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ppt
33页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哲学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学习 ,了解中国哲学的内容,理解在中国哲学思想 指导下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以及中国传统 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教学内容: 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中国传统思 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各种哲学思想内 容 难点:中国哲学的宇宙观、人 生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 和思想传统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理论化、系统 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 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 问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处于核心地位,在中国 文化中,宗教的功能由哲学担当 中国四大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 原始儒学原始道家中国佛学宋明理学 一、孔孟之道——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学说(一)儒和儒学的产生和发展 1、儒: (1)最早在奴隶主贵族中掌握道德教化、 音乐礼仪的官员; (2)流落民间,分化为君子儒和小人儒; 2、儒学:孔子所创之学即“儒学”,儒成为 孔门弟子的专称;(二)孔子简介及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 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 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献整理家,曾修《诗》、《书 》,定《礼》、《乐》,序《 周易》,作《春秋》孔子的 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 深远的影响 ( ine/lishi/kz.htm)(三)孔子的中心思想——仁1、仁说产生的社会背景 2、什么是仁?仁的内涵和外延 (1)仁者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仁乃道德的总称 Ⅰ:“恭、宽、信、敏、惠” Ⅱ:“温、良、恭、俭、让” (3)道:“朝闻道,夕可死矣” (4)义利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忠恕之道(三)孔子的中心思想——仁“仁”即做人的道理,也就是做一个有 道德修养、有学问的“君子”应当遵守的 准则即“仁”讲的是如何处理个人与社 会、与他人、与自己的人际关系《国 语·周语》说:“言仁必及人”孟 子 (一)孟子及其生平 (二)孟子思想的核心是“性善”和“良知” 1、“性本善”和“四端”说----道德价值的根 源; 2、义利之辨 —— 道德价值的论证; 3、民本和仁政、王道学说——“民为贵, 社 稷次之, 君为轻”;孟子及其生平n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 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 之一。
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 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 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 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 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 、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 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 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 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 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 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 《诗》、书》,述仲尼之意,作《 孟子》七篇”n( 0/gb/mencius.htm)荀子(一)荀子及其生平 (二)主要思想: 1、性恶论 2、“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 ; 3、“礼法并重”荀子及其生平荀子(约公元前325—约前 235年)名况,字卿,又 称孙卿,赵国郇(今山 西临猗县)人曾任齐 “稷下学宫”祭酒著 有《荀子》32篇荀子 尊崇孔子,又广泛吸收 各家学说的精华,成为 先秦百家之说的总结者 其门下有弟子韩非和 李斯小结:n“仁”即做人的道理,也就是做一个有道德修 养、有学问的“君子”应当遵守的准则即“ 仁”讲的是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与 自己的人际关系《国语·周语》说:“言仁 必及人”n儒家精神是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 也就是伟大寓于平凡,理想寓于现实的精神。
n人生的价值:成就道德人格二、原始道家——老庄思想影响中国文化发 展的第二大学说,先秦时代的代表 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一)老子生平简介 (二)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1、天地之宗,道统万物——“道”; 2、道法自然,自然无为; 3、贵柔处弱,柔弱不争;老子生平n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 聃,(约前581-前472),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 人,我国道家的创始人 老子曾担任周朝掌管史料的 官员,退隐后著有《道德 经》,书中主要阐述自然 无为思想,用“道”来说明 宇宙万物的演变,以辨证 的论点叙述清淡处世的人 生观,对中国的哲学发展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庄子——先秦道家集大成者(一)庄子生平 (二)主要思想 1、天道自然观; 2、相对主义认识论; 3、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 总之:庄子人生哲学的最高追求是体道, 得道人得道如同鱼儿得水,各适其性 ,各得其是,无拘无束,自由逍遥庄子生平n庄子的原名叫庄周,是 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 南商丘县东北)人 前369年-前286)庄子 是继老子之后我国道家 学派的一个重要人物, 后世人往往把老子和庄 子的学说并称为“老庄哲 学”n《庄子》:“其文则汪 洋辟阖,仪态万方,晚 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
小结:总之:庄子人生哲学的最高追求 是体道,得道人得道如同鱼儿 得水,各适其性,各得其是,无 拘无束,自由逍遥道家追求自由是精神的超脱解放 探讨人生处境,以有限的人生, 面对无限的时空三、中国佛学哲学天台宗: 三谛圆融 华严宗: 开放的心灵 禅宗: 不立文字,自性 是佛,平常是道 道德人格取向四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又称“道学” 理学的形成 1、儒学内在的变化; 2、佛教思想的流行; 朱 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知行合一,致良 知李贽——中国思想史上的奇人理学的根本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念和人 生境界 宇宙观:n生生不已,大化流行的宇宙观n宇:上下四方;n宙:古今往来 特点:变化创造力天人合一n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 然界的普遍规律n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 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n 天人合一,是高度的自觉n人的地位:最为天下贵,万物之灵 长人生境界: n境界说:中国追求的理想人格之 极致的一种精神状态,精神天地 境界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
程颢颢四境界: n自然境界n功利境界 n道德境界n天地境界 第三节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和行为方式 一、逻辑分析,辨正综合 n中国哲学家欣赏整体动态,辨正综 合与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n缺点:分析方法的薄弱n特点:辨证证思维维方式所强调调的是整 体、对对峙、过过程、流衍、动态动态 平衡 二.直觉体悟 n 儒家:道德直觉n 道家:艺术直觉n 佛家:宗教直觉觉 一、知行动态的统合: “无我”境界 王阳明:知是行的主意,行 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 自觉、自愿、自律、知行合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