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感染暴发的特征及研究进展.docx
9页医院感染暴发的特征及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变化及疾病种类增多、复杂度提高、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等诸多因素,医院感染暴发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医院感染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乃至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医院感染暴发的特征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医院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医院感染暴发的重视随着近年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医院感染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关键词】医院感染;暴发;特征;研究进展医院感染暴发是医院感染中的特殊类型,其定义是患者在医院及医疗机构中的短时间内发生三种一样类型一样感染源的情况,在所有的的医院感染中,医院感染暴发是危害性最大的类型,同时也是医院感染危害性的集中体现和最高体现根据相关统计表明,大约有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十的医院感染的发生是以暴发的形式出现[1]而一旦患者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感染便具有“眼球效应”,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导致患者的治疗难度增加、住院时间延长、患者的治疗费用提高,病情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治疗失败[2]从宏观角度讲,医院感染暴发也会对医院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加强对医院感染暴发的防治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就医院感染暴发的特征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的论述!1.医院感染暴发简述1.1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率根据临床统计资料显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我国的医院感染暴发的相关报道超过200起,平均每年发生15.5起,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年度暴发次数为2.2起,至本世纪初年度暴发次数上升至18.4起,病死率则从0.52%上升至4.56%[3],由此可见,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在逐年上升!1.2医院感染暴发的种类统计资料显示,国内所有医院感染暴发的类型中最常见的是肠道感染,其次是下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而在国外,医院感染暴发的类型中最常见的是血流感染,其次是下胃肠道感染、肺炎及手术切口。
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微生物送检标本存在很大的区别,另外是我国在医院感染暴发的研究起步较晚,监测方面还不够完善,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的疏漏和缺陷!2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2.1医院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引发医院感染暴发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尤其是细菌临床表明,沙门菌属、分枝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是引起医院感染暴发最常见的5种细菌[4]特别是沙门菌属,分析其原因,该病菌分布广泛,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设备清洁消毒不够规范、以及医院环境消毒清洁工作未完善便很容易出现沙门菌属医院感染暴发不仅沙门菌属引发的医院感染暴发率高,沙门菌属引起医院感染的致死率也非常高;在1980至2009年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共计发生69起因沙门菌属导致的医院感染,同批的感染患者为1779例,有177例患者死亡,其死亡率为2.6例/起,而国外报道的死亡率为3.5例/起[5]著名医学研究者单慧娟[6]表明,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引发的医院感染发生的问题日益严重,已逐步成为医院防治医院感染的新挑战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引发的医院感染率越来越高,而在引起的医院感染事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所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大约占据了百分之七十七;在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中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大约占据了百分之五十。
2.2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广泛覆盖了传染病患者本人、携带病原体者以及受到感染的动物等,在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中,有效的控制传染源对于感染的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李克芳[8]等通过对428起医院感染事件进行了跟踪分析,有268例追踪出传染源,而在所有的传染源中患者本身占据了52%,环境占了22%,医护人员占据了总数的14%,另外12%为其它,包括污染药物和食物、护理设备等等同时,赵春亭[9]等也表明在428例患者中有160例患者未追踪到感染源,是影响感染控制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未能追踪出感染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感染暴发本身的特点,比如传播复杂;其次是我国对医院感染研究的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还不够高,相应的设备不够完善,人员技术水平急需提高;另外是用于确定病原微生物种属的分子分型技术在很多医院难以应用,对感染源的追踪造成了很大的干扰[10]2.3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归纳起来,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医源性感染、空气传播、饮水及食物传播、生物媒介传播而在所有的传播途径中,传播率最高的是直接接触传播,比如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操作后未进行消毒处理导致受污染传播,还有比如母婴共用衣物、尿布等因素。
2.4医院感染暴发的易感人群临床统计表明,医院感染暴发的易感人群主要为临床人员、患者,尤其是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以及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主要是由于该部分群体的抵抗力低下,很容易遭受病原体入侵而发生感染翟神引[11]等通过实验表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重症监护室的年度平均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5.7,而进入本世纪初,重症监护室的年度平均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则上升至13.4,且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的死亡率也更高于其它群体因此,在医院感染暴发的易感人群中,新生儿已成为重点防护人群3.医院感染暴发的研究进展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临床对医院感染暴发的研究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分子分型方法以及流行病学方法方面均获得了很大的进展3.1分子分型方法分子分型方法主要是在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应用这种方式能够迅速的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并在第一时间开始调查医院感染暴发[12]这种方式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外也是最为常见的方式,医院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开展相关的感染控制项目,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配置相关资源[13]分子分型方法又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在具体的操作中需根据医院感染需要解决的问题、暴发的时间、流行病学背景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分子分型方法。
