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理论的丛林.docx
5页管理理论的丛林:(一)社会系统学派 :1. 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2. 任何组织都包括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三个基本要素3. 管理者的权威不能自封4、管理者的重要的领导性质(二)系统管理学派:1. 代表人物是卡斯特与罗森茨维奇2. 组织作为一个转换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的众多要素所组成3. 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4. 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要重视环境因素三)决策管理学派: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美国人,197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管理就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都需要决策 以“满意标准”代替传统的“最优标准”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是“拍板”的一瞬间 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四)经验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斯隆(A. P. Sloan等 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案例)来研究管理问题,强调实用 以大公司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学习管理(五)管理科学学派: 在研究和解决管理问题时,着重强调合理性,进行定量分析 把运筹学、统计学和电子计算机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组织效率 管理科学学派的出现标志着管理从定性阶段走向定量阶段 过分依赖物质技术而忽略人的作用(六)权变管理学派: 权变的意思就是权宜应变,随机制宜 核心观点认为不存在“普遍适用,一成不变,最好的”管理理论或方法。
七)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 古典管理学派和行为科学学派之后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个管理学派法约尔是这一学派的开山鼻祖,代表人物是哈罗德•孔茨,他认为存在着“管理理论的丛 林”,而过程方法能够包含、综合当今的各种管理理论主要研究管理职能及其执行过程和原则 五种管理职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组织的经营环境PEST分析针对“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来做大环境分析另外还有2个大环境因素—— 国际环境(政治)和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不稳定性矩阵稳态动态简单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少 要素有某些相似并基本上维持不 变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低(软饮料生产企业、啤酒经销商)动态的和不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少 要素有某些相似但处于连续的变化过 程中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低(唱片公司)复杂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多 要素间彼此不相似但单个要素基 本保持不变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高(医院、大学、保险公司)动态的和不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多 要素间彼此不相似并且处于连续变化 中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高(IT行业)迈克尔•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一一行业环境分析*社会责任 如果企业在承担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法律上的义务 是指企业要遵守有关法律,经济上 的义务 是 指企业要追求经济利益 )的前提下,还承担“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 务,那么,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受道德力量的驱动)。
社会义务(法律上的最低要求)社会反应(企业对社会变化的适应性) 公司不仅对股东负责,同时要对产生和支持它的社会负责管理者应该关心长期财务收益的 最大化承担一些必要的社会义务和相应的成本 *决策的原则: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原因: 组织内外的发展与变化会直接或间接产生某种影响,很难立即收集到相关信息 只能收集到有限信息制订的方案数是有限的 对有限方案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决策的特点:• 1 、目标性 决策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的活动,没有目标无从决策• 2 、可行性 决策的目的是通过指导未来活动实现组织实实在在的发展因此,决策需要考虑行动的 必要性,更需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 3 、选择性 尽量考虑各种可能实现的方案和方案相互独立、相互平行• 4 、满意性 决策总是面向未来,充满不确定;人存在认识上的客观局限(信息不对称),无法穷尽所 有方案最优决策的条件:全部信息;信息价值确定;方案结果确定・5、过程性 决策是从多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抉择过程一般包括六个阶段)・ 6 、动态性决策目的是为了组织发展,发展的标志是适应环境要求,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决策的类型:(一) 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按决策影响的时间划分1. 长期决策:事关组织发展方向的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亦称发展规划或长期战 略决策2. 短期决策:为实行长期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短期策略手段,又称工作计划或短期战术决 策(二) 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按决策的重要性划分1. 战略决策:谋求在组织与环境之间达成动态平衡、直接关系到组织长远利益的重大决策。
2. 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部有关战略决策的贯彻和执行的决策,旨在提高组织内部活动的 高度协调、资源合理配置和组织的管理效能3. 业务决策:是为了解决日常工作和具体作业任务中的问题所作的决策,大部分业务决策 具有局部性、常规性和技术性的特点三) 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按决策的主体划分1. 集体决策(优点:更多信息、方案和认同,更好地沟通和决策,缺点:从众现象和责任 不明)2. 个人决策(四) 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按决策的起点划分1. 初始决策:零起点决策a. 决策是面向尚未发生的事件b. 决策追求“一次成功率”2. 追踪决策:对以前决策的修订或发展(五)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按决策所涉及的问题划分1. 程序化决策:常规决策,处理例行问题2. 非程序化决策:非常规决策,处理例外问题——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Simon)(六)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划分1. 确定型决策:在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已知确定状态的发生)2. 风险型决策:已知各种自然状态及其发生概率3. 不确定型决策: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决策过程六阶段:1、环境分析,识别机会• 决策始于现实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制约组织的发展;通过环境分析,明 确差异对组织发展影响的程度,是决策的前提。
• SWOT 分析方法在SWOT分析中,管理人员对组织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环境中 的机会(environmental opportunities)和 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与确定2、 明确决策目标• 具体要求是:• 1)内涵确定(数字或单义)• 2)明确约束条件• 3)确定目标实现程度的具体标准• 4)区分目标重要程度和顺序• 5 )需要和可能相统一3、 拟定方案• 方案基本要求: 1)整体详尽;2)相互排斥4、 比较与选择方案• 一般原则:可应用性;有效性・ 具体标准:预期收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经营风险或投资风险最小化;成本最小 化等・ 比较要素:时间、总成本、风险、收益与局限・ 考虑因素:资源、经验、直觉、建议、实验・ 注意事项:方案连续性、反对意见、决断魄力5、执行方案:• 1 )制定实施计划2)向执行人员传达要求,落实行动资源分配、机构落实、项目分配、下达指标和工 作规范6、检查处理:• 根据决策目标和实施计划的要求、标准以及客观环境情况进行,及时发现新情况、 新问题和新偏差,及时处理决策的方法:德尔菲法(专家决策法) 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四象限法)有关经营方向的决策方法a. 基本思路:企业应该根据每个经营单位(BusinessUnit)的市场情况确定其活动方向及其组合。
b. 两种标准: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① 市场增长率是指整个同类产品在某一市场片的需求增长情况② 相对市场占有率指本产品(经营单位)的市场份额与市场最大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的比值c. 四种划分d. 分析步骤① 划分经营单位;② 计算业务(市场)增长率和相对竞争地位(市场占有率) ;③ 计算各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④ 绘制组合图;⑤ 确定各经营单位的活动方向及组合有关活动方案选择的决策方法——实质是活动方案经济效果的评价 量本利分析法:又称为盈亏平衡分析法,是通过考察产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及盈亏变化 的规律为决策提供依据的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盈亏平衡点产量(销量)法 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