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重点初中九年级数学拓展Ⅱ教学参考资料(含练习册答案).doc
42页初中数学拓展Ⅱ课本教学参考材料编者的话《数学课程标准》中安排的初中数学拓展II的内容,是定向拓展内容,提供希望在初中毕业后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修习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中数学拓展II”课本(试验本),用于九年级,现正在基地学校进行第一轮教学试验为了帮助执教老师理解课本、把握要求和开展实践研究,教材编写人员编写了本册课本的教学参考材料这本教学参考材料,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查,不是正式出版的“教学参考书”由于编写仓促,成稿匆忙,《材料》内容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只是考虑到新课本进行第一轮教学对参考材料的需要,所以将此很不成熟的《材料》公诸于众本《材料》提供执教老师在教学研究中参考使用,同时在使用中开展研究;通过对《材料》的使用和研究,发现并纠正其中的错误,弥补不足,充实内容,为编写正式的“教学参考书”打好基础希望这本教学参考材料对执教老师有参考作用,更期待执教老师对此材料提出宝贵意见和修改建议 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组 2007年8月第一部分 课本概述初中数学拓展II课本(以下简称本册课本),含“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直线与圆”两章内容,还有配合各章内容的练习部分。
本册课本内容的确定,其依据是《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本)》;内容的安排,是在“二二分段,九年级分层”的框架下进行的初中数学内容的设计,整体上按照六、七年级和八、九年级进行分段,同时在九年级进行必要的分层处理在初中阶段,以全体学生必学的数学基本内容为课程内容的核心,着眼于所有学生未来发展的普遍需要,构建共同的数学基础;再以学生定向选学的数学拓展II内容,以及学生按兴趣爱好选学的数学拓展I内容和课外活动材料,适当扩充数学基础,形成具有差别性和层次性的数学,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的不同需要学生在六年级到九年级所学的数学基本内容中,包括“实数知识基础”、“初等代数知识基础”、“平面几何知识基础与向量代数初步知识”、“初等代数函数的基础与分析初步”、“概率与统计初步知识”这些知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将要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其数学知识基础的准备还存在不足例如在高中数学中,关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探讨,需要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位置关系特征;关于函数解析性质的研究和理解,需要借助于二次函数的直观性质;关于集合与命题的讨论、正弦定理以及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深入进行关于圆的研究等,还需要更多的有关圆的知识。
因此,安排拓展II的内容并采用自主选择的方式,组织希望在初中毕业后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修习,有助于这些学生充实数学基础知识,改善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本册课本的编写,注重于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充实和内容结构的完善,关注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数学基本内容的需要同时,重视与初中数学必学课本中有关内容建立紧密的联系,体现内容的整体性;注意保持初中数学必学课本的编写特点,注意把握有关内容的基础性要求,注意改善内容呈现的方式和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本册课本第一章是“一元一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在必学课本中讨论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基础上,本章着重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图像相对于轴的位置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之间的关系、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求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的交点坐标,以及它们的简单运用同时,通过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这两部分知识内容和形成整体性的认知结构,领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本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进行探究,既有理论意义(一元n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定理是方程基本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又有运用价值(可直接用于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而观察、发现、证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定理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
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让学生运用函数的思想理解方程,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研究二次函数的图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观点,同时使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的位置关系获得理性的认识关于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在必学内容中只涉及已知条件是函数的三组对应值(即图像上的三点坐标)的情况,这里扩展为已知条件与函数图像特征或性质有关,既突出了待定系数法的运用,又有利于学生对有关基本内容的理解第二章“直线与圆”是在必学课本中讨论直线、圆的基本知识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编写的本章着重研究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两圆的公切线及公切线的长;圆周角和圆周角定理,弦切角和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还有四点共圆等这些内容,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从数量关系特征讨论转到定性研究,从一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讨论扩展到两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研究;还把“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引到“四点共圆”的研究本章确立了一系列关于直线与圆的关系定理,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获得关于圆的基础知识的必要补充,同时进一步得到演绎推理、分类讨论、化归等思想方法的演练本章内容的处理,特别强调基础性和教育性;有关定理的运用,一般限为直接用于解决问题,对综合运用的难度有严格控制。
本册内容的呈现,主要采用“过程模式”,通过“问题——活动”的安排,引导学生探索求知课本中保持有“问题”、“思考”、“操作”、“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有边款点拨、方框解说等版式,以指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和释疑解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深入地思考在两章的末尾,分别配备了“探究活动”和“阅读材料”关于“公路隧道设计的可行性分析”活动,旨在加强数学应用活动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关于“圆的幂和两圆的等幂轴”的材料,是对课本中“圆幂定理”的解说和扩展数学练习部分中的习题安排,重视基本训练,也有层次性试一试”栏目下的题目,一般有较高的难度,这样的题目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去做,主要提供给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进行研究和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钻研精神,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数学拓展II的教学课时,含在《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本)》所规定的九年级数学课时中,一般控制为每周2节本册课本内容设计的教学课时数为29节,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进度,由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各章教学的课时数建议如下:第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13课时(11+2) 第二章 直线与圆 16课时(14+2) 第二部分 各章说明第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一、 全章综述1.