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深中医基础理论论述简答总结材料.doc
14页word脏象简答(1)受纳水谷:受纳,即是承受、容纳之意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具有承受和容纳水谷的作用饮食入口,经过食管进入胃中,由胃加以承受和容纳,并暂存于胃腑之中,故胃有“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之称2)腐熟水谷:是指胃将饮食物进展初步消化,并形成食糜的作用容纳于胃中的食物,经过胃的腐熟后,其精微物质经脾的运化而营养全身,未被消化的食糜如此下传于小肠进一步消化1)受盛化物:受盛——承受胃所下降的食糜,起到容器的作用;化物——使食糜在小肠内必须有相当长的时间停留,以进一步的精细消化,使之化为精微2)泌别清浊:清:由脾的升清、散精的作用上输于肺浊:水液由此渗于前(膀胱),形成尿液;糟粕由此归于后(大肠),形成粪便1)水火既济(心肾相交阴阳水火升降互济理论):心,在上,属火,为阳;肾,在下,属水,为阴肾水必须上济于心滋助心阴,使心火不亢;心火必须下降于肾温煦肾水,使肾水不寒,维持着心肾阴阳水火彼此交通、相互制约、升降协调的关系2)精神互用:心主神——神全可以益精,肾藏精——积精可以全神心神肾精,相互为用3)君相安位:心为君火,君火在上,为一身之主宰,命火秘藏如此心阳充足;肾为相火,相火在下,系阳气之根,为神明之根底,心阳充盛如此相火亦旺。
君相二火,上下交济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阴液互养、藏泄互用等方面1)精血同源:肾藏精,精能生血;肝藏血,血能化精这是精血相互滋生和转化2)藏泄互用:肝气疏泄,可使肾之开合有度;肾精闭藏,可制约肝疏泄太过二者相反相成,调节生殖功能3)阴液互养〔水能生木〕:肾阴充盛如此能滋养肝阴, 制约肝阳不致偏亢;而肝阴充足,气机疏泄正常,促进肾阴充盛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和阴液互资方面1)呼吸运动:肺主气司呼吸——肺为气之主;肾主纳气——肾为气之根2)水液代谢:肺为水之上源,有赖肾阳蒸腾气化;肾为主水之脏,借助肺宣发肃降3)阴液互资:肺阴充足,输精于肾——金能生水;肾阴充盛,上润于肺——水能润金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与血液运行的相互协同关系1)心主血脉维持和促进脾的运化; 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保证心血充盈2)心气推动血液运行是脾气固摄血液的推动力,而脾气固摄血液是心气推动血液运行的固摄力心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协同调节关系心主血脉,血以载气;肺朝百脉,助心行血宗气是联结心的搏动和肺的呼吸的中心环节病理上,肺气虚弱,行血无力,肺气壅滞,气机不畅,影响肺气宣发肃降,导致咳嗽,气喘、胸闷等;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血行不畅,瘀阻心脉,影响心的行血功能,导致心悸,面唇青紫。
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疏泄与运化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相互协调的关系1)消化方面—疏运协调:肝主疏泄,全身气机调畅,协调脾升胃降;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肝体得以濡养2)血液运行—藏统有节:肝贮藏血液调节血量,肝疏泄气机血行通畅病理上,血液藏统失常,肝不藏血,脾不统血,可见到各种出血;消化吸收异常,木不疏土,可见到精神抑郁,胸闷太息,纳少腹胀,便溏等;假如土壅木郁,如此脾虚生湿化热,熏蒸肝胆,导致胁痛,黄疸等论述(1)含义:血,血液脉,脉管,血之府,血液运行的通道心推动血液运行于脉中,流注全身,循环不休,发挥营养和濡润作用2)内容:主血:心行血——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心生血——指心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主脉:指心气推动脉气,使血行脉中,保持脉道通利3)结构:心——脉——血〔密闭的循环系统〕(4)根本条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阳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根本条件5)功能:一是心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心脏的正常搏动〔关键〕,依靠心气的推动,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推动血液在全身的正常循行可通过面色、舌象、脉象、心胸部的感觉来观察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二是心生血:胃、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以与脾主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经脾的升清和散精的作用,上输于肺,并通过心阳的温煦作用而成为血液。
〔1〕主呼吸之气①含义: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②表现:呼吸调匀,气息平和③意义:促进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④病变:呼吸不畅,咳嗽气喘〔2〕主一身之气①含义: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②参与宗气的生成:肺吸入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结合而成,积聚于胸中气海上出喉咙以司呼吸,下贯心脉以行气血③调节全身气机:气机:泛指气的运动根本形式:升降出入肺有节律地呼吸运动,带动全身气的升降出入肺主气的作用,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1) 肺主宣发:含义: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和布散的作用;表现:①呼出体内浊气,而完成气体交换;②输布津液和水谷精微到全身,外达于皮毛;③宣发卫气调节汗孔开合,控制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的恒定2)肺主肃降:含义: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和布散的作用表现:①呼出体内浊气,而完成气体交换;②输布津液和水谷精微到全身,外达于皮毛;③宣发卫气调节汗孔开合,控制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的恒定含义:运,转运,输送;化,消化、吸收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其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作用。
