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杏甘石汤理法方药及其医案分析.docx
4页麻杏甘石汤理法方药及其医案分析 麻杏甘石汤理法方药及其医案分析 本次作业所分析的麻杏甘石汤是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这两条原文是论述汗下后邪热壅肺的证治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所致 医案选自于《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肺热案(大叶性肺炎) 李某,男,15岁,病历号52、3、10 发热持续十日不退,体温常在39C左右,咳嗽喘促,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吐痰稠粘而带血色,烦渴思饮,便干溲赤,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大叶性肺炎,经用青、链霉素,效果不显,特来就诊 舌苔白质红绛,飞数而软 辨证立法: 寒邪犯肺,郁而为热,肺气壅胀不宜,咳喘鼻扇津液不布,烦热口渴拟用清热宣肺定喘以治 处方: 北沙参10克炙麻黄1.5克生石膏(打,先煎)12克炒杏仁6克鲜苇根15克酒条芩10克陈橘红5克炙苏子5克茸苈子(大红枣5校去核同布包) 5克陈橘络5克5克炙前胡S克炙桑皮6克炒枳壳5克苦桔梗5克炙甘草3克 按:肺居至高,主持诸气,其气下行为顺,今肺为邪气所乘,失其清肃之令,統摄无权,肺气壅塞,胀满喘咳随之而至。
方用麻杏石甘汤合前胡汤,泻白散加减,辛凉疏泄,清肺定喘, 加北沙参以润肺生津 根据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多归于祖国医学风温一类病证施师治疗此病,常以麻杏石甘汤为主方,宣肺清热,同时十分注意化痰平喘,泻肺消胀,而并不多用甘寒,苦寒之品;实践表明,肺中实邪不清,甘寒、苦寒之药,即无从发挥作用施师治疗大叶性肺炎,往往二、三剂药后,痰消气降,体温也随之迅迷恢复正常近年由于大量应用抗生素,不少病例产生耐药性,且青、链霉素,易有过敏之虞,而祖国医学治疗肺炎,疗效很好 个人思考:本方是在麻杏甘石汤的基础上作加减的,加上枳壳、桔梗---宣降肺气;清泄肺热---鲜苇根、酒黄芩;北沙参---滋养肺阴;橘红橘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苏子---降气消痰定喘;葶苈子、炙桑皮---泻肺平喘;前胡---降气化痰抓住主要病机,选对基本处方,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作合适的加减 麻杏甘石汤证属表邪如里化热,壅遏于肺,故去桂枝之温,配石膏清泻肺热;越婢汤是水在肌表之征,故加大麻黄的用量,配生姜发汗以去肌表之水湿;枣、草健脾益气以培土制水通过学习《杂病证治方论》这门课,我认识到在基础知识自己缺乏了许多,遗忘很严重,在这门课的学习期间,老师牵涉到什么内容,会去温故,发现自己有了新的认识,这是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前觉得比较难懂的不容易掌握的,现在会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知识比较碎片化,整体观念不强,学习之后自己的辨证论治能力得到了加强,整体看待所有病症,比以前会更常用到思维导图来加强记忆,随着中医知识的积累,能够比较记忆,将两个症状表现相似的病证对比,理法方药都考虑到,提高了学习效率。
课上老师也提到了许多自己还没学过的知识,这给自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让自己更加主动去学习,不 是按部就班的遵循学校的课程来,总结梳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在这过程中,发现了之前许多之前没有注意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才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希望老师的课程能时间长一点,课上思想教育的时间短一点,虽然很重要,也让我的学习思想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更希望多多吸收老师的知识,等到以后学完了金匱要略,还会来蹭老师的这节课,希望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