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法用工的具体行为及企业的防范措施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doc
5页0 -非法用工的具体行为及企业的防范措施【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诸多弊病逐渐显露出来,其中影响较甚的“非法用工”行为性质极为恶劣,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稳定性而和谐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赖于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发挥作用就此类问题,本文重点从非法用工行为方面、企业诸多防范措施等方面入手,探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路径关键词】非法用工;企业;防范措施;探讨分析【引 言】在经济发展时期背景下,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前提就是确保企业和谐健康发展劳动关系是众多社会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非法用工”阻碍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健康运行、企业的和谐稳定因此,健康稳定的劳动关系需要依托完善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有企业内部协调和公共部门协调之分健全有效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可以把大多数冲突消除在发展初期1.非法用工具体表现对于我国的非法用工具体行为,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诸多条例和《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的诸多条例来看,可以看出非法用工一般包括两种方式的非法用工:一种是被用工者(劳务者)由于自身原因应当受到法律行为的保护,还不能在企业单位工作,而企业不根据法律办事,强行使用该类人员,例如未成年儿童,这便是非法用工的行为;另一种非法用工的特征即是该单位“无权用工”,也就是说该单位被撤销或者未进行登记、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备案的单位或是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之后依然进行所谓“正常运营”的单位聘用工人,这属于非法用工。
根据这两种特征的非法用工行为来看,其非法用工的总定义便是非法用工单位“无用工权”非法用工的相关法律特征一般具备三大点:第一,非法用工的主体是无营业执照、在案登记或者被吊销之后依然进行运行的工作单位、使用童工的用人单位等等;第二便是用人单位进行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三是非法用工单位具备非法用工的事实区分非法用工和合法用工,主要是看用工单位的主体是否经过进行依法登记或处理相关问题,所使用人员是否受到相关法律保护等等目前最主要的非法用工行为便是不依法履行责任义务,使用未成年人进行工作,这类- 1 -现象在我国较为普遍根据相关《劳动法》第 15 条第一款规定,指出禁止使用招聘未满16 周岁的未成年人,而诸多营业者对此条令未加以重视,这导致非法用工行为的普遍性而此类行为应当接受法律的制裁,并对其进行规范处理总的来说,非法用工公即是劳务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不合理的劳动关系非法的、不公平的企业劳动关系导致现今诸多法律问题,对我国的社会秩序稳定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由性以及市场资源配置性,这聪明能这从根源上导致了非法用工现象,在近些年来较为严重,必须对其进行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日益关注此类问题,而最主要的是解铃还需系铃人,应当发挥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主体性,从自身方面进行一系列的举措进行防范规范非法用工行为,形成正确的劳动关系。
2.企业的防范措施概述2.1 营造合法公平的企业劳动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职工个人利益诉求在日益增长的同时,对于个人利益的主张和维护意识也逐渐增强企业只有正确面对和处理这些新情况,才能保证其和谐稳定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立足实际,协调好企业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非法用工行为2.1.1 建立企业员工流动机制企业要依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尽最大努力保障员工的工作权利若存在流动性员工,要加大疏导力度,引导其培养新型就业观,支持鼓励其自主创业对于家庭困难的员工,要优先保障其工作机会,并适当创造一些公益性辅助岗位作为他们就业的缓冲区2.1.2 健全员工保障体系企业首先必须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障员工的薪资水平、工作休息时间、社保福利、劳动保障、体检健康等基本权利其次,对于下岗失业的职工,要建立合理的救助制度,切实帮助他们解围解困2.1.3 建立公平公开的收入分配体系企业之中,收入分配最主要的形式是薪酬与奖金福利薪酬与奖金福利的正面效应可以激励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是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关键支持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薪酬与福利分配体系,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正面效应。
2.1.4 健全员工劳动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员工劳动安全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维护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发展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企业要本着“安全工作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依靠一系列的员工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全方面的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从而在公司层面上更好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减少安全事故、员工受侵害等- 2 -可规避性隐患,来全力保障员工劳动安全,这是目前我过企业发展势必要做出的整改革新2.2 建立完善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谐企业的创建离不开以调节利益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2.1 畅通员工利益表达渠道畅通的沟通渠道是化解劳动关系冲突的重要前提建设企业劳动关系内部协调机制,首先要健全沟通表达渠道企业要依靠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广泛收集和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以会议形式形成工作督办落实格局,让它成为员工利益表达维护的重要渠道和载体管理者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管理方式,面对公司重大决策事项时要多多倾听职工意见,并以一定的制度固定下来。
通过以上措施,着力建成企业与员工沟通的完整体系,确保员工利益及时得到保障2.2.2 合理引导员工价值观劳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员工对企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工具和平台,教育引导员工正确认识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之间的利益的关系,切实增强员工归属感2.2.3 健全内部劳动纠纷调解机制企业可以利用工会组织或借鉴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充当劳动关系协调解决的职能部门这些组织机构要严格履职,切实监督企业管理者是否存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的情形,如果发现要及时予以纠正2.2.4 建立劳动关系监督和预警机制企业之中,劳动关系监督和预警的责任部门首先是工会组织因此工会组织必须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企业履行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等涉及员工利益领域的预警和监督要落实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员工民主权利在职代会闭会期间,要保障职工代表依法履职,监督检查企业重大决议事项、集体合同落实情况此外,企业还要组建由工会、行政、人事、安保等人员组成的劳动关系预警机构,负责搜集整理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2.5 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部分企业办事效率差是社会各界普遍反映的问题,为了能够减少公园办事效率的各个无效环节,应该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将每一个工作的环节公开透明化,并且欢迎社会各界广泛提出意见。
在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体系的监督之下,尽可能的减少负面影响,加大监督管理体系的作用效果,使实际工作中的阻碍和不必要环节被不断减少,- 3 -使得整个工作流程更加公开化和透明化,以此来减少非法用工现象2.3 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法律意识当前,我国保障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国家和地方在不同层面出台了多种法规来规范企业劳动关系,为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现有的法律条文对涉及劳动者权益的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不仅详细规范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终止及其法律责任等情况,而且对员工工作时长、薪酬待遇、健康休假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企业之中,首先应当接受劳动法律教育,提高法律法规意识的是作为决策者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他们往往在企业的决策之中起着主导和表率作用从现实情况来看,企业及其经营管理人员在企业之中处于强势地位,员工和企业除了利益关系还有人身依附关系,这就造成了二者在地位上的不平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主导者,只有他们首先提高了劳动法律法规意识,才能确保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符合法律法规,同时也能积极主动的做到与员工展开有效沟通企业工会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要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作为一件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法律法规专题讲座、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切实提高企业全员遵法守法意识,保障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结 语】综上所述,规避“非法用工”现象,需要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而企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企业健全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企业应当依法在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劳动关系基础上,通过畅通员工沟通渠道、教育引导员工价值观、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发挥工会等调节机构的监督作用,进一步落实好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职工代表能够依规履职,从而从根本上维护好企业劳动关系保持在正确合理轨道,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吴春明.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权利救济路径分析——兼评《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J]. 中国医疗保险,2014,(08):59-61.[2]何小勇.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制度之归宿思考[J]. 河北法学,2014,(07):99-106.[3]阿布都艾尼·阿不都哈力克. 工程项目承发包关系中的要挟行为分析及其防范措施研究[D].重庆大学,2014.[4]康环芳. 论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赔偿制度的完善[J]. 知识经济,2013,(09):48-- 4 -49.[5]赖锦标. 论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赔偿请求权的保护[J]. 怀化学院学报,2012,(10):61-63.[6]吴大华.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修改[D].贵州民族大学,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