教学目标⑴经历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观察、分析和发现过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是紧密联系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证明以及它的基本运用.⑵经历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所需独立条件个数的探索过程.知道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基本形式,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掌握待定系数法的基本运用.⑶建立起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能以函数的观点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能根据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分析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⑷通过二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举例,体会二次函数的基本应用.2.课时安排本章教学共13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1.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3课时1.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3课时1.3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5课时 复习小结 2课时3.设计说明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扩充,并把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相互联系起来.本章首先是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探究,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定理;在知道了这一知识的直接应用后,又介绍了利用整体代入方法求代数式的值,以及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建立新方程或者求已知两数和与积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其次是建立了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由图像上发现:如果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有公共点,那么公共点的纵坐标为0.由y=0,得到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则这个方程的实数根就是函数图像与x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 在学生能够利用这一知识直接求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公共点坐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抛物线与x轴公共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之间的联系,从而不需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就能利用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符号来判断这抛物线与x轴公共点的个数.最后介绍了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方法.在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课本中,已讲述了由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经过直角坐标平面上三点的条件确定其解析式的方法。
现在,先将这一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再讲述由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或图像与x轴两交点坐标加上其他一个条件,确定其解析式的方法这样,关于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就比较多样了,可按已知条件中含“三点”或“顶点”、“两根”,选取二次函数解析式的适当形式,运用待定系数法来确定这个解析式.课本中关于二次函数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二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初步应用,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扩展知识的基本应用;帮助学生学习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建模,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本章内容是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教学重要载体之一,应充分发挥其功能.根与系数的关系定理(韦达定理)是方程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中数学中也有较多的应用.关于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进入高中后还要从解析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初中阶段所学的二次函数内容,是高中阶段继续学习函数内容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因此,课程标准特别指出,本章内容是希望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所必须修习的.在本章的学习中,重点是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难点是如何发现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教学中要充分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让学生从形、数两方面真正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有关知识.4.教学建议⑴重视学生的探索学习过程.要在激发学生产生探究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等新知识的欲望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进行数学思考,真正感受知识发生的过程. ⑵注意运用类比、数形结合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已学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和发展. 如课本中指出:“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有公共点,那么公共点的纵坐标为0.由y=0,得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则这个方程的实数根就是函数图像与x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抛物线与x轴的公共点的个数,由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确定;反过来,由抛物线与x轴的公共点的个数,也可以确定判别式的值的符号”。
对这些内容的教学,要利用图像为学生提供直观认识的支持,形成抽象思维的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对代数的和几何的表达形式进行比较、分析,逐步归纳结论.⑶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应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表意见和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逆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建立新方程的不唯一性、有关题目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⑷把握学习难度. 本章学习的内容,是数学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有明确的定向要求,并充分注意到与高中数学的衔接,可满足学生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需要教学中不要再增加难度,不要盲目拔高,可控制为以课本的练习与习题的难度为准.⑸重视知识应用的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