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量计算方法.ppt
92页第七节 储量计算- 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原理和一般过程 – 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 矿体圈定及块段划分–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精度估计及其评价方法概念• 矿产储量,简称储量,一般是指具有一定 地质研究与控制程度的已查明的矿产资源• 它是国家和地方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制 定国民经济计划与资源政策的重要依据;是 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实施资源宏观调控,安 排矿产勘查计划、矿山开发与生产计划和管 理的重要依据一. 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与 分级 (一) 若干基本概念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是现行可 采或潜在可采的天然产出于地壳内或地表 的固、液、气态矿产物质的堆积体(美国 矿业局,1996) 储量(reserves)已查明且具有现行可开采 价值的那一部分资源量(同上) 矿产资源总量=能利用的储量+暂不能利用的 储量+尚未发现的资源量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分级的含义 就是根据矿产资源及储量精确性及可靠程 度、工业用途及技术经济可行性的不同,对矿 产资源及储量所作的详细划分 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分级的意义客观地反映了由于不同的观测尺度、勘查技 术手段及其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所获得的矿产资源 在精度和可靠程度上的差别;反映了国民经济对于具有不同工业用途的矿 产资源和储量的不同要求;便于全国性的矿产储量统计、规划、平衡, 保证矿产资源合理利用。
二)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分 级依据l 1.资源及储量的地质研究可靠程度对储量的地质研究程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不同的 理解在我国的储量规范中是指矿体的局部地段(块段 )根据 1)矿体外部形态要素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2)对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的控制和研究程度; 3)矿体内部结构要素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划分出不同级别的矿产储量 我国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7766- 1999)中,则分为勘探、详查、普查和预查4个调查阶段 相应的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 测的,编码依次为1,2,3,42.矿床技术经济研究程度我国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将之分为: 可行性研究(1) 预可行性研究(2) 概略研究(3)l 3.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 在我国的矿产储量分类中根据矿床开发的经济意义将 其分为能利用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 我国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则分为 : 经济的(1) 边际经济的(2M) 次边际经济的(2S) 内蕴经济的(3) 经济意义未定的(?)(三)资源量和储量类别的具体划 分 1.《总则》(92年)的储量分类 能利用储量:又称表内储量,是指符合当前的工 业技术条件和相关法规、政策,可以被工业开 采利用的矿产储量。
暂不能利用储量:又称表外储量,是指不符合当 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和相关的法规、政策,暂 时不能被经济开采利用的矿产储量划归这一 类是因为:矿贫、矿薄、难采、难选冶及外部 条件差《总则》(92年)的储量分级根据储量分级三标准的控制程度的不同:准确、详细、 基本、初步、大致,将储量分为A、B、C、D、E五级 其中: 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求 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 在矿山先期开采地段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 D级其用途有: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设 远景规划的储量,对于复杂矿床可作为设计依据 E级为远景资源新《总则》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 划分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 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 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 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资源量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 资源量(333)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已有资料分析对比估算的预测资源 量(334)?,也是资源量的一种,属潜在矿产资源。
新《总则》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 划分2)基础储量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 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 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 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基础储量又可分为两部分:新《总则》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 划分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 率,即经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属于经济的,未扣除 设计和采矿损失(扣除之后为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与储量中的3 个类型呈对应关 系,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 (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 储量(122b);新《总则》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 划分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即内部收益率介于国家或行业基准收益率与0之间 的那部分也有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2M11)、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2M21)、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新《总则》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 