运化水谷:(1)含义: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并转输、布散至全身的功能2)四个阶段:①消化:经脾气的气化和脾阳的温煦作用,帮助胃、小肠将水谷化为精微和糟粕两个局部②吸收:经脾气的作用,由胃、肠吸收水谷精微③转输:由脾气的升清作用,将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送到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④布散:由脾气的布散作用,将吸收的水谷精微直接输送到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皮毛筋肉3)意义:脾的运化功能正常——“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精、气、血、津液的生化有源,脏腑组织得到营养,四肢百骸强壮有力从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的功能减退——脾失健运: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表现为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精微物质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可见形体消瘦,倦怠乏力,气短声低等虚弱之症运化水液:(1)含义: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2)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枢转作用:①人体所摄入的水液,必须经过脾的吸收、转输布散全身而发挥滋润、濡润作用;②脾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多余水液,与时转运给肺和肾,通过肺和肾的气化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脾失健运——水液的吸收、输布障碍:水液停滞,凝聚体内如此为水肿等,水液下注肠道如此为泄泻。
5.论肝主疏泄(1)含义:“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2)生理上: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如此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活动稳定有序3)肝主疏泄的中心环节——调畅气机:①调畅精神情志:正常:肝疏泄气机,气机调畅,脏腑功能协调,精神愉快,情志舒畅,气和志达肝主谋虑〞异常:假如疏泄不与,如此肝气郁结〔肝郁〕,常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感,善太息等症;假如疏泄太过,如此肝气上逆,常表现为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②促进消化吸收:正常:一是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排泄才能得以正常进展;二是分泌与排泄胆汁胆汁的分泌,贮藏和排泄均有赖于肝主疏泄,以帮助食物的消化异常:肝气犯脾,如此可出现腹胀、腹泻或痛泻频作等症;肝气犯胃,如此可出现恶心呕吐,泛酸,胃脘胀痛等症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可出现胁肋不适,口苦,纳食不化,厌油腻食物,甚如此出现黄疸③维持气血运行:正常:人体的气血相依相随,气能行血,气行如此血行异常: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局部刺痛、或形成癥积等;女子月经不调;肝气上逆,进一步气迫血升,如此呕血,甚至血菀于上,如此昏厥。
④调节水液代谢正常:肝的疏泄正常,能畅调三焦气机,水道通利,水液才能维持正常的输布与排泄异常:肝失疏泄,气滞水停:水液凝聚而生痰,痰气交阻于咽喉,如此可见梅核气;停留于腹腔,如此可见腹水胀满⑤调节生殖功能调理冲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肝疏泄气机调畅,如此任脉通利,太冲脉盛,月经应时而至,孕育分娩顺利故“女子以肝为先天〞调节精室:“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精液封藏在肾,排泄功能在肝气机调畅,如此男子排精通畅1)含义:肾具有贮存、封藏人体精气的生理功能封固闭藏脏腑精气而不妄泻2)精的概念:广义:人体一切有形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和水谷精微狭义:肾精,生殖之精3)精的内容: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原始物质,肾为先天之本;后天之精是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五脏六腑之精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先天后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肾中精气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4)肾中精气的生理功能①主生长发育:从幼年到壮年,肾中精气不断充盛至极,牙齿逐渐巩固,头发逐渐茂盛,骨骼形体逐渐盛壮;中年以后,肾中精气逐渐衰减,牙齿开始松动,开始脱发,骨骼形体逐渐萎缩因此生长壮老已取决于肾中精气。
假如肾中精气亏虚,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小儿——生长发育不良:身材矮小、或五迟〔立、行、齿、发、语迟〕、五软〔头项、口、手、足、肌肉软〕或头发稀疏、智力低下等成人——未老先衰:表现为须发早白易脱,腰膝酸软,健忘恍惚,耳鸣耳聋,反响迟钝等 ②促进并维持生殖功能:天癸:进入青春期,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便产生了一种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和维持生殖功能作用的精微物质女子月经按时来潮,男子如此能排泄精液,而具备了生殖能力由中年进入老年肾中精气渐衰天癸生成减少、耗竭生殖机能下降、消失,生殖器官日趋萎缩女子如此绝经,男子如此阳事难举,丧失生殖能力③化生血液:肾藏精,精能生髓,精髓又可以化血临床治疗血虚也常用补肾益精填髓的方法故“血之源头在于肾〞④抵御外邪:在正常情况下,肾精抵御外邪而使人体免于疾病的作用精充如此生命力强,抗邪之力强,不易发病精气血津液简答(1)气的来源:先天之精气是你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根底;后天之精气是水谷之精气与呼吸之清气2)生成过程:①肺为气之主——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②脾胃为生气之源——脾胃所化生的水谷之精气是气生成的主要来源③肾贮藏精气——肾藏先天之精气,化生元气,肾主纳气2.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组成、分布与生理功能(1)元气:①组成:由肾所藏的先天之精气而化生,依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以充养和培育②分布: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布散全身③功能:a.推动和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b.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2)宗气:①生成: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水谷精气相互结合而成②分布:积于胸中,灌注于心肺③功能:a.走息道而行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b.贯心脉而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心搏的强弱与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c.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与之相关3)营气:①生成:水谷精微中的精粹局部所化生②分布:行于脉中,营运于全身③功能:a.化生血液;b.营养全身 (4)卫气:①生成:是谷精气中“慓疾滑利〞的局部 ②分布:行于脉外,布散全身③3.血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1)脾胃: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