后我向学生介绍: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就是加法,并介绍加号,等号以及算式的读法接下来我板书示范算式的写法,并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书写加法算式“3+2=5”,及时给予指导这一环节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呈现了加法算式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和读法并通过卡通人物兴奋的心情,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第三个环节:动手操作,深化应用1摆一摆,算一算先请学生运用圆片或小棒按照图中的情境摆一摆,再全班交流说图意接下来请学生将算式补充完整并在班内交流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这一练习的设计主要是希望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深理解加法的意义,体会与此类似的情境可以用加法计算。
2数一数,算一算(即练一练第2题)课件出示手指游戏,我先请学生尝试手指游戏,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再请学生解释算式各部分的表示的意思和整个算式的意义这一练习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熟悉的手指游戏进行加法计算,巩固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两个练习后我会结合手势演示及时小结:像这样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情境都可以用加法来计算第四个环节:及时反思,小结收获 在这一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我设计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以及你认为自己在今天的课堂上表现怎样?”等问题不仅让学生谈知识、能力方面的收获,还着重让学生谈学习方法、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再一次激起良好的情感体验四 板书设计以上就是我今天全部的说课内容,希望老师们给予指正和指导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