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doc
4页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谢桃凤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点概念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可以帮助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为解决相关乘法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也是以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2、编排特点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3、学情分析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在经历乘法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是突破难点的关键三、教法和学法 针对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主要采取操作感知,抽象概括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乘法的意义努力实现概念教学成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一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结构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探究体验,经历乘法——应用拓展,巩固乘法——课末总结,梳理乘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让学生亲近数学 概念的引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教师在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场景看,游乐园多热闹!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我看见摩天轮有5节吊厢,每节吊厢坐4人;过山车有6排座位,每排坐2人;有3个桌子,每个桌子摆了5把椅子……这样设计,学生感知生活中按一组一组数的现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接着说:“看来,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同数相加的例子.不仅生活中是这样的,其实在同学们摆小棒的游戏中也有这样的问题.”出示例1主题图,“看小朋友们摆了几个什么图形?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学生有了前面的经验,马上就说:左边男孩摆了4把小伞,每把小伞用了5根小棒;右边男孩摆了3个五角星,每个五角星用了10根小棒……教师接着说:“你们会像他们这样摆一组漂亮的图形吗?要记住每个图形的小棒根数相同哟!”从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探究体验,让学生经历乘法 第一步:感知具体形象学生用小棒摆一组图形,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有的是几个三角形,就是几个3相加;有的是几棵树,就是几个4相加……教师板书同数相加的算式从而让学生获得关于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感性认识,教师接着问:6个3相加可以写出来,那60个3相加、600个3相加呢?写起来非常麻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怎样表示更简便?通过巧设书写障碍,使学生在写和读同数相加的算式的活动中,亲身感受相同加数相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实很麻烦,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怎样表示更简便的欲望 第二步:形成乘法表象开展直观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组织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发现同一个加法算式的加数是一样的,紧接着教师用数学语言概括:“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表示例,“这道算式中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教师用有几个相同加数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然后列乘法算式6个3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是:6×3,读作6乘3,还可以表示3×6,读作3乘6,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认识乘号学生自由读、齐读算式,进一步梳理乘法算式的意义。
学生把另外几道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反问:“有了加法算式,为什么还要用乘法算式呢?”学生结合直观图形和算式的视觉支撑,进行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到:乘法算式是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演变过来的,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从而初步体会了乘法的意义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教师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像这样的加法算式,你们还有吗?请写成乘法算式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推出其它几道加法算式对应的乘法算式学生分析加法算式的意义,改写成乘法算式,说改写的思路,初步概括出乘法的含义接着学生再一次回到游乐园提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具体含义 通过以上三步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到乘法运算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动作操作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形成初步抽象思维,并把两种思维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知了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较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意义 (三)应用拓展,巩固乘法的意义 1、基础练习给学生提供各种感性素材,使每一道加法算式的意义是唯一的,那么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的意义也是具体的、唯一的,学生容易理解。
如做一做:荡秋千练习九的第1、4题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说一说怎样想的,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图和算式的对照,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体会2、变式练习让学生通过推理判断,巩固乘法概念教师将练习九第3题改编成下题: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学生先仔细观察算式表示的意义,再紧扣乘法的意义来判断是否可以改写,再去写乘法算式学生开展辨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在肯定或否定的思维训练中,进一步感受、理解乘法的意义,形成乘法的初步认识四)课末总结,梳理乘法教师小结时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像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善于思考,虚心学习,会有更多的收获!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乘法的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