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邦彦《琐窗寒》词赏析.doc
6页周邦彦周邦彦《《琐窗寒琐窗寒》》词赏析词赏析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的《琐窗寒》 (暗柳啼鸦)是一篇描写寒食感怀的作品该词在清真词中算不上第一流,但也属名篇诸家词选,或选此词或否[1]选此词,表明该词有可说之处;不选,则认为此篇非清真上等之作这都真实反映了该词的地位惟其是名篇,故有详细分析的必要虽非第一流作品,然出于第一流词家之手,足见作者之才情上片首句点出晚春欲雨光景 “暗柳”指柳树枝叶浓密,且颜色由初春的嫩黄变为深绿杜甫《暮春》诗有“沙上草阁柳新暗”句,李贺《答赠》云“杨柳伴啼鸦” ,首句或是隐括二诗而来柳、鸦并提,诗词中惯用,清真词中也很常见,如《渡江云》 (晴岚低楚甸)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二三两句引入人物和地点 “单衣”即单薄的衣服,表明天气已暖 “伫立” ,长久站立 “小帘朱户”伫立地点也桐花”以下四句可从多个层面来理解细雨飘打台阶,桐花落满庭院,眼中所见景象也 《礼记·月令》有季春之月“桐始华”的记载,季春即晚春, “华”与“花”通,则此句起进一步点明时节之效。
在古典诗词中,桐树常和雨关联,时间多在黄昏或深夜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晏殊《踏莎行》 (碧海无波):“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柳永“空锁满庭花雨” 清真之后,更有李清照的名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声声慢》“寻寻觅觅” ) “静锁一庭愁雨” ,用语极工,动词“锁”字极佳,前著一“静” ,道出寂居院宅之景 “雨”而言“一庭” ,善用量词用“愁”形容“雨” ,王国维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是也由此句还可看出清真融化前人诗句之妙晏几道《喜团圆》词:“危楼静锁,窗中远岫,门外垂杨 ”温庭筠《题萧山庙》诗:“杉松一庭雨,幡盖满堂风 ”宋人陈元龙注已提及杜甫《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昨属愁春雨”诗句则“静锁一庭愁雨”果真是字字来历,刘肃认为清真词“征词引类,推古夸今,或借字用意,言言皆有来历” (《陈元龙集注序》 ) ,这句话是值得听取的清真擅长用思力练字造句,虽言必有据,然能做到“隐括入律,浑然天成”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 ,毫无做作之感,更无“窃诗”之嫌,认为每一字词邦彦独创,也不为过分。
“洒空阶” ,上引温庭筠词有“空阶滴到明”句 “夜阑” ,夜将尽 “夜阑未休”指雨下了一晚上 “故人剪烛西窗语” ,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 “故人”即老朋友,也可按李商隐诗句解为妻子、情人此为想象之景,由眼前雨转至“话雨” ,过渡自然 “剪烛西窗语”的温馨甜蜜,与此时的闲静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似楚江”以下三句是回忆 “楚江” ,长江流过荆州境内一段周邦彦年轻时曾寓居楚地 “暝宿”即夜宿谢灵运《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 “旦发青溪阴,暝投剡中宿 ”李善注:“《楚辞》曰:‘夕投宿于石城 ’ ” “石城”在今湖北钟祥市,属楚地 “楚江暝宿”不仅仅是回忆少年事,也暗合《楚辞》语句风灯”见于杜诗,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二十判官》云“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陈元龙旧注已引又杜甫《漫成一首》云:“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 “零乱” ,形容灯光在风中飘曳不定的状态由夜雨想到楚江暝宿,由“剪烛”联系到“风灯” ,前后照应圆合 “羁旅” ,寄居在外也 “羁旅”一词见于《左传》 、 《楚辞》 ,至唐宋时成习惯用语,如杜诗、柳永词中经常见到。
