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

26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16114226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2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科研兴课,优质达标”十要素教案1. 课题回顾 拓展二2. 课型回顾 拓展3. 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4教学目标1、能了解民俗,背诵两首古诗,了解标点符号的妙用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教学重难点:5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本次“交流平台”要引导学生交流以下内容:一是通过阅读课外书和向长辈调查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二是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两首古诗: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和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本次“趣味语文”编排的材料,是三种文体的变化,阅读后既感到有趣,又能领悟到标点符号的妙用2、教学重难点 :   (1)掌握并正确利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文法2)体会标点符号的妙用6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教师要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贯穿在以后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延伸到课外,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进行佳作赏析,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习作水平7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8.教与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二、日积月累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2.积累《元日》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三、趣味语文1.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2.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自读对话,说说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民风民俗、 表达方式 欣赏班级习作集  朗读古诗 说说诗句的意思朗读并背诵   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 加标点,体会不同的意思9.反馈(1)检测:(2)教学反思:10.板书 设计 “科研兴课 优质达标”十要素教案范例1. 课题10、十六年前的回忆2. 课型精讲3. 辅助工具多媒体4. 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4、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5.教学内容教材简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12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被捕”与“被审”两部分,体会李大钊同志沉着,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2)通过学习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对李大钊的描写,学习家人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弄清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及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补充资料:李大钊的事迹6.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要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通过对“沉重”“沉着”的辨析经进一上理解李大钊的品质。

      本课是一篇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牺牲的精神和对反动军阀的凶狠、残酷的憎恨,这也是《大纲》提出的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反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爱党、爱祖国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在为人处事时能爱憎分明7. 教学方法采用“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8.教与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单元整组导入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二、读题质疑,导入新课1.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十六年前的回忆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2.读书反馈1)读词黑板条出示本课生字中容易读错的词语、多音字)  书籍   抽屉  严峻  瞅了瞅  披散   散步  勉强  待了一会儿(2)读题,说说自己对课题都有了哪些了解3)  整体感知师:女儿李星华在文中主要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同学们可以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相机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学们,其实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父亲李大钊身上的故事看来,大家已经对课题和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真会读书2、理清文章的脉络  请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大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7小节)写李大钊被捕前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革命工作  第二段(8-18小节)写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  第三段(19-29小节)写李大钊在法庭上异常坚定、沉着  第四段(30-33小节)写全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四、读课文第一段  1、课文第1小节是记什么时候的?从全文看,这一小节是什么叙述方法?为什么用这种叙述方法?   2、第1小节告诉我们什么?  3、请再读课文,比较一下,那年春天,父亲的态度与平日有什么不同?父亲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早出晚归与平常不同;②整理书籍和文件,烧书和有字的纸片;③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局势越来越严重,工友阎振三被捕  4、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劝李大钊离开北京,李大钊是怎么说的?找出这句话,读一读,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什么?  (从李大钊对局势有清醒的誝,对坚持斗争有危险性有充分的估计,局势越紧张,他越紧张工作,不肯离开,可以看出李大钊对革命事业高风亮节的负责精神,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大无畏气慨。

        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7自然段父亲的讲话五、把生字和下面的词语抄写两遍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段,思考并讨论  1、这一段写哪一天的事?什么事?  2、在这样的时候,李大钊,“我”和敌人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并议一议  3、从这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  4、指导有感情朗读这段课文读出“我的惊慌,李大钊的沉着冷静和对敌人的蔑视的感情读出表现敌人的凶暴的语气  5、教师小结:这一段讲李大钊被捕的经过,着重描述了李大钊同志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  二、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我在法庭上看到父亲是什么样的?有关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这些外貌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2、李大钊对亲人的哭声和喊声有什么表示?他为什么会这样?  3、“我”在法庭上为什么表现得机智勇敢?   4、小结  这一段写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面对凶残的敌人,李大钊脸上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表现了李大钊身陷囹圄,但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必胜的信心的那种伟大情怀。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  1、这一段写全家人听到父亲被害的噩耗后悲痛万分的情形画出描写全家人悲痛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母亲说“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中的“记住”包含有哪几方面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小结  这一段着重描述了“我”和母亲悲痛欲绝的情感和母女俩饱含着强烈爱与憎的对话,以表现他们对敌人无比仇恨,要铭记这难忘日子的誓言,计还血债的决心和对亲人深深怀念的情感  二、总结全文  1、讨论文章的中心  2、讨论文章的写法  照应(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提到了,后面再交代一下,这种写法叫“照应”有了照应,容易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使文章前后联系得更加紧密,要注意,前后照应,中间在时间上或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间隔  3,找出相应的照应句  ①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②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③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3、课文前后照应,都是为了表现什么?学生质疑:谁回忆?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学生初读课文。

      认读本课生字词交流对课文的了解学生浏览课文,简述课文的内容学生分段,概括大意全班交流学生思考、总结:第1小节是李大钊被害十六年之后的叙述,用倒叙的方法,因为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遇害是1927年4月28日,距写文章时已有16年了,作者深深地怀念着她的父亲李大钊同志学生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1927年4月26日,李大钊不幸被捕学生交流:临危不惧、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慨和对敌人的无比蔑视学生有感情朗读这段课文学生体会李大钊由于不屈服,已受过酷刑折磨即使李大钊受过酷刑,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执着,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应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学生体会李大钊同志平时对“我”的教育和熏陶,“我”看到父亲被捕和在法庭上的表现,“我”从父亲那儿吸取了无穷的力量怀念亲人、憎恨敌人、报仇雪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法庭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