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新版.doc
17页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 沉郁林海 整理.com 考研俱乐部 提供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运动、 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考研《大纲》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 以下各章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第二章)、 辩证法(第三章)、 认识论(第四章)和历史唯物论(第五、 六、 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互为前提, 两者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前提, 以实践为基础, 揭示人的认识的本质和产生、 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产生、 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即历史唯物论因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简言之, 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 包括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一般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和普遍性, 因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联系实际的范围极其广泛, 自然、 社会、 思维现象都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分折,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 社会热点、 现代科技成果、 特定社会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哲学史上的名言名句、 成语典故以及日常生活现象, 都能够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 成为考研哲学命题的内容。
哲学上存在许多理论界限, 总的来说, 是要求划清唯物论和唯心论、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一切旧哲学的原则界限, 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理论上的重要要求, 也是考研哲学命题的重要内容 政治理论考研《大纲》的哲学部分修订较多新增的考点有: 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以上属第二章) ; 联系与系统( 第三章) ; 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 价值评价及其尺度; 价值选择及其实现; 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方法、 思想方法( 以上属第四章) ; 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文明和文明形态( 以上属第五章) ; 社会规律及其特点; 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和意义;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以上属第六章) ; 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 第七章) 某些删减、 修订处从略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章掌握3个问题: 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为什么学哲学) 本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绪论, 分三节复习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 概括了解哲学的特点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原则界限以及明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第二, 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弄清它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 重点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第三, 概括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的关系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识记】哲学、 世界观、 方法论的含义及其关系(1)哲学是系统化、 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的内容定义) 世界观亦称宇宙观, 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采用最一般的概念和逻辑形式进行理论加工而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2)哲学是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学说, 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 哲学的对象定义) , 因此, 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有普遍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方法哲学既是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是自然知识、 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的关系定义) 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提供实证知识和基础哲学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一般结论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哲学具有下列特点: (1)最高的抽象概括性, 是”最深沉的思维”; (2)最大的普遍性, 具有普遍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和智慧的启迪作用, 但不能代替具体科学作出具体结论; (3)哲学属于意识形态, 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
在阶级社会, 具有阶级性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重要考点)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和存在、 精神和物质, 谁是本原, 谁是派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把一切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或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把一切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领会】(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理由: 这是由哲学的特点决定的; 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根本问题; 它是解决其它一系列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决定着一切哲学体系的基本路线和方向2)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它为研究哲学发展史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性线索; 它提供了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惟一的科学标准; 它是反对形形色色唯心论、 不可知论、 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 它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 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原则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识记】(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物质是第一性的, 精神是第二性的; 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派生的, 是对物质的反映。
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 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的根本观点是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 如水、 火、 气等, 而且认为这种或这些物质形态是运动变化的, 它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 但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亦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坚持反对唯心主义, 并力图把哲学和自然科学结合起来, 以理性反对迷信, 以科学反对宗教神学和”君权神授”,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先导”, 其局限性和缺陷是: ①机械性它用机械力学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 把一切运动形态归结为机械运动②形而上学性它不懂辩证法, 不把世界理解为一个过程, 而把事物看成彼此孤立、 永恒不变的, 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③不彻底性它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 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自然观是唯物主义, 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合称旧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把对象当作实践来理解, 不了解实践是现存世界的”基础”第三个历史形态是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即马克思主义哲学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和存在根源【识记】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精神是第一性的, 是世界的本原或本质; 物质是第二性的, 是精神、 意识、 思维的派生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类型, 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或本质归结为个人的感觉或意识例如, 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事物是”感觉的组合”、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中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客观唯心主义则把世界的本原或本质归结为脱离物质世界, 并在所有人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 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这种精神实体的派生物或表现例如, 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所谓”绝对观念”的”外化”, 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认为”理在事先”, 理是万物之本, 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领会】唯心主义的根源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发达, 以及脑体劳动的分离, 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其阶级根源是在阶级社会中, 唯心主义因为符合没落的反动阶级、 集团的需要, 受到她们的支持和拥护而长期存在其认识根源在于主观和客观、 认识和实践的分离在认识过程本身存在着陷入唯心主义的可能性片面夸大认识过程中的感觉、 经验因素, 把它们看成不依赖于物质的、 第一性的, 就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认识过程中的概念、 理性因素, 则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列宁指出, 主观性、 直线性和片面性、 死板和僵化是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根源, 哲学唯心主义不是”胡说”, 而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无实花”3)一元论和二元论\6识记\7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含义一元论是认为世界万物只来自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它能够区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 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精神二元论是主张世界存在物质和精神两种各自独立、 性质不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其典型代表是17世纪法国的笛卡尔她认为, 物质和精神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实体, 两种实体性质各异, 各自独立, 互不相通, 互不依赖, 共同构成世界的两个本原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它认为有一个完全独立、 不依赖于物质的精神实体, 否认了世界的统一性, 割裂并歪曲了物质和精神的真实的相互关系笛卡尔最后不得不求助于上帝这一”绝正确实体”, 把物质和精神统一起来, 最终还是倒向了唯心主义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重要考点) (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的变革) 【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科学规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 它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使哲学成为崭新的真正的科学, 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革命变革, 从而结束了以往哲学家把哲学看做是包罗万象的、 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 ”科学之科学”的统治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内容的变革) 【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 对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的系统的说明, 科学实践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的关键它把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贯彻到包括社会在内的一切领域, 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认识论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创立, 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此知识点 单选题第1题考查过)它既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 又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实现了哲学内容的革命变革在旧哲学那里, 唯物论和辩证法从本质上是割裂的(古代唯物主义只是朴素、 直观的结合), 自然观和历史观是分离的, 唯心史观占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它们高度统一起来唯物史观的创立的伟大意义是: 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和人类社会产生、 发展的客观规律, 使唯物主义成为完备、 彻底的科学体系, 把唯心主义从其最后的”避难所”驱逐出去; 提供了研究社会历史的科学指导思想, 使社会历史科学成为真正的科学;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现实道路。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识记】(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唯物主义”、 ”现代唯物主义”, 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