由此时羁旅想到少年羁旅,今昔虽有相同之处,但细想又有区别,故著一“似”字,给人“在似与非似之间”的感觉下片“迟暮”二字由上句“少年”转出 “迟暮”即晚年、暮年,《离骚》有“恐美人之迟暮”句 “嬉游处”以下三句,描写寒食场景,词的标题为《寒食》 ,此处正式点题周邦彦年轻时曾宦游京城开封,此次已是再旅汴京,故而想起旧游处古代以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或一百零六日)为寒食节,在此期间需禁火 “百五”即寒食代称, “店舍无烟”是寒食禁火景象 “禁城”指首都开封元稹《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柳” ,清真正面写寒食即化用此诗寒食节禁热食,却不禁酒,故有“旗亭”下二句旗亭”指酒楼,楼上插酒旗以招引客人,故名“旗亭” 李贺《开愁歌》云:“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城一杯酒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唐薛用弱《集异记》载: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原误作王涣之) “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 ”此事并不可信,但在后世广为盛传 “唤”字用得生动,李贺诗有“唤天”二字,清真用“唤酒”或是受了李诗的启发 “高阳俦侣” ,指酒徒,用西汉郦食其典故陈元龙注云:“西汉郦食其谒高祖,衣儒冠,沛公谢之曰:‘未暇见儒。
’食其按剑叱曰:‘吾高阳酒徒,非儒也 ’沛公延入 ”事详见《史记》郦食其本传俦,音愁,俦侣即友伴李商隐《寄罗邵兴》诗云“高阳旧俦侣,时复一相携 ” “付”字用得好,表明“旗亭唤酒”与己无关,杨铁夫先生认为此句“从旁面写快乐,用‘付’字撇开,正见独处之凄凉 ”甚是 “旗亭唤酒”可从实处理解,亦可认为是想象亲见他人饮酒作乐,唯独自己无心作乐或是因寒食,想到书中所载作乐之事,或忆及作者往年作乐之时,自己此时则无酒无友更无心,悲从心生,不需外在景物的引发想东园”以下全为想象之词,表述自己急迫的归家之心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 (之三):“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 “东园”句从此而来东园桃李无人共赏,故云“自春” ,有“乐者自乐,悲者自悲”之象,这是清真惯用手段,如《满庭芳》 (风老雏鹰) “人静乌鸢自乐”句,在杜诗中添一“自”字,词的境界全出 “靥”有两种解释,小酒窝或妇人的一种妆饰两种解释互相关联,稍有区别而已,在本词中均可讲通李贺《兰香神女庙》云“浓眉笼小唇 《恼公》诗云“晓奁妆秀靥” 李诗中的“靥”似解作妆饰为佳小唇秀靥”从李诗中来,理解上可更为灵活这是形容花,还是形容人?在理解上两者都没有障碍,但用以代美人,给读者留下的想象更为丰富,很容易想起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引发读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感。
“残英” ,残落的花瓣 “客”为作者自指,虽归家,仍自称“客” ,常年游宦在外的孤寂心境跃于纸面唐圭璋先生认为“‘客’字从‘笑问客从何处来’之‘客’悟出” 可备一说尊为酒器,俎为放食品的器皿,用“尊俎”代酒食此时归去,春天即将逝去,故只有“残英”相伴归家而有残英陪尊俎,此时寄居京城自难与其相比,由羁旅而作归家算计,这是人之常情 “在否” 、“定有”对应 “在”字肯定十足,后加一“否”字,则成怀疑之词明知“小唇秀靥”已不在,却又不直接说出,而要点出“在”字,更显摇曳多姿若将此句改为“小唇秀靥今不在” ,要表达的意思变化不大,然感情的强烈程度却不同,诗意画意顿减,读起来也不那么顺口 “定”是“的确”的意思,用在此处,有半虚半实之意,盖为想象之词,不可理解太实此时无法归家,故只可想象;若此时可归家,果真有残英陪尊俎耶?这是无可回答的全词看似闲笔写来,却生动表现了周邦彦晚年羁旅京师,时时思念家乡、怀念故人的烦闷心情前人评“似楚江”以下三句云“此情中带景,所以不薄” (俞平伯《清真词释》引夏闰庵语) “情中带景”可用来评全词词中所写都是极自然的寒食晚春景物,却无一不打上作者独特的主观色彩关于周邦彦的人品,前人多有诟病。