选择的原则是保证足够的效能,能够有效的鉴别出所有流行病学无关的分离株,同时还要能够准确的对亲缘关系非常近的分离株进行鉴别分析,从而准确地判断出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过程,最终为临床人员制定相应的医疗措施提供重要依据在所有的分子分型方法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PFGE,该种分子分型方法被认为是部分细菌分子鉴定的“金标准”[8],在全世界医院及医疗机构中均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PFGE具有非常优秀的鉴别能力和良好的流行病学一致性,同时,PFGE方式的操作成本很低,具有很高的实验室重复性[14]当然,这种方式并非完美无瑕,要实施PFGE就需要实验室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在操作过程中步骤相对较繁琐,因为在时间和人力的花费上更大,对于基因片段高度相似的病原体则无法鉴别,必须确保病原体基因片段差异度超过百分之五才可进行鉴别;另外在判断PFGE结果期间对操作医师的主观性比较依赖,所以在可持续质量控制和数据的可移植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15]近年来临床上逐步推出了新一代测序技术——台式测试仪,这种方式的推出使得早起提出的全基因组测序成功性得到提高,全基因组测序包含了PFGE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检测的范围,对于PFGE无法鉴别的基因序列高度同源的病原体,全基因组测序也可以进行检测。
目前该方式已在欧洲的一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调查中得到成功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6]而这种方式操作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成本,这也是限制全基因组测序广泛推广的重要因素3.2流行病学方法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是临床研究医院感染暴发的重要环节,其作用主要是明确感染暴发事件的传染源、发生过程、传播途径,从而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控制感染继续传播[17]目前临床应用的流行病学方法众多,常见的包括对照研究、现场试验研究、队列研究等[18]临床研究表明,在国外的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病学方法中,最常见的是分子分型技术,大约占50%,对照研究约占22%,队列研究约占11%[19];而国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则是对照研究,约占48%,其次为队列研究约占30%[20]近些年来,分子分型技术在确认医院感染暴发以及传染源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等方式主要在分析医院感染暴发的危险因素占据绝对优势因此,在实际分析流行病学方法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额调查方法,从而提高研究效果4.总结医院感染暴发是医院医疗过程常见的事件,也是影响医疗效果、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医院的重视,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测。
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则应迅速进行调查,通过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迅速获得更加准确的调查结果,并结合调查结果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预防,比如严格筛查医护人员、定期检查和更换医疗设备、加强各项医疗工作的规范管理、积极更改和完善更改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从根本上减少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参考文献:[1]田梦,于从军,李凯等.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2):4342-4344,4206.[2]张春,张俊,吕战虎等.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特征与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379-381.[3]都瑾,韩纪昌,贾宗岭等.呼吸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79-81.[4]彭香,徐明,董桂英等.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因素分析与防控策略[J].重庆医学,2016,45(31):4449-4452.[5]Ktari,S.,Mnif,B.,Koubaa,M.etal.NosocomialoutbreakofMyroidesodoratimimusurinarytractinfectioninaTunisianhospital[J].TheJournalofhospitalinfection,2012,80(1):77-81.[6]单慧娟,金先红,周喜梅等.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征与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2(10):2280-2282.[7]杨楠,马雄心,杨文选等.骨科植入术后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与实施流程化管理的控制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4(23):5444-5446.[8]李克芳,索仲,张卫芬等.压疮感染病原菌特征与耐药性分析及水胶体敷料的治疗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1(8):1863-1865.[9]赵春亭,王凡,韩志海等.血液病患者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8):25-27,28.[10]周斌,张国强,袁靖等.医院感染暴发某致病菌的原因调查及预防[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12):1196-1198.[11]翟神引,杨秀荣,麦长发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2):100,102.[12]程丽峰,李春辉,任南等.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特征与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1):4985-4987.[13]鞠永美,蹇蔚红,徐爱丽等.一起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疫情的调查与控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4):368-370.[14]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524-2016)[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12):984-988.[15]来瑞平,王惠芳,廖汉林等.综合干预措施降低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效果评价[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9):926-927.[16]肖德才,罗丽娟,徐蔓妮等.医院感染暴发预警的方法研究[J].中。