划分3)储量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 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 ,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 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 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 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 量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及 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P187表)二、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原理和一 般过程 •(一)储量计算的基本原理 • 把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形态复杂的矿体分割转变为体积与之大 体相等、矿化相对均一的形态简单的几何体,运用恰当的数学方 法,求得储量计算所需的各种参数,最后计算出矿产(矿石或金 属)储量来 •(二)储量计算的一般过程是: •1.确定矿床工业指标; •2.圈定矿体边界或划分资源/储量计算块段; •3.根据选择的计算方法,测算求得相应的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矿 体(或矿段)面积 S,平均厚度M,矿石平均体重D,平均品位C等 •4.计算矿体或矿块的体积V和矿石资源量/储量Q: • Q=VD •或金属量 P : • P=QC •5.统计计算各矿体或块段的资源量/储量之和,即得矿床的总资 源量/储量 三、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 • (一)矿床工业指标的概念和内容 • 1矿床工业指标的概念及意义 • 矿床工业指标,简称工业指标,它是指在现行的技术 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条 件所提出的要求,即衡量矿体是否具有开采利用价值 的综合性标准。
• 它是圈定矿体和计算资源储量所依据的标准也 是评价矿床工业价值、确定可采范围的重要依据 意义:矿床工业指标能保证– 合理地圈定矿体、计算储量– 正确地进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减少损失– 确定最优的矿床开采方案,从而获得最高经济效果• 2工业指标的内容 • 矿床工业指标可归纳为如下三类: • 第一类:与矿石质量有关的,如边界品位,最低工业( 可采)品位,有害杂质最大允许含量,有用伴生组分的 最低综合品位,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的划分标准 ;出矿品位或入选品位等; • 第二类:与地质体厚度有关的,如最小可采厚度、夹 石剔除厚度或夹石最大允许厚度等; • 第三类:其它的,如一些综合指标:最低工业米百分 率(或工业米克吨值)、含矿系数;还有个别矿种所需规 定的特殊标准,如铬铁矿的铬铁比、铝土矿的硅铝比 ,煤矿的挥发分、灰分、发热量,耐火材料矿产的耐 火度、灼减量;与采矿条件有关的采剥比、开采深度 等其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几项工业指标是: 1)边界品位:指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 ,作为区分矿与非矿的分界标准它直接影响着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矿石平均品位的高低、矿 石与金属储量的多少。
它一般界于尾矿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之间 2)最低工业品位,是指对工业可采矿体、块段或单个工程中有用组分 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亦即矿物原料回收价值与所付出费用平衡、利 润率为零的有用组分平均含量它是划分矿石品级,区分工业矿体(地段)与非工业矿体(地段 )的分界标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业矿体边界特征和储量的多少它 常高于边界品位,在圈定矿体时,往往与边界品位联合使用3) 矿体最小可采厚度,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有开采价值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原是区分能利用储量与暂不能利用储量的标准之一 4)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允许夹石厚度)是指在储量计算圈 定矿体时,允许夹在矿体中间非工业矿石(夹石)部 分的最大厚度大于这一厚度的夹石应予以剔除,小于此厚度的夹 石则合并于矿体中连续采样计算储量5)有害杂质平均允许含量,是指块段或单工程中对产品质 量和加工过程起不良影响组分的最大允许含量 6)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指标:与主有用组分共(伴)生的 ,具有综合利用工业价值的其它有用组分的最低含量 标准 7)剥采比(剥离比),指矿床露天开采时,剥离的废石体积与采出每单位重量的矿石数量的比,即剥离量与矿量的比值。
单位为立方米/吨大于此指标者,则不宜露天开采,应考虑地下开采8)最低工业米百分率它是对矿体厚度(米)与品位(%)乘积要求的综合指标当品位值为克/吨(贵金属)时,称为最低工业米克吨值它只用于圈定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而品位远高于最低工业品位的薄而富矿体(矿脉、矿层):当其厚度与平均品位乘积等于或大于此指标时,则圈为工业可采矿体所计算储量原为表内储量,否则划入表外(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 (二) 确定矿床工业指标的原则1.必须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凡是经济上允许的,且采、选、冶技术工艺又能 提取回收的各种有用组分,都应综合利用; 2.应保证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 技术上的可能性主要是指根据工业指标圈定的矿体以及矿 石品级、类型分布区适合进行工业开采,并能进行分别选 冶; • 经济上的合理性是指矿山企业在生产期间能获得合理的利 润 3.对矿石实行优质优用,凡具有一定规模又能单独分采、分选的均应分别 开采,制定分别开采的指标 4.矿床工业指标是动态的, 其必须随具体情况而变化 (三) 制定品位指标的方法1.类比法(经验法):根据现有类似矿床实际生产的品位指标和有关统 计资料分析对比确定的方法。
适用条件:• 有用组分简单,矿石加工技术性能不复杂的矿床;• 急待建设,来不及取得试验资料的小型矿山• 详查阶段计算储量时应用优缺点:优点:简单,节省人力、时间缺点:选取的指标难以准确2.价格法(静态经济计算法 ) 根据从矿石中提取一吨最 终产品(精矿或金属) 的生产成本不超过该产 品的价格的原则来计算 右式中: Sd′、Zd 为1 吨精矿 的生产成本和价格(元/吨) ; Se、Sp、Sd 为1吨矿石应 偿还的地勘费用、开采成本 和选矿成本(元/吨); q 为选1吨精矿所需矿石量( 吨),即选矿比;如果最终产品是精矿时: Sd′≤Zd Sd′=(Se+Sp+Sd)q q=Cd/[Cp Kd (1-Kf)] (Se+Sp+Sd) Cd/[Cp Kd (1-Kf)] ≤Zd Cpmin≥ (Se+Sp+Sd) Cd/[Zd Kd (1-Kf)] Cd、Cp、Cpmin为精矿品位、矿石 平均品位和 最低工业品位(%) ; Kd、 Kf为选矿回收率和开采贫化 率(%)3.方案法,其过程为:– 根据矿床的特点和样品分析资料,拟定几组品位指 标方案;– 根据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拟采用的采矿方法确定可 采厚度和剔除夹石厚度;– 按不同方案计算储量和矿石品位;– 不同方案的综合分析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指 标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