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梅果蝇的防治方法 _1.docx
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杨梅果蝇的防治方法 近年来果蝇的发生使杨梅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严峻影响了杨梅的经济进展为了探究杨梅果蝇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笔者从2021年起对该虫进行观看,现基本上搞清了其在我县的发生状况并总结出相应的防治技术果蝇属于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是杨梅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杨梅果园及其周边环境中都有发生,且分布较广泛 果蝇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型较肥大,体表半透亮 ,颜色渐渐加深,硬化雌成虫体型较雄成虫大,腹部末端稍尖,色浅,腹部背面呈5条黑色条纹,腹面呈1明显黑斑,腹部有6个腹片雄成虫腹部末端呈黑色钝圆形,腹背有3条条纹,最终1条极宽,第一对足的跗节基部有性梳,腹部有4个腹片蛹为菱形,由淡黄、松软渐渐硬化为深褐色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1黑色钩状口器,共有3龄幼虫卵长约0.5毫米,呈白色椭圆形,前端背面伸出1触丝,能附着在食物上 果蝇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 ①生活史杨梅果蝇在田间世代重叠,不易划分代数,无严格越冬过程各虫态同时并存,气温在10℃以上时成虫消失在气温21~25℃、空气相对湿度75%~85%的条件下,1个世代历时4~7天25℃时果蝇从卵发育到成虫只需9天左右,成虫可生活26~33天。
②发生规律杨梅进入成熟期后,果实变软,此期为果蝇发生盛期,随着杨梅采收不断进行,果实渐渐削减,果蝇数量随之下降由于果蝇主要栖息在有发酵物、潮湿阴凉的生态环境中,所以在杨梅采收后,当树上残次果和树下落地果腐烂后,又会消失盛发期,而随着残次果及落地果的渐渐消逝,虫口又随食物的缺少而下降总体来说,果蝇发生盛期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的发生为害会造成经济损失早晨和黄昏为成虫的日活动高峰期果蝇在不同杨梅品种上的为害程度和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果蝇的防治方法 依据果蝇的发生规律及杨梅特性,采纳以下综合防治措施,能收到抱负的效果 ①加强果园治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加树势,提高树体反抗力;科学修剪,剪除病残枝及茂密枝,确保果园通风透光;保持果园适当的温湿度,结合修剪清理果园,尤其是清除腐烂的杂物及发酵物;削减虫源 ②准时清理落地果杨梅成熟前期果蝇发生量不大,随着果实成熟期的推动,落地果增多,雌蝇大量在落地果上产卵、繁殖,因此,准时彻底地清理落地果是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 ③药液诱杀在杨梅落花后,用敌百虫、香蕉、蜂蜜、食醋按10∶10∶6∶3的比例,配制成混合诱杀浆液,每亩投放10份诱杀成虫,可使好果率达95%以上,防治效果较为抱负。
④药剂喷施落地果由于杨梅属于浆果,用药剂直接喷施树体或果实,果实上残留的农药不易清洗,因此在杨梅成熟期内不宜用化学农药防治,但可在成熟期前(即5月中旬)用低毒低残留的1.8%阿维菌素喷洒落地果,喷后准时清理,一般防效较好第 1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