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0872638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铜陵市第二十中学铜陵市第二十中学““中华经典诵读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承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二、活动目标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其性情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操,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2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三、活动原则1、参与性原则:大众参与,熟读成诵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四、诵读内容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中学篇)及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如:五、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保证学生不少于 20 分钟的诵读时间1、早读:利用部分时间诵读经典2、语文课前 3 分钟 3语文老师负责,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见缝插针,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 3 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 “学而时习之”, 吟唱或强化记忆3、课后 (1)每周第四节学校安排的读书时间2)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 “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比赛、“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等活动。

      六、活动方法1 、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每周一节,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习课、课、活动课、班会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的保证2、语文阅读课各年级阅读课利用几分钟作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各班每周以经典诵读课为载体,做好诵读工作各年级各班级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校本、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注意学科整合音乐学科与诗文诵读的整合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美术学科与诗文诵读的结合给经典诗文配画,应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研究课:诗配画其他学科,如政治、历史等亦可探索与诗文诵读的相关整合43、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组织学校的各种文艺社团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4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 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

      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七、活动要求1、提高认识,明确活动重要意义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通过深入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能够使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了解、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对广大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具体措施各班级要结合工作实际,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经典诵读,把经典诵读与感恩教育、礼仪规范教育和才艺展示等活动结合起来,增强活动教育效果2、精心组织,注重活动实际效果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要与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和其他节庆相结合,挖掘与诠5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要以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从古代、现代、当代名家名篇中精选作品,注重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耳熟能详,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刻内涵。

      要把“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选编经典诵读读本,纳入校本课程管理,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有机融合要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师诵读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组织好广大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增强活动效果3、创新形式,力求活动丰富多彩以班级为点,以年级为线,以学校为面;以个人为根,以集体学习为干,以校园活动为叶;以开创风气为主,以文化熏陶为本,以文化教育为重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各年级要在活动中注重艺术创新,用普通话和现代舞台艺术手段表现经典内容,通过诵读活动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激励人生,演绎时代精神4. 学校将制定经典诵读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此纳入对学生的个体思想品德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对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评比,鼓励创造性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将对此项活动进行总结,对做得好的指导教师、班级和学生进行表彰 6铜铜陵市第二十中学陵市第二十中学 2013 年年庆庆“六一六一”经经典典诵诵 读读比比赛赛方案方案一、活动宗旨1.中华传统文化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进步,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是现代文明的母体与源泉。

      此次比赛旨在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精神,以提高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经典诵读为主题,以培养师生良好阅读习惯为重点,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努力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让浓郁的书香洋溢校园,让中华经典代代相传2.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培养师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师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师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丰厚校园人文底蕴,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培养准确、流畅、有感情的使用普通话的能力,提高师生的诵读水平二、比赛主题:“我与经典有约暨庆“六一”经典诵读比赛”三、比赛口号: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四、比赛对象:本校初一、初二年级五、诵读比赛内容1.优秀中华诗文(如《三字经》《增广贤文》《弟子规》《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选段;2.典范的现代白话文、选入各版本教材的一些文辞兼美的优秀国学经典篇目,尤其是为师生所称颂的名家名篇既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是其中的一部分,力求语言优美,内容健康73.传统文化知识综合考查,以《弟子规》和《三字经》等有关的知识、典故为主六、参赛要求1、参赛内容符合本次比赛要求,否则失去参评资格。

      2、参赛节目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3、报名后将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比赛中评委将当场记分4、形式自行设计,力求多样创新5、鼓励该班班主任或语文任课老师亲自指导学生参加比赛七、活动步骤1、准备推行阶段(6 月)首先以班为单位开展诵读活动,积极营造氛围,形成风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在平时诵读的基础上,举办朗诵会、诵读讲座等活动,以活动促诵读,以诵读促学习,达到熏陶情感、积淀文化的目的老师要示范指导,让书声回荡校园,诗意永驻心灵要求有固定的诵读时间,语文早自习也可适当安排,其他时间自行把握2、比赛展示阶段(6 月)由初一、初二年级各班组织一支队伍参赛,人数 3 到 4 人, 5 月24 日前将参加比赛的节目名称、学生名单、节目形式、伴奏报学校2013 年 5 月 30 日下午第三节课后比赛八、评分标准:比赛采取 100 分制,其评分标准如下:1.作品内容(15 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要切实体现“中华美文”的特点,宜选择影响较大、流传较广、弘扬传统文化较为明显的散文、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82.节目形式(15 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音乐,须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3.语言技巧(35 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音量适中,语速得当;4.临场表现(35 分):衣着得体,体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九、获奖评定1.团体奖 1 名2.个人一等奖 1 名,个人二等奖 2 名,个人三等奖 3 名十、未尽事宜另行通知铜陵市第二十中学政教处 团委2013 年 4 月 25 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