据考订,邦彦此词作于政和二年(孙虹《清真集校注》 ) ,是年邦彦五十七岁,蔡京再次入相不管周邦彦在现实政治中对所谓的新党做过如何的吹捧,从此词来看,邦彦内心是极其伤悲的,也正是在此年,邦彦外放到地方任职周邦彦此词与杜甫《严氏溪放歌》诗所表达的心境有类似之处杜诗云:“况我飘转无定所,终日戚戚忍羁旅” ,“知子松根长茯苓,迟暮有意来同煮” 杜甫因严武暴政不容己,故有强烈的羁旅、归隐之感羁旅、迟暮二词同时见于杜诗和周词杜甫表达的归隐想法,周词最后“到归时”以下三句,亦可作同样的理解类似的境遇,把唐代大诗人和宋代大词人拉到一起,词中多用杜甫诗句,不为无因在写法上,清真此词突出特点有三用造化之笔融合前人诗文,时有警句出,此其一沈际飞云“‘静锁’ 句,煞然有声” (《草堂诗余正集》 ) ,陈洵《海绡说词》云“此篇机杼,当认定‘故人剪烛西窗语’一句” 因有“静锁” 、 “西窗”二句,而全词描写的是寒食景象,故词排名“琐窗寒” ,这一词牌首创于清真在此词中可以明显看到《楚辞》 、阮籍、谢灵运、杜甫、李贺、李商隐、温庭筠等的影响笔底驱使晚唐诗句,这是宋初词坛常态此后词人逐渐融合盛唐诗句,进而六朝、诗骚王灼认为周邦彦词时时得之于《离骚》(《碧鷄漫志》卷二) ,此言不虚。
陈振孙指出周邦彦“多用唐人诗句”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 ,所说属实,然不仅仅是唐人诗句周邦彦能如杜甫一般“转益多师” ,广泛吸收前人在练字造句、意境塑造方面的成绩,故能达到集大成之效,王国维以“词中老杜”许之,不仅仅由于周邦彦精工音律除杜诗外,词中引用最多的是李贺诗句,这在周邦彦其他词中也可得到印证如《一落索》 (杜宇思归声苦) “桃花雨”句,似与李贺《将进酒》 “桃红乱落如红雨”诗有关;《秋蕊香》 (乳鸦池塘水暖) “曲里长眉翠浅” ,隐括李贺《许公子郑姬歌》 “曲里长眉少见人”诗句的痕迹明显清真词用唐诗的特点值得我们注意自由运用前人诗句,少用或不用俗字,故清真词成为士大夫雅词的典型不断雅化,故易于被士人接受;善用他人诗句,故有源头活水第二,谋篇布局极其讲究黄苏《蓼园词评》云:“前阙写宦况凄清次阙起处,点清寒食以下引到思家情怀,风情旖旎可想” 词中景物描写众多,然次序分明,过渡自然作品中前后呼应之处,上文解说已部分提到,还可作进一步的说明伫立于“小帘朱户” ,是因为“楼亭唤酒”与自己无缘雨引人发愁, “夜阑未休”所致,若雨下得短暂,大概会给人“润物细无声”的另一番感受 “嬉游处”,与前文“暗柳” 、 “单衣”有关,由温暖的天气忆及旧时游乐之地。
词中每句话都要放在一个整体中来理解,没有一句是多余的正因为很多语句是互相关联的,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也是无限的,反复吟诵,每次自会有不同感受,要在用心体会,不死在一字一句之下若要硬性归类,此词属婉约派无疑,然“境界开阔” (乔大壮语) 、“落落大方,不落纤巧” (俞平伯语) ,这又是清真此词的一大长处时间、空间极尽错综复杂之妙,虚实结合,亦幻亦真 “夜阑未休”之前全为实景, “故人”句则顿入虚象 “似楚江”以下,又为虚语,时间、地点全变 “嬉游处”句由眼中实景而忆及旧时虚景也, “店舍”句又转入寒食真景 “旗亭”句,在虚实之间 “想东园”以下进入幻境此种写法使得词境开阔,亦属善谋篇布局以上三点实际也是所有清真词的共同特点, 《琐窗寒》算是一个具体而微的代表[1] 张惠言《词选》 、陈匪石《宋词举》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均不收此词上彊村民(朱祖谋) 《宋词三百首》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收有此词专释清真词的选集,一般都会收此词,如杨铁夫的《清真词选笺释》 ,俞平伯《清真词释》 ,蒋哲伦《周邦彦选集》 ,刘扬忠《周邦彦词选评》 ,孙虹、任翌《周邦彦词选》等。
文章充分采纳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由于体例原因,没有一一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